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衢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6)页,1.99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42b2793bde544754196b8116ecc54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衢州市2022年6月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试卷生物一、选择题1.第53个世界地球日的宣传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破坏了CO2的全球平衡B.减少碳氧化物的接放量是
防治酸雨最有效的方法C.干旱等自然因素和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都是造成荒漠化的原因D.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并积累而引发土壤污染【答案】B【解析】【分析】全球性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
类:酸雨、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有淡水资源污染、土地资源污染、毒化学品污染和危险废物越界转移等。【详解】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CO2进入无机环境,破坏了CO2
的全球平衡,A正确;B、酸雨形成原因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因此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最有效的方法,B错误;C、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因此干旱等自然因素和人类的过
度开发利用都是造成荒漠化的原因,C正确;D、土壤污染是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输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自净作用的速度,打破了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自然动态平衡,使污染的积累过程占据优势,D正确。故选B
。2.蜜蜂中的侦查蜂发现蜜源后,会借助“圆形舞”等舞蹈动作告知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距离,这种信息属于()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生物信息D.行为信息【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生态系统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
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诸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这就是化学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和异种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详解】“圆形舞”等舞蹈动作是动物的行为,属于行为信息。故选D
。3.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衰老细胞中含水量下降B.生物体内的无机盐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C.Mg2+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必需成分D.水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形成吸收能量、氢键断裂释放能量而调节温度【答案】D【解析】【分析
】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这是因为水分子间的氢键,热能必须先将氢键破坏才能使使分子运动变快,温度才会上升,所以加热时,水的温度上升的慢,反之,水温的降低会形成较多的氢键,而氢键的形成又会释放热量,这就
使得细胞内的温度变化比较缓和。【详解】A、水与新陈代谢有关,细胞含水量越高,代谢越旺盛,因此衰老的细胞中含水量一般较少,A正确;B、生物体内的无机盐存在形式有离子态和化合态,无机盐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B正确;C、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Mg2+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2
+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C正确;D、水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形成释放热量、氢键断裂吸收能量而调节温度,D错误。故选D。4.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过程中都会发生细胞增殖B.培养过程都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C.培养过程都存在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的现象D.培养过程都易受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
的影响而发生变异【答案】C【解析】【分析】动物细胞培养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36.5℃
±0.5℃;适宜的pH:7.2~7.4。(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详解】A、无论是动物细胞培养还是植物细胞培养,原理都有细胞增殖,因此培养过程中都会发生细胞增殖,A正确;B、动植物细胞培养过程都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防杂菌污染,
B正确;C、动物细胞在进行细胞原代培养时会出现细胞贴壁生长和细胞接触抑制现象,植物细胞不会出现,C错误;D、在动植物的细胞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裂状态,因此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如射线、化学物质等)的影响而产生突变,D正确。故选C。5.酵母菌与我
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可用作饲料添加剂,也可用于酿酒、馒头的制作。如图所示为酵母菌的细胞呼吸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为糖酵解,该阶段的产物是丙酮酸B.酵母菌细胞内可以发生①②或①③C.电子传
递链消耗的氢全来自葡萄糖D.厌氧呼吸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答案】B【解析】【分析】需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糖酵解,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少量的氢(用[H]表示),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
行的;柠檬酸循环,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电子传递链,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而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详解】A、过程①为糖酵解,该阶段的产物是丙酮酸和[H],A错误;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细胞内可以发生①②(需氧呼吸)或①③(厌氧呼吸),B正确;C、电子传递链消耗的氢来自葡萄糖和水(水参与柠檬酸循环产生[H]),C错误;D、厌氧呼吸有机物中的能量大
部分留在有机物如酒精中,少部分释放,D错误。故选B。6.临床试验者已注射过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的灭活疫苗,该疫苗需注射两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接种能增强所有人的免疫能力B.某无症状感染者体内检测到奥密克戎RNA,但不一定能检测到奥密克戎抗体C.临床试验者注射
第二针疫苗后,体内的浆细胞均由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成D.浆细胞表面的奥密克戎受体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奥密克戎受体结构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疫苗的作用机理:当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引起免疫反应,产生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当人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这两种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和
效应B细胞(浆细胞)迅速清除抗原。【详解】A、预防接种能预防疾病的原理是疫苗接种到健康人的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接种,因此并非能增强所有人的免疫能力,A错误;B、血清抗体检测通常需要感染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检测,因此某无症状感染者体内检
测到奥密克戎RNA,但不一定能检测到奥密克戎抗体,B正确;C、临床试验者注射第二针疫苗后,体内的浆细胞大部分都是由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成,但也有部分浆细胞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C错误;D、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因
此将细胞表面没有奥密克戎受体,D错误。故选B。7.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β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升高血糖B.人体遭遇紧急情况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C.胰岛素作用的结果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D.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都增加【答案】A【解析】【分析】胰岛B细
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肾上腺素可使心跳加快、呼吸加快、血流加速、血糖升高、瞳孔放大,提高人体应激能力。【详解】A、胰岛β细胞可以分泌的激素为胰岛素,胰岛素能通过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
糖浓度,A错误;B、肾上腺素是由人体分泌出的一种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
更加快速,B正确;C、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属于反馈调节,C正确;D、寒冷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机体产热,D正确。故选A。8
.下列有关“核酸是遗传物质证据”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物质可将活的R型菌转化为S型菌B.离体转化实验从S型菌中提取的DNA、蛋白质等可通过离心分离C.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中只有少量含有放射性D.烟草花叶病毒的RNA经RNA酶处
理后感染烟草,烟草不出现病症【答案】C【解析】【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
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物质(“转化因子”)可将活的R型菌转化为S型菌,A正确;B、离体转化实验从S型菌中提取的DNA、蛋白质等可通过离心分离,然后单独研究它们的作用,B正确;C、侵染细菌时,噬菌体的蛋白质不会进入细菌体内,因此35S标记的噬
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不含有放射性,C错误;D、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经RNA酶处理后,RNA被水解,故烟草花叶病毒的RNA经RNA酶处理后感染烟草,烟草不出现病症,D正确。故选C。9.ATP合成酶是亚基F1和F0的复合体(
如图)。F0为H+通道,当膜外高浓度的H+涌入膜内时能为ATP的合成提供能量,F1具有酶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TP合成酶可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B.高温使F1和F0分离后,F1不能催化ATP的合成C.F1结构外层由3个α亚基和3个β亚基间
隔而成D.ATP合成酶F0亚基是ATP合成酶催化功能区域【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由生物活细胞产生的、对作用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者核糖核酸(RNA)。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酶促反
应需要最适的温度和最适的pH值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高温、过酸和过碱的条件会使酶永久失活。【详解】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能进行光反应,能产生ATP,因此存在ATP合成酶,A正确;B、F0为H+通道,F1具有酶活性,
高温使F1和F0分离后,F1可能失活,且没有质子势能转变为ATP的化学能,F1不能催化ATP的合成,B正确;C、结合图示可知,F1结构外层由3个α亚基和3个β亚基间隔而成,C正确;D、F0为H+通道,F1具有酶活性,ATP合成酶F1亚基是ATP合成酶催化功能区域,D错
误。故选D。10.无菌操作是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煮沸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达到消毒目的B.培养真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某些细菌生长C.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可以减少空气中微生物落入培养基的可能性D.含葡萄糖的培养基需在121℃(
1kg/cm2)条件下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答案】D【解析】的【分析】高压蒸汽灭菌,用高温加高压灭菌,不仅可杀死一般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芽胞、孢子也有杀灭效果,是最可靠、应用最普遍的物理灭菌法。【详解】A、煮沸是消毒
方法的一种,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A正确;B、抗生素可以杀灭细菌,青霉素是抗生素的一种,培养真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B正确;C、酒精灯火焰旁为无菌环境,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可以减少空气中微生物落入培养基的可能性,C正确;D、葡萄糖高温会分解碳化,含葡萄糖的培养基需
在90℃以上(500g/cm2)条件下高压蒸汽灭菌30分钟,D错误。故选D。1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基因和性状”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的本质是一段DNA或一段RNAB.一种性状可由一对或多对基因进行控制C.一对基因可以参与一种或多种性状
的控制D.基因表达的产物不一定直接参与性状表现【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与性状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大多数情况下,一对基因决定一种性状,但是有时一对基因可以与多种性状有关,一种性状也可以由多对基因控制。【详解】A、对真核生物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基因的本质
是一段DNA,A错误;B、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如一种性状也可由两对或多对基因控制,B正确;C、大多数情况下,一对基因决定一种性状,但是有时一对基因可以与多种性状有关,比如表达的黑色素基因,既决定了头发的颜色
,还决定了皮肤的颜色,C正确;D、基因表达的产物直接或者间接参与性状表现,比如基因表达的产物血红蛋白直接参与性状表现,而基因表达的产物淀粉分支酶能间接参与性状表现,D正确。故选A。12.同一物种的两个种群长期被河
流隔断,河流两岸的环境存在差异。随着气候变暖,河流变浅,动物能够渡过河流(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两岸的环境差异会导致两个种群朝着不同的方向变异B.基因重组和突变为种群1和种群2的进化提供原材料C.河流变浅
后,两个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可以使种群内部的差异变大D.河流变浅后,种群1和种群2的个体能杂交,则仍是同一物种【答案】B【解析】【分析】生殖隔离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
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若隔离发生在受精以前,就称为受精前的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与环境无关,环境对变异进行选择,A错误;B、基因重组和突变为可遗传变异,为种群1和种群2的进化提供原材
料,B正确;C、河流变浅,动物能够渡过河流,两个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可以使种群内部的差异变小,C错误;D、河流变浅后,种群1和种群2的个体能杂交,若后代可育,则仍是同一物种,若后代不育,则不是同一物种,D错误
。故选B。13.长期过量饮酒不仅危害身体健康,而且还能通过增加机体细胞中组蛋白乙酰化的表观修饰作用,间接对子代的性状造成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是一个动态的可塑过程,分别受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双重调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组蛋白的乙酰化能够降低基因的表达机会B.长期过量饮酒能提高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活性C.表观遗传修饰对子代的影响不涉及基因序列的改变D.对去乙酰化酶基因甲基化,可以降低饮酒对子代造成的危害【答案】C【解析】【分析】蛋白质乙酰化:在乙酰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在蛋白质赖氨酸残基上添加乙酰基的过程,
是细胞控制基因表达,蛋白质活性或生理过程的一种机制。【详解】A、组蛋白的乙酰化就是用乙酰基把氨基上的正电荷屏蔽起来,使得组蛋白与DNA的缠绕力量减弱,DNA的信息就能被读取,因此乙酰化能够增加基因的表达机会,A错误
;B、长期过量饮酒增加机体细胞中组蛋白乙酰化的表观修饰作用,能提高组蛋白乙酰化酶的活性,B错误;C、表观遗传修饰对子代的影响不涉及基因序列的改变,是对DNA或蛋白质的修饰,从而影响基因表达,影响生物的性状,C正确;D、长期过量饮酒能通过增加机体细胞中组蛋白乙酰化的表观修饰
作用,间接对子代的性状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去乙酰化酶基因甲基化,会使得去乙酰化酶减弱,乙酰化增强,不可以降低饮酒对子代造成的危害,D错误。故选C。14.染色体片段缺失和DNA上个别碱基对的缺失都能引起DNA序列的改变,二者的变化如下图所
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图1所示的变化B.图2所示结果一定导致个体性状改变C.图1所示的变化改变了基因的结构和分布D.图2所示的变化改变了基因的种类和数量【答案】A【解析】【分析】据
图可知:图1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图2发生碱基对的缺失(缺失3个碱基对),属于基因突变。【详解】A、染色体结构变异在显微镜下是可见的,图1所示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A正确;B、据图可知,图2中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生物的性状不
一定发生改变,比如原本个体的基因型为AA,突变成Aa后,生物性状不会发生改变,B错误;C、图1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基因的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C错误;D、图2中变化属于基因突变,基因种类发生改变,但基因
的数量不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A。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从发现光合作用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作为自然界重要的生理过程,植物总在特定“小室”进行着光合作用。各种因素都会对光合速率造成影响,某科研小组利
用玉米和大豆研究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表:项目低CO2浓度高CO2浓度玉米大豆玉米大豆净光合速率(μmol·m-2s-1)29.8822.2432.9534.79蒸腾速率(mmol·m-2s-1)3.
246.042.094.9水分利用效率(mmol·mol-1)9.223.6815.777.1备注: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消耗单位重量的水所同化CO2的量15.下列与光合作用过程及色素提取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题中“小室”是指植
物的类囊体B.可用75%的酒精提取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C.光反应产生的ATP、NADPH可为三碳酸的还原供能D.卡尔文循环产生的三碳糖绝大部分运出叶绿体外合成蔗糖16.依据科研小组的表格数据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定范围内,CO2浓度的升高能促进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B.CO2浓度升高,大豆水分利用效率的增长率小于玉米C.随着CO2浓度上升玉米和大豆的蒸腾速率变化趋势一致D.由试验结果可推测干旱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小于大豆【答案】15.C16.B【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①光
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以及ATP的形成;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固定形成C3,C3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15题详解】A、植物总在特定“小室”进行着光合作用,说明“小室”是指植物的叶绿体,A错误;B、色素的提取用的是无水乙醇,
B错误;C、光反应产生的ATP、NADPH可为三碳酸的还原提供能量,C正确;D、卡尔文循环产生的三碳糖绝大部分用于C5的再生,以保证卡尔文循环继续进行,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A、由表格信息可知,高浓度二氧化碳可提高净光合速率,故一定范围内,CO2浓度的升高能促进两种植物的光合
作用,A正确;B、CO2浓度升高,大豆水分利用效率(7.1-3.68)/3.68×100%=92.93%,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15.77-9.22)/9.22×100%=71.04%,故大豆水分利用效率的增长率大于玉米,B错误;C、随着CO2浓度上升玉米
和大豆的蒸腾速率均降低,变化趋势一致,C正确;D、干旱时会导致植物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当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时,大豆的水分利用效率下降幅度更大,即说明干旱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小于大豆,D正确。故选B。17.丛枝菌根是土壤中的菌根真菌菌丝与高等植物营养根系形成的一种共生联
合体。为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对西瓜耐盐性的影响,某科研小组进行了4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接种AM真菌有利于植物抵抗盐胁迫B.盐胁迫下促进细胞生长的激素含量都下降C.盐胁迫下脱落酸含量高,促进气孔关闭D.盐胁迫下接种AM真菌可影响图中激素的水平【答案】
B【解析】【分析】植物激素亦称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能调节(促进、抑制)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已知植物体内产生的激素有六大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和油菜素甾醇。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
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从影响细胞的分裂、伸长、分化到影响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决定、休眠和脱落等。【详解】A、与盐胁迫组相比,盐胁迫接种丛枝菌根组的细胞分裂素更多,脱落酸更少,因此接种AM真菌有利于植物抵抗盐胁迫,A正确
;B、与对照组相比,盐胁迫组的细胞分裂素含量上升,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生长,B错误;C、盐胁迫下脱落酸含量高,促进气孔关闭,气孔也是水分子的通道,因此可以减少蒸腾作用散失水分,C正确;D、盐胁迫下接种AM真菌可影响图中激素水平,使得细胞分裂素更多,脱落
酸更少,D正确。故选B。18.某高等动物基因型为AABb,将1个精原细胞的DNA全部用32P标记后,放在无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分裂形成的1个子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B.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只发生了一种变异C.若该细胞
有3条单体含32P,则DNA至少复制了2次D.该细胞继续分裂能产生AB、Ab、aB、ab四种基因型配子【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细胞无同源染色体且散乱排列,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详解】A、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由题干可知,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分裂形成的
子细胞,即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B、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A变a)2种变异,B错误;C、根据半保留复制原则可知,复制1次时,细胞中染色体全部含有32P,复制2次时,细胞中有3条单体含有32P,由于产生该细胞的亲本涉及交
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DNA最少复制了2次,C正确;D、该细胞继续分裂能产生(2个子细胞)AB、Ab、aB、ab中的2种配子,D错误。的故选C。19.“种群存活力分析”是分析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灭绝风险的方法。该法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
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为标准。研究人员用这种方法对某地大熊猫的种群存活力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注:环境阻力是指生存空间、食物的限制、天敌的捕食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A.当环境阻力为0.05时,大熊猫无法生存B.环境阻力增大,维持
种群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减小C.本实验研究了初始种群规模、环境阻力的大小对大熊猫存活力的影响D.当环境阻力为0.01时,大熊猫种群维持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为60只【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初始种群规模和环境阻力的大小,因变量为灭绝概率,随着初始种群规模的增大
,种群灭绝概率越来越小。【详解】A、据图可知,当环境阻力为0.05时,大熊猫的灭绝概率为100%,大于5%,故大熊猫无法生存,A正确;B、据图可知,当环境阻力为0时,大熊猫种群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接近40只
,当环境阻力为0.01时,大熊猫种群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为60只,当环境阻力为0.02时,大熊猫种群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接近160只,因此环境阻力增大,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增大,B错误;C、据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初始种群规模和环境阻力的大小,因变量为灭绝概率,即本实验研究了
初始种群规模、环境阻力的大小对大熊猫存活力的影响,C正确;D、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为标准,据图中曲线可知,当环境阻力为0.01时,大熊猫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为60只,D正确。故选B。20.图1
是某遗传病的家庭遗传系谱图,该病由A/a控制。提取该家系中Ⅲ7—Ⅲ10与此基因有关的DNA片段并进行PCR,产物用限制酶Ⅰ酶切后进行电泳,产生的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B.Ⅰ1号个体的基因型与Ⅱ5号相同C.
与a基因比,A基因内部增加了一个限制酶Ⅰ的酶切位点D.若Ⅱ5号个体与正常男性婚配,子代出现女性患者的概率为1/2【答案】C【解析】【分析】Ⅲ7—Ⅲ10与此基因有关的DNA片段并进行PCR,条带如图2,可知Ⅲ7患病且只有条带1,因此条带1为致病基因,Ⅱ6患病,但是
Ⅲ10不含致病基因,Ⅱ5正常,因此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B、Ⅱ5为XAXa,Ⅰ1号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XAXA,也可能为XAXa,B错误;C、与a基因比,A基因内部增加了一个限制酶Ⅰ的
酶切位点,A基因水解能得到条带2和3,C正确;D、若Ⅱ5号个体(XAXa)与正常男性(XAY)婚配,子代出现女性患者(XaXa)的概率为0,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21.某浅水湖泊靠近城市生活区,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会流入湖泊。初次调查
湖泊部分物种如图甲所示,湖中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占据湖泊面积的变化如图乙。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甲分析可知,湖泊从湖边到湖心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植物,该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研究发现草鱼生活在
湖泊的底层,鲢鱼生活在湖泊的表层,这表明两种鱼占据了不同的__________,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和食物资源。(2)图甲中,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能量在生物群落中以__________形式传递,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3
)调查发现,随着氮、磷排放增加,浮游植物中蓝藻逐渐占绝对优势,成为__________,对湖泊内部环境起了决定作用。因此,底栖动物的数量会__________,图乙中沉水植物所占的面积明显下降的原因是___
_______。(4)为解决蓝藻过多,请写出一条可行的措施。【答案】(1)①.水平结构②.生态位(2)①.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中的能量②.有机物(3)①.优势种②.减少③.水体中的无机盐过多对沉水植物有毒
害作用,水体中无机盐过多会导致蓝绿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遮蔽阳光,使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4)在水域中养殖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解析】【分析】1、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
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2、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生态位又称生态龛。表示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
需的生境最小阈值,两个拥有相似功能生态位,但分布干不同地理区域的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为生态等值生物。【小问1详解】由图甲分析可知,湖泊从湖边到湖心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植物,该现象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
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草鱼生活在湖泊的底层,鲢鱼生活在湖泊的表层,这表明两种鱼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和食物资源。【小问2详解】图甲中,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以及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中的能量。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能量
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形式传递,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小问3详解】调查发现,随着氮、磷排放增加,浮游植物中蓝藻逐渐占绝对优势,成为优势种对湖泊内部环境起了决定作用。浮游植物中蓝藻占优势,覆盖整个水面,氧气减少,因此底栖动物的数量会减少。据试题分析可知,某浅水湖泊靠近城市生活区,富
含氮、磷的生活污水会流入湖泊,水体中的无机盐过多对沉水植物有毒害作用,另外水体中无机盐过多会导致蓝绿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遮蔽阳光,使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因此沉水植物所占的面积明显下降。【小问4详解】在淡水养殖早期利用食物链条的原理控制蓝藻产生,通常情况下可以在水域
中养殖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这样就能进食蓝藻,影响蓝藻生存避免出现水体蓝藻危害。22.下图1为某动物(2N=4)从受精卵起发生的一系列细胞部分历程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此个体为__________(雄性/雌性),过程④代表
__________,B、C、D、E四种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2)B、C、E三种细胞中适合做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材料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3)图中__________细胞含有的细胞核数目最多的,细胞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_____
_____(填编号)。(4)形成的D细胞的染色体如图1中所示,请在图2中补全A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图。__________【答案】(1)①.雄性②.细胞分化③.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①.E②.所有细胞器和细胞核都退化消失
,只有细胞膜一种膜结构(3)①.B②.线粒体和核糖体(4)【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的一半。【小问1详解】D为精子,因此该动物为雄性;过程④为细胞分化,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细胞;B、C、D、E四种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构,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小问2详解】B为骨骼肌细胞,C为分泌细胞,E为红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细胞器退化消失,细胞核也退化消失,只剩细胞膜
一种膜结构,适宜用来做细胞膜的实验材料。小问3详解】【图中B为骨骼肌细胞,含有多个核;细胞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为线粒体(含有DNA和RNA)和核糖体(含有RNA)。【小问4详解】D为精子,为精细胞变形而来,其中含有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则A中含有4条染色体,A
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8条染色体,被拉下两极,示意图如下。23.果蝇的灰体和黑体、长翅和残翅、直刚毛和焦刚毛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D(d)控制。为探究其遗传机制,研究人员将一只灰体长翅焦刚毛雌蝇与一只黑体残翅直刚毛雄蝇进行杂交,F1仅出现灰体长翅焦刚
毛雄蝇和灰体长翅直刚毛雌蝇两种表型,且比例相等;F1随机交配一代后得到的F2两种性别的个体中表型及相对比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刚毛性状遗传中,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综合考虑A(a)、B(b)两对等位基因,他们的遗传__________(遵循、不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判断的
依据是__________。(2)亲本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3)若仅考虑体色和刚毛性状遗传,让F2灰体直刚毛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3有__________种表型,其中能稳定遗传的灰体直刚毛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4)仅考虑体
色和刚毛性状,请写出对F1中灰体焦刚毛雄蝇测交的遗传图解。__________【答案】(1)①.直刚毛②.不遵循③.它们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上(2)AABBXdXd、aabbXDY(3)①.6②.1/36(
4)【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一只灰体长翅焦刚毛雌蝇与一只黑体残翅直刚毛雄蝇进行杂交,F1仅出现灰体长翅焦刚毛雄蝇和灰体长翅直刚毛雌蝇两种表型,且比例相等,说明灰体、长翅为显性,焦刚毛为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小问
1详解】据题意可知,焦刚毛雌蝇与直刚毛雄蝇进行杂交,F1仅出现焦刚毛雄蝇和直刚毛雌蝇两种表型,且比例相等,说明直刚毛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1随机交配一代后得到的F2中只有灰体长翅和黑体残翅,且比例为3:1,说明A(a)、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位于常染色体上,不遵循自
由组合定律。【小问2详解】据题意可知,A(a)、B(b)位于常染色体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灰体、长翅为显性;D(d)位于X染色体上,焦刚毛为隐性,因此亲代基因型为AABBXdXd和aabbXDY。【小问3详解】若仅考虑体色和刚毛性状遗传,亲代基因型为AAX
dXd和aaXDY,F1为AaXDXd和AaXdY,F1随机交配一代后得到的F2灰体直刚毛基因型为1/3AA、2/3Aa;XDXd、XDY,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3有2(灰体和黑体)×3(直刚毛雌性、直刚毛雄性、焦刚毛雄性)=6种表型,其中能稳
定遗传的灰体直刚毛个体(AAXDXD、AAXDY)所占的比例为0+1/9×1/4=1/36。【小问4详解】仅考虑体色和刚毛性状,请写出对F1中灰体焦刚毛雄蝇(AaXdY)测交(与隐性纯合子aaXdXd),后代基因型为AaXdXd、aa
XdXd、AaXdY、aaXdY,遗传图解为:24.回答下列(一)、(二)小题:(一)活性染料应用广泛,但其产生的废水含盐量高、有机质高、色度高,对环境污染严重。研究小组利用活性黄色染料筛选能降解活性染料的微生物菌种,以用于水体污染治理。(1)采样
:在__________附近采集活性污泥,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通入氧气,促进微生物的以备使用。(2)菌种筛选:取活性染料配置成500mg/L培养基分装于5个锥形瓶,经__________后分别加入1ml的含菌种的污泥,置于__________中培养一段时间后,选择_____
_____的锥形瓶中的微生物进一步分离提纯。(3)纯种分离:配置相应浓度的活性染料固体培养基后,若要操作简便,可利用__________法筛选得到纯的菌种。(4)菌种保存:分离得到的菌种可接种到__________培养基,置于4℃冰箱保存。(二
)2018年非洲猪瘟病毒传至我国并对养猪业构成严重威胁,该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可编码多种蛋白质。非洲猪瘟病毒表面的主要结构蛋白p22蛋白,可以诱导猪产生抗体。工业上可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p22蛋白疫苗,并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体。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5)p22蛋白疫苗的制备和鉴定。与p22蛋白
基因及质粒有关的限制酶切位点如下图所示,已知不同种限制酶切割出的黏性末端不同。(LacZ基因能表达出β-半乳糖苷酶,使无色半乳糖苷分解,进而使菌落呈现蓝色)①根据p22蛋白基因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通过___
_______技术扩增特定的DNA以获取目的基因;②构的的建重组DNA,利用__________酶(写出酶的名称)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以减少连接产物的种类并避免目的基因与质粒反向连接;③用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并将受体细胞涂布在含氨
苄青霉素的LB固体平板上,在37℃恒温培养箱培养12h,挑取__________的单菌落,将其转移至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一段时间后离心收集细胞,超声破碎后离心取上清液制备样品,利用__________的方法对p22蛋白进行鉴定。(6)
抗p2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及鉴定。p22蛋白可作为__________对小鼠进行多次注射后,分离出小鼠脾细胞,利用__________的仙台病毒促进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骨髓瘤细胞融合;融合细胞经过多次筛选后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将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接种至小鼠
腹腔,待小鼠腹部膨胀明显,采集__________,分离提取出单克隆抗体。【答案】(1)①.活性染料厂②.盐溶液(2)①.高压蒸汽灭菌②.恒温培养箱③.较浑浊(3)划线分离(4)斜面(5)①.PCR②.HindⅢ和BamHⅠ③.白色④.抗原-抗体
杂交(6)①.抗原②.灭活③.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大量抗体④.腹水【解析】【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其中,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小问1详
解】活性染料厂附近采集活性污泥,其中可能含有能降解活性染料的微生物菌种;加入适量的盐溶液,筛选能降解活性染料的耐盐微生物菌种。【小问2详解】取活性染料配置成500mg/L的培养基分装于5个锥形瓶,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再接
种,防止杂菌干扰;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使得菌种数量增大,便于后续的纯化;菌种越多,锥形瓶越浑浊,因此,选择较浑浊的的锥形瓶中的微生物进一步分离提纯。【小问3详解】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都可以用来分离纯化菌种,但是划线分离法较简便,是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
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表面上作多次由点到线的划线稀释而获得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并让其成长为单菌落的方法。【小问4详解】斜面培养基常用来进行菌种的保存。【小问5详解】PCR技术是体外扩增DNA的技术,可以得到大量的DNA;结合图示可知,
利用HindⅢ和BamHⅠ对质粒和目的基因进行切割,可以防止质粒及目的基因自连以及目的基因反接;重组质粒上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含氨苄青霉素的LB固体平板上含重组质粒的菌株和含普通质粒的菌株都可以生长,由于重组质粒的LacZ基因被破坏,菌落呈白色,因此
在含氨苄青霉素的LB固体平板上挑选白色菌落即为含重组质粒的目的菌株;抗原-抗体杂交可以对p22蛋白进行鉴定,即若p22蛋白基因成功表达,则抗原-抗体杂交呈阳性。【小问6详解】要制备抗p2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将p22蛋白作为抗原;灭活的仙台病毒可
以促进动物细胞的融合;多次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不仅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大量抗体;小鼠腹腔可以对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内克隆,待小鼠腹部膨胀明显,采集腹水,分离提取出单克隆抗体。25.草甘膦是一种广谱灭生性除草剂,对人和动物有一定的毒性。已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动
物应激反应时间与草甘膦浓度呈正相关,动作电位峰值与草甘膦浓度呈负相关。为验证草甘膦经皮肤吸收后随时间对动物坐骨神经的毒害作用,请利用蟾蜍完善实验思路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蟾蜍若干只,市售草甘膦,任氏液,小型喷雾器,解剖器械
,生物信号采集仪(能显示记录电极处的电位变化)及相关设备,玻璃仪器,清水。(说明:实验中标本需用任氏液浸润;仪器使用方法及测定动作电位的方法不作要求;本实验持续7天,隔天测定)。(1)完善实验思路:①__________;②将蟾
蜍随机均分为__________组并编号,__________;③__________;每组各取3只蟾蜍,剥离出坐骨神经置于__________中;④__________;⑤统计分析所得数据,得出实验结论。(2)请
用柱形图表示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测量的动作电位峰值。__________。(3)分析与讨论:①若探讨神经冲动传导速度与草甘膦浓度的关系,还需测定__________。②草甘膦使动作电位峰值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草甘膦改变了
__________细胞的活性,使动作电位的传导由跳跃式传导变为连续传导,造成传导速度变慢,使应激反应时间延长。【答案】(1)①.将市售草甘膦配制成高、中、低三种浓度备用②.4③.用喷雾器将不同浓度的草
甘膦分别均匀喷洒到对应组的蟾蜍体表,对照组喷清水④.实验的第1、3、5、7天(同一时刻)⑤.任氏液⑥.(用生物信号采集仪及相关设备)测定动作电位幅度及应激反应时间(2)(横纵坐标1分,图题1分,柱形图1分,趋势逐渐降低即可)(3)①.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或
刺激部位与测定部位的距离)②.(抑制了细胞膜上Na+通道的开放)钠离子内流减少③.髓鞘【解析】【分析】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例如,安静时主要允许钾离子通透,而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时又主要允许钠离子通透。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阈刺激或阈上刺激可产生动作电位。【小问1详解
】①动物应激反应时间与草甘膦浓度呈正相关,动作电位峰值与草甘膦浓度呈负相关。本实验是为了验证草甘膦经皮肤吸收后随时间对动物坐骨神经的毒害作用,故自变量为草甘膦浓度以及作用时间,因变量为动作电位峰值。故可利用市售草甘膦配制低
浓度的草甘膦溶液、中浓度的草甘膦溶液、高浓度的草甘膦溶液。②选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蟾蜍若干只,随机均分为4组并编号;用喷雾器将不同浓度的草甘膦分别均匀喷洒到对应组的蟾蜍体表,对照组喷清水。③实验的第1、
3、5、7天(同一时刻),定时从每组各取3只蟾蜍,剥离出坐骨神经置于任氏液(任氏液可以维持蟾蜍的生理活性)中,实验共持续7天。④用生物信号采集仪及相关设备测定并记录蟾蜍坐骨神经上动作电位峰值(幅度)及应激反应时
间。【小问2详解】动作电位峰值与草甘膦浓度呈负相关,草甘膦对人和动物有一定的毒性,因此随着浓度的增加,动作电位的峰值越小,随着时间的延长,动物电位的峰值也越小,清水组作为对照,动作电位的峰值不变,图形如图所示。【小问3详解】①若探讨神经冲动传导速度与草甘膦浓度的关系,还需测定坐骨神经上刺激电极与记
录电极之间的距离。②动作电位峰值是由于Na+内流导致的,草甘膦使动作电位峰值下降,可能是抑制了细胞膜上Na+通道的开放,阻止或减弱了Na+内流;跳跃式传导为在郎飞氏结之间进行传导,由于传导的路程缩短,导致传导变快,有髓鞘神经纤维的传导方式是
一种跳跃式的传导,是从一个郎飞氏结跳到相应的郎飞氏结,草甘膦改变了有髓鞘神经细胞的活性,使得动作电位的传导由跳跃式传导变为连续传导,使应激反应时间延长。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