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校、忻州实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共(11)页,47.92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49fc86cacc1ba43a9452b00e4df538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二单元。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小题。材料一:“文化”作为一个动词,是“文而化之”的意思。就“化”而言,“文化”不能静止、凝固地看,而宜将其放到生活中、实践中,注意到“文而化之”的人类化过程--文化就是人类历史本身。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价值,就在于它将“文”通过“化”的方式赋予到了人的生命中,赋予到一切物品、
一切思维、一切生活中,自然地,也赋予了我们的人民和国家。据《辞源》的解释,“文化”是“文治”加“教化”的意思,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过程中的“文而化之”的内容和方式。《易经》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这里,人是目的,“文”是内容、实质,而“化”则是方法、途
径,是“文”的特点,是大化风流、天成化育的境界,有造境,有化境,化境是“文”的本色要求和最高境界。“文而化之”的结果,是文化一词的另一种用法,也是我们今天常用来解释“文化”概念的主要含义,即将文化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这个意义上的“文化
”,就成为一种时代生活的标志和象征。而这个时候,文化的价值似乎就有了厚重的分量。所谓“人文”,说的正是这过程,即文化了,也就是人化了,这是文化价值的实现过程。我们应是“实践”和“目的”的文化统一论者,而且只有
在人类文化的实践层面上,文化的价值维度才可以有效彰显。因此,要说文化的价值,“人文”价值当首列上位。把人“文而化之”则成就“人文”。所谓“人文”,一是说人是由“文”才得以成立的,二是说人的一生都要“以文化之”。在中国,这个用以教化立人的“文”,首先是指“
礼”,人生而有礼,具有了仁爱良心,才成“人文”,而这是要用一生来“文而化之”,加以养性修身成就的。文化的价值还可以从“文物”上来看取,即从“文而化物”的角度来衡量。在这里,“文物”一词指“礼乐典章制度”,也即“物化”了的“文”。“文而化之”的立人
,最为基本的是要在“物”的基础上立人,使“文”之风“化”取万物,而人作为一种“物”,一种由物质肉体奠基的“物”,则首先要以“文”化之,成为“人文”。于是在当代处理好“文与物”或“人与物”的关系成为每个人最为核心的价值选择。面对
现代化社会转型后“物质社会”的兴起,面对汹涌而来的越来越丰富的物质产品,文化并不能超然物外,文化最恰当的价值,就是一切物质的恰当表达。物质提供功用,而文化为物质活动提供价值。(摘编自张未民《文化的价值
》)材料二:增强文化自信,首先必须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自信,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解决我国文化从哪里来以及到哪里去的问题。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自信就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再认识和再发展,既能够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又能够根据实践对文化进行再创造,吸收一切文化中的有益成分
,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没有继承,文化就失去了根基,没有创新,文化就缺少活力,关于文化的破与立、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列宁在他的文化建设思想中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态度,为当今中国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历史经验。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
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新任务。我们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当代社会相适应、同现代化进程相协调,更好地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
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载体和传播渠道,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最好的方式就是
让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当代实际形成新的理论,例如中国传统的家国天下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将之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
我们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就越需要树立和践行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要
抓住世界各国日益关注中国发展、希望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性机遇,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展示中华文化蕴含的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华文化影响力。(摘编自胡勇《中国文化的特征及其当代价值》)1.下列对材料一所说的“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是文治与教化的意思,是“文而化之”的内容与方式。B.文化人类历史本身,“文”是内容、实质,“化”是方法、途径。C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创造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D.文化就是人化,即文化价值的实现过程,是时代生活的标志和象征。是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要继承,也要创新,两者不可偏废。在这方面,列宁的有关思想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态度。B.在建设现代化的
新路程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任务是战胜挑战,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C.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传统的家国天下的思想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D.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需要文明的交流和互鉴,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
公平、正义、民主等人类共同价值。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二中阐述的让中国文化产生当代价值的观点的一项是()A.文化自信首先需要文化自觉自知。知道自己有什么家底,家里有什么宝贝,宝贝价值与意义是什么,对这
些有清晰的认知和了解。B.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注重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相协调。C.中国在西汉以及东汉时代就发明了造纸术,之后在纸上展示智慧,就有了剪纸。剪纸是我国最具有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D.在北京举办的服贸会,为加强中外文明交
流、开展人文合作搭建平台,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写照。4.请简要说明材料一的行文思路。5.对于“文化的价值”这一问题,作者是怎样看的?请简要概括。(二)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月光下蔡东约了几次,不是她没空就是我没空,
或者也可以说,总有一个人没准备好,托词逃脱了。大半年之后,终于定下来时间、地点,人物是我和她,刘亚和李晓茹。她到得比我早。隔着窗子端详她的侧影,利落的短发,干净的墨绿色针织衫,背是挺直纤瘦的,我心里踏实
了些。快走到座位时,她转过头来,在这个时空里,她依然记得我的脚步声,有一个瞬间我像坠入昏暗的深海,四周是真空般的寂静。小姨,你有白头发了。这句话脱口而出,暗地里埋怨自己不会说话,随之却发现,我俩耸起的肩膀都松开了。的我曾为我妈感到些许遗憾
,老天爷偏心,李晓茹是姐妹中长得好看的那一个。有她在的时候,我眼睛挪不开,偷偷盯着她看,仰慕她俏丽的单眼皮和飞扬的长眉,还有月光一般的皮肤。一度不知怎么形容那细白若有光的皮肤,比雪色柔和,比奶脂透亮,直到那个月夜,我分不清楚了,月光是从天上落下来的,还是从她脸上
轻轻荡漾出来的。杏烟河是我俩的嬉游之地。在那里,你知道四季是怎么到来和退出的。月光下,杏树枝根根分明,投在地上的影子也是瘦的,疏疏淡淡干净的几笔,忽如一夜,水边堆满热闹的花影,抬头一看,干枯的树枝上冒出密密的杏花,
酸胀的春天舒畅了。接着,白天长了,细细窄窄的河流变宽了,充足光照中,树叶的绿厚了一层,又厚了一层,蝉声在浓绿中突然静默又骤然响起,她喜欢说,一大早天就这么蓝,中午得热成什么样!当河边的色彩变得丰富,夏天就过渡到了秋天,毛衣上的静电起得噼里啪啦的。到了深秋时节,河水分外沉静,
风掠过,几朵云从水里浮起来。我们用纸片叠小船和飞机,任由它们随水流走,我们百无聊赖地躺着,看到英俊的狼狗把吃不完的骨头埋进土里,然后永远地忘记了。那晚皓皓的月光在河面上晃荡,月下求偶的青蛙发出高亢的叫声,我抬头看到朗照的月亮,突然觉得它待在空
旷的天上那么孤单。小姨扭捏了一晚上,像是忍不住了,凑到我耳边扔下一句话,我处对象了。我一愣,隐约知道有过几个人追求她,半真半假的,她并不理睬。正式对象吗?是谁是谁?长得排场不?回过神来,我巴住她的肩膀,迫切地想知道更多。她害羞起来,枕在一丛没抽穗的车前草上,背对着我
不肯说。我被吊得难受,假意说先走,她又靠过来,说两句,收回去半句,像河面上忽闪忽闪的月光。她的脸时而化进夜色,时而从黑暗中浮现,分不清楚了,月光是从天上落下来的,还是从她脸上轻轻荡漾出来的。她说,你长大了,我是变老了。我看着她,小姨你哪里老,气色比我强。她笑笑。很多年过去了,她无意于站在她的角度把
那件事重述一遍,以完成自我辩解,但一年又一年的,那根刺早就融化在我自己也正在经受的生活中。在各个年龄段女性都讨厌被叫成阿姨的时代,她从事着可以笼统地被称为阿姨的各种工作。她说,城市人需要什么,我就学什么,不求稳定,跟
着市场一直都在变呢。我和她曾共享大好月色,共享一段充满情味的日子,呼朋引伴,形影不离,以为会一辈子这样好下去。那时,我瘦得撩起衣服能清晰地看到一根根肋骨,此刻,我正处在跟发胖、网瘾、职业低谷、焦虑型购物搏斗的
人生阶段,睡前辗转,杂念如潮,醒来的一刹那,身体像刚晒干的直挺挺的旧毛巾。家里也越来越狭小,万恶的满减和凑单造成了囤积,有时竟担心自己被各式各样的纸巾吞没掉。①有些时刻,发现月亮竞行至窗前,先是一怔,接着心底涌上来模糊的旧事。我到底也跟它疏远了。漫长的时光
里,其实它一直在那里,照亮暗夜,移动潮水,譬喻悲欢,唤起思念,让分离的人们在抬头望月的一刻再度发生深刻的联结。中考那年,消息乱飞,传她离了婚,带着小孩走了。事后孔明说活该,厚道些的说认命。后来传闻渐渐消散,大人们那么忙,闲话也拣最热乎的说。黄昏的几
缕阳光斜照进来,把人的影子投到远处的地板上。她从包里拿出一板药,摁住药片顶开铝箔。我赶紧给她要了一杯清水,她仰起脖子把药吞下去,没多说什么。我知道,她这个年纪的人大抵是受着一种或几种慢性病折磨的。茶已经放凉。她站起来,说沙发窝得人难受,出去溜达溜达。我跟着她往外走,像一下子回到了多年前。这一刻,
我辨认出胸口突然涌上来的热流是什么,是庆幸,庆幸在我能理解更复杂的人世时,还有机会跟她相见。不知道哪条街的桂花开了,金桂的香那么重,风都吹不动,空气变得很稠密,站在里面,一下子就被花香染了一身。不似幽冷的兰花香,飘飘忽忽,闪躲着什么,桂香浓郁,强烈,无所保
留地让空气达到了饱和状态,香味像是凝结成一滴滴水珠般,落得到处都是。②橘红的月亮出现在天地相接的地方,天一黑,它就蹑足而上,越过树梢,步入深蓝色的天幕。(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一个瞬间我像坠入昏暗的深海”,表现了“我”对
这次见面的手足无措,心理上对此次见面有抵触。B.“醒来的一刹那,身体像刚晒干的直挺挺的旧毛巾”,运用比喻手法,表现了“我”在心理层面的感受。C.小说对见面后两个人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都不多,反而用许多笔墨讲述了小姨李晓茹过去的经历。D.小说在叙述故
事时采用了时空交错的方式,很多往事都是穿插在与小姨李晓茹见面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7.下列对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那里,你知道四季是怎么到来和退出的”,写出了“我”和小姨在杏烟河度过的美好时光。B.小说描写杏烟河从春
天逐渐过渡到夏季,用“树叶的绿厚了一层,又厚了一层”侧面描写来表现。C.“黄昏的几缕阳光斜照进来”这一句的景物描写,暗示着小姨的精神状态已经进入衰退阶段。D.小说中,金桂的香与兰花的香象征两种不同的感情,而“我”现在对小姨的感情如桂
香般浓郁。8.小说中两处画波浪线的部分对月亮的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作者为什么说“庆幸在我能理解更复杂的人世时,还有机会跟她相见”?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杜)甫,字子美。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
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廊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
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时所在寇夺,甫家寓廊,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大历中,出瞿唐,
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
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袭沿。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长。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
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选自《新唐书·杜甫传》,有
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B.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C.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厌
/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D.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玄宗,庙号。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通
常含有褒或贬之意。B.“为贼所得”与“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的“为”字含义不同。C.“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与“予过维扬”(《扬州慢》)两句中的“过”字含义相同。D.律诗,旧诗体裁之一,格律较严,每首八句,四联都要对仗,第二、四、六、八句要押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在安史之乱时追随唐肃宗,房琯因故被罢职,杜甫认为对房琯的处罚太轻,触怒唐肃宗,宰相张镐替杜甫说话,才打消了唐肃宗的怒气。B.杜甫的家人在战乱中陷入困境,朝廷准许杜甫去探家,他自己也在战乱中流离失所,他流落到成都搭建
草房子,后又去剑南投靠严武。C.杜甫性情旷达不拘小节,年轻时和李白齐名,被人们称为“李杜”。他关心国家大事,虽然多次经历战乱,但仍能保持名节,忠于国君。D.杜甫的诗歌被元稹称为“前无古人”,杜甫因其诗歌的特色而被人们称为“诗史”。韩愈在谈到诗歌时,赞许杜甫和李白的诗歌作品。13.把文
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2)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14.从文中看,在杜甫之前的唐代诗歌有哪些不足?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阅
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王以宁大别①我知友,突兀起西州。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常记鲒碕狂客②,邀我登楼雪霁,杖策拥羊裘。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黄粱梦,未觉枕,几经秋。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举酒一觞今古,叹息英雄骨冷,清泪不能收。鹦鹉③更谁赋,遗恨满芳洲。
[注]①大别:大别山。②鲒碕:山名,在今浙江奉化市东南。狂客:代指汉阳使君,古时有以籍贯称人的习惯。③鹦鹉:鹦鹉洲,位于汉阳西南江边,汉末狂士祢衡的葬处,以祢衡《鹦鹉赋》而得名。祢衡,东汉末年名士。他
恃才傲物,不为曹操所容,后来被黄祖杀害。他的《鹦鹉赋》抒发了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悲愤。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开头两句语意双关:明写大别山西起汉阳东北;暗写与友人久别重
逢时,其已起用。B.“依旧秀色照清眸”句中的“照”字把人与自然相结合,流露出阔别重逢的逸兴豪情。C.“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这两句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写景形象,意境空灵幽远。D.上下阕写十年前后两游大别山的感受,两次重逢都逸兴遄飞、壮志满
怀,尽显豪放刚健。16.“鹦鹉更谁赋,遗恨满芳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两句写时光匆匆流逝,春去。秋来,更相替换(2)春景代表希望,是古典诗词常见景象,但古人常反其意而用之,以乐景写哀情,如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3)姜
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反问手法,以乐景写哀情,以花反衬人。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应朋友小余邀约,我来到闽西北著名景区金湖游览——水际村。十
年前,我曾到过水际村采访。因地处库区腹地,因此而搬迁。说起搬迁,小余十分感慨地说,这里的村民,尽管也怀恋故土,①,但听说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二话没说,很快就答应下来。后来,我在村里采访的时候,村支书老邹向我讲述了村子搬迁后的发展。从最初的开发野趣景点、摇船游览,到
销售旅游工艺品、鱼干,试开小餐馆等,再到村里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以村民自愿入股模式,组建了家庭旅馆协会、游船协会、渔业协会,形成了“协会十公司十农户”的新路径,一跃成为②的富裕村。如今,水际村又会有一番怎样的变化呢?我真想再去看一看。我的脑海里旋即
浮现初见老邹的情景。当时,我请老邹谈谈他多年的实践经验,他只是说:“水际村的成就,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回想间,不觉船抵水际村。刚一上岸,我就怔住了,一幅乡村水墨画映入眼帘——一幢幢粉墙黛瓦的错落有致的农家别墅;农家旅馆一家家装潢考究,别致秀气;清澈澄净的如诗如画的一湾湾湖水。我一边慢走细看,
一边在心里赞叹:水际村的人真不简单,看这一切的布局和安排,就知道他们对家乡的美已深有体会!水际村这些年来,接待四面八方的来客多了,接收的信息也极大地丰富,村民们的眼界开阔了,开始自觉地学习发展旅游的知识,提高了整个村子的③。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或词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
部分改成一组句式整齐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的悬疑题材影视作品兴起由来已久。巧妙的情节设置,鲜明的人物性格,精彩的推
理过程,这些都是悬疑剧受追捧的重要原因。不过随着市场上悬疑剧数量不断增加,()。尽管当下的悬疑剧囊括了许多不同的类型元素,①。《对决》中群像式的刻画让反派角色的心理被充分剖析,从原生家庭给个人成长带来的影响,到善恶
挣扎之间展现出的人性复杂的一面,都深刻反映着值得思考的社会现实,体现出现实主义创作特点。同时,悬疑剧在情节设置和拍摄手法上都重视现实性。②,还是运用拍摄手法呈现的画面实感,包括对剧中涉及细节的处理还原,都让观众在沉浸式观剧之余联想到自身的现实生活。除了反映现实、观照现实,③。《对决》中为了还
原警方办案的真实工作场景和状态,团队在前期对县级和地级公安局进行了实地调研,从搭建布局到内部人员构成都力求真实,以此来向刑侦战线上的基层工作者致敬。深层次挖掘现实价值,对平凡现实的呈现让剧集所传递的价值不只停留在艺术层面
,更引起了社会对一个职业乃至行业的兴趣与关注,让更多在不同岗位上付出和奉献的人被大众了解和尊重。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剧情模式化、人物脸谱化等问题也逐渐显现B.逐渐显现剧情模式化、人物脸谱
化等问题C.逐渐把剧情模式化、人物脸谱化等问题显现D.在剧情模式化、人物脸谱化等问题上逐渐显现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作家史铁生说他发烧到40.3℃时,
看见周围的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沉暗的绿色。烧退后,世界又恢复了正常的色彩。他猜想,要是有一种动物,它的正常体温就是40.3℃,那么它所看到的世界,会不会多着一层沉暗的绿色?进而他想,我们看见的太阳的光谱,是否会因为眼睛的构造而被蒙蔽和歪曲?但这种猜想又永远无法证
实,因为我们不管借助什么高明的仪器,总归是要靠眼睛去做结论的;而被眼睛蒙蔽的眼睛,总也看不出眼睛对眼睛的蒙蔽。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