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797.000 KB
  • 2024-11-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共(9)页,797.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34e23d39418a0e4335d8f76494f63f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级高一第一学期阶段考试历史科试卷命题:吴盈盈、艾金枝审题:纪元本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I(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15=30分)1.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是2

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是距今10万—5万年的古人类活动珍贵证据。目前共出土遗物4万余件,包括石制品、动物骨骼和少量竹木质等有机物标本。其中1件象牙质铲形器形体硕大、人工打制痕迹明显,为国内首次发现。据此可判断山东沂水跋山古人类A.从事渔猎和采集B.种植粟和小麦C

.过着定居生活D.贫富差距悬殊2.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3.有学者认为,分封制使周天子之下的各级受封贵族领主具有了一种亦臣亦君的双重政治性格,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封地里的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这反映出西周A.分封制有分裂割据的隐患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

里C.分封制具有开疆拓土作用D.周天子是天下各族的大宗4.何尊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内底所铸铭文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何尊是研究西周政治的A.图像史料B.文献史料C.实物史料D.口述史料5.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

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但是,通过学习礼仪,通过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为圣人。这位思想家属于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墨家学派D.法家学派6.《尉缭子》强调战争本于“仁义”,“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孙膑兵法》则

指出,战争必须讲“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天人不合,即使取得胜利也是暂时的。这反映出战国时期A.墨家思想成为显学B.诸子思想相互渗透C.耕战思想成为主流D.军事理论高度成熟7.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兴起,各诸侯国掀起了变法的热潮,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这一时期的变法主要适应了

A.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B.维护广大商人利益的需要C.维护周武王统治的需要D.维护奴隶阶级利益的需要8.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

、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B.地方设郡县最先在秦朝推行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9.秦朝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每年地方向中央报告情况,其中包括人口、

垦田、刑狱、赋役等数字。由此可知,上计的作用是①加强基层控制②监督农业生产③平抑地方物价④保证赋役征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北宋政治家王安石认为:周、秦之败亡在于“周强末弱本以亡,秦强本弱末以亡,本末惟其称也”。结合所学,王安石论及的“本末”应指A.礼制与

法制B.君主与宰相C.中央与地方D.“中学”与“西学”11.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郡县制与刺史制B.皇帝制与郡县制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12.汉武帝执政53年

,先后更换12位丞相,丞相任职的平均时间为4年,被杀的概率约三分之二。这表明A.汉朝丞相位高权重B.汉朝相权无足轻重C.相权不能制约皇权D.皇帝权力至高无上13.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汉武帝为进一步

削弱诸侯王势力采取的举措是A.开辟丝绸之路B.推崇黄老思想C.颁布“推恩令”D.推行行省制度14.从三国后期到西晋初期,位于北方地区的政权战胜其他割据政权,形成统一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C.北方政权成

功地削弱了导致分裂的豪强地主势力D.北方政权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15.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为巩固政权大力推行改革,采取迁都、易汉服、说汉语、改汉姓、定高门、结汉亲等措施。该材料反映出A.民族歧视色彩依然浓厚B.北方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C.笼络扶植汉族地

主官僚D.人们的门第观念不断淡化二、选择题Ⅱ(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25=50分)16.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地区的农业经济由前期的单纯依赖粟和黍逐步演变成为后期的“五谷丰登”式的农耕;西辽河流域地区和

西北地区以种植粟和黍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这可用来说明中国A.远古文明发展的多元特征B.原始农业的萌芽与发展C.古代区域文明间联系密切D.古代农业文明持续发展17.在湖北省大洪山南麓向江汉

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发现了一座距今四五千年的屈家岭文化遗址。遗址中有一套包括水坝、蓄水区、灌溉区和溢洪道等构成要素的史前水利系统。这是截至2024年,考古发现的构成要素最为完备的史前水利系统。据此可知,这一时期长江流域A.早期国家机器基本建立B.城

市文明已开始形成C.文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D.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18.中国古代的姓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姬、姜、赢、姒、妊、妘、娮、姚等。这些姓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受西周宗法制的影响B.王

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政治上分封制的实施D.血缘关系最初以母系定19.《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关于西周乐队的规定:“王宫县”,即排列成东西南北四面;“诸侯轩县”,排列三面;“大夫判县”,排列两面;“士特县”,只排列一面。歌舞队的规定是:天子“八佾”,即八

列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即三十六人;卿大夫“四佾”,即十六人;士“二佾”,即四人。这些规定A.反映出周天子牢固管控地方政治权力B.表明西周敬祖习俗非常盛行C.体现出宗法分封制下等级鲜明的特征D.突显出西周社

会生活的奢侈20.“夫‘周之同盟(会盟),异姓为后’,……然先同姓,次外戚,次功臣、故旧,星罗棋布,用作藩屏。而一族之势力,由此遍布寰区。一族之文化,由此广推于各地矣。”材料表明分封制A.构建了森严等级秩序B.利于国家长治久安C

.实现了中央权力集中D.推动了文化的认同21.春秋时期,现任官员可以依据才能和品行向朝廷输送人才,“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这体现了A.选官制不断瓦解B.百家争鸣下人才辈出C.诸侯争霸的需要D.尊贤重士的社会风气

22.“中国某个早期国家围绕‘乐者为同,礼者为异’进行某项制度构建,而春秋战国时期此项制度遭到破坏与冲击”。下表表述符合材料主旨的是序号相关表述A周代冕服、弁服的色彩以正色(青、赤、黄、白、黑)为贵,而齐国上下推崇的颜色为“紫色”。B“

太子”称谓本意专指周天子继承人,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在不同国家史书当中。C公元前645年,晋国规定“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D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主持召开诸侯大会,周天子成为了“出席者”。A

.AB.BC.CD.D23.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思想主张,其共同之处是内容出处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韩非子·诡使》五官殊职,君不私,故国治。《庄子·则阳》举公义

,辟私怨。《墨子·尚贤上》A.否定个人私利,崇尚公共利益B.隆礼重法,举公辟私C.整合公私关系,维护社会秩序D.以法治国,公私分明24.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

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道、儒、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25.春秋以前,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多见奴隶、

珠玉、珍宝。战国时期,粮食、家禽、家畜等类商品增多。这主要是因为A.剩余产品增多B.贵族阶层衰落C.水陆交通完善D.奴隶制度瓦解26.学术界普遍认为秦朝时期实现了全国范围内文字字形与字体的统一。下列史料中能证明这一观点

且属于一手史料的是A.《说文解字·序》称“(李斯、赵高等人)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B.《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C.里耶秦简中发现了要求统一用词,改旧名,用新称,统一制度、法律用语的木牍

D.汉景帝时,孔子故居夹墙中发现的简牍文字,与小篆、隶书大相径庭27.《史记》载:“始皇……车同轨。”《中国通史》中范文澜指出:“秦规定车宽六尺,一车可通行全国。”据现有考古资料,仅河北秦井陉古道、云南曲靖秦故道车辙、辽宁朝阳城门车辙,与当时规定的“舆

六尺”基本一致。然考古发现了更多未统一车轨的例证。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A.秦始皇并未颁布“车同轨”的政令B.考古资料比文献史料有价值C.《史记》的可信度高于《中国通史》D.探究历史事实应该严谨考辨28.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

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他意在说明郡县制A.使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B.加强君主专制C.适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D.能够消除内乱29.农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

,“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具有原始民主色彩B.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C.皇权受到民俗影响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30.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以商鞅变法时期的度量衡制为标准(如下表所示),颁行全国。这一举措度量衡1丈=10尺=100寸l斛=10斗=100升=1000合1石=

120斤(合今307050克)合今230厘米合今2000毫升1斤=16两=384铢(合今256.25克)A.减轻了全国民众的赋税负担B.消除了各诸侯国的经济差异C.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一体化D.体现出严密的重农抑商倾向31.西汉时期,官家对民间的放任,导致了民间力量的壮大,发展起来的坞

堡经济成为东汉最基础的社会细胞。坞堡内部有以血缘和地域为载体的大地主和以宗族与乡里为纽带的武装组织,它代替了官方对基层民间的统治。这A.是政府对官僚集团妥协的产物B.填补了动乱环境下的权力真空C.瓦解了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导致自给自足的经济逐渐破产32.汉初,“盐与五谷同贾(价),器和利而中用”;至武帝时,“盐铁贾贵,百姓不便”;汉昭帝时,贤良文学在盐铁会议中议论:“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这反映出汉代A.官营经济冲击了中央集权体制B.垄断经营破坏了原有社会秩序C.私营

手工业发展缺乏良好环境D.盐铁官营的政策需要进行调整33.据文献记载,汉武帝时期,儒生在中央和地方任中、高级官僚的数量未占据绝对优势,相反,法吏官僚数量却较多。由此可知,当时A.焚书坑儒对后世影响较深远B.统治策略具有一定务实性C.法家思想动摇了儒学的地位D.

官僚政治的建设成效显著34.如图为某学者绘制的汉代敦煌郡邮驿示意图。这反映出汉代A.彻底解决汉初遗留的王国问题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C.河西地区经济从游牧转向农耕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35.汉武帝之前,汉廷对诸侯王尚未有系统的教化。武帝统治早期,对诸侯王教

化表现出向制度化、规范化过渡的特点。昭帝之后,对儒家经义的掌握已成为判断诸侯王知识素养高下的标准之一。这反映出汉代A.注重利用主流观念渗透巩固统治B.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C.郡国并行制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D.选官制度不断走向成熟

36.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首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B.中国

丝织品在西域备受推崇C.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37.魏晋南北朝时期,《孝经》俨然成为显学,编纂家训、家规蔚然成风。如北齐颜之推编写的《颜氏家训》。这一时期,父子相传、世代相袭的儒学“家学化”风气炽盛。这些现象的出现

主要缘于A.官学教育的衰微B.门阀士族的强势C.基层教化的发展D.玄学思潮的兴起38.后凉、北凉时期,自西域传入的龟兹乐与“胡、戎”音乐相结合形成了西凉乐,当时号称秦汉伎。北魏平定河西之后,认为秦汉伎的乐器“并出自西域”“悉与书史不同”,又将秦汉伎改称为西凉乐。这反映

了北魏的A.地域认同B.民族政策C.艺术审美D.华夏观念39.在魏国建立之前,曹操已在北方广泛确立屯田制;诸葛亮主政蜀汉期间,提出发展农业、减少赋税的方针;孙权统治下的吴国在长江两岸地区均设有屯田区。这些做法推动了A.经济重心南移B.北方民族大交融C.区域经济发展D.商品经济的发展40.

十六国时期,各政权的开创者大都经历过称号从王到天王再到皇帝的变化过程,其中11个少数民族政权采纳汉代以来的五德终始说,标榜自身承继五德推移顺序,将政权置于中国正统王朝之列。十六国统治集团的做法A.有利于强化伦理秩序B.消弭了各族间的隔阂C.意在维护统治

合法性D.削弱本民族文化认同三、非选择题(20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画像石,是汉魏时期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汉画像石是研究汉代时代风貌的宝贵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图1描绘了汉代纺织的工序:即调丝;络丝、并丝;踏机织

作(使用了脚踏提综式斜织机)。图2上排左侧为一酒肆,二人正在沽酒;右侧是一杂行,室内三人正在议价;中间一组人,正面谈交易。中排有人执物入市交易。下排右侧是一粮行;另外三对人,提秤称物。图3描绘了孔子弟子曾参恭顺地跪坐在母亲身后,双

手呈作揖状举至胸口,母亲坐在织布机前。上面刻有“曾子质孝,以通神明,贯感神祇,著号来方,后世凯式,以正抚纲”等文字。(1)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以上三幅图所反映的汉代的时代风貌。(12分)(2)结合材料说明汉画像石的史料价值。(4分)(3)

若要进一步研究汉代时代风貌,你认为还可以补充哪些方面的史料?请举例说明。(4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