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745.917 K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北省沧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北省沧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北省沧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9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北省沧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2)页,745.91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d1f196366323ce81845b5c75cb6822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题,计48分)1.《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

,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由此可知()A.诸侯权力过大威胁天子权威B.西周制度保留原始民主遗存C.春秋时期分封制已逐步瓦解D.诸侯权力来自上天而非天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

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题干“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等信息,可以得出国君上承天命、教养人民,替(国君)设置辅佐的人,以教导保护他,不让他越过法度,说明臣子要辅佐君王

,使之遵守法度,体现了原始民主的特点,说明原始民主传统影响深远,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诸侯势力增长会威胁到天子权威,排除A项;春秋时期分封制已逐步瓦解史实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天子对诸侯进行分封,诸侯权

力来自天子,排除D项。故选B项。2.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祝寿酒会。宴会上,有人歌颂秦始皇“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的功绩;也有人认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主张恢复殷周制度,分封子弟功臣。秦始皇下令群臣廷议,丞相李斯坚决反对分

封,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这说明()A.秦朝开始在全国推行郡县制B.儒生主张分封制反对郡县制C.秦朝在制度认识上尚未统一D.丞相权力过大影响皇帝权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时空是秦始皇统治时期。据材料可知,秦

统一后,关于是实行分封制,还是实行郡县制管理全国,秦始皇下令群臣廷议,最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这说明秦朝在制度认识上尚未统一,C项正确;春秋时期郡县制就已经出现,而且材料体现的是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主张“分封制”的是儒生,排除B项;材没有体现皇

权与相权的矛盾,而且丞相李斯的建议被秦始皇采纳,排除D项。故选C项。3.有学者评价汉代某一制度的影响时说:“我们可说中国历史上此下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这一制度是()A.科举制B.征辟制C.察举制D.中央太学【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说明儒家学者地位提高,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因此很多士人凭借儒学入仕。据所学,

汉代的中央太学,作为当时最高的学府,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太学的教育内容主要围绕儒家经典,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D项正确;科举制创立于隋朝,排除A项;征辟制是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出来做官,选官标准是德行学识,排除B项

;察举制的核心标准是品行,排除C项。故选D项。4.《后汉书》载:“汉典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陵迟(衰微)以来,其渐久矣。”此史料可以用来说明()A.东汉尚书完全取代丞相B.外戚擅政威胁了丞相权力C.东汉行政体制遭到破坏D.东汉

尚书台成为行政中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尚书台在东汉时期逐渐成为处理国家政务的核心机构,其权力和地位显著提升,甚至超过了传统上权力集中

的三公,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D项正确;“完全取代丞相”的表述过于绝对,尚书台虽成为行政中枢,但并未完全取代丞相,丞相一职仍然存在,排除A项;史料中并未直接提及外戚擅政,而是聚焦于三公和尚书权力的变化,排除B项

;东汉政治体制虽有权力转移,但不能直接说明体制遭到破坏,尚书台成为中枢可以视为体制内的调整,排除C项。故选D项。5.唐初三省六部体制下,三省长官于政事堂裁决政务,尚书省下辖六部,为政务机构,六部之下还有九寺五监,负责中央

和皇室的具体事务,为事务机构。由此可见唐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是()A.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衡B.决策与行政相分离C.宰相人数增加,加强皇权D.机构众多效率不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

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三省长官于政事堂裁决政务,尚书省下辖六部,为政务机构,六部之下还有九寺五监,负责中央和皇室的具体事务,为事务机构。”可知,政务机构和事务机构相分离,故体现了“决策与行政相分离

”,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省之间的分工和制衡,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三省六部制决策与行政相分离,而不是宰相人数增加,加强皇权,排除C项;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机构众多效率不高”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6.唐代设立武举,测

试骑射、负重等。两宋武举“以策(论)为去留,弓马为高下”,“凡武举,始试义、策于秘阁,武艺则试于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骑射及策”。这说明()A.唐代武举重视体力B.宋代武举重视策论C.宋代武举文武皆能D.宋代武举地位较低【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

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题干“唐代设立武举,测试骑射、负重等”、宋朝“凡武举,始试义、策于秘阁,武艺则试于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骑射及策”等信息可知,宋代的武举以策论高低为去留的依据

,开始先试策论,武艺结束之后还要再试策论,宋代武举重视策论,B项正确;唐代武举重视体力表述片面,还有骑射等,排除A项;宋代武举文武皆能不符合材料的主旨,宋代以文治国,武举也体现了这一之国思想,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武举的程序内容,并未涉及到宋代武举地位的

高低,排除D项。故选B项。7.元人评价行省制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地方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元朝中央

集权程度低B.蒙古族内部的分封体制C.元朝的民族征服背景D.统治者不重视地方管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中国)

。根据材料概括可知:元朝的行省制度是为了有效管理广阔的疆域和多民族的国家而设立的。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其统治背景是民族征服,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和管理各地的制度。行省制度使得地方的军、政、财权集中在行省官员手中,便于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这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不同

,宋朝的制度是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和权力过于集中。元朝的行省制度正是为了应对其民族征服背景下的统治需要,C项正确;行省制度的建立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A项;行省长官的权力是大而不专,是中央的派出机构而非分封体制,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元朝统治者加强了对

的地方的管理,排除D项。故选C项。8.清代中期,皇帝对某些文书的递呈方式作出了规定:“在京各部院之折,必令该部院堂官亲递。如系自奏之折,贝勒以下则皆令具奏者亲递;惟亲王、郡王准属官代为递交。文武大臣中年逾六十者,也准代递。”这表明当时()A.文书传递管控严格B.个人奏章保密性差C.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高级官员享有特权【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在京各部院之折,必令堂官亲递。如系自奏之折,

贝勒以下,皆令亲递;惟亲王、郡王,准遭官代递。文武大臣年逾六十岁者,亦准代递”可知,清朝对文书递呈方式有着严格的要求,A项正确;材料涉及文书的呈递,未讲述个人奏章,排除B项;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表明当时文书的保密性受

到重视,并没有讲述高级官员享有特权,排除D项。故选A项。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民主政权的建设道路,在以下政权中,作为中华民国地方政府的是()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B.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C.晋察冀边区政府D.西南军政委员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

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晋察冀边区政府在行政体系上被视为中华民国的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领导,接受中央政府的法律与命令。国民政府行政院和军事委员会于1938年1月31日正式批准

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并任命了各委员,从而确立了晋察冀边区政府在中华民国政治体系中的地位,C项正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中国共产党1931年成立,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1932年12月,经苏区中央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赣东北省苏维

埃政府改名为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不属于中华民国地方政府,排除B项;西南军政委员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六大行政区政府之一,排除D项。故选C项。10.1954年12月,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其中明确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基本任务、共同遵守的准则,会议选举了

新的领导机构。此次会议的召开()A.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B.为宪法的颁布奠定了基础C.确立了人民政府对政协领导D.标志着人民政协职能的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可知,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1954年12月。据材料“1954年12月

,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其中明确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基本任务、共同遵守的准则,会议选举了新的领导机构”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协商会议代

行全国人大的职能;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的结束,人民政协的职能就是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能,D项正确;A项反映的是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排除A项;1954年9月

我国的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B项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只是“明确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基本任务、共同遵守的准则,会议选举了新的领导机构”,未涉及“确立了人民政府对政协的领导”,排除C项。故选D项。11.在古代雅典,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议事会、官员、和陪审员由抽签

产生。在斯巴达,设公民大会,国王世袭,长老会议员终身任职,检察官由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可以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由此可知()A.雅典民主制优于贵族寡头制B.斯巴达体制体现了权力制衡C.两种体制都包含了民主因素D.公民大会享有实际最高权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

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和斯巴达)。根据材料“议事会、官员、和陪审员由抽签产生”、“检察官由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可以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和斯巴达都设置了公民大

会,一些职位由选举产生,蕴含着民主因素,C项正确;政治体制要适应本国需要,没有优于这种说法,排除A项;斯巴达体制没有体现权力制衡,排除B项;斯巴达体制国王权力大,不是公民大会,排除D项。故选C项。12.伴随着共和国的扩张,罗马在地

方上开始设置行省并派总督管理。总督除负责征税外,还不断往来于各地的巡回法庭处理案件。行省各城市遵循原有法律或由罗马立法委员会制定的城市法,同时罗马还设立了居民控诉总督的特殊法庭。由此可知()A.罗马重视调节中央与行省的矛盾的B

.法律是罗马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C.行省总督的权力受到民众的制约D.行省是罗马原有城邦制度的延续【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共和国疆域不断扩大,罗马设置行省,派驻

总督进行管理,罗马的行省法令在遵循城市原有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还起草了一些新的城市法,说明罗马共和国注重法制建设,法律是罗马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中央与行省的矛盾,排除A项;C项说法错误,总督的权力并不受到民众的制约,排除C项;材料没有讨论行省与城邦制度关系,排除

D项。故选B项。13.如下图,对中古西欧封建制解读正确的是()A.国王要为小封建主提供保护和土地B.大封建主有权剥夺农民土地财产C.农民直接向国王缴纳地租并服劳役D.国王与大封建主是双向的权利义务【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西欧)。据图可知,中古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国王提供土地给大封建主,并保护大封建主,大封建主要效忠国王,并为国王提供军队,权利和义务是双向的,D项正确;大

封建主要为小封建主提供保护和土地,并非是国王,排除A项;小封建主有权剥夺农民的土地财产,并非是大封建主,排除B的项;农民直接向小封建主缴纳地租并服劳役,并非是向国王缴纳地租和服劳役,排除C项。故选D项。14.大革命以来,法国先后颁布了13部宪法,……经历了

两次王朝复辟,两次推行帝制,五次实施共和……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共和制的确立与巩固,最终的瓦解,历经了半个多世纪。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法国封建势力依然强大B.法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C.法国封建观念根深蒂固D.法国共和体制确立艰难【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

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经历了两次王朝复辟,两次推行帝制,五次实施共和……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共和制的确立与巩固,最终的瓦解,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法国自大革命以来政治体制的演变确实曲折复杂,经历了多次反复和尝试,最终确立共和制。这一过程体现了法国共和体制转变中的艰难与复杂性,D项正确;在法国大革命之后,法国封建势力受到削弱,不是依然强大,排除A项;法国资产阶级力量在大革命之后,其力量不断发展与扩大,“力

量弱小”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法国共和体制的确立过程的曲折,没有提及法国封建观念,排除C项。故选D项。15.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及联邦权力结构示意图,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国会议员可以兼任行政官员B.总统可以撤换联邦法院大法官C.法官可以撤销总统行政命令D

.总统兼任行政首脑和军队统帅【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7年(美国)。根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总统不仅是国家的行政首脑,还是军队的最高统

的帅。这一规定明确了总统的双重身份,符合宪法的规定,D项正确;1787年宪法明确规定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国会议员不得兼任行政官员,以避免权力集中,排除A项;根据宪法,联邦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批准后任命,但一旦任命,除非有

弹劾程序,总统无权随意撤换大法官,排除B项;虽然司法部门有权审查行政命令的合宪性,但法官不能直接撤销总统的行政命令,只能通过司法程序判定其是否违宪,排除C项。故选D项。16.1885年,日本颁布《官吏纲要》,规定录

用官员必须通过考试,强调官员要有能力、办事快、效率高等。《官吏纲要》对官员的首要要求仍然是绝对忠于国家和天皇。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又颁布了一些法律,进一步加强了对官吏效忠天皇的要求。由此可见,日本《官吏纲要》在本质上()A.属于封建官僚制度B.照搬西方文官体系

C.属于近代文官制度D.彻底改变官僚体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5年(日本)。根据材料可知,日本颁布的《官吏纲要》强调了忠于国家和天皇,成为效忠天皇的工具,A项正确;

只是学习了西方的考试方法,更加侧重于效忠天皇,没有照抄西方,排除B项;1947年日本正式颁布《国家公务员法》,开始建立现代意义上的文官制度,排除C项;仍以服务天皇为核心,没有彻底改变官僚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二、材料题(共4题,计52

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政党制度建立初期,在选举中获胜的执政党都把政府的官职作为战利品酬劳,对该党有功和对选举胜利作出贡献的人,而对其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工作能力等考虑不多,甚至根本不加考虑,公开的进行“肥缺分赃

”。——古燕著《西方政治的稳定器》内阁大臣的首席录事每年总收入为553英镑,其中职薪仅为175镑,不足1/3。……据调查,1764-1778年间,陆军主计处账目亏空高达445735镑。1780年,土地局税吏共拖欠398748镑税款。——陈乐桥《英美文

官制度》材料二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从政治上促进英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1)结合材料一,分析“政党分肥制”带来弊端。的(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答案】(1)腐败泛滥;降低政府行政效率;影响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西方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端;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代议制民主

政治逐渐建立;启蒙思想的影响;中国的科举制提供了借鉴。【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西方。弊端:根据材料“对该党有功和对选举胜利作出贡献的人,而对其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工作能力等考虑不多,甚至根本不加考

虑,公开的进行‘肥缺分赃’。”得出腐败泛滥和降低政府行政效率;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西方。背景:根据材料从传统选官制度弊端角度思考得出西方传统选官制

度的弊端;根据材料“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得出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从政治角度思考得出代议制民主政治逐渐建立;从思想层面考虑得出启蒙思想的影响;从外因考虑得出中国的科举制提供了借鉴。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即将人民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实行连坐制度。告发“奸人”,获得与在战场上杀敌一样的奖赏,隐匿者将受到与降敌一样的处罚。……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

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土地私有,允许百姓自由买卖土地。——摘编自赵毅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秦孝公时,曾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

“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基本治国要领,是注定不会有好下场的。西汉时,著名思想家贾谊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有些人认为,秦朝二世而亡的根子或许早在商鞅变法时就已经种下了。——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

眸》(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相关措施。(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商鞅变法进行简要评价。【答案】(1)措施:强制分家;军功爵制;什伍连坐;奖励耕织;承认土地私有。(2)积极: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秦国国力增强,为

统一奠定了基础。消极: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中国)。根据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得出,实行什伍连坐;根据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得出,实行军功爵制;根据材料一“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得出,奖励耕织;根据材料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百姓自由买卖土地”得出,承认土地私有。【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

析题。时空是战国(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积极、消极两面回答。积极:根据材料一“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和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秦国国力增强,为统一奠定了基础。消极:根据材料二“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和所学

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凡郡国皆掌治民,进贤劝功,决论检奸。(郡太守)常以春行所

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秋冬遣无害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论课殿最。岁尽遣吏上计,并举孝亲,郡口二十万举一人。——摘编自《后汉书》材料二(监察御史)奉制巡按,持有制命、掌分察巡按郡县。——摘编自《旧唐书》(刺史)掌清肃邦畿,考核官吏,宣

布德化,抚和齐人,劝课农桑,敦敷五教,每岁一巡属县,观风俗、问百姓,录囚徒,恤鳏寡,阅丁口,务知百姓之疾苦……其吏在官公廉正已清直守节者,必察之;兵贪秽谄谀求名徇私者,亦谨而察之。——摘编自《唐六典》(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唐对地方监察管

理的相同点。(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宋至清前中期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答案】(1)相同点:监察内容比较广泛;注重监察官员清廉行为;涉及对地方的教化;担负着维护农业生产的职责。

(2)示例发展趋势:中央集权日益加强。阐述:宋朝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掌管一省政务,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明朝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

逐渐总揽一省之权;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都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明清的这些措施继续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汉唐时期(中国)。相同点:根据材料“(郡太守)常以春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秋冬遣无害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论课殿最。

岁尽遣吏上计,并举孝亲,郡口二十万举一人。”可知监察内容比较广泛;根据材料“其吏在官公廉正已清直守节者,必察之;兵贪秽谄谀求名徇私者,亦谨而察之。”可知注重监察官员清廉行为;根据材料“(刺史)掌清肃邦畿,考核官吏,宣布德化,抚和齐人”可知涉及对地

方的教化;根据材料“(郡太守)常以春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抚和齐人,劝课农桑,敦敷五教”可知担负着维护农业生产的职责。【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汉唐时期(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地方发展趋势:中央集权日益加强。阐述可举

例历朝历代对地方管理的措施,如宋朝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掌管一省政务,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明朝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都督掌管一省或数

省军政大权。明清的这些措施继续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最后总结,中国古代对地方管理越来越强化,中央集权加强。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

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之后影,渐渐地在变质。——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提取一个

观点(可根据材料的全部或部分),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史论结合。)【答案】观点:丞相制度的废除是君主专制发展的结果。阐述:秦朝建立之初,设置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但也埋下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隐患。汉代内外朝制度、唐代

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均是为分散相权而作出的制度设计,但相权仍对皇权构成一定的威胁。元朝后期曾出现宰相左右皇位继承的现象,明太祖朱元璋为彻底消除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加强君主制专制,于是裁撤了中书省,废除了宰相制度。可见,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君主专制不断发

展的结果。【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依据材料,概括相关信息,材料大致意思是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其发展渊源,不是凭空而来兴起,也不是凭空消失衰亡,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

点,例如可从材料中得出观点:丞相制度的废除是君主专制发展的结果。然后根据所学知识阐述丞相制度发展兴衰过程。例如可叙述如下:秦朝建立之初,设置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但也埋下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隐患。汉代内外朝制度、唐代三省六部制均是为分散相权

而作出的制度设计,但相权仍对皇权构成一定的威胁。明太祖朱元璋为彻底消除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废除了宰相制度。最后根据所述,得出结论:可见,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君主专制不断发展的结果。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