【文档说明】2023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共(14)页,125.58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5829e3e625fde59e08f2607944c56b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绝密★启用前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卷(银川一中第二次模拟考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
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
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
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
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
是要像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
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王国
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
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
”,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一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这个读书
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
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选自黄振萍《传统中国的读书方法与意义》,有删改)1.下列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提倡的“学而时习之”与朱熹倡导的“涵泳”都可以认为是带有儒学特色的读书方法。B.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
学习,创造性学习。C.在儒家“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读书过程中,读书人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D.孟子提倡士人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儒学“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有相通之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A.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的结论。B.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思辨色彩。C.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
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D.文章每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B.读书
之法是不存在古今之变的,因而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C.文章主要阐释了读书能使人“学以致用”这一观点,且以此为据批判了不善于读书的“两脚书橱”。D.明代,读书人为了科举求
官,从小就接受反复的训练,读书的方法已不再贯彻“经世致用”的思想。(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作家王蒙先生曾说:“可以不读书,不可以不读《读书》。”这句话一度流传众广,表达了读书界对于《读书》这个杂志的挚爱之情。作为
一个万众瞩目的公共平台,它的思想及文风、作者群的改变也将无一例外地成为公众话题。作为刊物掌舵人,无疑是构成刊物成与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带着众多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掌舵人之一黄平。思想上的勇气是敢于面对当下新京
报:我很喜欢《读书》这本杂志,觉得您执掌的《读书》引发的讨论也好,专题也好,所涉及的范围比前两个时代都扩大了,这是既定的计划吗?黄平:计划谈不上。我参与《读书》的编辑工作,有一点很明确,就想拓展它的领域。这一方面是时代要求,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关
心时代、当下,不关心我们的左邻右舍,缺乏世界眼光,那么我们这个清高其实是假的,真正思想上的勇气是敢于面对当下的挑战,至于你的回应是不是那么正确,能否被别人接受,那是另外的问题。新京报: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读者看
到一些没有想到的新问题,新知识、新观点,但可能带来了另外一种效应,比如过于分散,没有重点了。黄平:第一,《读书》是一个综合性的杂志,学科领域很宽,经常发表讨论建筑、考古、人文地理、国际关系等领域的文章,它不是专业性的;第二,它又是思想、文化类的。在这两个
定位下,是否应该一定有一个不分散的东西,这是一个问题。比如,你可以集中到文史哲,甚至文史哲里面只讨论史,那就不是《读书》了。新京报:一些批评认为,《读书》没有抓住当下社会最核心的问题……黄平:怎么批评都行,不过有些批评者可能是没有认真读《读书》,只
要客观地看看,我觉得应该很清楚,它对当代、当下甚至部分超前问题的警觉、讨论和尖锐性是有的。时代的原因造成了文化的现实新京报:在你和汪晖接手《读书》之前,几乎所有中生代学者都在《读书》上发表文章,很多人通过《读书》成名。但是现在数量却大大减少
了,个中原因何在?黄平:这首先可能是时代的原因。现在成名的是歌星、演艺明星、体育明星,而不是思想者。不仅在《读书》成名的思想者少了,在任何地方成名的思想者都少了。当年李泽厚一篇文章《孔子再评价》在全国引起那么大的反响,今
天他一篇文章的影响至少无法和电视明星相比。现在这个时代的聚焦点不在思想上,甚至不在文化上。这也是大众文化普及了,媒体形式多了造成的文化现实。新京报:但是,现在比较有影响的年轻一代学者几乎没有在《读书》上
亮相,这是不是有些尴尬?黄平:少数几个人说明不了问题。他们的影响和歌星、影星、体育明星也无法相比。再有影响的学者在《读书》座谈时参与人数也一定很有限,如果是像篮球明星乔丹、科比来了,那场面肯定火爆。这是时代的问题。另一方面,学者成名不应该靠公共媒体而应
该靠专业。有些人给《读书》写文章不像当年那么认真了,因为不能作为“学术成果”,不能拿去评职称,等等。另外,我们在主观上也没有想过要制造“明星”,没有想要让谁在这里或通过这里成名。客观上有人通过《读书》成名
,但那不是我们刻意而为的结果。多元化、包容性是时代的需要新京报:有一些读者认为《读书》的包容性没有那么强了,你怎么看?黄平:如果一些朋友把《读书》定位或者预期为某一方阵营的刊物,那么《读书》可能会让他们失望。我
们希望它是百家的,而不是一家的。在这种情况下,听一些、发表一些不是这个阵营里面的人的文章,对于完善自己的思想是有好处的,真正的思想一定是在不同意你的人的论辩中形成和完善的。我们觉得,许多共识被打破以后,变迁的一个结果就是利益多元化、思想多样化,在
这种情况下,一个杂志要作为时代的反映,应该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多元化、包容性是时代的需要。另外,这些年来,我们有意为之的就是开辟一些新领域,找到一些新作者。对我们来说,《读书》应该有多种声音。(节选自《新京报》)4.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
是(3分)A.作家王蒙对《读书》杂志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说明《读书》杂志是当下最优秀的杂志。B.现在的《读书》只有积极与时俱进、拓展领域的目标,没有编辑计划,因为黄平认为计划的推敲跟不上时代变化的步伐。C.《读书》是一个综合性的杂志,学
科领域很宽,经常发表讨论建筑、考古、人文、地理等领域的文章,但它并不专业。D.作为《读书》杂志的掌舵人之一,黄平在访谈中的回答能够联系时代,并且条理性强。5.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读书》是一个万众瞩目的公共
平台,本文通过对其主要负责人的采访,使读者了解到此刊的特点及办刊理念。B.黄平认为当下通过《读书》成名的人在大大地减少,是因为时代的聚焦点不在思想文化上,大众文化过于普及了,加之媒体形式过于多样。C.之前,很多人都在《读书》
杂志上发表文章,而现在几乎没有学者在上面发表文章了,说明其影响力大不如前。D.《读书》杂志注重思想的多元化,并不会拘泥于一家之言。6.《新京报》记者在采访《思想上的勇气是敢于面对当下》时的提问有什么样的特点?(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本一:团圆(节选)巴金晚会结束。小刘打手电给我照路,走原路回去。翻过土坡的时候,我看见远远地有些明亮的灯光,一下子全灭了。小刘站住倾听一下,说一句:“不要紧。”又往前走了。一路上我很兴奋,不仅是王芳的演唱,所有的节目都使我激动。
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阔的心灵。我离开军政治部的那天,到王主任的房里辞了行回来,小刘给我打好了铺盖卷,在住室里等我。他要回到原来那个连队去。他向我表示了歉意。他虽然高兴回连队,可是他的讲话和举动都流
露出依依不舍的感情。我也不愿意这么匆匆地跟他分别。最后我同他约定过两个月到那个连队去看他。我并不曾失信。可是我去晚了些,已经是好几个月以后了。这中间我到过几个部队。我常常怀念小刘,因为我一直没有得到他的消息。我后来忽然听说小刘在的那个连队打了胜仗,把敌人占据的一个无名高地拿
下来了。这些日子为了迎接国庆三周年,为了欢迎第二届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沿各个部队都在打胜仗,到处都听得见这样的说法:“争取立功,迎接亲人。”我听到了许多捷报以后,再得到那个连队的胜利消息,我很难制止想会见小刘的欲望。过了国庆节,我
便动身到那个连队去。我们在坑道里见到了连长。他已经得到了通知,又热情又亲切地接待我。我和他交谈了半个钟头的光景,便提起小刘的名字,还说我想见见小刘。“对,对,刘正清,是个好战士!”连长点头说。我连忙说明我跟刘正
清很熟,并且把那次分别的情形也讲了。“不凑巧,他回国去了。”连长略略皱起眉毛说。我诧异地问道:“他回国去干什么呢?”我自己马上兴奋地接下去说:“参加国庆节观礼吗?”连长摇摇头说:“他挂了花,送回去了。”“他挂了花?伤重不重?”我愣了一下,惊问道。连长看了我一眼,声音低沉地答道:“两条腿都
断了。"我变了脸色,着急地追问:“危险吗?"连长昂起头说:“这个小青年还嚷着要回朝鲜来打美国鬼子呢!"“他能回来吗?”我顺口问了这一句。话出口我才觉察到它是多余的了。连长看了我一眼,激动地说:“要是真依他的话,他一定要回来。那天他跟着我上战场,打到最后,主
峰上还有个敌人的大母堡攻不下来,火力猛得很,我们牺牲了几个同志。我十分着急,拿起一包炸药,打算自己冲上去炸它。刘正清拉住我的衣服,要求我把任务交给他。他一上去就把母堡解决了。可是他自己满身是血,两条腿都完了。担
架员来抬他,他还说‘我要坚持,我要打’。我后来去看他,他皱着眉头,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我却没听见他哼过一声。我告诉他要给他请功,他还说自己没有好好完成任务,应当检讨。”小刘虽然回国,但是我总算践了约,我在这个连队住下来了。头两三天我睡在炕上,半夜里好像总听见小刘在讲梦话,其实全是我自己在做梦
。我本来打算在这里多住些时候,可是忽然接到王主任的电话,说是祖国来的慰问团就要到了,叫我马上回到军政治部去。我到了政治部,还是住在从前住过的地方。我几个月不来,山沟里也有了不小的改变。人多了,路宽了,房屋增加了,树木也茂盛了。沟口用松枝搭了一个牌楼,上面有这样九个字:“欢迎祖国人
民慰问团。”走了一段路,见到好些熟人,还隐约听见文工团同志们的歌声。我放好行李就去见王主任。王主任在房里跟王芳谈话,一面在看手里的几张稿纸。他见我进去,跟我握了手,就把稿纸塞到我手里让帮忙修改。我摊开稿纸一看,原来是她写的一首欢迎慰问团的《献诗》。我还看到王主任修改的句子。
她看见我不提什么意见,便挑出几个她自己认为不大妥当的句子要我替她解决。这次我总算给她帮了一点忙。她满意地拿回诗稿就向我告辞。我要留住她,她却笑着说:“我还要准备节目,再不回去,我们陈团长可要急死了。下次来吧。”我就说:“那么我陪你走一段吧。”她还
要推辞,我却跟着她走出了洞子。出得洞来,我一开口就问起小刘的事情。她听到小刘的名字,马上说:“小鬼有个东西要我交给你!”我连忙问:“什么东西?”她侧过头看了我一眼,脸色马上变了,压低声音说:“笔记本。小鬼还说——”“他怎么说?”我打断了她的话。“他
说他等了你几个月,他还以为你回国去了呢!”她答道,埋下头往前走,也不再看我了。我过了半晌,才再问一句:“他伤得怎样?”我心里不好过,我好像又看到小刘那张皮球似的脸,他笑得那么高兴地说:“我一定等着你!”王芳一面走
,一面说,好像在自言自语:“小鬼从医疗所上车回国的时候,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国》,还说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他比我坚强多了。”她一直不讲话,我后来实在忍不住又问一句:“他没有危险吧?”她忽然抬起头,提高声音说:“他一定会活下去,比我们还活得久。他没
有腿,也能做许多、许多好事情。”她很激动,不过声音很坚决。但是这以后她又不作声了。我们默默地走到了文工团的住室。我拿到笔记本,马上打开翻看,在第一页上,我看见小刘亲笔写的四行字:忠于团就要忠于自己的工作爱祖国就要爱自己的同志
王芳站在我旁边,低声念出了这两句话,然后解释道:“小鬼说他以后不一定能再见到你,请你留下这个做纪念吧。这些字是他入团的时候写的。”我郑重地放好了笔记本,跟王芳紧紧地握一次手,一个人慢慢地走回去。(有删改)文本二:巴金的小说理论是他大量小说创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他视创作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是自
己生活的一部分;主张创作面向读者,“把心交给读者”,和读者进行诚挚的情感交流;同时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肯定情感是创作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技巧只是它的附庸。(摘编自许德《论巴金的小说理论与批评》)注:1952年3月,以巴金为
团长由文学艺术家组成的17人访朝代表团奔赴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度过了300多天;1961年,巴金根据在朝鲜的真实经历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圆》。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我”离开军政治部时,小刘作为通讯员的种种表现透露出对“我”这个祖
国来的客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依依不舍的深厚情谊。B.小说划线部分渲染了迎接祖国慰问团的气氛,烘托了“我”的轻松心情,也暗示了战争必胜的结局。C.小刘两条腿都锯掉了,还是坚信自己能回到前线去,表现出勇敢执着、坚强乐观的人物特征。D.从写王芳创作欢迎
慰问团的《献诗》和请人反复修改稿件的情节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富有才情、做事认真、具有革命热情的文工团青年。8.文本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6分)9.文本二中巴金的小说创作理论在《团圆》中是如何体现的?
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文本一: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①故也。”子墨子言曰: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②之裘,韦③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
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渠、孙、皇之水。此言禹之事,吾今行兼矣。昔者文王之治西土,若日若月,乍光于四方,于西土。不为大国侮小国,不为众庶侮鳏寡..,不为暴势夺穑人黍稷狗彘。天屑临文王慈,是以老而无子者,有所得终其寿;连独无
兄弟者,有所杂于生人之间;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此文王之事,则吾今行兼矣。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选自《墨子·兼爱中》,有删改)文本二:子路为蒲宰
,为水备,与民修沟洫。以民之劳烦苦也,人与之一箪食、一壶浆。孔子闻之,使子贡止之。子路忿不悦,往见孔子,曰:“由.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民修沟洫以备之。而民多匮饿者,是以箪食壶浆而与之。夫子使赐止之,是夫
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由不受也。”孔子曰:“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汝速已则可,不则汝之见罪必矣。”(选自《孔子家语·致思第八》,有删改)[注]①于:为
“迂”之假借字。②牂羊:母羊。③韦:熟牛皮。10.下列对文本一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B.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
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C.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D.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11.下列对两则文本
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出以践于朝”中的“践”和“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中的“践”意思和用法不同。B.鳏寡,老而无妻者谓之鳏,老而无夫者谓之寡,泛指老弱
孤苦的人。C.“而恶其贫”中的“恶”与“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中的“恶”意思不一样。D.由,即仲由,字子路。“由”作为名,一般用于自称,而“子路”作为字,一般用于别人称呼仲由。12.下列对两则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探讨的重心在于如何落实“兼爱”,墨子强调了君王在“兼爱”落实上的榜样作用。B.在墨子看来,臣子对君王的效仿能够帮助君王纠正自身的错误,而臣子的不作为也会令君王为所欲为。C.在墨子看来,君王想让自己的国家富庶起来,就应引导人们“兼相爱,交相利”。D.子路在做蒲
宰的时候,不仅率领民众提前修建沟渠,还主动发给修建沟渠的百姓每人一筐饭食、一壶汤水。13.把两则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5分)(2)孔子闻之,使子贡止之。
子路忿不悦,往见孔子。(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又呈吴郎①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②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③真。已诉征求④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注】①呈:呈送。
吴郎: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②转须:反而更应该。③甚:太。④征求:指赋税征敛。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作者过去放任邻
妇扑枣,因为这位妇人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诗人其实是暗示吴郎应该让她打点枣。B.颔联紧接一二句,叙述邻妇扑枣是因为生活太贫困,目的是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C.颈联出句“防”的主语是妇人,对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D.
本诗具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情感,语言沉郁顿挫。15.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你从本诗中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虚写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词人渴望回到边塞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梦中将士们
即将出征打仗的场景。(2)“社”在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涉及“社”的诗词,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3)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作者遇客人一起歌唱,船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的情景,照应了上文作者与客人一起“______________”的内容。三、语言
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摆龙门阵的“摆”,也就是“铺开来说”的意思。“摆”这个字,原本就有铺排陈列之意。比如摆摊、摆阔、摆架子,都非铺陈排比不可。
蜀人司马相如和扬雄,便是铺陈排比的老手。他们的作品,叫做“赋”。赋这种文体,后来不流行了,但它的精神,却为成都人所继承,并在“龙门阵”这种民间形式中①。龙门阵就是成都市民的“赋”。龙门阵不同于一般聊天、吹牛的地方就在于
它和“赋”一样极尽铺陈、排比、夸张、联想之能事。但作为市民的“赋”,则还要闹热麻辣、绘声绘色、有滋有味。即便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也要②,摆得七弯八拐。这样的“作品”,非得上茶馆不可。成都茶馆的魅力,便在于那里有龙
门阵。龙门阵之所以必须到茶馆里去摆,则因为只有在茶馆里,顶尖高手们才有③,听讲的人也才能真正一饱耳福。茶馆日夜开放,茶客多半有闲,此为“得天时”;茶馆环境宽松,可站可坐可躺,时时茶水伺候,摆者不累,听者不乏,此为“得地利”;茶客多为龙门阵之“发烧友”,目标一致,兴趣相同,
摆者有心,听者有意,一呼百应,气氛热烈,此为“得人和”。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得,龙门阵自然百战百胜,越摆越火。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8.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幽默轻快,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9~21题。基本上一个中等大小的桔子,就能满足孩子每天一半的VC需求。同时,柑橘中还含有丰富的钾、类胡萝卜素,以及橙皮素、柚皮素等等,它们都是对健康有益的成分。可是,再有营养的食物,①。爱吃桔子的人应该都有这样的亲身体验:如果在一段时间吃了过多的桔子,全身甚至是手脚的
皮肤就会变黄,成了“小黄人”。甚至有些人会怀疑,是不是桔子被染色了?其实跟染色没什么关系。吃了桔子皮肤会变黄,是因为相桔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经常吃很多橘子,②,如果无法及时代谢掉,就会导致皮肤变黄,这种情况被称为“高胡萝
卜下素血症”,也叫“桔黄症”,这种症状的典型表现就是手掌、足底明显变黄,严重的甚至会全身的皮肤变黄。不过,它只会短时间地影响“颜值”,并不会影响健康。只要③,过一两周肤色就能恢复正常,一般也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其实,除了柑枯类之外,胡萝卜、南瓜、
木瓜、芒果等蔬果中的胡萝卜素也含量丰富,如果吃很多,也会变成“小黄人”。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0.桔子吃多变“小黄人”,这一说
法生动有趣,“小黄人”原本是《神偷奶爸》系列动画中短胳膊短腿又爱吃香蕉的小萌新。与此类似,“紧急出口”的人形标识被称为“小绿人”。依据下图,请简述“小绿人”的构图要素及含义。(4分)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4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内卷”作为一个学术术语,起初用来表示“一种内部不断精细化的文化现象”。2020年以来,“内卷”一词逐渐走入大众生活中,开始用来表示内耗或者付出的努力更多,但是得到的
回报不变甚至更少的一种现象。形成“内卷”的原因大概有:社会进化、资源减少、竞争加剧、个人要求提高······对待“内卷”,关键在于心态:你可以笑看风云,不被外物裹挟;你可以投入某种行业,乐之好之而感觉不到“卷”;你也可以进入圈内,把“卷”当成个人能力的最佳证明;你还可以跳出“卷”的圈子,另辟蹊
径······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
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