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生物试卷【精准解析】.doc,共(27)页,829.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dba616777328cdd2c5ed32a0e74cde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高二年级生物学科试卷一、单选题1.下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
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②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O2③液体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④细胞3的种类最多A.②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由图可知,a是淋巴,b是血浆,c是组织液,细胞1为淋巴细胞,细胞2为血细胞,细胞3是组织细胞。【详解】①组织液、淋巴和血浆三种细胞外液中,血浆(液体b)的蛋白质含量
最高,①错误;②细胞2是各种血细胞,其中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因此只能进行无氧呼吸,②正确;③液体c是组织液,其中可能含有激素,但不含消化酶,因为消化酶不属于内环境,故③错误;④细胞3是组织细胞,其种类最
多,④正确。即B正确。故选B。【点睛】2.下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B.通过三种调节方式即可实现内环境的稳态,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
系统也有关D.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概念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对于内环境稳态,目前普遍公认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
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因此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详解】A、内环的稳态有赖于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因此,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A正确;B、内环境的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一种相
对稳定的状态,B错误;C、体内酸碱度的维持有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参与,但主要还是依赖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C正确;D、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的时候,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受到破坏,这说明人体维持内环的稳态的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D正确。故选B。3.体温调节、身体平衡
、水平衡、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A.脊髓、小脑、脑干、下丘脑、大脑、大脑B.下丘脑、小脑、小脑、大脑、脊髓、大脑C.下丘脑、小脑、下丘脑、脑干、脊髓、大脑D.脑干、小脑、下丘脑、下丘脑、脊髓、大脑【答案
】C【解析】【分析】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和语言中枢;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
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脊髓腰段是调节下肢躯体运动和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详解】体温调节、身体平衡、水平衡、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下丘脑、小脑、下丘脑、脑干、脊髓、大脑。故选C。4.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
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的溶液pHB.三组结果中,所得结果存在不合理的是清水组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
能力是有限的D.图中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答案】D【解析】【分析】缓冲物质:①概念: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也叫缓冲对,如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②组成: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③作用:使血
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详解】A、本实验探究的是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A正确;B、加入HCl后,清水组的pH应该降低,所以图中清水组的结果不合理,B正确;C、从坐标曲线可以看出,当加入的HCl达到一定量
后,无论是血浆组还是缓冲液组,都不能继续维持pH的相对稳定,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C正确;D、据图可知,缓冲液组的曲线比血浆组先下降,说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低于血浆组,D错误。故选D。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B.精神紧张时,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引起这些反应活动的是交感神经兴奋C.支配躯体运动的全部神经就是外周神经系统D.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胶质细胞,其数量比神经元数量多【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各级
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
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
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详解】A、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脑(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A错误;B、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
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B正确;C、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C错误;D、神
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其数量比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少的多,D错误。故选B。6.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b、c、d、e为各个刺激点,①②为电位变化检测位点。下列说法正确的A.刺激a点①②有电位
变化,刺激e点①②没有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B.刺激c点②有两次相反的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C.剌激b点②有电位变化,①没有电位变化,说明电流表对化学信号无反应D.d位于②两个电极中间,刺激d位点①②指针都没有偏转,原因是相同的【答案】A【解析】【分析】示图
中共有3个神经元,2个突触,在突触,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在突触,兴奋是单向传递的。在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是双向传导的。【详解】若刺激a点①②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可从a传到d,刺激e点①②没有电位变化,说
明兴奋不能从e传到a,所以兴奋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A正确;若刺激c点②有两次相反的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可由c向d方向传导,但不能说明兴奋可由c向b方向传导,B错误;刺激b点②有电位变化,①没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不能由b传到a,C错误;刺激d位点①不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是单向的,②不偏转
是因为兴奋同时到达②接线柱两侧,没有电位差的形成,D错误。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其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B.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
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考查对神经调节方式及其结构基础的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详解】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其发生需要依次经过感
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A正确;B、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B正确;C、酸梅色泽刺激眼睛中的感受器,兴奋传至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C错误;D、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是建立在非条件
反射的基础上,D正确。故选C。【点睛】8.在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他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以及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A.效应器、突触小体、突触后膜B.感受器、突触后膜、突触小体C.效
应器、突触后膜、突触小体D.感受器、突触小体、突触后膜【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考查对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兴奋产生、传导、传递生理机制的理解。明确兴奋产生、传导、传递的生理机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的膨大,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
触间隙和突触后膜。【详解】机械刺激(或其他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使感受器产生兴奋,即产生电信号;兴奋传到突触小体时,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完成电信号到化学信号转变;再作用于突触后膜,完成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
】9.研究人员发现,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它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增大,突触后神经不易发生兴奋,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的抑制。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中
多巴胺的释放过程与线粒体的功能相关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答案】A【解析】【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
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2.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
膜电位(电信号)的变化,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详解】A、神经递质的释放要依靠生物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由线粒体供能,A正确;B、兴奋在经过突触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B错误;C、根据题意,多巴胺属于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继续保持静息电位,突触后膜的电位未逆转,C错误;D、兴奋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需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错误。故选A。10.下列有关生
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答案】D【解析
】【详解】A、将动物的性腺摘除(阉割)后,动物无法分泌性激素,会反馈性地使动物体内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含量上升,A错误;B、在寒冷刺激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是由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B错误;C、感
觉是大脑皮层的功能,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C错误;D、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沿着整个反射弧传导、传递,当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进行传递时,涉及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信号形式转变,其中有神经递质这种
化学物质在起作用,D正确。故选D。11.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B.当人的手被针扎缩回时,其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C.水盐平
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D.体温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体温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过程为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参与,体液调节通过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参与。【详
解】A、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为A→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A正确;B、人手被针扎属于神经调节,通过A→B→E实现,B正确;C、水盐平衡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过程,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通过抗利尿激素作用
于靶器官,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C错误;D、体温调节里有神经调节,可通过A→B→E来实现;也有神经-体液调节,通过A→B→C→D→E来实现,D正确.故选C。12.下列实例分析不正确的是()A
.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S区B.一位病人未受外伤,能主动说话,听觉也正常,但听不懂别人说话,连自己的话也听不懂,这位病人是大脑左半球的H
区有病变C.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V区和S区D.某同学正在跑步,下丘脑和脑干也参与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②
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④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
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解】A、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V区正常,能听懂别人谈话,H区正常,不会说说明是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受损,A正确;B、能主动说
话,S区正常,听觉也正常,但听不懂别人说话,连自己的话也听不懂,是大脑语言中枢的H区有病变,B正确;C、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主要参与的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是W区(书写性言语中枢)和V区(视觉性言语中枢),C错误;D、跑步过程需要有平衡中枢参与、呼吸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血
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等参与。小脑有保持平衡功能,大脑能控制低级中枢,脑干有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脊髓是低级运动中枢,下丘脑有血糖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等,D正确。故选C。13.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
关的四个实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注入静脉→胰腺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胰腺分泌胰液A.①与
②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稀盐酸刺激的部位B.①与③对比说明没有小肠神经结构的参与时,胰腺仍可以分泌胰液C.①②③④组成的实验说明胰液的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经血液运输来调节D.①与②对照说明盐酸刺激小肠后能使胰腺分泌促胰液素【答案】D【解
析】【分析】1、①与②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2、②与④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小肠黏膜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黏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详解】
A、①与②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①组的刺激部位为小肠肠腔,②组的刺激部位为静脉,A正确;B、①与③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小肠中神经的有无,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没有小肠神经结构的参与时,胰腺仍可以分泌胰液,B正确;C
、①②③④组成的实验说明胰液的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经血液运输来调节,C正确;D、①与②对照说明盐酸刺激小肠后能使胰腺分泌胰液,D错误。故选D。14.下列有关下丘脑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①能感受渗透压的变化并产生渴觉②能分
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的活动③既能分泌激素又能分泌神经递质④是呼吸中枢,能调节人体的呼吸运动⑤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促进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0项B.1项C.2项D.3项【答案】B【解析】【分析】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
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
、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详解】①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渴觉由大脑皮层产生,①错误;②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产生,②错误;③下丘脑能参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能分泌激素和神经递质,③正确;④呼吸中枢位于脑干,④错误;⑤甲状腺激素可作用
于下丘脑,抑制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⑤错误。综上分析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15.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C.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D.在发挥作用后,要立即被灭活【答案】B【解析
】【详解】A、部分酶以及神经递质在细胞外起作用,A错误;B、激素、酶和神经递质都要和特定的分子结合后起作用,B正确;C、并非所有的激素和酶都是蛋白质,C错误;D、酶在发挥作用后不会被灭活,D错误。故选B。16.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
之间或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1.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2.当神经纤维
膜受到刺激时,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详解】A、图示兴奋由轴突末
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引起其兴奋或抑制,A正确;B、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引起其兴奋或抑制,B正确;C、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不可能由突触后膜释放,作用于前膜,C错误;D、图示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其特点是双向、速度快,D正确。故选C。17.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
细胞,促进代谢B.在剧烈运动消耗大量血糖时,肝糖原可以分解成为葡萄糖进而补充血糖C.饮食缺碘可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D.生长激素可以调节生长发育,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导致侏儒症【答案】C【解析】【分析】1、胰岛素是唯一能降
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升高血糖的是胰高血糖素,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2、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详解】A、甲状腺激
素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提高代谢速率,A正确;B、在剧烈运动消耗大量血糖时,血糖浓度降低,肝糖原可以分解成为葡萄糖进而补充血糖,B正确;C、碘是组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减少,由于反馈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C错误;D、生长激素可以调节生长发育,幼
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巨人症,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肢端肥大症,D正确。故选C。18.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液B.血红蛋白、神经递质、生长激素、葡萄糖、尿素和O2都是内环境
的成分C.H2CO3/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D.稳态的维持只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三个系统的参与【答案】C【解析】【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组织液
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其中人体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相关。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详解】A、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人体的内环境指细胞外液,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A错误;B、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神经递质、生长激素、葡萄糖、
尿素和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缓冲对H2CO3/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正确;D、稳态的维持主要的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需要各个器官、系统协调合作,D错误。故选C。19.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某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可与突
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以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多数最终又被突触前膜摄取,并贮存在突触小泡中,实现多次重复利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肾上腺素作用于突触后膜,促进Na+内流
B.肾上腺素的分泌和摄取与膜的流动性有关C.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只能参与体液调节D.肾上腺素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肾上腺素属于负反馈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及体液调节
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详解】A、肾上腺素作用于突触后膜,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促进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B、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分泌和摄取与膜的流
动性有关,B正确;C、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但神经元分泌的肾上腺素是神经递质,参与神经调节,C错误;D、肾上腺素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肾上腺素,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C。20.下为鸟类繁殖活动调节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相关激素。有
关分析错误的是A.鸟类的繁殖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B.下丘脑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C.乙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D.丙进入血液后,通过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相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下丘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激素是参与体液调节的主要物质,所以鸟类的繁殖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A正确;B、下丘脑是是由神经细胞组成的,能传导兴奋,图中的甲
是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正确;C、乙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可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C错误;D、丙为性激素,进入血液后,通过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相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D正确。故选C。2
1.医院在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一定量的CO2,以刺激有关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快、加强。整个过程涉及到的调节方式有A.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C.激素调节和体液调节D.内分泌调节和神经调节【
答案】B【解析】【分析】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详解】医院在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一定量的CO2,属于体液调节,二氧化
碳刺激有关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快、加强,属于神经调节,因此,整个过程涉及到的调节方式有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本题答案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激素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以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判断依据,再根据题意作答
。22.对大鼠切除垂体和胰腺,随后进行单独使用生长激素、胰岛素,同时使用两种激素,观察大鼠生长情况,结果如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前切除胰腺和垂体是为了排除体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动物生长的干扰B.器官切除、三次注射之间不应
有时间间隔C.器官切除前与每次激素使用后的大鼠生长情况可以构成相互对照D.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激素同时使用对大鼠生长具有相互增强效应的特点【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实验要控制无关变量,实验前切除胰腺和垂体是为了排除体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动物生长的干扰,A
正确;B、为了验证它们的作用使科学结果更准确更科学,器官切除、三次注射之间应有时间间隔,B错误;C、器官切除前与每次激素使用后的大鼠生长情况可以构成相互对照,C正确;D、由图可知两种激素同时使用体重增加幅度较大,说明有协同作用,D正确。故选B。【点睛】23.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D.参与体液调节的物质种类很多,化学本质也多样【答案】C【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
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2)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详解】A、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因此反应速度比较缓慢,
作用时间长,A正确;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范围广,B正确;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主要是激素,还有其它物质,如二氧化碳等,C错误;D、参与体液调节的物质种类很多,化学本质也多样,如脂质类激素、蛋白质类
激素等,D正确。故选C。24.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手术后,短期内小狗血液中的三种激素一一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变化正确的是(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激素含量)A
.B.C.D.【答案】B【解析】切除正常小狗的垂体后,由垂体分泌的b促甲状腺激素减少,甲状腺活动减弱,分泌的c甲状腺激素也随之减少,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反馈给下丘脑,下丘脑分泌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促进垂体分泌,故图中a含量升高,b、c含量降低,故选B。25.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A.现在发现的神经递质都是蛋白质B.都能够引发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C.由突触前膜释放,消耗能量D.神经递质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答案】C【解析】【分析】1、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主要分为两类:兴奋型神经递质和抑制
性神经递质。兴奋型神经递质促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促使下一个神经元维持静息状态。2、神经递质由上一个神经元通过胞吐释放,在突触间隙里扩散与下一个神经元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使相应的离子通道打开。【详解】A、神经递质化学本质不唯一,可
能是蛋白质,可能是气体等,A错误;B、兴奋型神经递质引发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B错误;C、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D、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即位于组织液,故会出现在内环境中,D错误。故选C。26.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
补充,下列可以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A.胰岛素、抗利尿激素B.甲状腺激素、性激素C.性激素、生长激素D.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答案】B【解析】【分析】“注射法”补充的激素主要是蛋白质类激素,胃里面有分解蛋白质的酶;“饲喂法”补充的激素不能被胃里面的酶分解,可以吸收到体内起作
用,如氨基酸的衍生物等。【详解】A、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为蛋白质类激素,不能用“饲喂法”补充,A错误;B、甲状腺激素为氨基酸的衍生物,性激素是脂质,可用“饲喂法”补充,B正确;C、生长激素本质是蛋白质,不可以通过“饲喂法”补充,
C错误;D、胰高血糖素本质为蛋白质,不能用“饲喂法”补充,D错误。故选B。27.某同学从室温20℃的家中来到0℃户外的一小时内,其体温调节的情况将会是A.体温维持恒定不变B.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C.毛细血管舒张以减少散热D.可能会出现打寒颤的条件反射【答案】B【解析】人的体温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
定,从室温20℃的家中来到0℃户外的一小时内体温略有变化,A错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从室温20℃的来到0℃的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以促进新陈代谢,维持体温,B正确;寒冷环境中人的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以减少热量散失,C错误;寒冷引起
的打寒颤属非条件反射,D错误。【点睛】学生对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理解不清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28.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说法不正确是()A.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都参与调节糖代谢B.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皮质醇等,参与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
C.性激素具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生殖细胞的生成和第二性征的出现等作用D.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都作用于垂体【答案】A【解析】【分析】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其生理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
糖,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蛋白质等非糖物质,胰高血糖素能够升高血糖浓度,与胰岛素是一对起相互拮抗作用的激素,其生理作用是促进血糖的来路,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性激素有促进生殖器官
的发、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维持和激发第二性征的作用;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激素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详解】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错误;B、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
酮、皮质醇等,参与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B正确;C、性激素具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生殖细胞的生成和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的作用,C正确;D、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都作用于垂体,D正确。故选A。29.关于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糖低于正常值时,肝
糖原、肌糖原可以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B.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降低,从而产生渴觉C.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多,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D.体温调节和水平衡的调节,都与下丘脑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1、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2、体内水少或吃的食
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3、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
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血糖低于正常值时,肝糖原可以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而肌糖原不能分解补充血糖,A错误;B、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升高,从而大脑皮层产生
渴觉,B错误;C、寒冷时,肾上腺素增多,增加细胞的代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骨骼肌使其战栗,C错误;D、下丘脑是体温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和血糖调节中枢,D正确。故选D。30.如图表示人体细胞间信
息传递的一种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该调节方式的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B.若靶细胞属于垂体,则分泌细胞一定是下丘脑细胞C.若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则靶器官可能是甲状腺、性腺、肾上腺D.体温调节和血糖平衡调节可能涉及这种调节方式【答案】B【
解析】【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详解】A、体液调节的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A正确;B、若靶细胞属于垂体,则分泌细胞可能是下丘
脑细胞,也可能是甲状腺细胞、性腺细胞、肾上腺细胞等,B错误;C、若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则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靶器官甲状腺、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C正确;D、体温调节和血糖平
衡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31.下图为水盐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当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时,垂体释放的A____________(填名称
)激素的量增加,使尿量减少。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图中B结构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2)激素A是由____________分泌的,A的作用是促进图中结构C____________(填名称)对水的重吸收,这说明
了激素调节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3)从图示可看出,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受____________调节和____________调节,二者是共同发挥作用,内环境的稳态才得以维持。【答案】(1).升高(2).抗利尿(3).脊髓(4).大脑皮层(5).下丘脑(6).肾小管和集合管(7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8).神经(9).激素(或体液)【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
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详解】(1)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或摄入食盐太多)引起人体内时,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
使尿量减少。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图中B结构的名称是大脑皮层,能接受下丘脑传来的兴奋,产生渴觉。(2)激素A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这说明了激素调节具有作
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3)据图分析,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二者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内环境的稳态才得以维持。【点睛】本题考查水平衡调节的过程,答题关键是识记水盐平衡调节机理以及能够识图和理解水平衡调节的过程。32.神经细胞间的突
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如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据图回答:(1)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_____________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表现为外______
_________内______________,再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2+通道开放,使BC释放的谷氨酸_______(增加/减少),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2)GC释
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能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__________(升高/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___________膜。(3)
上述负反馈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功能密切相关。(4)正常情况下,不会成为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A.谷氨酸B.内源性大麻素C.甘氨酸受体D.Ca2+通道【答案】(1).突触小泡(2)
.负(3).正(4).减少(5).降低(6).丙(7).控制物质进出细胞(8).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9).C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视锥双极细胞BC表面存在大麻素受体和甘氨酸受体,神经节细胞GC表面有谷氨酸受体,无长突细胞AC表面有大麻素受体,当视锥双极细胞BC兴奋
时可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作用于神经节细胞GC表面的谷氨酸受体,促使其产生和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视锥双极细胞BC和无长突细胞AC上的受体;无长突细胞AC可释放甘氨酸,甘氨酸与甘氨酸受体结合后,促进视锥双极细胞BC表面的钙离子通道打开,促进钙离子内流,进而促进
视锥双极细胞BC释放谷氨酸;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视锥双极细胞BC膜上的受体后,可抑制BC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而内源性大麻素与无长突细胞AC上受体结合后,会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据此答题。【详解】(1)据图可知,当BC末梢有神经冲
动传来时,甲膜内的突触小泡可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据图可知,内源性大麻素与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可抑制甲膜表面的Ca2+通道的开放,使Ca2+内流减少,进而使BC释放的谷氨酸减少,
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2)据图可知,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会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丙膜。
(3)据分析可知,上述的调节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从而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涉及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4)据图可知,甘氨酸和内源性大麻素可存在于突触间隙,属于内环境成分;而甘氨酸受体和Ca2+受
体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故选CD。【点睛】本题结合图形,主要考查在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要求学生能准确分析和理解题图,从而获取有效信息,强化学生对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理解,难度中等。33.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
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为激素)。(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图中激素A___________(填名称)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进而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这一整个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
__调节;同时激素D______________(填名称)分泌也增多,并且骨骼肌产生不自主战栗,产热增加。(2)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丁可以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以接受下丘脑的控制,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使分泌的_______(填激素名称)增多,同时激素D也增多。上述过程从反射类型看属于_
__________反射。血糖调节过程中,激素B和C的作用关系是相互________________。(3)乙分泌A的过程受到下丘脑和甲的调控,即存在__________调节。如果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__________
。【答案】(1).甲状腺激素(2).神经——体液(3).肾上腺素(4).胰高血糖素(5).非条件(6).拮抗(7).分级(8).(负)反馈调节【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和水平衡的调节等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识图
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详解】(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A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加快物质氧化分解,提供更多能量。该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方式;除了甲状腺激素外,
D肾上腺素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产热增多。(2)由于胰岛素是唯一降糖的激素,因此当血糖升高时,丙分泌的激素B为胰岛素,从图中可以看出,丁分泌的激素C与胰岛素之间有拮抗作用,故丁分泌的为胰高血糖素;血糖调节过程中能
够也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其中血糖调节中枢为下丘脑,这个过程不受意识支配,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3)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寒冷刺激皮肤中的感受器,兴奋传至下丘脑,经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级调节,使A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如果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
,这种调节作用称为负反馈调节。【点睛】34.下面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丙未知。神经元A、B上的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现欲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结合所给器材,完成以下内容:材料:从蛙体内
剥离出的某反射弧(反射弧结构未被破坏)。供选择仪器:剪刀、电刺激仪、微电流计等。(1)如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实验操作只能在神经元A上完成)如下:①先用剪刀将神经元A的实验位
点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神经纤维剪断;②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A上的实验位点2,若出现了肌肉收缩现象,则神经元A为_____________神经,反之则为_____________神经。(2)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元A和神经元B的完整性
,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如下:①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②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________,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______次,则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____
_次,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该实验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传递。【答案】(1).1、2(2).传入(3).传出(4).1(或4)(5).1(或2)(6).2(或1)(7).单向【解析】【分析】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已知甲是神经中枢,则乙、丙中,一个是感受器、一个是效应器,A和B中,一个是传入神经、另一个是传出神经。该实验的目的是要探究神经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实验原理是兴奋在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详解】(1
)①实验要求只能在神经A上完成,操作时,先用剪刀将神经A的1、2之间剪断。②若A是传入神经,乙是感受器,则刺激神经A上的实验点2,如果肌肉出现了收缩,说明丙是效应器,则神经元A是传入神经;如果没有收缩,所以兴奋不能传递至效应器乙,则是传出神经。(2)①实验要求保证神经A和神经
B的完整性,而且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实验操作时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②若神经A传出神经,刺激实验位点1,兴奋可传导到实验位点2,但不能传递到实验位点3,则微电流计的指针只偏转1次;也可以刺激位点4,则微电流计指针偏转
2次。若神经A传入神经,刺激实验位点1,兴奋可传导到实验位点2和3,则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2次;也可以刺激位点4,则微电流计的指针只偏转1次.。该实验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相关的探究实验,需要考生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传递的特点,结
合实验分析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