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共(22)页,66.84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dec95cd4f0f298993f33ecbfc6e22d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田家炳中学2020年高二上期开学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①若想要叙述整个世界的历史,不偏不倚地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便不能仅仅依靠文字。因为世界上只有部分地区拥有文字,大多数地区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都没有发展出文字。书写是人类在发展后期才
取得的成就,直至近代,即使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在记录自己的忧虑与渴望时,使用的载体依然不仅有文字,也包括物品。②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该把文字和物品结合起来,但在很多情况下这是无法完成的。最能清楚地表现文字历史与非文字
历史不对称的例子也许是库克船长的探险队与澳大利亚土著在植物学湾的第一次相遇。在英国方面,我们对这一特殊的日子有科学记载及船长日志为证,而在澳大利亚方面,他们仅有一面木制盾牌。如果我们想要重构那一天的真实情境,就需要像对待那些文字记录一样,深入而严谨地对这面盾牌进行研究和解读。③除了双向误解之外,还
有由胜利带来的有意或无意的扭曲。历史通常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尤其在只有胜利者知道如何书写的时候。至于失败者,那些被征服或毁灭的社会,通常只能通过物品来讲述事件。当我们研究有文字的社会与无文字的社会之间的接触时,需要参考的则不仅有
文字,也应包括物品。④这些全部知易行难。通过文献解读历史是人们熟知的程式,数百年来我们已经学会该如何判断文字材料的坦白、失真与诡计。而对于物品来说,当然也有考古学、科学和人类学的专业知识结构来帮助我们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但我们还必须加上一定程度的想象,才能
构建出这些物品的前世今生。我们需要借助尽可能丰富和诗意的想象,才能真正理解它们所传达的深刻内涵。⑤这是我们了解许多文化的唯一途径。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这些历经层层文化转译的物品需要再次被严格审视,重新想象。⑥这些充满
想象力的解读和欣赏是“通过文物看历史”的关键,对过往文化的重建是理解人类共性的基石。启蒙时代的收藏家与学者们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既仰赖对史实的科学排序,也发挥了诗意地进行重建的罕见能力。⑦通过物品思考历史或去了解一个
遥远的世界,是一种诗意的重构过程。我们承认自己所确知的事物有限,因此必须找到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既然,这些物品的制作者从根本上说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类,那么,我们理应能够解密他们制造这些物品的用意及用途。有时,这甚至是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不只针对过去,也包括现在。我们是否真能了解他人
?也许可以,但一定要借助诗意的想象,再结合严谨获取和归纳的知识。⑧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叙述历史时,文字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因为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只有在人类发展后期文字才开
始发挥作用。B.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当靠文字和物品的结合来记录,尤其是当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记录自己的历史时更是如此。C.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地位的不平等使只凭文字叙述历史变得不客观公正,而物品可以消除这种有意无意的扭曲。D相对于人类熟知
的通过文字解读历史的方式,借助物品时还必须加入诗意的想象才更能理解它们传达的内涵。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三段分别从文字叙述历史的局限性、历史事件双方的文字不对等、战
争双方的记录文字不对等三个方面论述研究历史时所用方法的必然性。B.文章的第④段是个过渡段,指出人们对通过文献解读历史的方式很熟悉也很擅长,而要通过物品解读历史却有一定难度,因为这要借助想象。C.文章的后四段反复强调想象在借助物品解读历
史时的巨大作用,由“唯一途径”“关键”“全新的认知方式”等词句可以看出作者思维的轨迹。D.整篇文章论述的是“通过文物看历史”时必备的认知能力——想象力的问题,以前后对比组织结构,以大量史实支撑观点,极有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物品和文字对历史记录同等重要,离开两者中任何一个去还原历史都意味着失真和变形,由此可知现在所见相当多的历史记录都是不准确、不真实的。B.除了借助想象去构建物品承载的历史,我们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去了解一些文化,而这种想象不可避免地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C
.乾隆研究他喜欢的一枚玉璧,推测其用途并作诗纪念这一过程,方法值得肯定。这一事例可以作为“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的证明。D.诗意地重建历史依靠的是丰富的想象,这种想象建立的基础是物品制造者和研究者同样是人类,而诗意的想象有时可以成为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4分)人生之秋[黎巴嫩]米哈依勒·努埃曼一年四季,各有其意义。春季,是被封锁起来的大自然对周围一切的造反;封锁已使大自然感到厌烦,于是起来挣脱桎梏与锁链,毫不犹豫或毫不留情地将其打个粉碎。夏天,反抗行动变得温和,一切都从微醉中苏醒过来。秋季到来,大自
然的暴动带来了果实,带来的是成熟的、光彩夺目的可口果实;华美、鲜味与健康已自在其中。冬季,则是大自然的休眠期,那是生命强加于她的,意在怜惜她的体力过度消耗及肠胃消化困难,唯恐她陷于神经紊乱状态。或许我们在用隐喻的方法谈及人生四季时,道出事实的精华。世界上的一切都像地球上的四
季变化规律一样,服从于一定的严格规律。每种事物必在一定时候开始,又在一定时间结束,先经过革命暴动,继而经历一个时期的力量集聚与调整,然后进入采摘收获时节,接着便是新的封锁或休眠。我一点儿也不怀疑,人的生命仍然分为四季,有展开之时,有卷起之日,带着
人到达最大自由境地,直至从四季的桎梏和岁月的权势下得到永久的解脱。然而,无论我们怎样坚持将一年四季与人生四季进行比较,无论此与彼之间的相似之处如何吸引我们,我们也不应该对不会开口说话的自然界与有理性的人类之间的巨大差异视而不见。也
许我们当中某人年迈,于是神经衰萎,耳欠聪,目不明,多数器官出现故障,失去正常功能;虽然如此,他却仍富有想象力,意志坚强,思想与心脏还很年轻。而另有一个人,虽正当华年,思想却在摇篮里,想象力仅在袖口,意志已入老年。在人们当中,没有两个生命季节的意义完全
相同的人,即使两者的年龄与外貌毫无差异。在人生的秋天,阴影不但多而且长,都会与我们形影相随。这些阴影就像吉他上的琴弦一样,不停地振动,依照琴手的手指动作方向,时而这根弦被按下,时而那根弦被弹起。真正幸福者是那种已经进入人生之秋的人;自打春天一直绷紧到秋天的琴弦,成了金声玉振、音色动人
、情感纯真的琴弦;他将在自己的人生之秋摘到最甜美的果子。在人生之秋,人们常常回顾往日,很少向前展望。每当我们接近必然结局时,我们便竭力回想过去,从往日里寻觅适合于那种必然结局的食粮。那些昔日路途上布满圈套、荆棘、黑影的人是
多么不幸!正是他们在自己的手脚上绑上重物,然而却说:“走,我们爬山去吧!”正是他们,人生之秋使他们病入膏肓,他们真希望生命永远是春天,而全然不知那是不可能的。他们终于懒于前进,因为他们看到眼前只有一个窄小、黑暗而又
寒冷的泥坑。至于那些阴影淡薄的人们,他们则乐于在人生之秋展望未来;眼前的一切蒙不住他们的眼睛。冬天只能伤害那些无家可归以及那些家无隔夜粮的人。那些已为冬季来临备足粮食的人们,即使在严冬里,他们也会得到最美好的思想与情感。在人生的秋天,血和肉的活
力极大限度地松弛下来,胸间没有炽燃的火焰,没有抽击心与脑的长鞭,没有缠绕枕席的梦幻,没有耸入云霄的宫殿,没有幸福之光照耀下的双眼。然而此时此刻,人却有不可意料的幸福临门;因为他永远地摆脱了欲望的引诱和唆使,而且那种
诱使是不可救药的。在人生之秋,最宜于深思熟虑,自我清算。人度过了自己生命的春天和夏天,无论思维与想象力多么迟钝,他一定会问自己:自打看到人间光明时就沉睡着的力量从何而来?又是谁将其从昏睡中唤醒,然后进行组织、训练,继而组成大军,一直战斗下去。也许人从自己生命的秋天采摘到的最佳果实是平静、
安然的心情:感到有许多颗心脏在自己的胸中跳动,友谊、情怀、爱慕自在其中;感到自己的根已经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在生活的土壤里茁壮成长;感到自己落在大地上的阴影是那样浓密柔和,足以让辛勤的劳动者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在那里歇荫乘凉。人可以用这样的情感展望人生的冬天,足以使冬之严寒变为温暖,令凄凉变成热
闹,使荒芜化为肥沃。人若能把坚定的信仰与生命的哲理、美妙与公正联系在一起,那么,他便能够面对死如同面对生,面对坟墓如同面对摇篮。(选自《外国散文百年精华鉴赏》,有删改)4.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文章题目分
析,作者主要截取生命的“秋天”作为观照对象,来详细表述“人生之秋”的重要意义,以此表达作者对人生之秋的热爱。B.作者认为要把握春、夏的生命沉淀时光,在到达“人生之秋”的季节里就要努力将人生的底蕴涂上凝重、有意义的色彩,继续战斗下去。C.
作者认为人生充满灾难,因为“阴影”无处不在,不过作者也描述了走过“阴影”后的美丽图景,但他认为一个人要迈出“阴影”很难。D.文章以诗一样的笔调述说了作者对人生之秋的深刻体悟和哲理思考,文字优美,诗意浓郁,表现了人生四季和人生之秋
的静美等特征。5.作品开篇写了一年四季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作者展示的“人生之秋”的收获带给你哪些深刻的思考?请结合文本和现实生
活简要探究。(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材料一:传统村落是活的文化遗产,但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批传统村落逐步消失。住建部的数据显示,经过抢救性保护,过去5年间,我国基本实现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第一阶段的目标,全国有63%的村落传统公共建筑得到保护修缮,70%以上的村
落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民收入一万元以上的村落由不足5%增至21%,社会保护意识和积极性空前高涨。但以传统村落占比是全国第一的云南为例,旅游开发的比例不足10%,开发尚可的古村落比例不到1%。下一步保护工作的难点在于,云南、贵州等西部地区的基础较差,在保护、修缮中不仅要提升卫
生、餐厨、通风等传统民居的性能,还要与扶贫工作结合,而这些工作的关键是地方政府要重视。(摘编自2017年7月31日中国新闻网《住建部:开发商不应该是传统村落保护的主体》)材料二:[注]我国对古村落的保护是采用名录制,又名“名录保护”,将传统形态完整、遗存丰富、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一个个甄
选和认定下来,列入名录,加以保护。材料三:在传统村落开发规划和保护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村落保护的商业化气息过于浓郁,将传统村落当成“旅游提款机”,忽视了村落固有的文化生态,有导致生态文化灾难的隐患;过分注重村落外
表的整齐划一、富丽堂皇和高大上,忽视了村庄“人”的感受,没了原住民,没了原始行业和行当,没了活力和生机。我省及时出台《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给传统村落保护行为分门别类、设定框架、详细界定、规范约束,给社会大众提供登高望远的观念引领。比如针对村落保护中的过度商业倾向,《条例
》强调“注重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延续性,防止传统村落空心化、过度商业化”“在传统村落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应当尊重村民意愿,并对村民所有的建筑物处理作出约定”,提醒人们,村落保护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赚取真金白银,商业化开发更是为了给保护工作提供物质保障。(摘编自2017年8月24日贵州日报《守住传统村
落的味和魂》)材料四: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存在的一个问题:资金问题。尽管各地政府部门都有一定的拨款,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另一个问题,则是村民的保护意识不强。甚至可以说,在一些贫困地区,衣食住行都存在问题,谈传统村落保护无疑是奢侈的。因而,要让传统村落保护真正
“活”起来,就需要对症下药。对于资金的问题,除了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之外,各地的科研机构、民间组织乃至有责任担当的企业,都可以参与进来。至于意识问题,则需要依靠文化普及,让村民、地方政府都能拥有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自觉。(摘编自2
017年8月2日光明网《让传统村落保护真正“活”起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基本实现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第一阶段的目标,大部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村民的收入得以不断增长。B.过度商业化倾向不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这是一种利益至上
的行为,会使传统村落变成单纯的旅游区,失去生机和活力。C.传统村落的生态文化主要体现在村落的建筑、原始行业行当和原住民当中,在保护过程中,应尽量将这些因素保存下来。D.传统村落的消失,根本原因在于村民的贫困,贫困促使人们外出务工,导致村落“空心”,建设
更加落后,最后逐渐消失。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用文字和图表形式呈现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现状,文字呈现具体生动,图表形式更直观,各有千秋。B.材料二中古村落数量变化显示,2000年至
2015年我国传统村落的数量骤减,形势十分严峻,可见,传统村落亟待保护。C.从材料二看,我国已经开始了保护传统村落的国家行动,传统村落名录审批个数逐年递增,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初见成效。D.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了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出现的问题,显示出我国在这方面
的经验不足,都结合实例指明了解决方向。E.几则材料围绕“传统村落保护”的话题,分别从背景意义、现状问题、解决方法、未来前景等方面阐述,并预示美好前景。9.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11分)九日①水阁韩琦②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虽惭老圃秋容淡,
且看黄花晚节香。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注]①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既有登高怀远的习俗,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②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
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这首七绝开篇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池馆”“古榭”照应“水阁”,“重阳”照应“九日”
。B.诗歌第一句写出了池馆园林的荒凉,反衬了嘉客在重阳节赏菊品酒的雅兴之浓。C.作此诗时诗人年事已高,他从心底里服老。尾联两句“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正是这样的心理写照。D.诗中“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对仗工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E.整首诗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地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凸显一种高洁的人品。1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首联和颔联进行分析。(6分)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2015·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
言文,完成题目。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
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
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
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
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
死力。(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父子相继为一世,世母指世父的妻子,世父一般指大伯父,后为伯父的通称。B.汉代郡守的俸禄为二千石,后来二千石成为郡守(太守)的通称。C.
古代一个皇帝一个年号,用以纪年,上文中的“开皇”“仁寿”“大业”均为年号。D.古代说的“江都”指的是今天的江苏扬州,隋炀帝游幸江都,即指游玩扬州一带。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在古
代有时特指《诗经》,古语中凡称“诗曰”“诗云”,里面的“诗”都是指《诗经》。B.“衣锦昼游”指白天穿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比喻富贵还乡,向乡亲们炫耀。C.《北史》为二十四史之一,是记录北魏到隋的历史的一部史书。D.“传”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记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事迹,如《左传》《廉颇蔺相如列传》。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
有功焉/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
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
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
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
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D.来
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
恐非宜。(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的实际运用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经过推荐、初选和终选,科技部于近日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这些研究成果是科学家智慧的结晶,与你我的生活休戚相关....。②丽江古城景色秀美,风光旖旎
,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往观光旅游,但多年来游客投诉却居高不下....,近日再度被国家旅游局严重警告,限期整改。③红地毯上星光黯淡,缺少大牌明星撑场面,入围影片质量平平,第67届柏林电影节就这样不声不响地过去了,乏善可陈....,几
乎没有激起什么波澜。④面对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大考,是彷徨犹豫还是心猿意马....,是忧个人出路,忧家庭生活,还是忧战备忧战斗力,是检验每一名官兵忠诚度的“试金石”。⑤陶渊明,生活在那个世外桃源般的山野里,有春兰秋菊....相伴,有青山绿水为邻,每日吟风抚琴,对酒长歌,让那尘杂俗世中的人们好
生羡慕。⑥冯友兰教授说他在北大当学生时,第一次到办公室去见蔡元培校长,一进去就感到蔡校长有种光风..霁月..的气象,而且满屋子都是这样一种气象。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④⑤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进城务工人员欠薪问题涉及政府监管、企业运营和市场秩序等各个方面,要把长效机制落到实处,就应该针对现实情况出真招。B.面对技术基础薄弱、品牌影响力有限等,国内企业必须苦练内功、迎头赶上,相关产业政策、财政扶持政策也应适时
调整。C.新闻发言人指出,受市场主体投资信心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下,自2014年以来,东北地区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持续回落。D.从表面上看,国际金价的震荡起伏,不过是商品价格的涨跌,而其背后,不仅有鲜为人知的战略考量,还有市场因素
。20.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共享经济如今正火,科学家发现,不光是人类,连细菌菌群也玩分时共享:。研究人员设立了两个相距2毫米的枯草杆菌生物膜菌群,两个菌群不但能相互沟通,还会同步性生长。但是,当二者对有限资源产生竞争时,两个菌群的
生长就不再同步,而是切换成分时共享模式,从而降低了对资源的竞争。A.毗邻的菌群间不仅能协调各自的活动,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分时共享,还能相互沟通B.毗邻的菌群间不仅能相互沟通,还能协调各自的活动,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分时共享C.
毗邻的菌群间只有能相互沟通,才能协调各自的活动,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分时共享D.毗邻的菌群间只有能协调各自的活动,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分时共享,才能相互沟通2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网络围观一旦失去了围观者,被围观的事件即被冷落或宣告终结
。有时,,而后续围观的复发性则会显现出网络的弹性,使重新排列组合的信息再次激起网民的兴趣,从而使网络事件的影响深度和广度得以拓展。A.后续围观的围观事件会引发大规模的被冷落B.被冷落的围观事件会引发大规模的后续围观C.后续围观会由被冷落的围观事件大规模引发D.大规模的后续围观会引
发被冷落的围观事件22、.写对联要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请修改下面两副对联,使之符合要求。(6分)(1)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五更就忙着起床三更才入眠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上联应改为: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上联:登阁纵目鸢飞鱼跃千帆竞下联:抒怀览胜水木清华万物荣下联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3分)2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4分)(1)在《诗经·氓》中,以桑叶的枯黄凋零来比喻女子的容颜憔悴和被弃命运的句子是“,”。(2)《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的语句(中心句)是:
“??。”(3)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并在自省之后指出夫妻关系破裂的原因是“,”。(4)《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作者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的词句是:“,,射天狼。”(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苏轼《赤壁赋》)(7)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金块珠砾,,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1.D[解析]A项,“因为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只有在人类发展后期文字才开始发挥作用”强加因果,书写在人类发展后期才发挥作用不是由文化发展不平衡
所致。B.“尤其是当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记录自己的历史时更是如此”曲解文意,原文是“即使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也包括物品”。C项,“物品可以消除这种有意无意的扭曲”表述不当,原文为“需要参考”,并非“可以消除”。2.D[解析]“以前后对比组织结构”分析有误,没
有对比,文章的结构是层层递进的。3.A[解析]“由此可知现在所见相当多的历史记录都是不准确、不真实的”于文无据。4.C[解析]C项,“人生充满灾难”于文无据,作者认为人生有着许多困难,克服了困难就有了幸福,但不能说“人生充满灾难”。5.[答案]
特点:①反抗的春季。②孕育的夏季。③收获的秋季。④休整的冬季。作用:①作者用自然的四季来隐喻人生的四季,人生的变化犹如一年四季的变化,有着严格的规律。②以此引出下文对“人生之秋”的表述,并以此说明“人生之秋”是收获的季
节。[解析]该题的第一问是要求概括一年四季各自的特点,可以从描写四季的内容入手。比如春天,文中说“春季,是……造反;……于是起来挣脱桎梏与锁链”等,可以看出春季的特点是“反抗”“抗争”,由此可以概括为“反抗的春季”。第二问要求考
生回答文章开篇写一年四季的特点对文章的具体作用,可以从语段的具体内容、对后文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比如这样写是为了用自然的四季变化与人生的变化比照,以此引出下文对“人生之秋”的表述等。6.[答案]①“人生之秋”可以让人松弛、淡泊下来,得以摆脱欲望的引诱和唆使,进入幸福之门。②我们可以在“人生
之秋”中深思熟虑,自我清算,反思走过的人生之路。③我们可以在“人生之秋”获得平静、安然的心情,坦然地面对“人生之冬”。④“人生之秋”是人生中重要的季节,是每个人都必须要经历的,这是收获的时节,能够成就我们惬意的人生,所以我们不能逃避,要勇敢面对“人生之秋”。[解析]回答该题要注重思考以下几个
方面:①“人生之秋”的具体作用,即“人生之秋”对我们有哪些作用或帮助。②我们应如何对待“人生之秋”。从“人生之秋”的具体作用的角度分析,“人生之秋”能够让我们松弛、淡泊下来,能够让我们回想过去,获得平静的心情;从作者的观点来看,作者认为每个人都要经历“
人生之秋”,因此我们不能逃避,要勇敢面对。7.D[解析]文中指出传统村落的消失有两个原因,并未说“根本原因是贫困”。8.BC[解析]A项材料一具体但说不上生动;D项材料四没有结合实例;E项没有预示美好前景。9.①尊重为先,“以人为
本”,尊重村民意愿及文化生态;②政府扶持,重视并给予资金支持,提升村民基础生活质量;③提高意识,加强文化普及宣传,提高保护村落的文化自觉;④商业开发,可以适当引入民间商业基金;⑤法律规范,出台法律法规,使传统村落保护规范化。(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
任意四点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10、AC[解析]A项,“七绝”应为“七律”。C项,“从心底里服老”错,“漫有高吟力尚狂”展现出的是一种豪情,可以看出诗
人虽然此时年事已高,但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11、[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的诗人形象。(2分)首联两句写虽然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倾颓破败,但诗人并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现了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2分)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
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并自勉要注重晚节。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的。(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理解诗人的形象的关键是重阳之景,尤其是对“菊”这一传统意象内涵的把握。首联写诗人于重阳佳节在荒败的水阁
宴请宾客的情形,可见诗人并不介意外在条件,表现了他俭朴、淡泊的品质。颔联一方面描绘时令风光,一方面借秋景秋色譬喻主人公淡泊宁静、晚节弥坚的品格。第四句字面上是写菊花犹有晚香,言外之意则是表达自己岁虽晚而节弥坚的品格。[读懂诗歌]池畔的堂馆已经
坍塌,古老的台阁亭榭一片荒凉,我在此地殷勤地接待嘉客,共同度过这美好的重阳节。虽然惭愧古旧的园圃秋色疏淡,就像我老去的面容一样,但请看一看晚年的气节,正如盛开的黄菊散发清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而又芬芳。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近年来豪饮
的兴致衰减难以勉强,只有高吟诗歌的才力还十分狂放12.C[解析]古代明清时期的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历代皇帝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13.D[解析]《左传》是左丘明给《春秋》作的注,详解
《春秋》所述的历史事实,和后代的“列传”并不一样。14.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正确断句的能力。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如,句中的“淮南”“白土村”“疆埸”“军旅”“护儿”“开皇
”“宇文忻”“广陵”等专有名词,“定”“住”“居”“见”“有”“镇”“平”等动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标点为: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
有功焉。15.C[解析]“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的说法错误,应该是君位一般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但有时也不是,如唐太宗、雍正皇帝。16.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重点词语、关键句子的理
解,事件经过、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的把握,人物语言的揣摩,人物行为的分析,事件的顺序都是这类题目命题的着眼点。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
节的理解。“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的说法属无中生有,宇文化及杀害来护儿时,隋炀帝已经被抓了起来。17.[答案](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解析]第(1)题中“车
驾游幸,深恐非宜”是省略句,应为“(陛下)车驾游幸,(我)深恐非宜”。另外,“兴”是发动、兴起之意;“咨怨”是叹息、怨恨之意;“游幸”即外出巡游;“非宜”就是不恰当,不适宜。这些词语要翻译准确。第(2)题中需注意“凶逆”(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凶恶悖逆之人)、“何言”(宾语前置句,说什
么)等关键点。[参考译文]来护儿,字崇善,还没有懂事的时候就成了孤儿,由伯母吴氏抚养。吴氏照顾养育他,给予了他很多慈母般的教诲。(来护儿)自幼卓越出众,刚开始读《诗经》,就放下书感叹道:“大丈夫生活在世上,应该凭借为国家消灭敌人来取得功名!”同辈对他的话感到
惊奇,认为他的志向豪壮。等到长大成人,(来护儿)谋略非凡、优秀特出,志向气量出众高远。恰逢周朝的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所住的白土村,正处于两国的边界。来护儿多次见到军队,常常情绪激昂,有建立功名的志向。到了隋文帝开皇初年,宇文忻等人镇守广陵。在平定陈国的战役中,来护儿立有战功,晋升官位至
上开府,被赏赐一千段丝织品。仁寿初年,(来护儿)升任瀛州刺史,因好的政绩而闻名,频频受到慰劳和勉励。隋炀帝继位,(来护儿)被征入朝,百姓牵挽车辕恋恋不舍。(来护儿)许多天都不能离开瀛州地界,到朝中上书请求
(将来护儿留下来)的,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他)说:“当初国家没安定的时候,卿是有名的将领,如今天下安定了,卿又成为很好的刺史,可以说是双美兼而有之了。”大业六年,炀帝巡幸江都,对来护儿说:“穿着华丽的衣服在白天巡游,
是古人看重的,卿如今就是这样。”就赏赐给(来护儿)两千段丝织品,以及牛、酒,让他去拜谒祖先之墓,宴请父老乡亲。并且让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聚集到他的宅院中,畅饮一日,朝廷和民间的人都为来护儿感到荣耀。大业十二年,炀帝巡幸江都,来护儿劝谏说:“陛下兴起战
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我)希望陛下停留在洛阳,根据时节休养生息。陛下如今巡幸江都,(那里)是臣衣锦还乡之地,臣深受恩宠,不敢只为自己打算。”炀帝听后,神色严厉地站了起来,(来护儿)好多日子不能
见到(他)。后来,炀帝怒气消解,(来护儿)才被人带来进见,(炀帝)对他说:“公竟然有这样的意思,朕还有什么指望!”来护儿于是不敢再说话。等到宇文化及发动叛乱时,(他)十分忌恨来护儿。这一天早晨将要去上朝时,(来护儿)被抓了起来。来护儿说:“陛下如今
在哪里?”身边的人回答说:“现在被抓了起来。”来护儿叹息说:“我身为大臣,担负着国家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被杀害了。来护儿重视承诺,重视情
谊,不贪图财物名利,不置办产业。在作战用兵方面,特别重视谋略,每次观览兵法,就说:“这里写的难道也是才能出众的人的意思吗?”善于安抚士兵,约束严明,所以部属都能够为他效死尽力。18.B[解析]①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
利害相关。使用对象不当。④心猿意马:心思好像猿跳马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东想西想,心里安静不下来。不合语境。⑤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草,秋天的菊花,在不同的季节里,各有独特的优美的风姿。比喻各有所长,各有值得称赞的地方。望文生义。②居高不下:形容某种情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或者状态,没有下降的趋势。③乏善可
陈: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可以称道。⑥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19.A[解析]B项,成分残缺,可在“等”后面加“问题”。C项,句式杂糅,把“受”改为“在”,或删去“下”。D项,不合逻辑或语序不当,应将
“鲜为人知的战略考量”和“市场因素”位置互换。20.B[解析]解答此题,要注重把握“相互沟通”“能协调各自的活动,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分时共享”两个内容的关系。从后文看,细菌菌群的“资源共享”应该是先“沟通”,然后才能“共享”;同时,从“沟通”和“共享”的关系分析
,二者是递进关系而不是条件关系。所以答案是B项。21.B[解析]这段话主要表述的是有关网络围观的内容,空格前表述的是“被围观的事件”被冷落,空格后表述的是有关“后续围观”复发的内容。B项与前后文衔接最紧密,句意最通顺。22.[答案](1)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2)览胜抒怀水清木华万物
荣(或“览胜抒怀木华水清万物荣”)[解析]对联讲究字数相等并押韵,所以在做对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字数相等、句式一致、结构相应、内容相关等特点;要注意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要注意对联讲究仄起平落;等等。第(1)题,要重点修改成与“一日曝十日寒”对仗工整的句子;第(
2)题,要重点修改成与“登阁纵目鸢飞鱼跃”相对仗的句子。23.(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士也罔极二三其德(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5)布衾多年冷似铁(6)侣鱼虾
而友麋鹿举匏樽以相属(7)鼎铛玉石弃掷逦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