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一中、 南漳一中 、老河口一中三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共(9)页,145.22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260474b5722366cf0b85d0eaf7a361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年级12月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共15小题45分)1.为从“众口”之门察之祸福,周朝统治者制定了一套汇集舆情资料的办法,如《诗经》“国风”中的大部分诗篇就是从国人中采集而得的,
在施政过程中若发现舆情对自己不利就须改弦更张。由此可见周朝()A.文学作品成为舆情主要来源B.原始民主传统尚存C.以儒家德治思想来治理国家D.基层社会治理加强2.秦汉时期,田啬夫是最基层的农官,他除了监督农民劳作外,还必须负责其他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工作。比如,在春季干旱少雨时
,田啬夫必须斋戒三日,主持祈雨活动,以保证春苗顺利灌溉。据此可知,秦汉时期()A.官僚政治体制成熟B.宗教制约经济发展C.朝廷奉行抑商政策D.政府重视农业生产3.下图展示的是魏晋墓群中鲜卑族步陆孤氏陆丑墓葬出土的文物。这可以用来佐证这一时期()阿纳斯
塔修斯一世金币A.政府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B.西欧货币经济较为发达C.东西方商贸往来早已开展D.中原文化的影响力巨大4.在唐朝,各级考试都由相应级别政府的主要首长主持。县试由知县主持,府试由知府主持,院试由省学政主持,乡试正副主考均
由皇帝任命,会试由礼部直接主持。这说明科举制()A.扩大了统治基础B.体现了国家意志C.凸显了公平原则D.滋生了结党营私5.清代诸多纪念重大军事胜利的纪功碑四面往往分别用不同文字刊刻,一般为满文、汉文、蒙古文和藏文。不少官方编纂的大型辞书,也是多语种合璧本。如康熙时期
开始编纂的《满洲蒙古合璧清文鉴》,经一再增订,至乾隆时期成为包括满、汉、蒙古、藏、回5种文字的《御制五体清文鉴》。这些措施()A.利于构建大一统国家观B.体现出因俗而治的特征C.形成多元文化并存格局D.旨在传承中华传
统文化6.清末湘系大员刘坤一提出:“至中国与泰西各国通商,商舶往来如织,而中国尚无商船运货前赴泰西,以分洋人之利,现在中国已有使臣分驻英、法、美、德、日、秘及日本等国,华商若往通商,自无虑其人地生疏,致受欺侮。”其意在()A.推动民
族资本主义发展B.借助领事馆扩大航运权C.鼓励华商参与国际竞争D.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7.清末民初,“湖南诸绅现已设立宝善公司,集有多股,筹议各种机器制造土货之法,规模颇盛”。在近代燃料开采、金属采冶和纺纱业中,绅士投资创办者占有相当的比例,数据如下表所示。这
反映了()产业商办企业投资创办者的身份绅士及绅士家庭商人其他不明者买办纺纱1811123金属冶102215燃料开采25152319A.民族危机加速社会阶层流动B.社会剧变推动价值取向转移C.近代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D.儒家
思想正统地位受到动摇8.20世纪30年代初,江西一些地区的雇农、贫农、中农、知识分子等通过选举,成为乡苏维埃代表;同时,农民阶级中的先进分子也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逐渐取代了没落的乡绅和宗族领袖,成为“新的精英管理阶级
”。这些举措()A.重构了基层政治秩序B.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C.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D.改变了封建剥削制度9.抗战时期,统一累进税的改革,兼顾各阶层的利益,到1947年初,统累税办法实施进入尾声。晋察冀中央局于1947年1月指出:“在
土地改革后,边区地主阶级作为一个阶级一般已经不存在了,因此,统累税条例有许多规定,已不通用于今日,必须加以修改。”这说明()A.个人所得税制开始施行B.政治形势影响税制的变化C.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D.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0.建国后,中国外交经历了走出去的“客场外交”、请进来的“主场外交”、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等,不断“扩散”到国际社会,为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秉承的外交理念和开展的外交活动()A.致力于谋求地区性的和平B.体现独立
自主外交的变革C.彰显大国气度和责任担当D.获得了世界的认可与拥护11.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院拥有执政官提名权、公民大会制定法律的批准权和独裁官任命权。至屋大维时期,元老院仍能管理部分行省,但屋大维频繁修订元老名册,使其成员从1000名减少至600名。这一变化说明罗马()A.
权力制衡机制得到完善B.平民对贵族的斗争取得胜利C.从共和制向元首制过渡D.权力斗争影响罗马法的发展12.中古时期,西欧司法审判中盛行“决斗裁判”和“神意裁判”。11世纪初,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城市中的商人开始选出仲裁人,并依据“萌芽性的商法”
进行审判,逐渐形成了市民法庭。这反映出()A.城市崛起促进王权加强B.自由主义打破封建束缚C.新兴阶层冲击教会特权D.商业发展推动司法进步13.到16、17世纪,一些西欧国家以政府名义担保,募集资金,设立国家银行,这些新式银行开展存贷款业务,发布市场信息及与市场有关的政治新闻。
这一时期,政府更加支持财产私有权,支持股份公司在海外的经营活动,并为它们颁发“特许状”。这反映了()A.工业资本急需开拓海外市场B.自由主义逐渐成为基本国策C.早期资产阶级垄断国家政权D.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14.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对政府雇员的义务作了更
明确的规定。它要求政府雇员奉公守法,廉洁自律;不得贪赃枉法、以权谋私、营私舞弊;不得参加包括政治捐款在内的政治性金钱收受活动。上述立法()A.标志着西方文官制度产生B.确立文官行为准则和从政道德准则C.体现了政党政治基本特点D.实现了政治和行政管理的有效结合15.
一战后,英国在1925年恢复了金本位制。如表是1英镑购买力(相对于2020年)的变化统计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萧条冲击了英国金融市场B.金本位制助力英国经济恢复C.两次世界大战加速英镑衰落D.英国的货币政策缺乏灵活性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55分)16.【乡约制度与社会治
理】(12分)材料一宋朝建立后,朝廷逐渐取消了直接派遣乡官对乡村社会实行集中管理的做法,朝廷对乡村社会的管控力量减弱。与此同时,凭借科举考试实现身份跨越的知识精英逐渐取代了世袭门阀。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留在乡村社会,逐渐转化为乡绅,成为基层领袖,他们都将
道德礼教与富国安民、扶危济世紧密相连。蓝田吕氏兄弟就是其典型代表。熙宁九年(1076),吕氏兄弟在其家乡试行《吕氏乡约》。《吕氏乡约》反对单靠刑罚来威慑乡民,而是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规范乡民的行为。并通过对婚姻丧葬仪式进行规范,将传统儒家
礼仪转变为乡民日常生活礼俗,塑造亲爱和谐的邻里关系。由此实现了中央自上而下的集权控制与乡村自下而上自治体制的接驳。——摘编自章云峰《宋代乡村道德建设解析——以<吕氏乡约>为例》材料二嘉靖五年,应天巡抚陈凤梧行文南直隶各地,积极倡导和推广建立乡约
,徽州各县纷纷响应,“以里为单位,一里一约”,以“劝善惩恶、兴礼恤患,以厚风俗”。嘉靖二十八年,歙县知县邹大绩依托旧有的里甲体系推行乡约,职责仍是“劝善惩恶”,但对其活动有了具体的规定:“每月朔望,会于公所,书纪过、彰善二簿,以凭稽考。”嘉靖三十四年,担任过南京刑部主事的乡绅郑佐建立了“岩镇备倭
乡约”;祁门县等地的村民自发成立了护林乡约会,旨在发展山林经济。嘉靖四十四年,“矿贼作乱,劫掠直隶徽(州)、宁(国)等处”,徽州知府何东序推行新安乡约,“召募义兵以足兵,乡约以变俗,保甲以诘奸”。——摘编自王浩《明代徽州的乡约推行与县域治理》(1)根据材料一,归纳《吕氏乡约》产生的背景
。(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嘉靖年间徽州乡约的变化趋势。(6分)17.【精神文明建设】(15分)材料一1941—1945年《晋察冀日报》劳动英雄和英模报道规模1941年1942年1943年1944年1945年总计5人18人55人140人118人336人(注:《晋察冀日报》系中国共产
党晋察冀根据地的机关报)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结构的演变时间行业分布评选标准代表人物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人农民士兵劳动竞赛发展生产力“掏粪工人”时传祥“铁人”王进喜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改革开放初期企业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知识分子经济贡献和创新创造数学家陈景
润长春光机所研究员蒋筑英农农业化学专业科学修彭加木21世纪以来知识型、科技型、创新型人才;进城务工人员;民重视对道德品质的考察百度语音首席架构师贾磊民营企业家吴金焕农民工任晓云营企业家(1)根据材料一,概括
1941年至1945年《晋察冀日报》对劳动英雄和英模报道的特点。(6分)(2)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二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结构演变的信息进行合理解释。(9分)18.【英国消费社会的发展】(16分)材料一消费社会是一个以市场为焦点,以需求引导生产的社会,很多世纪以来,英国大部分人没有脱离
饥饿的威胁,消费仅仅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理需求,而在18世纪,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消费成为一种身份的诠释方式和提高社会地位的行为,人数众多的中等阶级迅速崛起,形成了相当的消费力,一系列新的异国“奢侈品“出
现在英国人的日常消费中,19世纪最后二三十年,工人阶级也开始享受工业文明的物质成果,英国进入消费社会,大批量生产降低了物价,而低价的商品推动了大众消费。19世纪70—80年代出现了连锁商店和百货商店。广告的作用逐渐超过了橱窗装饰,20世纪初,英国变成地地道道的消费国家,成为
一个“轻佻琐碎的、放纵浪费的和肤浅的社会”。——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第五卷》等材料二工业革命的历史形成,是内部组织和技术工具的互动下对原有生产体制的突破,但仅仅依靠内在的动力还不足以使工业革命发生,它还需要强大的外部市场需求的推动,为何当时的工匠
要总结纺织经验提高生产效率,明显是消费需求在起作用,消费需求的扩大还对外部世界产生了影响。印度棉布、瓷器、漆器等异国产品以及茶叶、咖啡等天然物产受到英国消费者的青睐。为了保持贸易的持续与稳定,英国政府加强对殖民地的掠夺和航海通道
的控制,从而引发大国之间的国际冲突,也给殖民地带来了灾难性后果,英国本土工业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英国寻找更多的原料产地,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摘编自王洪斌《18世兄英国消费社会的兴起》(1)根据材料一,简述英国消费社会的发展历程。(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18世纪英国消
费社会的发展。(10分)19【通过历史看中国】(12分)材料要理解“国”,离不开“史”,龚自珍所说的的“国”和“史”的关系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本质上,国家就是认同,没了文化上的认同,即不存其国。要认同一个国家,可以从这个国家的
文化与历史着手。通常都会通过文本记载资料或者文物这两个方面入手,但是不论文本还是文物都是相互印证、殊途同归的。如:货币里的中国——从“钱”看历史、书画里的中国——在翰墨留香中品味历史等思路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摘编自《70件文物里的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
国古代史中选取史实,按照“XX里的中国”的方向自拟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逻辑合理;不得选用材料中的方向)高二年级12月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5BDCBA6-10CBABC11-15CDDBA16.(1)背景:宋代基层治理的缺失;宋代科举制发展,士
大夫阶层形成;知识分子往基层下移(士绅阶层崛起);理学(儒学)的发展,士大夫社会责任感增强。(答出三点即可6分)(2)变化趋势:从重教化到兼顾治安,类型趋于专门化;乡约规定的细化;逐步与保甲制结合;主办主体的多样化。(答出三点即可6分)17.(1)特点:报道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报道
对象广泛多样,突出了人民性;以农村地区为主,凸显敌后抗战根据地特色。(答出三点即可6分)(2)信息:评选范围不断扩大,由工人、农民拓展到知识型、创新型人才及私营企业家;评选标准由“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到“开拓创新,争创一流”;劳模学历不断提高,知识水平不断提升。(3分)
解释: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局面,面临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急需激发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此时的劳模主要由基层劳动者(工人、农民)组成,评选标准更加重视“吃苦耐劳”;(2
分)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重视经济发展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激发企业活力,此时的劳模主要是知识型人才和企业负责人,评选标准更加重视创新和经济贡献;(2分)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
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此时劳模主要由创新人才、民营企业家组成,评选标准更加重视道德品质。(2分)18.(1)发展历程:18世纪—19世纪70年代,消费社会兴起,中间阶层成为消费主力,
新的消费观形成,商品日益丰富。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消费社会最终形成,消费主力扩展至工人阶级,新的消费观向全社会扩展,商品更加丰富更加廉价。(6分)(阶段划分1分,概括与说明2分,2个阶段共6分。若学生划分三个阶段,将18世纪前纳入阶段划分,不扣
分也不给分。若学生划分三个阶段,分别为18世纪—19世纪70年代、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能够说明三个阶段在消费主体、消费观念、商品类别等程度上的差异,也可给6分)(2)评析: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等阶级/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人口的增长;消费理念的革新。(任意2点给4分,
若回答工业革命的推动给1分,总共4分)影响:积极: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发展;丰富了英国民众的日常生活;有利于英国的社会转型;加强了全球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任意2点4分)消极:引发了大国间的冲突,加
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推动了英国的殖民扩张,加剧了对殖民地的掠夺。(任意1点2分)19.(12分)示例1方向:史书里的中国(2分)观点:中国有优秀的史学传统与历史意识。(2分)阐释:《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系日月而为次
,列时岁以相续”,垂范千秋,继之者众。(2分)《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
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2分)《通鉴纪事本末》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它化简了《资治通鉴》,便于阅读和传播,这种以事为纲的纪事本末体,是对中国封建史学上千年发展的总结。(2分)示例2方向:诗词里的中国(2分)观点:中国的文学源远流长,诗词是社会状况的反映,是时代发展的体现。(2分
)阐释:《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多角度地记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2分)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分)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宋词以其真挚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2分)示例3方向:制度里的中国(2分)观点:国家治理依赖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我国古代的若干制度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奠
定了基础。(2分)阐释:郡县制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巩固疆域。(2分)刺史制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分)科举制有助于打破阶层固化,选拔出优秀人才,提高了国家治理效能。(2分)示例4方向:交通里的中国(2分)观点:交通是重要的基础设施,
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2分)阐释:秦朝的驰道、直道、五尺道对巩固统一,强化对边疆的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2分)隋朝大运河首次使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促进了沿线城市的繁荣。(2分)元明清的驿路建设沟通东西南北
,有利于对辽阔疆域的管辖。(2分)(评分细则:观点正确2分;对观点进行解释和说明2分;阐释中必须呈现三个史实,每个史实正确2分,共6分;语言与逻辑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