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晋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869.646 KB
  • 2024-11-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晋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晋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晋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晋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8)页,869.64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0daf0b1c67b6cd7255466e237cf1ea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5届高三年级10月份联考生物学试题本试卷共8页,21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

,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长沙臭豆腐以黄豆、茶油、食盐等食材用料烹制,冷却后加香菇等佐料浸泡,其色墨黑,外焦里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取黄豆组织样液加入双缩脲试剂可鉴定蛋白质的含量B

.茶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C.长沙臭豆腐中含有的元素种类与人体大体相同D.食盐中的Na+和Cl-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成分【答案】A【解析】【分析】体液可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

组织液和淋巴液,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液,淋巴液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液、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详解】A、取黄豆组织样液加入双缩脲试剂鉴定是否存在蛋白

质,不能确定蛋白质的含量,A错误;B、茶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熔点低,在室温时呈液态,B正确;C、长沙臭豆腐中含有的元素种类与人体大体相同,含量不相同,C正确;D、食盐中的Na+和Cl-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成分,D正确。故选A。2.同位素示踪法可用于研究细胞内物质合成的化学途径,下列属于

此类应用的是()A.14C标记氨基酸研究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B.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暗反应过程C.用15N标记DNA发现了DNA的半保留复制D.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研究其遗传物质【答案】

B【解析】【分析】用物理性质特殊的同位素来标记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去向,就是同位素标记法。用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生物学研究中

常用的同位素有的具有放射性,如14C、32P、3H、35S等;有的不具有放射性,是稳定同位素,如15N、18O等。【详解】A、14C标记氨基酸能追踪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运输途径,但是不能研究其化学合成途径,A错误;B、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

究暗反应过程,能探秘C元素在细胞内的转移途径,B正确;C、用15N标记DNA研究发现了半保留复制,目的是区分亲代和子代合成的DNA单链,但是不能研究细胞内物质转移途径,C错误;D、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研究其遗传物质,不能研究其物质合成途径,D

错误。3.如图表示某酶抑制剂发挥抑制作用的原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酶抑制剂的化学本质是一种蛋白质B.该抑制剂对其他酶也有相同的抑制作用C.增加底物浓度不能解除该酶的抑制作用D.该抑制剂通过和酶

竞争结合位点起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量的酶属于RNA,酶的特性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温和的条件。【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该抑制剂能够和酶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导致酶的空间

结构发生改变,但是无法推测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错误;B、该抑制剂和酶特异性结合后发挥调节作用,因此其抑制作用具有专一性,对其他酶没有相应的抑制作用,B错误;C、由于底物和抑制剂结合的位点是不同的,因此增加底物

浓度不能解除该酶的抑制作用,C正确;D、该酶抑制剂和酶结合的位点与底物和酶结合的位点是不同的,D错误。故选C。4.姐妹染色单体依赖黏连素连接在一起,分离酶能切割黏连素。研究发现,分离酶活性可被一种称为抑制因子

的蛋白质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抑制因子从分离酶上脱离下来最可能发生在()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基本变化情况是:前期核仁、核膜逐渐消失,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出现了纺锤体;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着丝

粒(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粒(点)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的数目加倍;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一分为二。【详解】根据题意分析,抑制因子和分离酶结合能抑制着丝粒的分裂,从而会抑制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当抑制因子和该酶分离时,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姐妹染色

单体的分开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C正确,ABD错误。故选C。5.circRNA参与调控胶质瘤细胞异常增殖、凋亡、迁移等生物学行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胶质瘤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相连续的过程B.胶质瘤细胞凋亡对维持内环境稳态是不利的C.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可能与细胞

骨架有关D.胶质瘤细胞衰老时细胞核的体积会增大【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

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

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3、细胞分化的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详解】A、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

和细胞分裂两个相连续的过程,这是细胞增殖的基本特征,A正确;B、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环境稳态,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胶质瘤细胞凋亡对维持内环境稳态是有利的,B错误;C、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胶质瘤

细胞的迁移可能与细胞骨架有关,C正确;D、细胞衰老时细胞核的体积会增大,这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D正确。故选B。6.研究表明,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具有支持神经元生长发育、保护神经元、促进轴突生长的作用。若BDNF

基因表达受阻,则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如图表示BDNF基因的表达及调控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DNF基因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一段DNA序列B.miRNA-195基因影响BDNF基因的转录、翻译C.抑制过程丙可以

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性痴呆D.多个核糖体沿着A链从右向左移动,有利于合成大量的BDNF【答案】B【解析】【分析】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

合成RNA。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详解】A、BDNF基因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

结合的一段DNA序列,A正确;B、miRNA-195基因的miRNA-195可以与BDNF基因的mRNA结合,导致该mRNA无法作为翻译的模板,从而影响BDNF基因的翻译,B错误;C、丙miRNA-195可以与BDNF基因的mRNA结合,导

致BDNF合成减少,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抑制过程丙可以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性痴呆,C正确;D、多个核糖体沿着A链从右向左(据肽链长度可知)移动,有利于合成大量的BDNF,D正确。故选B。7.TE是

植物细胞中的一种调节蛋白,TE功能缺失突变株表现出对脱落酸的敏感性显著降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E突变株可用于研究脱落酸的功能B.TE突变株的种子的萌发率可能高于野生型C.TE基因可能是指导脱落酸合成的关键基因D.TE基因甲基化也可降低植株对

脱落酸的敏感性【答案】C【解析】【分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

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详解】A、TE突变株可用于研究脱落酸的功能,

该植株可以和野生型植株比较,从而判断脱落酸的功能,A正确;B、TE突变株的种子的萌发率可能高于野生型,因为脱落酸具有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B正确;C、根据题意可知,该植株对脱落酸敏感程度降低,这主要和受体有关,而不脱落酸

无法合成,C错误;D、TE基因甲基化会抑制TE基因的表达,因此也可降低植株对脱落酸的敏感性,D正确。故选C。8.B和b是果蝇群体中一对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等位基因。若亲代雌性果蝇群体中B的基因频率为0.5,雄性群

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4,随机交配产生F1,F1雌性和雄性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45%、45%B.50%、40%C.45%、50%D.50%、50%【答案】C【解析】【分析】1、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

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叫作基因频率。2、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详解】根据题意分析,亲代雌性

果蝇群体中B基因频率为0.5,因此雌性亲代产生B的概率是1/2,产生b的概率是1/2,雄性群体中B的基因频率为0.4,则b得基因频率是0.6,XB=2/5,Xb=3/5,随机交配一代后,雌性群体中XBXB=1/2×2/5=2/1

0=1/5,XbXb=3/5×1/2=3/10,则XBXb=5/10=1/2,其中XB所占的比例为1/5+1/2×1/2=45%;雄性群体中XBY:XbY=1:1,其中XB所占的概率是50%,C正确,ABC错误。是故选C。9.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它会影响大脑中与愉悦传递

有关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利用神经递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感。如图表示可卡因对多巴胺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多巴胺不需要消耗能量B.多巴胺与②结合进入突触后膜,导致Na+内流,使人产生愉悦感C.可卡因与多巴胺竞争结合多巴胺转运蛋

白,使多巴胺受体增多D.多巴胺转运蛋白使多巴胺得到重复利用,适应生理活动的需要【答案】D【解析】【分析】1、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的,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2、神经递质有两种类型,即兴奋型和抑

制型,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的受体可存在于神经细胞、肌细胞、腺体细胞等细胞膜上。由于神经只能由突触

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详解】A、①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多巴胺属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B、多巴胺与②结合并不进入突触后膜,而是向突触后膜传递信号,导致Na+内流,使人产生愉悦感,B错误;C、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留在突触

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C错误;D、多巴胺转运蛋白使多巴胺得到重复利用,适应生理活动的需要,D正确。故选D。10.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神经胶质细胞不具有的功能是()A.参与髓鞘的组成B.参与神经系统的调节C.营

养和修复神经元D.产生和传导兴奋【答案】D【解析】【分析】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有神经元(由树突、轴突和胞体组成)和神经胶质细胞。【详解】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

功能,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神经元具有产生和传导兴奋的功能,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1.小熊猫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主要分布区年气温一般在0~25℃之间。某研究小组测定小熊猫在不同环

境温度下静止时的体温、皮肤温度(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熊猫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图示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环境温度处于0~30℃时,小熊猫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环境温度由5℃升高到25℃,皮肤散热

的主要方式包括辐射、蒸发、传导和对流D.当小熊猫处于寒冷的环境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寒冷环境下:(1)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2)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

等。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小熊猫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调节涉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因此图示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A正确;B、小熊猫是恒温动物,0~30℃时,小熊猫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使体温相

对稳定,B正确;C、环境温度由5℃升高到25℃,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包括辐射、蒸发、传导和对流,C正确;D、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D错误。故选D。12.诺如病毒是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感染后引发机

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诺如病毒入侵后,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处理,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B.抵抗诺如病毒的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C.细胞因子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作用D.诺如病毒入侵细胞后,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即可完成特异性免疫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1、体液免疫的

过程为,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

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在多数情

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2、细胞免疫的过程: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

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详解】A、诺如病毒入侵后,被树突状细胞(如巨噬细胞

、B细胞)摄取、处理,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A正确;B、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B正确;C、细胞因子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作用,如促进B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分化等,C正确;D、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可将侵入细胞的抗原暴露出来,若

想彻底消灭病原体,还需要借助体液免疫和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D错误。故选D。1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常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其可以直接导致OSA,也可通过影响代谢综合征促进OSA,血液中可检测出攻击甲状腺细胞的

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OSA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可能升高B.OSA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可能减弱C.甲减导致患者反应迟钝,说明甲状腺激素可抑制神经系统的发育D.通过补充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可缓

解OSA【答案】C【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合成分泌,几乎作用于全身各个细胞: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详解】A、OSA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通过负反馈调节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血液中促甲状腺

激素含量升高,A正确;B、OSA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B正确;C、甲减导致患者反应迟钝,说明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错误;D、OSA患者常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通过补充适量的甲状

腺激素可缓解OSA,D正确。故选C。14.科研人员用乙烯和赤霉素处理水稻幼苗,探讨乙烯与赤霉素对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赤霉素的合成部位包括幼芽、幼根和成熟的种子B.据图分析,乙烯作为信号分子具有抑制主根生长的作用C.

赤霉素可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促进主根生长D.植物生命活动还受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乙烯的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脱落;细胞分裂素作用: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分化、促进种子发育;赤霉素作用:促进细胞伸长、抑制休眠;脱落酸作用

:促进器官脱落、促进叶片衰老、促进休眠、抑制种子发芽。【详解】A、赤霉素的合成部位包括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赤霉素具有促进主根生长的作用,A错误;B、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乙烯作为信号分子具有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表现为

抑制主根生长,B正确;C、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赤霉素可促进主根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实现的,C正确;D、植物生命活动还受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D正确。故选A。15.种子的休眠与萌发受到一系

列遗传因子和环境因素的调控。科研人员对光和脱落酸(ABA)影响水稻种子萌发的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调节种子萌发过程中,ABA与赤霉素作用效果相反B.ABA浓度为2~8μmol/L时,野生型水稻种子在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率高于黑暗条件,光为种子萌发提供了

能量C.突变体水稻种子中ABA的表达水平可能高于野生型D.该实验的自变量除ABA浓度外,还有不同类型水稻种子、有无光照条件,因变量是种子的萌发率【答案】B【解析】【分析】题意分析,本实验目的是研究脱落酸(ABA)和光对

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所以实验的自变量是ABA浓度、水稻种类和光的有无,因变量是种子的萌发。【详解】A、在调节种子萌发过程中,ABA抑制萌发,赤霉素促进萌发,二者作用效果相反,A正确;B、ABA浓度为2~8μmol/L时,野生型水稻的萌发

率光照条件下高于黑暗条件,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可减弱ABA的抑制作用,而不是为种子萌发提供了能量,B错误;C、图示分析,ABA浓度增大,野生型和突变体萌发率都变小,且突变体变化更显著,说

明ABA抑制种子萌发,因此突变体水稻种子中ABA的表达水平可能高于野生型,C正确;D、据图所示,该实验的自变量包括ABA浓度、水稻种子的类型(野生型和突变型)、有无光照条件,因变量是种子的萌发率,D正确。故选B。16.MCA是一种化学致癌剂,可诱导小鼠形成肿瘤。

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免疫系统主要通过细胞免疫发挥对肿瘤细胞的清除作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组和对照组①处的处理方式均为注射适量的MCAB.②处实验组应注入灭活的肿瘤缓冲液,对照组注入缓

冲液C.③处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应从小鼠体内提取T细胞和B细胞D.④处的结果为实验组肿瘤体积缩小,对照组肿瘤体积继续增大【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到被感染的宿主细胞后,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

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靶细胞接触,将靶细胞裂解。【详解】A、验证免疫系统主要通过细胞免疫发挥对肿瘤细胞的清除作用,实验组和对照组①处的处理方式均为注射适量的MCA,A正确;B、②处实验组应注入灭活的肿瘤缓

冲液,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对照组注入缓冲液,其体内不会产生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B正确;C、对照组不应从小鼠体内提取T细胞和B细胞,C错误;D、实验组应注入灭活的肿瘤缓冲液,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这些细胞毒性T细胞就会识别并裂解小

鼠的肿瘤细胞,因此其肿瘤体积会缩小;同理,对照组注射的是不含灭活肿瘤细胞的缓冲液,其体内不会产生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则对照组小鼠的肿瘤体积会继续增大,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共52分。17.嫁接是一种传统的园艺技

术。某实验小组以马铃薯为接穗、番茄为砧木探究了嫁接对苗期干旱胁迫对马铃薯光合作用的影响,该实验小组设置了未嫁接组和马铃薯番茄嫁接组,在不同的干旱处理下(PEG能模拟干旱环境,浓度越高干旱程度越大)测定了各组植株的最大根长和根数

、单株总叶面积以及净光合作用速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干旱程度处理方式根数/条总叶面积/cm2净光合速率/μmol·m-2·s-1正常水分未嫁接组1917914.5马铃薯番茄嫁接组232734.810%PEG处理未嫁接组21145.791.46马铃薯番茄嫁接组33127.365.21

20%PEG处理未嫁接组1717607-0.56马铃薯番茄嫁接组38145.033.85(1)水分胁迫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重要因素。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过程中消耗水分并生成NADPH的场所是_____,NADPH的作用是_____。(2)该实验的

自变量是_____。为了排除嫁接操作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增设一组实验,该对照组的处理方式应为_____。(3)实验结果表明,嫁接能提高马铃薯在干旱环境下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其抗旱性,试结合实验结果阐述嫁接提高马铃薯的抗旱性的机制:_____。(4)嫁接作为一种园艺技术,能够提高作物应

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能力,试据此提出一条在盐碱地培育不耐盐马铃薯的有效策略:_____。【答案】(1)①.类囊体薄膜②.作为还原剂;提供能量(2)①.是否嫁接和干旱程度②.将马铃薯接穗嫁接到马铃薯自身的砧木上(3)

接穗能促进根系的发育,减少总叶面积,从而增加水分的吸收,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马铃薯的抗旱.性(4)以马铃薯作为接穗,当地的耐盐植株为砧木进行嫁接【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内因有色素的含量和酶的活性等,外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温度等因素,气孔导度可以影响细胞对二氧化

碳的吸收。【小问1详解】根据题意分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过程中消耗水分并生成NADPH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NADPH的作用是作为还原剂并提供能量。【小问2详解】根据表格的结果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进行嫁接以及嫁接后的植株所处环境的干旱程度,为了排除嫁接操作本

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增设一组实验,该实验应该是自身嫁接实验,即将马铃薯接穗嫁接到马铃薯自身的砧木上。【小问3详解】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嫁接能提高马铃薯在干旱环境下的光合作用,其原因是嫁接能促进根系的发育,减少总叶面积,其中促进根系的发育能促进植物对土壤中水分的吸收,减少总叶面积能

减少水分的散失,从而保证在干旱的环境下仍然能维持植株体内较为充足的水分。【小问4详解】嫁接能提高作物应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能力,在盐碱地培育不耐盐马铃薯可以采取的策略是以马铃薯作为接穗,当地的耐盐植株为砧木进行嫁接,耐盐植株的砧木

能从土壤中获取充足的水分和无机盐从而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18.某动物的毛色,即深褐色、银蓝色、灰蓝色和白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B/b、D/d控制。已知控制银蓝色的基因为B,控制灰蓝色的基因为

D.现有三种毛皮颜色的纯合子,分别为深褐色雌性、银蓝色雄性和灰蓝色雌性,进行了如表所示的甲、乙两组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杂交组别亲本F1表型及比例F1相互交配,F2表型及比例甲深褐色(♀)×银蓝色(♂)深褐

色(♀、♂)深褐色:银蓝色=3:1乙灰蓝色(♀)×银蓝色(♂)深褐色(♀、♂)深褐色:银蓝色·灰蓝色白色=9:3:3:1(1)该种动物控制毛色性状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2)甲组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

分别为_____,亲本中银蓝色个体的一个性原细胞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基因型为_____。(3)乙组实验中,F2深褐色个体中,若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深褐色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若F2中银蓝色个

体与灰蓝色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答案】(1)①.基因自由组合②.乙组中F2的表型比为9:3:3:1(2)①.BBDD、BBdd②.Bd(3)①.1/9②.1/18【解析】【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

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根据乙组实验结果,F1均为深褐色,F2表型及比例=9:3:3:1,可推测毛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小问2

详解】实验一的F1均为深褐色,F1相互交配,F2深褐色:银蓝色=3∶1,说明F1是单杂合个体,实验一亲本的基因型是BBDD、BBdd,F1基因型是BBDd。亲本中银蓝色个体(BBdd)的一个性原细胞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基因型为Bd。【小问3详

解】根据乙组实验结果,F2中深褐色:银蓝色:灰蓝色:白色=9:3:3:1,说明F1为BbDd,亲本bbDD×BBdd,F2深褐色基因型为B_D_,其中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为BBDD,占比为1/9.银蓝色个体基因型为B_dd,灰蓝色个

体基因型为bbD_,银蓝色个体与灰蓝色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为白色的比例为2/3×1/2×2/3×1/2=1/9,其中雌雄各占一半,后代中白色雌性个体占比例为1/9×1/2=1/18。19.科研人员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用浓度为1%的硫

酸溶液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屈腿反射。完成屈腿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屈腿反射活动至少依靠_____个神经元才能完成。(2)用探针破坏脊蛙的脊髓后,再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____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该后肢屈腿现象;另取一只

脊蛙,剥净左后趾皮肤,暴露后趾肌肉,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____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该后肢屈腿现象。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分析,蛙的屈腿反射属于_____反射,该反射

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4)有同学认为“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能否认同该同学的观点,并说出理由:_____。【答案】(1)①.反射弧②.2##二##两(2)①.不能②.不能③.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和功能上受损,反射就

不能完成(3)①.非条件②.脊髓(4)不认同,脊蛙去除脑,该实验无法研究脑是否对屈腿反射有调控【解析】【分析】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小问1详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

弧;根据反射弧的组成,至少需要一个传入神经元,一个传出神经元,即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才能完成。【小问2详解】脊髓被破坏,神经中枢功能受损,不能发生反射,皮肤被剥离,缺少感受器,不能发生反射;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了反

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和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小问3详解】蛙的屈腿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小问4详解】由于脊蛙去除脑,该实验无法研究脑是否对屈腿反射存在调控,故有同学认

为“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不能认同该观点。20.阿尔茨海默病(AD)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力减退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因在AD患者中发现胰岛素信号缺陷的问题,AD也被称为“3型糖尿病”。脑胰岛素抵抗可引起葡萄糖转运减少、β-淀粉

样蛋白(Aβ)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及炎症途径激活,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增加AD的患病风险。如图表示胰岛素的作用机理,胰岛素利用障碍均会导致“3型糖尿病”。回答下列问题:注:GLUT1和GLUT4是哺乳动物细胞膜上的两种葡萄糖转运蛋白。(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

素水平上升,图中一方面通过促进_____,使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过程③的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非糖物质;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2)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

,与正常人相比,_____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_____(填“增多”或“减少”),原因是_____。(3)地黄饮子出自《宣明论方》,具有补肾填髓、化痰开窍功效。研究表明,地黄饮子可以改善AD模型大鼠的“3型糖尿病”,发挥治疗的作用。利用配制好的地黄饮子溶液对胰岛素不敏感的小鼠灌胃,简要设

计实验如下:①将生理状况相似的小鼠均分成A、B两组,以_____灌胃后,定时测定记录每只小鼠血糖浓度,求两组平均值。②A组每天进行适量的地黄饮子溶液灌胃,B组每天进行_____灌胃。③饲养一段时间后,再次灌胃①所用的物质,然后再定时测定

记录每只小鼠的_____。【答案】(1)含葡萄糖转运蛋白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增加细胞膜上GLUT4的数量(2)①.下丘脑②.增多③.血糖浓度高,内环境渗透压高(3)①.等量的高糖溶液②.等量的生理盐水③.

血糖浓度,求两组平均值【解析】【分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

糖类物质转化。【小问1详解】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水平上升,图中一方面通过促进含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增加GLUT4的数量,使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过程③的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非糖物质;另一方面又能

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小问2详解】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与正常人相比,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多,原因是血糖浓度高,内环境渗透压高。小问3详解】实验目的是验证地黄饮子可以改善AD模型大鼠的“3型糖尿病”,发挥治疗的作用。自变

量是添加药物的种类,因变量是血糖浓度,所以利用配制好的地黄饮子溶液对胰岛素不敏感的小鼠灌胃,简要设计实验如下:的的【①将生理状况相似的小鼠均分成A、B两组,以等量的高糖溶液灌胃后,定时测定记录每只小鼠血糖浓度,求两组平均值。②A组每天进行适量的地黄饮子溶液灌胃,B组每天

进行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③饲养一段时间后,再次灌胃①所用的物质,然后再定时测定记录每只小鼠的血糖浓度,求两组平均值。21.2023年12月,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能感知血糖的波动,并能动态调节血糖浓度的智能胰岛素IA.智能胰岛素的结构如图甲所示,其中结构X能和葡萄糖竞争结合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

具有抑制GLUT活性的功能,其发挥作用的机理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IA中的结构X和_____(填一种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注入到血液中的IA不仅能和GLUT结合,还能和_____特异性结合。(2)实验小组将

足量且等量的带荧光标记的IA和带荧光标记的胰岛素,分别加入盛有等量红细胞膜(红细胞膜上只有GLUT,没有胰岛素受体)悬液的a组和b组试管中,室温处理30分钟,使IA、胰岛素与红细胞充分混合。一段时间后发现a试管中的荧光出现在细胞膜上,b试管中的荧光出现在悬浮液中,据

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试在该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葡萄糖浓度对IA和GLUT结合的影响,实验设计思路应为_____,预测实验结果为_____。(3)注射IA降低血糖在临床治疗上最显著的优点是能避免出现低血糖现象,某同学绘制如图丙所示模型解释该原因。试补充空格处,完成该模

型构建(注:①、②、③、④处均填“增加”或“减少”,⑤处填“提高”或“降低”)。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答案】(1)①.葡萄糖②.胰岛素受体(2)①.IA能和G

LUT特异性结合,且结合的部位是IA的结构X②.向a试管中加入葡萄糖,增加葡萄糖浓度,并检测细胞膜上的荧光强度③.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细胞膜上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弱(3)①.减少②.增加③.减少④.减少⑤.降低【解析】【分析】当血糖

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葡萄糖。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

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为糖,使血糖浓度回升正常水平。【小问1详解】结合题意可知,IA结构中的X能和转运葡萄糖的特异性载体GIUT结合,因此其结构和葡萄糖的结构相似,并且该结构还含

有胰岛素,胰岛素能和胰岛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因此不仅能和GLUT结合,还能和胰岛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小问2详解】a组和b组试管室温处理30分钟,使IA、胰岛素与红细胞充分混合。一段时间后发现a试管中的荧光出现在细胞膜上,b试管中的荧光出现在悬浮液中,说明a试管中的I

A能和红细胞膜上的GLUT受体结合,而b试管中的胰岛素不能和GLUT受体结合,说明IA结合GLUT的部位是X,因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IA能和GLUT特异性结合,且结合的部位是IA的结构X。若要设计进一步的实验验证葡萄糖浓度对IA和GLUT结合的影响,应当以a试管为研究对象,即向a试管中加入葡

萄糖,增加葡萄糖浓度,并检测细胞膜上的荧光强度,由于葡萄糖能和IA竞争性和GLUT结合,因此增加葡萄糖会降低IA和GLUT结合的机率,导致细胞膜上的荧光强度不断的减弱。【小问3详解】注射IA降低血糖在临床治疗上最显著的优点是能避免出现低血糖现象,其原因是血糖浓度下降时,葡萄糖和GLUT结合减

少,从而IA和GIUT的结合增多,IA大多数和GLUT结合,从而使膜上GIUT的含量减少,从而降低细胞膜上摄取葡萄糖的速率,避免出现低血糖现象。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