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历史+含解析

DOC
  • 阅读 1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3 页
  • 大小 556.705 KB
  • 2024-12-0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历史+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历史+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历史+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1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历史+含解析.docx,共(23)页,556.705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fb8a7700e41642e7c83fd7a0d6bcd8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静海一中2023-2024第一学期高二历史(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考生注意:本试卷第Ⅰ卷基础题(80分)和第Ⅱ卷提高题(17分)两部分共97分。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内容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1-2单元)材料归纳关键环节易混易错探究拓展分数603720202020第Ⅰ卷基础题(共8

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明朝中后期,内阁的票拟制度被逐渐固定下来,内阁首辅因拥有票拟权而权威渐重,政事决于一身,但是首辅进朝时对宦官的态度却愈来愈谦卑。这说明()A.内阁逐渐统领

六部B.内阁成员来源广泛C.宦官操纵国家权柄D.制度本质没有改变2.公元前5世纪,雅典一些将军在军饷不足时,会在未得到公民大会允许的情况下请求雅典盟友的支持。这种行为常常受到公民大会的攻击,有些公民表示,“军事指挥官们觉得他们自己就

是法律”。由此可见,在当时的雅典()A.外部势力影响政治决策B.公民大会主导城邦事务C.独裁统治破坏法律传统D.权力滥用导致政局动荡3.东汉末年,一些门阀世族左右了乡闾舆论,使察举制滋生出种种腐败现象,黄初元年(220年),魏王曹丕推行

“九品中正制”,选择“贤有识鉴”中央官员兼任原籍地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散处于本州、郡、县贤才异能之士,供吏部选官参考。据此可知,曹魏时的选官A.有助于抑制门阀世族势力扩张B.放弃了注重才德的作法C.改变了察举制封闭推荐的体制D.壮大了地方分裂的力量4.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了近代

公务员制度,它在选拔官员的过程中呈现出了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这一进步主要指A年满21岁方得参加考试B.允许女子参加考试C.颁布《公务员任用条例》D.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的的.5.在英国,撒切尔夫人将“政治

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白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这一行为()A.不利于文官参与政策的制定和决策B

.导致了政务官和事务官职不分C.试图打破文官“政治中立”的传统D.破坏了文官制度职务常任原则6.如表是关于唐代法律案件的相关记载。这说明唐朝()(冯甲在亲丧期间)朝祥暮歌,是亵于礼……言讼请依科断。敦煌卷子伯2593号柳公绰,长庆中为刑部尚书,京兆府有姑

以小过鞭其妇至死,郎中窦某断以偿死,公绰曰:“尊殴卑,非斗也且其子在,以妻而戮其母,非教也。”竟从公绰所议。《册府元龟》绛州孝女卫氏…其父为乡人卫长则所杀…及长,以砖击杀之…(唐太宗)嘉其孝烈,特令免罪。《

旧唐书·烈女传》A.司法呈现礼法结合的特点B.统治者遵循明德慎刑的原则C.国家专注儒学的教化功能D.道德品质是选官的重要标准7.16世纪,随着新的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法国遂成为复兴研究罗马法的中心。这一转移对罗马法的“世界征服”是至关重要

的。启蒙思想家高举“民主、自由、平等”之大旗,以自然法理论为武器,同中世纪以来占据统治地位之神学政治论相抗衡。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为保住大革命胜利果实,在拿破仑直接领导下,《法国民法典》终于诞生了。据此推断,《法国民法典》()①肯定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②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③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④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下面是1950—2000年中国各阶段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变化示意图。它反映了改革开放后()A.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B.社会管理的日益法治化C.依法治国原则正式确立D.民主政治制度日趋完善9.16世纪,英、法、德等国的传统大学开始受到政府控制、干预,不少地区学生被明令禁止进入对立教派大学学习,数十所大学由国际大学转变为国内大学

。大学的地位也逐步上升,成为服务于地方政治和地域发展的有效载体。这反映出欧洲A.民族国家兴起推动大学的世俗化B.世俗教权突破了政治束缚C.高等教育由平民化转变为精英化D.民主思想促进教育近代化10.如表是一战爆发以来国际社会签订的部分声明、宣言

、公约等。这反映出()1921年1941年8月1945年6月1946年7月1951年7月国际联盟成立了国际难民署英、美两国首脑签订《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宪章》《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A.发达国家仍然主

导着国际社会事务B.国际组织都注重保护难民和维护人类健康C.维护基本人权是国际社会共同呼声D.国际社会维护国家主权和基本人权的努力11.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部分外交战略:1955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年两个中间地带论1974年“三个世界”划分论1

978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方针由此可知()A.我国积极构建外交话语权B.国际局势决定了外交政策C.外交相对处于弱势的地位D.外交政策服务于经济建设12.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之时,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曾说:“基金需要苏联的参与,如果他们没有加入,就如战舰上一门没有被绑住的大炮一样危险。

”美国邀请苏联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战后经济B.建立世界经济体系C.消除贸易壁垒D.在体系内约束苏联13.明代中期以前,大明宝钞和铜钱是法定货币;成化、弘治以降,白银和铜钱一起成为国家法定货币。万历

初年,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银始独重于天下,百物皆取银为准矣”。由此可知,白银成为货币主要源于()A.政府的干预B.新型生产关系出现C.宝钞的缺陷D.商品经济成为主体14.古代户籍制度是国家

治理的重要制度。以下①②③分别对应正确的是:()A.编户齐民、大索貌阅、黄册B.编户齐民、大索貌阅、主户客户C.大索貌阅、编户齐民、主户客户D.大索貌阅、编户齐民、户贴制度15.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遗址是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之一,最初是一个300—400人依靠采集、狩猎为生的定居聚落,约公元前11

050年,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之后其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这表明A气候因素导致农业出现B.农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C.人口增多推动房屋变迁D.叙利亚是黑麦的发源地16.有学者指出:“高纬度地区的人们,生存条件太差,无

法种植。低纬度地区的人们,因为采集条件相对较好,不需要农耕。只有中纬度地区的人们需要种植并且可以产生农耕,因为他们面临饥荒,他们需要挑战饥荒,他们需要度过冬天,他们需要贮藏。”据此推知,该学者讨论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地理

环境与农业起源的关系B.储备技术对于农业的重要性C.食物生产与人类文明的产生D.历史条件影响古代多元文明17.咖啡是热带作物,新航路开辟后传到英国,到19世纪40年代前后,它已成为英国普通大众的日常饮品。下列关于咖啡的说法正

确的是()A.因殖民掠夺而普及英国B.表明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最早应由美洲传入欧洲D.反映了商业革命得到扩展.18.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农业将精深加工做到极致,例如稻谷除加工成稻米外也开发成大米面膜、洁面乳液

、肥皂等产品。我国台湾地区的“农业+N”模式,如农业+休闲+观光+养生+教育培训等,“高端、小众”特色农业发达。由此可知,这些地区()A.着力扩大农业生产规模B.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C.食品供应得到有效保障D.注重农产

品质量安全19.如表反映了当时秦汉时期出土四种铁农具比例统计类别初耕农具播种农具中耕农具收获农具比例61%7%22%10%A.小农经济形成B.铁器广泛应用C.注重精耕细作D.社会分工明确20.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

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B.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C.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D.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二、判断并改错(对的打钩,错的改正):每小题2分

,共10分.21.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22.《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立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23.清朝实行的两税法,标志

着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24.基层自治是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是社区。25.西亚的两河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

流域,灌溉农业发达,孕育出世界四大文明,其中,位于亚洲的是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三、材料解析题:共47分。关键环节考核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的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不能应试者,有

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从政治上促进本国经济

发展。1855年,在议会专门委员会作出的调查报告基础上,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令,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1870年,政府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

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英国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通过上述两道法令确定下来,从而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摘编自阎照祥著《英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和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2)根据

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材料归纳与提炼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企业家

中的人才令人印象深刻地集中在英国。摆脱常规和对个人责任的强调使在非国教徒中间产生很大一部分实验者和发明者,而他们的节俭使他们把利润再投资于实业。……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

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78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及主要产品额(单位:百万镑)统计表(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主要因素。(2)指出材料二中1784-1856年英国进

出口贸易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第Ⅱ卷提高题(共17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1821年,英国正式启动金本位制度。英镑成为英国标准货币单位,每英镑含7.32238克纯金,随后,各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金本位制。20世纪1931年,德国和英国相继取消了金本位制;1933年,美国也取消了金本位制。接着,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废除全本位制,由此,黄金造出了国际货币流通领域。1944年,依据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国际货币制度,美元取得了等同黄

金的地位,各国货币可以通过美(元间接兑换黄金,黄金仍然发挥着最终国际货币的职能。)1971年8月,美国政府宣布暂时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决定推动黄金非货币化。从此黄金失去了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摘编自李

翀《论黄金货币地位的演变与前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世界史发展脉络划分“黄金货币地位演变”的发展阶段,并予以说明。静海一中2023-2024第一学期高二历史(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考生注意:本试卷第Ⅰ卷基础题(80分)和第Ⅱ卷提高题(1

7分)两部分共97分。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内容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1-2单元)材料归纳关键环节易混易错探究拓展分数603720202020第Ⅰ卷基础题(共8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明朝中后期

,内阁的票拟制度被逐渐固定下来,内阁首辅因拥有票拟权而权威渐重,政事决于一身,但是首辅进朝时对宦官的态度却愈来愈谦卑。这说明()A.内阁逐渐统领六部B.内阁成员来源广泛C.宦官操纵国家权柄D.制度本质没有改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

阁首辅因拥有票拟权而权威渐重,政事决于一身,但是首辅进朝时对宦官的态度却愈来愈谦卑。”可知,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权威渐重,但宦官的态度却愈来愈谦卑,而宦官是皇帝的影子,尤其是司礼监太监代表的是皇权,据此可以看出,明朝中后期的内阁与初创时的内阁,本质上都是皇帝的顾问机构,D项正确。内阁始终不是正式的

权力机关,不能统领六部,排除A项;内阁成员来源广泛,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排除B项;宦官只是皇权的代表,操纵国家权柄的仍然是皇帝,排除C项。故选D项。2.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一些将军在军饷不足时,会在未得到公民大会允许的情况下请求雅典盟友的支持。这种行为常常受到公民大会的攻击

,有些公民表示,“军事指挥官们觉得他们自己就是法律”。由此可见,在当时的雅典()A.外部势力影响政治决策B.公民大会主导城邦事务C.独裁统治破坏法律传统D.权力滥用导致政局动荡【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雅典的一些将军在军饷不足时,会在未得到公民大会允许的情况

下请求雅典盟友的支持。这种行为常常受到公民大会的攻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可以各抒己见,部分公民在公民大会针对将军的行为提出质疑进行攻击,B项正确;盟友是在军饷不足时应

将军的要求而对雅典进行支持,材料仅涉及雅典内部纠纷,而没有明确外部势力对于决策的干预,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到雅典内部纠纷,没有明确独裁统治对雅典原有法律传统的破坏,故“独裁统治破坏法律传统”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到雅典内

部纠纷,内部存在纠纷不等于社会政局动荡,故“政局动荡”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东汉末年,一些门阀世族左右了乡闾舆论,使察举制滋生出种种腐败现象,黄初元年(220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选择“贤有

识鉴”的中央官员兼任原籍地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散处于本州、郡、县贤才异能之士,供吏部选官参考。据此可知,曹魏时的选官A.有助于抑制门阀世族势力扩张B.放弃了注重才德的作法C.改变了察举制封闭推荐的体制D.壮大了地

方分裂的力量【答案】A【解析】【详解】魏王曹丕通过选择“中央官员兼任原籍地的大小中正官”,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助于抑制当时门阀世族势力肆意扩张的社会问题,A项正确,排除D项;材料中的“察访散处于本州、郡、县贤才异能之士”等信息表明,“九品中

正制”用人依然注重才德,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具有封闭推荐人才的特征,排除C项。故选A项。4.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了近代公务员制度,它在选拔官员的过程中呈现出了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这一进步主要指A.年满21岁方得参加

考试B.允许女子参加考试C.颁布《公务员任用条例》D.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了近代公务员制度,它在选拔官员的过程中呈现出了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其中允许女子参加考试是代表性

的措施,B项正确;AD项是在1913年,当时国民政府还没有建立,排除AD项;C项不是主要措施,排除C项。故选B项。5.在英国,撒切尔夫人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白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

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这一行为()A.不利于文官参与政策的制定和决策B.导致了政务官和事务官职不分C.试图打破文官“政治中立”的传统D.破坏了文官制度职务常任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撒切尔夫人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可知,撒切

尔意在加强对文官队伍的控制,试图打破文官“政治中立”的藩篱,C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些举措有利于文官参与决策,排除A项;“导致了”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破坏职务常任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6.如表是关于唐代法律案件的相

关记载。这说明唐朝()(冯甲在亲丧期间)朝祥暮歌,是亵于礼……言讼请依科断。敦煌卷子伯2593号柳公绰,长庆中为刑部尚书,京兆府有姑以小过鞭其妇至死,郎中窦某断以偿死,公绰曰:“尊殴卑,非斗也且其子在,以妻而戮其母,非教也。”竟从公绰所议。《册府元龟》绛州孝女卫氏…其父为乡人卫长则所杀…及长,

以砖击杀之…(唐太宗)嘉其孝烈,特令免罪。《旧唐书·烈女传》A.司法呈现礼法结合的特点B.统治者遵循明德慎刑的原则C.国家专注儒学的教化功能D.道德品质是选官的重要标准【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根材

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对亲丧期间“朝祥暮歌”此类违礼而不违律的不孝行为进行处罚;在审判实践中,出现了柳公绰以礼改判,以礼折狱的案例;对烈女卫氏此类血亲复仇屈法而伸情,这些案例均反映出唐代司法实践中礼法结合的特点,A项正确;明德慎刑不符合材料主旨

,排除B项;国家不仅注重儒学的教化,也维护法律威严,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官吏选任,排除D项。故选A项。7.16世纪,随着新的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法国遂成为复兴研究罗马法的中心。这一转移对罗马法的“世界征服”是至关重要的。启蒙思想家高举“民主、自由、平等”之大旗,以自然法理论为武器,同

中世纪以来占据统治地位之神学政治论相抗衡。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为保住大革命胜利果实,在拿破仑直接领导下,《法国民法典》终于诞生了。据此推断,《法国民法典》()①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③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④把大革命中

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法国民法典》贯彻了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①②正确;“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为保住大革命胜利果实,在拿破仑直接

领导下,《法国民法典》终于诞生了”可知,《法国民法典》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④正确,B项正确;英美国家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而法国是大陆法系,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

项。8.下面是1950—2000年中国各阶段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变化示意图。它反映了改革开放后()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B.社会管理的日益法治化C.依法治国原则正式确立D.民主

政治制度日趋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各阶段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变化”,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数量有了很大的增加,反映了社会管理日益法制化,B项正确;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于2010年,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的基本方略,与题目所述的改革开放以来时间对应不准确,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律建设的成就,并非民主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

选B项。9.16世纪,英、法、德等国传统大学开始受到政府控制、干预,不少地区学生被明令禁止进入对立教派大学学习,数十所大学由国际大学转变为国内大学。大学的地位也逐步上升,成为服务于地方政治和地域发展的有效载体。这反映出欧洲的A.民族国家兴起推动大学的世俗化B.世俗教权突破了政治束缚C.

高等教育由平民化转变为精英化D.民主思想促进教育近代化【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近代欧洲学校教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宗教改革的影响下,近代民族国家逐步形成,民族国家力求以世俗政府的权威取代天主教会在大学中的权威,大学逐步服务于现实政治,为民族国家政府培养公职人员,推

动了欧洲大学世俗化与民族化的进程,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世俗教育突破教权束缚,排除B项;材料未强调大学受教育者身份的变化,排除C项;这一时期英、法、德仍是专制国家,材料体现了封建王权与教权的争斗,无法体现民主思想对教育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10.如表是一战爆发以来国际社会签订的部分声明、宣言

、公约等。这反映出()1921年1941年8月1945年6月1946年7月1951年7月国际联盟成立了国际难民署英、美两国首脑签订《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宪章》《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A.发达国家仍然主导着国际社会事务B.国际组织都注重保护难民和维护人类健康C.维护基

本人权是国际社会共同呼声D.国际社会维护国家主权和基本人权的努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国际联盟成立了国际难民署”“《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关于难民地位公约》”等内容可得出这些都与国际人道主义有关,反映出国际社会维护国家主权和基本人权的努力,D项

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发达国家对国际事务的主导,排除A项;BC项太绝对,排除BC项。故选D项。11.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部分外交战略:1955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年两个中间地带论1974年“三个世界”划分论1978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方针的由此可知()A.我国积极构建外交话语权B.国际局势决定了外交政策C.外交相对处于弱势地位D.外交政策服务于经济建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部分外交战略”可知,新中国外交战略的变化,从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两个中间地带论、“三个世界”划分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方针中可以发现,新中国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战略,是在积极的构建外交话语权,为经济建设创建国际环境,A项正确;国际局势决定了外交政策,说法不当,外交政策是有国家利益决定的,排除B项;外交相对处于弱势的地位,在

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外交政策服务于经济建设,说法不够全面,排除D项。故选A项。12.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之时,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曾说:“基金需要苏联的参与,如果他们没有加入,就如战舰上一门没有被绑住的大炮一样危险。”美国邀请苏联

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战后经济B.建立世界经济体系C.消除贸易壁垒D.在体系内约束苏联【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期,筹划重建世界金融秩序时,美国官员强调苏联是潜在的威胁,苏联的参与对未来国际社会的安全十分重要等

,反映出美国邀请苏联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在体系内约束苏联,D项正确;恢复战后经济并非美国邀请苏联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建立世界经济体系与美国将苏联比喻为“战舰上一门没有被绑住的大炮”等不符,排除B项;布雷顿森

林会议的目的在于重建战后世界金融秩序,并非要消除贸易壁垒,排除C项。故选D项。13.明代中期以前,大明宝钞和铜钱是法定货币;成化、弘治以降,白银和铜钱一起成为国家法定货币。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银始独重于天下,百物皆取银为准矣”。

由此可知,白银成为货币主要源于()A.政府的干预B.新型生产关系出现C.宝钞的缺陷D.商品经济成为主体【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明朝政府调进行赋税改革,百姓缴纳赋税使用白银,推动白银成为货币,A项正确;材料中看不出

新型生产关系出现,排除B项;白银成为货币主要原因在于明清经济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白银流入、白银自身适合作为货币,宝钞的缺陷只是次要原因,排除C项;明代小农经济依然的.是主体,排除D项。故选A项。14.古代户籍制度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以下①②③分别对应

正确的是:()A.编户齐民、大索貌阅、黄册B.编户齐民、大索貌阅、主户客户C.大索貌阅、编户齐民、主户客户D.大索貌阅、编户齐民、户贴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古代户籍制度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

”可知,在中国古代不同的朝代推行不同的户籍制度,汉朝时期推行编户齐民的政策,隋朝时期推行大索貌阅制度,宋朝推行主客户制度,B项正确;明代推行黄册制度,排除A项;C项中大索貌阅和编户齐民顺序颠倒,排除C项;户贴制度是宋朝发给民户的纳税通知书,非户籍制度,排除D项。故选

B项。15.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遗址是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之一,最初是一个300—400人依靠采集、狩猎为生的定居聚落,约公元前11050年,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之后其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这表明A.

气候因素导致农业出现B.农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C.人口增多推动房屋变迁D.叙利亚是黑麦的发源地【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在采取农业种植之后,阿布胡赖拉从最初的定居聚落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

砖房,这说明农业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B项正确;气候因素导致了农业种植在当地的出现,但农业革命的出现并不是因为气候,排除A项;房屋变迁是因为农业种植的出现,而非人口增多,排除C项;材料内容只能说明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是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之一,并不能说明叙利亚是黑麦的发源地,

排除D项。故选B项。16.有学者指出:“高纬度地区的人们,生存条件太差,无法种植。低纬度地区的人们,因为采集条件相对较好,不需要农耕。只有中纬度地区的人们需要种植并且可以产生农耕,因为他们面临饥荒,他们需要挑战饥荒

,他们需要度过冬天,他们需要贮藏。”据此推知,该学者讨论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地理环境与农业起源的关系B.储备技术对于农业的重要性C.食物生产与人类文明的产生D.历史条件影响古代多元文明【答案】A【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低纬度地区的人们,因为采集条件相对较好,不需要农耕”、“中纬度地区的人们需要种植并且可以产生农耕,因为他们面临饥荒,他们需要挑战饥荒,他们需要度过冬天,他们需要贮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纬度,不同地理环境,农业发展情况不尽相同,A项正确;低纬

度地区不用储备粮食,排除B项;材料与人类文明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古代多元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17.咖啡是热带作物,新航路开辟后传到英国,到19世纪40年代前后,它已成为英国普通大众的日常饮品。下列关于咖啡的说法正确的是()A.因殖民掠夺

而普及英国B.表明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最早应由美洲传入欧洲D.反映了商业革命得到扩展【答案】D【解析】【详解】咖啡从非洲传入欧洲是商业革命的表现,D项正确;咖啡普及英国并非完全出于殖民掠夺,排除A项;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B项;咖啡产自非洲,排除C项。故选D项。18.20世纪

90年代以来,日本农业将精深加工做到极致,例如稻谷除加工成稻米外也开发成大米面膜、洁面乳液、肥皂等产品。我国台湾地区的“农业+N”模式,如农业+休闲+观光+养生+教育培训等,“高端、小众”特色农业发达。由此可知,这些地区()A

.着力扩大农业生产规模B.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C.食品供应得到有效保障D.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日本农业将精深加工做到极致,例如稻谷除加工成稻米外也开发成大米面膜、洁面乳液、肥

皂等产品”,以及台湾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可以看出这些地区农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规模,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食品供应,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9.如表反映了当时秦汉时期出土的四种铁农具比例统计类别初耕农具播种农

具中耕农具收获农具.比例61%7%22%10%A.小农经济形成B.铁器广泛应用C.注重精耕细作D.社会分工明确【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农业生产中,初耕与中耕是重要环节,初耕农具与中耕农具是常用工具,从统计表可知,这类农具所占的比例比较大,这说明

当时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故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铁农具使用统计,没有涉及农业经营方式,排除A;材料只涉及铁农具种类,没有涉及铁农具使用范围、冶炼产量与技术,因而无法得知铁器广泛应用,排除B;社会分工主要以生产分工为基础,与材料无关,排除D。20.布罗代尔在

《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B.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C.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D.圈地运动

增加了劳动力资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可知,随着英国工业革命进程的推进,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生产成本降低,导致产品价格

下降,工资基本保持稳定,人们的收入增加有限,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业革命的影响,B项正确;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人民购买力提高,排除C项;圈地运动是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前,排除D项。故选B项。二、判断并改错(对

的打钩,错的改正):每小题2分,共10分.21.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答案】正确【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

了《大清律例》。故题干表述正确。【点睛】22.《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立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答案】错误【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立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故题干表述错误。【点睛】23.清朝实行的两税法,标志着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答案】错误【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的摊丁入亩,标志着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

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故题干表述错误。【点睛】24.基层自治是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是社区。【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层自治是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是乡镇。故题干表述错误。【点睛】25.西亚的两河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灌溉农业发达

,孕育出世界四大文明,其中,位于亚洲的是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答案】错误【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文明位于非洲,不属于亚洲文明,故题干表述错误。【点睛】三、材料解析题:共47分。关键环节考核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科举之善

,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19世纪中叶,英国

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从政治上促进本国经济发展。1855年,在议会专门委员会作出的调查报告基础上,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令,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

员会,真正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1870年,政府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英国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通过上述两道法令确定下来,从而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摘编自

阎照祥著《英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和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答案】26.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

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选官中的徇私舞弊现象;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任意3点)27.主要内容:公开考试录用文官;实行文官政绩晋升制。历史意义:

有助于减轻政治腐败风气;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巩固了议会改革的成果;有助于促进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选官制度: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

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了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失去了社会基础,自身的弊端又无法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曹魏时期颁布九品中正制。影响:依据材料“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可知,有利于破除结党营

私之弊;依据材料“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可知,限制了选官中的徇私舞弊现象;依据材料“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可知,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门阀士族控制着九品中正制的选拔,寒门子弟无法得到重用,科举制依据考

试选拔出朝廷所需之人,使得寒门子弟也有机会得到重用,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和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内容:依据材料“真正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可知,公开考试录用文官;实行文官政绩晋升制。意义:依据材料“英国颁

布文官制度改革令,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可知,有助于减轻政治腐败风气;依据材料“1870年,政府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

定。”可知,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依据材料“英国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通过上述两道法令确定下来,从而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可知,巩固了议会改革的成果;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政府的稳定有助于促进工业资本主

义发展。材料归纳与提炼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企业家中的人才令人印象深刻地集中在英国。摆脱常规和对个人责任的强调使在非国教徒中间产生很大一部分实验者和发明者,而

他们的节俭使他们把利润再投资于实业。……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

78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及主要产品额(单位:百万镑)统计表(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主要因素。(2)指出材料二中178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答案】(1)商业贸易与金融业发达;企业人才的聚集和技术的积累;清教徒节俭和

投资思想的影响;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与粮食。(任意3点)(2)特点:进口总额高于出口总额;进出口额都迅速增加,其中进口原料比重较大;制成品出口远大于进口。成因:从工业革命对英国影响(工业化增强了英国产品竞争力等)英国殖民扩张对外贸影响(英国拥有

广阔海外市场等)等角度作答。【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因素:根据材料一中“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

金”可知,商业贸易与金融业发达;根据“企业家中的人才令人印象深刻地集中在英国”“非国教徒中间产生很大一部分实验者和发明者”可知,企业人才的聚集和技术的积累;根据“(非国教徒)的节俭使他们把利润再投资于实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教徒节俭和投资思想的影响;根据“(圈地运动)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

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可知,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与粮食。【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特点:通过观察材料二中178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及

主要产品额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趋势为,进口总额高于出口总额,进出口额都迅速增加,其中进口原料比重较大,制成品出口远大于进口。成因: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主客观等方面分析可知

,19世纪前后英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革命增强了英国产品竞争力,殖民扩张使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第Ⅱ卷提高题(共17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1821年,英国正式启动金本位制度。英镑成为英国标准货币单位,每英镑含

7.32238克纯金,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金本位制。20世纪1931年,德国和英国相继取消了金本位制;1933年,美国也取消了金本位制。接着,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废除全本位制,由此,黄金造出了国际货币流通领域。1944年,依据布雷顿森林体

系建立的国际货币制度,美元取得了等同黄金的地位,各国货币可以通过美(元间接兑换黄金,黄金仍然发挥着最终国际货币的职能。)1971年8月,美国政府宣布暂时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决定推动黄金非货币化。从此黄金失去了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摘编自

李翀《论黄金货币地位的演变与前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世界史发展脉络划分“黄金货币地位演变”的发展阶段,并予以说明。【答案】阶段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

大,国际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英国率先确立了金本位制,随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建立金本位制,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阶段二:经济危机时期(20世纪20~30年代),在20世纪20~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经

济危机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废除金本位制,黄金退出国际货币流通领域。阶段三:二战结束后(1944~1970年),美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为了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恢复,以便对外进行经济扩张,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黄金继续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阶段四:“滞胀”时期(20世纪70年代),受到资本主义“滞胀”危机和国家经济实力对比变化的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黄金最终失去了国际货币的地位。【解析】【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20世纪的世界。阶段一:依据材料“18

21年,英国正式启动金本位制度”,得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纪初)。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分析,得出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英国率先确立了金本位制,随之各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也纷纷建立金本位制,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阶段二:依据材料“1931年,德国和英国相继取消了金本位制;1933年,美国也取消了金本位制。”,得出经济危机时期(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经济危机的影响分析,得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各国

纷纷废除金本位制,黄金退出国际货币流通领域。阶段三:依据材料“1944年依据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国际货币制度,美元取得了等同黄金的地位”,得出二战结束后(1944~1970年)。从战后美国的整体实力分析,得出美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为了促进世界

经济和贸易的恢复,以便对外进行经济扩张,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黄金继续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阶段四:依据材料“1971年8月,美国政府宣布暂时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得出“滞胀”时期(20世纪70年代)。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分析,得

出受到资本主义“滞胀”危机和国家经济实力对比变化的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黄金最终失去了国际货币的地位。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