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共(7)页,1.35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cb93df19ac962c27e3d8952d6bbb78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为《明史地理志》所载明代部分省区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情况表(部分)。材料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重心的南移遭遇到阻碍B.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高C.南北方政治经济形势
的变动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已废弛2.明末清初思想家颜元认为,自汉晋章句泛滥以来,清谈虚浮日盛,尤其是宋儒“著述讲论之功多,而实学实教之力少”;为学之要旨是“习行于身者多,劳枯于心者少……为做事故求学问,做事即是学问”。颜元的观点A.倡导“脚踏实地”B.宣扬“格物致知”C.强
调“克己复礼”D.主张“心即理也”3.下表为发生在1888年中国的一些史事(部分)。这说明当时中国A.政府满足了民众对现代生活的追求B.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大为减少C.洋务军事工业服务于民用工业需要D.正
在进行早期现代化的尝试4.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中国民间资本创办经营的出版机构兴盛。其中,文明书局以开通民智为主旨,以出版教科书著称;广智书局志在维新,所出图书多属变法、变政之类;教育世界志在振兴教育;湖北法政编辑社所出皆为法学书籍等。这反映了清末A.文化出版业实现私有化经营B.
社会危机加快思想觉醒C.文化领域形成自由争鸣局面D.维新变法观念日益强化5.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出面筹建中华银行作为“振兴实业之总机关”。黄兴与其他革命党人一起,先后开办了国民银行、中华汽船公司,并带头组织拓殖协会以开发西北地区的资源。据统
计,1912年和1913年,全国新办企业分别为2001家和1249家。这些做法A.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拓展了空间B.表明革命派的阶级立场已经改变C.巩固了民主共和制度的经济基础D:反映出中国已形成独立工业体系6.某一时期,在各级苏维埃政府
中,贫雇农占绝大多数,也有一定数量的中农。鄂豫皖边区规定在各级苏维埃政权中,“农民占五分之三至五分之四,工人占五分之一至五分之二”。这一时期苏维埃政权的建立A.为根据地建设提供了一定保障B.调动工农抗日的积极性C.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到来D.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7.《文汇报》于19
38年1月25日在上海创刊,其发表的第一篇社论是《淞沪之役六周年纪念》,对十九路军将士英勇抗战的业绩进行缅怀与赞颂。由此可见,《文汇报》的创刊A.表明敌后战场成为了抗日主战场B.有利于扩大全民族抗战局面C.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适应
了相持阶段抗日的需要8.毛泽东指出:经过一年多的战略防御,中国共产党歼灭了大量敌人的有生力量,开始把战线引到国民党统治区,也就是开始占领国民党统治区的乡村和城市,这就是开始由以农村为中心到农村包围城市的转变。可见,材料所述事件A.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
展方向B.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C.使战争态势发生了一定变化D.吸取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9.1949年10月3日,中苏正式建交,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在此之前,开国大典时,时任“苏联驻北京总领事”的齐赫文受邀参加,但齐赫文参加大典的身份却不是“总领事”,而是国
际友人。这体现的新中国外交方针是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C.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D.“一边倒”10.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信息如下表:该小组研究的方向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B.新时期治国安
邦的总章程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完善11.下图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由此可知,当时中国A.城镇化呈持续稳定增长趋势B.综合国力提升有利于城镇化C.对外开放直接推动了城镇化D.城镇化发展离不开体制创新12.右图是1993年中国画报
出版社收录出版的一幅传统的吉祥年画,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中美外交关系取得了重大突破C.深化改革开放已成为了社会共识D.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13.在古代雅典,议事会、陪审法
庭和公民大会都成为了雄辩术广阔的用武之地,雄辩术甚至可以使一个普通的公民成为民众的领袖。这主要是由于古代雅典A.公民素质普遍低下B.形成了三权分立的政治结构C.民众从政积极性高D.实行颇为原始的直接民
主制14.屋大维并没有取缔罗马共和国的三大要素——元老院、行政官员、公民大会,而是与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合作,在共和政治的框架内获得了立法者和最高法官的权益,并且获得了带有宗教色彩的新尊号“奥古斯都”。可见,当时屋大维
A.捍卫了古罗马的共和制度B.实际上掌握了罗马国家大权C.推动了古罗马帝国的崩溃D.成为了政教合一的专制君主15.公元8—9世纪,阿拉伯人大规模地将其他文明的古代文献翻译成阿拉伯语。到了14世纪,其中的一些文献已陆续传到欧洲。这表明当时阿拉伯A.翻译事业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B.较
重视实用性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C.推动了欧洲和亚洲的社会转型D.是文明交流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16.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附近有很多广场,是开展贸易的集市场所。城北有一个大集市,每天参与交易的有6000多人,
贸易大都是以物换物,交易货物有金银珠宝、石器、贝壳、羽毛、粮食、蔬菜、水果、酒、糖、木炭、陶罐、陶壶、花瓶、鸟皮等。这可以用于说明阿兹特克人国家A.农业和手工业商品化生产具有一定规模B.都城是全国经济和交通中心C.耕地
面积的扩大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收益D.广场兼具政治与经济的职能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摘编自金士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1949)》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便首先决定“填补西部地区的铁路空白”。从1952年建成成渝铁路
算起,我国以沟通西南、西北为重点,修建了大量铁路干线、支线和枢纽;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完成,先后建成铁路干支线6100公里;到1978年铁路总里程增加到5万多公里,全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改革
开放后,铁路建设步伐加快,上世纪80年代“南攻衡广、北战大秦、中取华东”;90年代“强攻京九、兰新,速战宝中、侯月,再取华东、西南”;到世纪之交,先后建成了大秦、京九等铁路干线,衡广、兰新等铁路复线,以及一大批铁路干线电气化改造项目。至2019年1月,中国高铁通车里程达2.9万公里,高铁技
术跨入世界领先行列。——摘编自杨红岩等《新中国成立70周年铁路交通发展成就综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铁路发展成就取得的主
要因素。(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抗日战争时,国民党军队中曾涌现出许多抗日名将,如孙立人、薛岳、杜聿明、张灵甫、宋希濂、黄维等,仅仅过了几年,在解放战争中这些人要么阵亡,要么随蒋介石败
退到台湾,要么被俘获。这是为什么呢?在抗日战场,是在为民族利益而战,在解放战场,为什么而战呢?为三民主义而战吗?三民主义已经被他们抛弃了;为政府而战吗?这个政府已腐朽不堪了。到解放战争中后期,许多国民党的将士都开始疑惑,自己究
竟是为什么而战?摘编自李瑞芳《关于解放战争国共强弱胜负转化的三重透视》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国民党抗日名将在战争中的表现”,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19.阅读材料19
53年11月19日,政务院第一百九十四次政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命令》规定:“生产粮食的农民应该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购粮种、收购价格和计划收购的分配数量将余粮售给国家,农民在缴纳公粮和计划收购以外的余粮,可以自由存储和自由使用”“在城市对机关、团体、学校、企业等
的人员,可通过其组织进行供应;对一般市民,可发给购粮证,凭证购买或暂凭户口薄购买。”这个命令第一次把粮食供应与户口联系在一起。1955年8月,国务院在总结两年来统购统销的经验的基础上,又发布了《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市镇粮食定量
供应暂行办法》规定:城镇“居民口粮、工商行业用粮和牲畜饲料用粮,均按核定的供应数量发给供应凭证。供应凭证分为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证、工商行业用粮供应证、市镇饲料供应证、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转移证、全国通用粮票、地方粮票、地方料票七种”。—
—摘编自赵文远《1958年中国改变户口自由迁移制度的历史原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国家对粮食采取计划收购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国家对粮食采取计划收购的影响。(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在欧洲(特别是西欧),国王将土地分配给他的封臣,以换取对方的军役义务。而且土地分封可逐级地分下去,大封建主封给比他小的封建主,最后及于农民,这样的土地分封制形成一种金字
塔式的社会等级结构。在典型的封建社会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一定是我的附庸”,高一层的封建主只对他的直接受封人发号施令。反过来,低一层的封建主(或农奴)只对他的直接封主有服从义务。因此,国王不一定能号令所有贵族(或全国“子民”),大贵族也不能号令全体小贵族。封主与封臣的
关系用契约形式确定,彼此间都有权利和义务。这种契约是一种双向契约,任何一方不履行义务,就违反了封建契约。当国王逆法律而行时,该国臣民可以抗拒国王,甚至可以参与发动对他的战争,并不由此而违背其效忠义务。——摘编自刘成《欧洲中世纪三大特性与现代化起源》材料二大小土地贵族
为了各自的利益逐渐结合起来,达成了一种被称为“封君封臣”制的契约。大地主作为封君把自己的土地作为“采邑”恩赐给投奔自己的下级地主贵族,使之成为自己的封臣。作为报偿,封臣要为封君提供武装支持。这种“采邑”或恩赐地,起初是可以废除或以其他名义取消的,但不
久就成为世袭的“封土”了。这些“封土”成了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它是西欧当时最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摘编自王文杰、左学德《论中世纪日本与西欧庄园制的异同)(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的基本内涵。(6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
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