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3 页
  • 大小 517.482 KB
  • 2024-10-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0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3)页,517.48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ebd585f969e01a04d0acba78cf8867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3学年第一学期衢温“5+1”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生物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

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囊泡通常是由膜结构出芽或凹陷形成的。下列结构不能出芽形成囊泡的是()A.内质网B.高尔基体C.核糖体D.细胞膜【答

案】C【解析】【分析】细胞中,由膜构成的囊泡穿梭往来,运输物质。在分泌蛋白的加工过程中,内质网产生囊泡,包裹着蛋白质,运输给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然后,高尔基体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运输给细胞膜。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细

胞膜内陷形成囊泡。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主要成分是rRNA和蛋白质。【详解】A、内质网能产生囊泡,包裹着蛋白质,运输给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A正确;B、高尔基体能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运输给细胞膜,B正确;C、核糖体没有膜结构

,只有RNA和蛋白质,不能形成囊泡,C错误;D、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细胞膜能内陷形成囊泡,D正确。故选C。2.黑麂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预测某保护区黑麂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需调查的数量特征是()A.出生率B.死亡率C.性别比例D.年龄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

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详解】根据试题分析,可用于预测某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种群特征主要是种群的年龄结构,ABC错误,D正确。故选D。3.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关于人体运动过程中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与安静状态相比,细胞内ATP的含量显著降低B.ATP释放的能量来自于连接腺苷的高能磷酸键C.运动过程中肌肉收缩既有ATP水解又有ATP合成D.合成ATP的场所包括细胞溶胶、线粒体和叶绿体【答案】C【解析】【分析】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

代表特殊的化学键。【详解】A、无论安静还是运动,细胞内ATP的含量变化不大,A错误;B、ATP水解成ADP释放的能量来自于远离腺苷的特殊化学键,B错误;C、细胞内ATP的含量很少,需要不断的合成与分解

为肌肉收缩提供能量,C正确;D、人体细胞没有叶绿体,能合成ATP的场所包括细胞溶胶、线粒体,D错误。故选C。4.鸢尾总是在四、五月份开花,其感受光周期变化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分别是()A.光敏色素茎尖B.成花素茎尖C.

光敏色素叶片D.成花素叶片【答案】C【解析】【分析】光周期是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该现象是生物对昼夜光暗循环格局的反应。【详解】分析题意可知:植物成熟叶片中具有能够接受并识别光信号的光受体(色素蛋白),光受体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光敏色素,第二类

是隐花色素,第三类是向光素;所以鸢尾感受光周期变化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分别是光敏色素、叶片,ABD错误,C正确。故选C。5.生物在长期的进化中会形成特定的结构或习性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热带雨林中高大的乔木往往叶面角质层厚,气孔下陷以降低蒸腾B.温带落叶阔叶林乔木冬季落叶夏季

形成郁闭林冠,季相变化明显C.苔原中多数动物体毛长且绒密,皮下脂肪厚以适应低温环境D.荒漠中昆虫、爬行类等动物往往有夏眠的习性以度过高温缺水环境【答案】A【解析】【分析】干旱环境中生长的植物一定要解决水的

问题。具有发达的根系可以吸收深处的水分;肥厚的肉质茎可以贮存水分;厚的角质层可减少水分的散失。【详解】A、热带雨林中降水非常充沛,湿度大,不需要降低蒸腾作用,A错误;B、温带地区落叶阔叶林的乔木冬天落叶,春天叶片重新生长,夏天形成郁闭林冠,季相变化明显,

B正确;C、苔原温度较低,苔原中的动物具有保温的能力,多数动物体毛长且绒密,皮下脂肪厚以适应低温环境,C正确;D、荒漠中干旱缺水,动植物具有适应干旱的结构和特点,动物往往有夏眠的习性以度过高温缺水环境,D正确。故选A。6.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错误

的是()A.洋葱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发生渗透吸水但不涨破B.胰岛素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不需要载体蛋白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中载体蛋白没有变形,故不耗能D.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钾离子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且

需要消耗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CO2、O2、甘油、酒精等都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胞吞或胞吐时不穿过质膜;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所以在蒸馏水中不会因渗透作用吸水而破裂。【详解】A、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所

以洋葱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不会因渗透作用吸水而破裂,A正确;B、胰岛素是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B正确;C、葡萄糖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红细胞,顺浓度梯度进行,不消耗能量

,该过程中葡萄糖需要与载体蛋白结合,进而会引起载体蛋白空间结构的改变,C错误;D、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钾离子的过程是主动运输,该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且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C。7.内环境稳定是机体执行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由血液、组织液、淋巴液三部分组成的B.氨基酸、核苷酸、糖原等物质均可出现在内环境中C.血浆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主要与血浆中的蛋白质有关D.长期处于缺水环境可致人死亡,说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有一定限度【答案】D【解析】【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

能出现障碍时,稳态就难以维持。【详解】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淋巴液三部分组成,A错误;B、糖原存在于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血浆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主要与血浆中的缓冲对物质有关,C错误;D、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

现障碍时,稳态就难以维持,如长期处于缺水环境可致人死亡,D正确。故选D。8.不同生物的细胞呼吸场所和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蓝细菌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需氧呼吸B.乳酸菌的细胞呼吸过程只在细胞溶胶进行C.人体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中的氧全部来自葡萄糖D.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答案】C【解析】【分析】需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溶胶、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需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

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详解】A、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有相关的酶,进行需氧呼吸,A正确;B、乳酸菌进行的是厌氧呼吸,在细胞溶胶中进行,B正确;C、人体只有需

氧呼吸能产生CO2,O来自于葡萄糖和水,C错误;D、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D正确。故选C。9.运动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运动神经元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神经元属于支持细胞,具有细胞核B.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的白质或神经节C.运动

神经元能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至中枢D.运动神经元发出的轴突可支配骨骼肌纤维【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组成电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可以分为轴突和树突。【详解】A、运动神经元属于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即支持细胞,也

属于神经细胞,A错误;BD、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它发出轴突支配骨骼肌纤维,B错误,D正确;C、感觉神经元能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至中枢,C错误。故选D。10.近年来科学家利用染色体加倍技术,成功培育出三倍体生蚝,使生蚝产量大大提高

。三倍体生蚝生长速度高于二倍体,但不能像二倍体生蚝一样产生正常的配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二倍体生蚝体细胞内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B.二倍体生蚝培育的三倍体生蚝是一个新物种C.三倍体生蚝因染色体联会紊乱导致难以产生可育配子D.三倍体生蚝可能会因体型

巨大缺少天敌而成为入侵种【答案】C【解析】【分析】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生物,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叫二倍体,有三个染色体组叫三倍体。物种是指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不同物种之间具有生殖隔离。【

详解】A、二倍体生蚝有丝分裂后期时,其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A错误;B、三倍体生蚝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导致难以产生可育配子,无法产生后代,不属于一个新物种,B错误;C、三倍体生蚝的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有同源染色体但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导致难以产生可育配子,C正确;D、三倍体生蚝无法产生后代,数量不会增加,只会随着个体的死亡而减少,因此三倍体生蚝不会因体形巨大、缺少天敌而成为入侵种,导致环境灾难,D错误。故选C。11.鳑鲏鱼是衢州地区常见的一种野生鱼。每年处于繁殖

季节时,鳑鲏鱼鳞片通体发亮,颜色绚丽多彩,观赏鱼爱好者称之为“发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控制“发色”物质的基因仅存在于鳑鲏鱼的表皮细胞B.表皮细胞“发色”物质的合成需要经历a、b、d过程C.d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需要RN

A聚合酶的参与D.b过程与d过程中核苷酸之间的配对方式不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1、翻译(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翻译。(2)

场所:细胞质中的核糖体。2、分析题图可知:a为DNA复制,b为转录,c为RNA复制,d为翻译,e为逆转录。【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控制“发色”物质的基因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a为DNA复制,b为转录,c为RNA复制,d为翻译,表皮细

胞“发色”物质的合成,是由基因进行转录,后进行翻译,即基因表达的产物,不需要经历DNA复制过程,B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d为翻译,翻译的发生场所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翻译过程需要氨酰—tRNA合成酶和核糖

体核酶,而RNA聚合酶是转录过程中发挥作用,C错误;D、分析题图可知:b为转录,c为RNA复制,d为翻译;在转录过程中,核苷酸所含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G≡C;在翻译过程中,配对方式为A=U、U=A、C≡

G、G≡C,所以两者之间有所不同,D正确。故选D。12.某自花传粉的植物有紫花、蓝花和白花三种花色,呈现花瓣颜色的三种物质之间的代谢途径受非同源染色体上B、b和D、d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B、D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该植物花瓣的颜色B.基因型

为bbDd的植株虽然不能合成中间物质,但是能合成紫色素C.用白色杂合子和蓝色杂合子杂交,能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自花传粉,F1中与亲本表型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9/16【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两对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其遗

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紫花的基因组成是B_D_,蓝花的基因组成是B_dd,白花的基因组成是bbD_和bbdd。【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基因B、D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该植物花瓣的颜色,A错误;B、

基因型为bbDd的植株开白花,缺乏酶B,不能利用前体物质合成中间物质,不能合成紫色素,所以开白花,B错误;C、不论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白色杂合子(bbDd)和蓝色杂合子(Bbdd)杂交后代基因型均为1BbDd、1Bbdd、1bbDd、1bbdd,表型的比例为紫:蓝:白=1:1:2,

不能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基因型BbDd的个体自花传粉,BbbDd×BbDdd的子代中,B_D_:B_dd:(bbD_+bbdd)=9紫:3蓝:4白,所以F1中与亲本表型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9/16,D正确。故选D,13.英国曼彻斯特的桦尺蠖在严重工业污染之后,深色体色成

为常见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浅色个体为了适应深色的环境均进化为深色B.环境污染导致桦尺蠖深色的突变率明显增大C.自然选择对不同体色的个体发挥了选择作用D.控制桦尺蠖体色的全部等位基因构成其种群的

基因库【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

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详解】A、自然环境对不同体色的个体进行定向选择,浅色个体不适应环境被淘汰,A错误;B、环境污染使深色体色的基因的频率增加,B错误;C、达尔文认为,自然条件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就不同,在这

里,环境的颜色成为了“选择者”,凡是具有有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的就被保留下来,具有不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的就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因此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即外界环境的颜色对桦尺蠖的体色作出了选择,C正确;D、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

部基因构成的,D错误。故选C。14.某绿化带中常见鸟分布的高度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种名距地面10m以上距地面5~10m距地面1~5m距地面1m以内地面沼泽山雀+++++戴菊++++-红胸鸽--+++林鸽++

+--注:“+”表示存在,“-”表示无。A.据表可知,红胸鸽和林鸽的生态位重叠最少B.据表可知,鸟类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位置是距地面1~5mC.戴菊在地面不同高度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就分布而言,

该绿化带中生态位最宽的鸟是沼泽山雀【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详解】A、就分布区域来看,红胸鸽和林鸽的生态位重叠最少,因而二者之间的竞争相对较弱,

A正确;B、表中显示,鸟类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位置是距地面1~5m,即该范围内,图中的四种鸟类都有分布,B正确;C、戴菊在地面不同高度的分布体现了该物种的生态位,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群落内的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情况,C错误;D、就分布而

言,该绿化带中生态位最宽的鸟是沼泽山雀,因为该鸟类在调查的范围内均有分布,D正确。故选C。15.免疫系统对抗病毒感染时,许多信号分子参与其中。下列有关信号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巨噬细胞通过MHC识别并结合病毒上的多种抗原B.细胞毒性T细胞能释放白细胞

介素-2参与细胞免疫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以特异性结合相应的病毒颗粒D.干扰素均由白细胞产生,在对抗病毒感染中发挥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的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两道防线:皮

肤和黏膜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不论是细胞免疫还是体液免疫,大多数病原体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吞噬、处理暴露出抗原决定簇,呈递给淋巴细胞,进而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详解】A、巨噬细胞将抗原

降解成肽后,与巨噬细胞内新合成的MHC结合成抗原-MHC复合体,然后转移到质膜上,A错误;B、辅助性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以促进致敏B淋巴细胞分裂,也能参与细胞免疫,B错误;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以特异性结合相应的病毒颗粒,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后被其他

细胞处理,C正确;D、干扰素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是动物或人体细胞受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类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抑制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D错误。故选C。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萨瑟兰于1965年首先提出第二信使学说,该学说认为受体在细胞膜上的激素信号称为第一信

使,又将细胞表面受体接受的细胞外信号转换为细胞内信号的物质(如图中cAMP)称为第二信使。已知的第二信使种类很少,但能传递细胞外的多种信息,调节并放大许多生理生化过程。下图为肾上腺素调节血糖的作用过程图。16.下列有关肾上腺

素与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据图分析肾上腺素属于第一信使B.肾上腺素以胞吞的方式进入靶细胞C.发挥作用后肾上腺素会被及时灭活D.肾上腺素的受体由附着型核糖体合成17.结合第二信使学说和肾上腺素作用过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微量高效的特征可能与第二信使的

放大作用有关B.ATP水解产生cAMP能作为信使传递胞外信息发挥调节作用C.图中细胞可能为肌肉细胞,通过肾上腺素作用提升血糖浓度D.第二信使学说很好地说明了信息可以在细胞内传输与放大【答案】16.B17.C【解析】【分析】肾上腺素

:(1)产生部位:肾上腺髓质。(2)本质:氨基酸衍生物。(3)功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可升高血糖,增加产热。(4)靶细胞:几乎全身细胞。【16题详解】AB、分析题图可知:肾上腺素的本质为氨基酸衍生物,其受体为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种位于细胞表面的受体,即肾上腺素的受

体在细胞膜表面,肾上腺素作为信使,与G蛋白偶联受体特异性结合,属于第一信使,但肾上腺素没有进入细胞内,A正确,B错误;C、肾上腺素作为信使传递信息,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就会失活,C正确;D、分析题图可知:G蛋白

偶联受体是一种位于细胞表面的受体,其本质是蛋白质,由附着型核糖体合成,D正确。故选B。【17题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第二信使能传递细胞外的多种信息,调节并放大许多生理生化过程,而激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作为第一信使

,会激活第二信使,使许多生化反应被放大,由此表明激素微量高效的特征可能与第二信使的放大作用有关,A正确;B、分析题图可知:cAMP最后会激活糖原磷酸化酶,使其发挥作用,催化糖原水解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所以cAMP能作为信使

传递胞外信息发挥调节作用,从而促进糖原的分解,B正确;C、分析题图可知: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只有肝糖原可分解为葡萄糖,所以图中细胞可能为肝脏细胞,C错误;的D、分析题图可知:第二信使能传递细胞外的多种信息,调节并放大许多生理生化过程,从而发挥激素微量高效的特点,由此说明了信息在细胞

内传输与放大的机制,D正确。故选C。18.某岛上甲、乙两个不同物种连续四年的λ值(λ=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变化如下图。下列关于四年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种群的增长速率一直不变B.乙种群的数量在第2年末仍在增长C.甲、乙两种群的数量在4年内有两次相等D.

乙种群的年龄结构在第3年末一定为衰退型【答案】B【解析】【分析】1.λ=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即当λ值等于1时,种群数量保持不变;λ值大于1时,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λ值小于1时,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2.曲线分析:甲种群的λ=2.5,说明甲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乙种群的λ值由大于1到小于1,说明乙种群数量先增多,后减少。【详解】A、甲种群满足“J”型增长曲线,增长速率一直增加,A错误;B、第2年末,乙种群的λ值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B正确;C、由于两个种群的起始数量未知,根据4年间的λ值,无法判断甲乙种

群的数量,C错误;D、λ=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第3年末乙种群的λ值小于1,说明乙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错误。故选B。19.如图为某市1995年至2004年十年间4-9月平均降雨量与飞蝗平均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飞蝗的种群密度可作为防治与否的依据B.降雨量属于外源性调节因素,会影响飞蝗的环境容纳量C.平均降雨量多少与蝗虫平均密度呈负相关D.由图可知,1995年至2004年该市飞蝗的数量呈非周期性波动【答案】C【解析】【分析】研究种群的

特征和数量变化的规律,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有害生物的防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在有害生物的防治方面,种群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鼠害发生时,既适当采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控制现存害鼠的种群数量,又通过减少其获

得食物的机会等方法降低其环境容纳量,才能使鼠害得到有效防治。再如,对农林害虫的防治,如果一味依赖喷洒农药的方法,既造成环境污染,又伤及害虫的天敌;有效保护或引入天敌生物,则有利于将害虫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详解】A、种群密度变化在有害生物的防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有害生物应尽早防治,避免达到K/2,A正确;B、外源性调节因素和内源性调节因素都会影响飞蝗的环境容纳量,外源性因素包括气候、食物、种间竞争等,内源性因素有遗传、行为、内分泌等,B正确;C、根据图示信息,平均降雨量多少与蝗虫平均密度呈正相关,C错误;D、种群的非周期性波动

一般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周期性波动常受种群内部及其他生物因素的控制,图示为非周期性波动,D正确。故选C。20.赤霉素是甘蓝型油菜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为了解温度对甘蓝型油菜苗期GA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

选用三个甘蓝品种,分别在5、15、25℃测定了苗期20天时GA含量,绘制的柱形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GA既能促进细胞伸长又能促进细胞分裂,因此能显著促进茎伸长B.YG2009幼苗中GA总量随温度的升

高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明显C.YG2009×YG4幼苗中GA含量在25℃时达到所有发育阶段最高值D.YG2009×YG4品种的顶芽和根的分生组织可能对温度的变化更敏感【答案】C【解析】【分析】赤霉素:①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

、幼根和幼芽;②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③应用:促进矮生性植株茎秆伸长;接触种子休眠,提高用来播种。【详解】A、赤霉素可以解除种子的休眠,促进萌发,既能促进细胞伸长又能促进细胞分

裂,因此能显著促进茎伸长,A正确;B、YG2009幼苗中GA总量随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但是变化不大,则差异不明显,B正确;C、据图测定了苗期20天时GA含量,YG2009×YG4幼苗中GA含量在25℃时含量最高,但不一定整个发育阶段的含量最高,C错误;D、YG2009×YG

4品种的顶芽和根的分生组织中,随着温度的变化幼苗中GA含量变化大于YG2009和YG4,则可能是YG2009×YG4品种的顶芽和根的分生组织对温度的变化更敏感,D正确。故选C。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科研

小组通过引入沉水植物、鱼类,对某水体富营养化的人工景观湖的构建进行干预,一年内逐渐发生由以藻类为主“藻型”湖泊生态系统向完整的以水草为主“草型”湖泊生态系统转变。左表是构建前后藻类属(种)数变化,下图是水体总氮、总磷含量的变化,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构建前后藻类属(种)数变化名称构

建前构建后蓝藻104绿藻244硅藻94甲藻11裸藻22隐藻11金藻01(1)人工景观湖泊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常常会导致水体中藻类大量爆发。由表中的数据推测构建前的“藻型”湖泊中优势藻类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其在细胞结构上与蓝

藻的显著区别是_____________。构建过程中,人工引入沉水植物后湖泊藻类的物种数量出现明显的下降,结合下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构建后的“草型”湖泊从湖心到岸边,依次分布着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喜湿植物,这体现了群落

的_____________结构。(2)投入的鱼类中鲢鱼在湖泊水体的上层,翘嘴红鲌、银鱼分布在水体的中层和中下层,鲤鱼分布在底层。从进化的角度看,鱼类在不同区域分布是长期_____________的结果,这种分布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

_。(3)该湖泊在构建过程中_____________(是/否)发生演替,依据是_____________。一年内完成由“藻型”湖泊生态系统向“草型”湖泊生态系统转变,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答案】(1)

①.绿藻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③.沉水植物竞争性吸收N、P等无机盐抑制藻类生长④.水平(2)①.自然选择②.充分利用空间、食物等环境资源(3)①.是②.优势种发生改变或群落类型发生改变③.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

】【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要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种群密度、植株高度、出现频率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小问1详解】由表中的数据推测构建前的“藻型”湖泊中优势藻类

最可能为绿藻,绿藻属于真核生物,其在细胞结构上与蓝藻(原核生物)的显著区别是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构建过程中,人工引入沉水植物后湖泊藻类的物种数量出现明显的下降,这是因为沉水植物竞争性吸收N、P等无机盐,进而

抑制藻类生长;构建后的“草型”湖泊从湖心到岸边,依次分布着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喜湿植物,这说明的是水平方向上植物的分布情况,因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小问2详解】投入的鱼类中鲢鱼在湖泊水体的上层,翘嘴红鲌、银鱼分布在水体的中层和中下层,鲤鱼分布在底层,这体现了它们生态位的不同,它

们的这种垂直分布情况有利于充分利用水体中的空间和资源,从进化的角度看,鱼类在不同区域分布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这种分布减弱了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同时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食物等环境资源。【小问3详解】该湖泊在构建过程中群落中的优势种发生

改变(或群落类型发生改变),而演替的本质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因此,该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演替,且属于次生演替。一年内完成由“藻型”湖泊生态系统向“草型”湖泊生态系统转变,说明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

速度,即人类的活动可以使群落演替朝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2.氮素在香蕉生长中会影响茎叶生长、果实发育等多种生理活动,是香蕉生命周期中需求量仅次于钾的重要养分。为了研究不同形态氮肥对香蕉苗生长以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研究

人员分别对香蕉苗施用硫酸铵、尿素、尿素硝铵、缓释氮四种不同形态的氮肥,并以不施氮肥为对照,测量了五组香蕉苗的生长指标(表)和干物质积累量(图)。不同形态氮肥处理香蕉苗生长指标的处理茎围增长量/cm叶面积/m2硫酸铵2.6130.116尿素2.3700.114尿素硝铵2.5

500.125缓释氮2.9040.141对照0.9130.024不同形态氮肥处理香蕉苗干物质积累量(1)氮元素是光合作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的必需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2)结合图表分析,__

___________处理香蕉苗干物质积累量最多,显著体现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部位,该处理使干物质积累量多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3)在香蕉果肉中含有丰富的糖类,这些糖类最初在叶绿体的____

_________中由三碳酸接受光反应产物_____________中的化学能和NADPH中的氢还原而成,然后以_____________形式运输至果实,以该形式运输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答

案】22.①.(光合)酶②.叶绿素、ATP、NADPH23.①.缓释氮②.茎③.叶④.缓释氮处理的香蕉苗叶面积最大,光合速率高,积累有机物多24.①.基质②.ATP和NADPH③.蔗糖④.蔗糖分子量小且稳定,便于运输【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的

含量,温度等;其内部因素有酶的活性、色素的数量、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等;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反应,CO2的含量和温度主要影响暗反应,色素的数量主要影响光反应。【小问1详解】的类囊体薄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光合作用的酶等),磷脂和蛋白质都含有氮;ATP的元素组成为C、H、O、

N、P;叶绿素含有氮元素,所以氮元素是光合作用中(光合)酶叶绿素、ATP、NADPH等物质的必需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小问2详解】分析题表可知,在香蕉的整个生长期,若使用缓释氮肥,茎围增长量和叶面积最大,则说明缓释氮

处理的香蕉苗干物质积累量最多,缓释氮处理的香蕉苗叶面积最大,光合速率高,积累有机物多。【小问3详解】糖类的合成场所是叶绿体基质,通过暗反应形成的,其过程是由三碳酸接受光反应产物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和NADPH中的

氢还原而成,以蔗糖的形式运输至果实,因为蔗糖分子量小且稳定,便于运输。23.某XY型性别决定昆虫,其红眼与白眼受基因A、a控制,灰体与黑檀体受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不在Y上。取甲、乙两个培养瓶,选取红眼黑檀体雌个体和白眼灰体雄个体若干放入甲培养

瓶中,再选取白眼灰体雌个体和红眼黑檀体雄个体若干放入乙培养瓶中,分别置于常温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两瓶内F1个体均表现为红眼灰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红眼与白眼是该昆虫眼色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控制该眼色的基因位于_____

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2)放入甲瓶的红眼黑檀体雌个体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乙瓶内F1个体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3)让甲瓶中的F1红眼灰体个体相互杂交得F2,取F2中全部的

红眼灰体雌个体与全部的红眼黑檀体雄个体移入一个新的培养瓶内培养,繁殖一代后,子代中雌个体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4)观察发现每代个体的翅型均为长翅,但在连续繁殖中偶尔出现一只残翅雄个体。将其与长翅雌个体杂交,后代出现若干残翅与长翅的雌雄个体。选

用灰体残翅雌个体与黑檀体长翅雄个体杂交,F1个体中灰体残翅196只、灰体长翅201只;选用F1灰体残翅雌个体与黑檀体长翅雄个体杂交,F2个体中灰体残翅162只、黑檀体长翅159只。据此推测,最先出现的残翅雄个体发生了_____________(填“显性”或“

隐性”)突变,请在图中标出F1灰体残翅雌个体的翅型基因与体色基因位置_____________(翅型基因用D/d表示)。据图分析F2只出现两种表型是由于_____________。注:短线代表染色体的【答案

】23.①.相对性状②.常③.两培养瓶内杂交属于正交和反交,正反交结果相同,F1均表现为红眼灰体,与性别无关联24.①.AAbb②.AaBb25.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16:8:2

:126.①.显性②.③.F1灰体残翅雌个体减数分裂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只形成两种配子【解析】【分析】分析题意,选取红眼黑檀体雌果蝇和紫眼灰体雄果蝇若干放入1号培养瓶中,再选取紫眼灰体雌果蝇和红眼黑檀体雄果蝇若干放入2号培养瓶中,相当于正反交实验,结果两瓶内F1果蝇均表现为红眼灰体,说明两

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红眼、灰体为显性。【小问1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红眼与紫眼是果蝇眼色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甲与乙两个培养瓶中的杂交相当于正交与反交,且两瓶内F1果蝇均表现为红眼,正反交结果相同,与性别无关联,判断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小问2详解】根据

题意分析可知,红眼对紫眼为显性,灰体对黑檀体为显性,且眼色与体色两对相对性状满足自由组合定律,所以放入A瓶的红眼黑檀体基因型为AAbb;再由亲本推测子代可知B瓶内羽化的F1果蝇基因型为AaBb。【小问3详解】甲瓶中的F2红眼灰体雌性果蝇与F2

全部的红眼黑檀体雄个体移入新的培养瓶内培养,进行的是自由交配,用配子法,甲瓶中的F2红眼灰体雌性果蝇包括1AABB、2AABb、2AaBB、4AaBb产生的配子为4AB、2aB、2Ab、1ab,乙瓶中的F2白眼灰体雌果蝇产生的配子为2Ab、1ab,所以后代中雌果蝇的表型及比例为16A_B_(红

眼灰体)、8A_bb(红眼黑檀体)、2aaB_(白眼灰体)、1aabb(白眼黑檀体)。【小问4详解】连续繁殖中偶尔出现一只残翅雄个体,将其与长翅雌个体杂交,后代出现若干残翅与长翅的雌雄个体,说明残翅对长翅为显性,即最初出现的残翅雄个体发生

了显性突变。亲本基因型为BBDd、bbdd,F1灰体残翅雌果蝇基因型为BbDd,与黑檀体长翅雄果蝇(bbdd)杂交,若两对等位基因满足自由组合定律,则F2果蝇中有四种表型且比例为1∶1∶1∶1,但F2

中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1∶1,说明选用的F1灰体残翅雌果蝇中,灰体基因与残翅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黑檀体基因与长翅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满足连锁遗传,位置可能为,由于F1灰体残翅雌果蝇(双杂合子)减数分裂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产生两种配子,所以F2只出现两种表型。24.酒精是

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过量饮酒会导致脑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从而降低机体兴奋性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速度。为了解酒精造成上述影响的机理,研究小组查阅到了一些相关资料,请结合下列资料回答问题。(1)研究发现饮酒后人体平衡能力下降,这与脑部结

构中的_____________活动受到抑制有关,在听到提醒后饮酒人能够刻意控制自身平衡,说明_____________对机体平衡中枢具有控制作用,也体现了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调节的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2)研究小组查阅到了不同浓度酒精处理蛙的坐骨神经后

动作电位以及不应期的测量数据。不同浓度酒精处理后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及不应期的变化处理项动作电位幅度(mV)动作电位传导速度(m/s)不应期时间(ms)对照2.4521.8560.911%酒精2.3542.0000.782%酒精

2.5921.8630.694%酒精2.4451.9830.856%酒精1.7951.6941.138%酒精1.5931.6292.48注:不应期是指神经元对某一刺激发生反应后,在一定时间内再给予刺激,不发生反应的时期。①受到刺激时,神经相应部位_

____________离子通道开放,导致膜内电势_____________,膜转变为_____________状态。②酒精对坐骨神经的动作电位幅度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据此你对饮酒的建议是________

_____。③据表分析过量饮酒使人反应速度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酒精也能影响动作电位的传递,这是由于酒精能与位于_____________的递质受体结合,引起氯离子进入突触后神经元,产生_____________(促进、

抑制)效应。④综上分析酒后不宜驾车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答案】24.①.小脑②.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③.分级25.①.Na+②.升高③.反极化##外负内正④.4%之内无明显变化,超过后会下降⑤.

饮酒要适量##不能过量饮酒⑥.饮酒过多不应期延长,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减慢⑦.突触后膜⑧.抑制⑨.酒后神经兴奋性降低,反应速度减慢,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解析】【分析】1、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下丘脑;大脑为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

中枢;小脑可以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中有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呼吸中枢、心脏活动中枢等;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有关。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

正的动作电位。【小问1详解】小脑的作用为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因此饮酒后人体平衡能力下降与脑部结构中的小脑活动受到抑制有关,而在听到提醒后饮酒人能够刻意控制自身平衡,说明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对机体平

衡中枢具有控制作用,也体现了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调节的分级调节机制。【小问2详解】①受到刺激时,神经相应部位会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此时相应部位Na+的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导致膜内电势升高,膜转变为外负内正的反极化状态。②分析表格可知,酒精对坐骨神经的动作电位幅度

的影响是4%之内无明显变化,超过后动作电位幅度会下降,因此饮酒要适量。③据表分析,酒精超过一定量后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会变慢,且不应期的时间逐渐加长,因此过量饮酒使人反应速度下降,可能的原因是饮酒过多不应期延长,

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减慢;酒精也能影响动作电位的传递,这是由于酒精能与位于突触后膜上的递质受体结合,引起氯离子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加强了突触后膜内负外正的电位表现,产生抑制效应。④综上分析酒后不宜驾车的原因有酒后神经兴奋性降低,反

应速度减慢,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兴奋的产生和传导以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准确答题。25.肺炎支原体是感染小儿呼吸系统的一类常

见病原体,该类病原体感染会导致剧烈干咳,由于一般止咳药物治疗疗效不理想,所以往往病症持续时间很久。研究发现,中药百部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咳嗽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为了验证中药百部的作用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思路并分析相关问题。实验材料:雄

性成年小鼠50只、肺炎支原体、百部提取液、枸橼酸喷托维林、阿奇霉素、滴鼻器、灌胃器等(枸橼酸喷托维林、阿奇霉素是两类止咳药物)(1)实验思路①随机选取_____________只雄性成年小鼠编号为A组,作为空白对照组。②取肺炎支原体,使

用_____________对剩余小鼠连续3天滴鼻(20μL)使其感染,制成肺炎模型鼠。③将模型鼠随机均分为4组,依次编号为B、C、D、E组,各组小鼠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④实验处理A组(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B组(模型组):_____

________;C组(实验组):_____________;D组:_____________;E组:_____________;⑤各组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周后,进行引咳实验,用蘸有氨水的棉球刺激小鼠

,记录小鼠的_____________和3分钟内咳嗽次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咳嗽潜伏期:D组>E组>C组>A组>B组咳嗽次数:B组>D组>A组>E组>C组注:咳嗽潜伏期是指咳嗽刺激后到初次引发咳嗽的间隔

时间(2)回答问题:①由实验结果可知,中药百部通过_____________来减轻小鼠肺炎的病症,实现治疗的目的。②小鼠在对抗支原体的过程中能够发生_____________,从而特异性消灭病原体,该过程的抗原识别阶段和增殖分化阶段主要发生在_______

______部位。【答案】25.①.10只②.滴鼻器③.不作处理④.每天用等量百部提取液灌胃⑤.每天用等量阿奇霉素灌胃⑥.每天用等量枸橼酸喷托维林灌胃⑦.咳嗽潜伏期26.①.增加咳嗽潜伏期、减少小鼠咳嗽次

数②.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③.淋巴结【解析】【分析】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

题。【小问1详解】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中药百部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咳嗽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实验思路:①随机选取10只只雄性成年小鼠编号为A组,作为空白对照组。②取肺炎支原体,使用滴鼻器对剩余小鼠连续3天滴鼻(2

0μL)使其感染,制成肺炎模型鼠。③将模型鼠随机均分为4组,依次编号为B、C、D、E组,每组10只小鼠,各组小鼠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④实验处理:A组(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B组(模型组):不做处理;C组(模

型组):每天用等量百部提取液灌胃;D组(实验组):每天用等量阿奇霉素灌胃;E组:每天用等量枸橼酸喷托维林灌胃;⑤各组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周后,进行引咳实验,用蘸有氨水的棉球刺激小鼠,记录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和3分钟内咳嗽次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咳嗽潜伏期:D组>E组>C组>A组>B组咳嗽次数:B组>D组>A组>E组>C组【小问2详解】①由实验结果可知,中药百部通过增加咳嗽潜伏期、减少小鼠咳嗽次数来减轻小鼠肺炎的病症,实现治疗的目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

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