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40.241 KB
  • 2024-10-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5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8)页,40.24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c88b66c7e076137af72e9eb84f8cad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2022学年五县高一期末联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

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根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A.贵族政治彻底瓦解B.天子权力开始削

弱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D.分封制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分封制规定,分封的诸侯听命于周天子,有出兵勤王的义务,从材料内容可知,这是处于战国后期,周天子的命令诸侯已不予理睬,说明分封制受到了冲击,D项正确;“彻底瓦解”的说法过于绝对,排

除A项;“开始削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分封制的冲击,不是宗法制遭到破坏,排除C项。故选D项。2.西方某学者说:“我们现在理解的现代国家元素,在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业已到位。其在欧洲的浮现,则晚了整整一千八百年。”该

学者评论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郡县制。郡县制含有“官僚政治”和“中央集权”等现代国家元素。公元3世纪秦朝实行郡县制,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分封制出现于公元前

11世纪的西周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郡国并行制出现于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初期,与材料时间不符,且不是现代国家具备的因素;D选项错误,行省制出现于公元13世纪的元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3.《通典》记载:“(汉)文帝十

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

视监察官员的素质C.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D.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刺史、唐朝丞相、金朝纠弹之官的设立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完善过程,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并未

形成弹劾的权利,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监察官员素质的问题,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权力的来源,故D项排除。4.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落B.君主集权加强C.

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状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A项与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的发展史实不相符合,所以排除A项。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合

,这二者不存在政治隶属关系,六部直接受皇帝统领。D项与史实不符合,材料中的所说的首辅权利来源于皇帝,皇帝信任首辅大臣专权只能说明是皇权的集权不断加强。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5.学者陈乐民说“我认为它(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没有修饰过的民主,带有相当

大的本能性:群众说了算。”这种民主政治根植于古希腊A.人文思想严重缺失的蒙昧国情B.小国寡民特色凸显的政治土壤C.法律体系非常完备的法治环境D.商品经济十分落后的发展水平【答案】B【解析】【详解】雅典城邦狭小,

公民人数较少,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使得公民能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有条件实行原始的直接民主。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雅典的人文状况,排除A项;C项的“法律体系非常完备”说法绝对,排除;雅典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排除D项。6.“(雅典)未经考验的人们,完全没有经验的人们…

…支持了有害的战争,让那些制造麻烦的人负责公共事务,从城邦中驱逐了最能为它服务的公民。”下列说法中符合材料原意的是A.雅典民主运行的有序和规范B.公民对民主权利的理性使用C.雅典直接民主制有严重弊端D.公民对民主政治的广泛参

与【答案】C【解析】【详解】雅典的直接民主,使雅典公民都有参政的权力。但多数公民对政治并不了解,致使出现了决策不利于雅典城邦的局面,这是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带来的问题,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程序,A错误。“未经考验的人们,完全没

有经验的人们”,说明了公民对民主权力的使用并不理性,B错误。材料的主旨是批判雅典的直接民主,并不是突出民主参与的广泛性,D错误。7.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第三、四等级的公民终日为工作、糊口而奔波忙碌,无暇参加正常的政治生活,到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雅典为马其顿征服。

材料折射出A.战争破坏了雅典等级制B.雅典公民集体意识丧失C.雅典民主政治的程序繁琐D.民主政治的物质基础遭破坏【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公民终日为工作、糊口而奔波忙碌,无暇参加正常的政治生活”说

明雅典从事民主政治的公民没有专门从事政治,导致民主政治的物质基础遭破坏,故D正确;等级制度没有破坏,故A错误;B中集体意识丧失说法不符合题意;C中民主程序说法不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法•局限性【名师点睛】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特征

人民主权国家管理大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里轮番而治公民内部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有权参政议政权,一个人统治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统治法律至上依据公民大会等机构制定的法律进行运作8.公元前3世纪,罗马裁判官提出“对于任何以违反善良风俗进

行聚众侮辱的人或者其所为之事导致违反善良风俗的侮辱,我给予一个针对他的诉权”,并先后发布了“关于使人名誉丧失的告示”“殴打他人奴隶的告示”等一系列告示。这些史实反映出当时A.人格权日益受到保护B.奴隶的社会地位提高C.社会风气的日益败坏D.市

民的法律意识增强【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名誉丧失"“殴打”等信息说明这些告示都是对殴打奴隶的规定是针材料中禁止损害他人人格的规定,反映出人格权日益受到保护,故A项正确;材料中对殴打奴隶的规定是针对殴打“他人奴隶”的,实际上不是在维护奴隶的人格,而是在维护奴

隶主的人格,不能说明奴隶社会地位的提升,选项B排除;对他人人格的损害在任何社会风气下都可能发生,所以材料现象不能说明社会风气日益败坏,排除C项;材料现象不是市民要求维护人格权,而是政府规定要维护市民的人格权,不能说明

市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排除D项。9.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了内容广泛,条文比较明晰的《十ニ铜表法》・实现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这一转变A.目的在于维护平民的利益B.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C.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

盾D.适应了外来移民的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知识点是《十二铜表法》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的制度改变了以往贵族随心所欲解释法律的局面,使得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这有利于

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故C选项正确;《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但其制定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护平民的利益,故A选项说法有误;《十二铜表法》制定于公元前5世纪,不是制定于罗马帝国统治时期,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民法才是适应了外来移民的需要,而不是《十二铜表法》,故D选项错

误。10.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的中心由国王

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可知,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逐渐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B项正确;《权利法案》只是限制王权,尚未结束国王的

权力,这时期国王保留行政权,A项错误;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即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而不是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平衡,C项错误;“光荣革命”后《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确立,但与材料中的“转折点”无关,D项错误。11.史书记载:1746年,乔治二世听取了

别人的意见,否决了内阁的建议。于是,第二天,内阁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政府瘫痪。乔治二世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万般无奈之下,只好亲自出面恭请内阁复职。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产生B.在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C.对内阁全体成员和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产生了重要影响D.对内阁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发展和演变。【详解】“内阁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政府瘫痪”并不能反映首相和内

阁必须从多数党中产生,故A项与材料反映内容不符,是符合设问的正确选项。结合材料及所学,B、C、D项均是责任内阁制的特点或重要影响,与设问要求不符,故排除。的【点睛】本题是材料型与逆向型的综合性选择题,要求学生要注意审题,并牢固掌握相关基础知识。12.读下表,该表反映出英国君主立宪

制()时间结果1832年以前5%成年人有选举权,绝大多数是贵族1832年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1867年城市工人有了选举权1872年施行秘密投票1884年农村工人有了选举权1918年男子21岁,女子30岁获得选举权1928年21岁以上的男女公民均获得选举权(除精神病人、国王、正在

服刑的犯人)A.将主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B.呈现出渐进性发展的特征C.民众逐渐主导了政治进程D.积极适应社会习俗的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1832年-1928年,选择权由贵族为主连渐转移到21岁的男女公民”体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渐进性特征,故选B项;议会主权的确立是在168

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排除A项;据所学,政治的进程是由经济发展推动的,民众推动不是主要因素,排除C项;据材料“1832年,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不是社会习俗,排除D项。13.美国1787年宪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总统有权缔订条

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这主要体现了这部宪法的A.自由原则B.制衡原则C.民主原则D.平等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美国178

7年宪法中体现的制衡原则,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分析材料信息“总统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材料反映了总统和议会权力的制衡关系,故答案选B。A项材料未体现;C项强调的是总统和议

会议员都由选举;总统和议员均实行任期制,材料也未体现;D项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材料也未体现。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制衡原则【名师点睛】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美国1787

年宪法的内容。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在各机构之间、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和两党之间实行相互的制衡。这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分权争衡的理念,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

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14.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

法,随后()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的立法,但是如果国会重新表决,以2/3以上的多数通过的话,则总统的否决无效,故选A。BC与题意无关,D不符合美国宪

法的规定,故排除。【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三权分立15.俾斯麦因领导德意志统一战争成为整个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1888年威廉二世继位后,在很多问题上与威廉二世意见不同,1890年因与威廉二世在

外交政策上发生分歧,被威廉二世解除首相职务,正式下野。材料表明德意志A.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B.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C.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D.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材料“被威廉二世解除首相职

务,正式下野”说明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A项正确;皇帝掌握行政大权。排除B项;德国皇帝与宰相之间有矛盾,但宰相由皇帝任命,听命于皇帝。材料并不是强调二人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实行君主专制政

体,排除D项。16.1875年宪法是一份有宪法之名而无宪法体系的独特文献,……君主派最为讨厌的“共和国”一词最终被塞进宪法,而共和派希望的一院制议会最终被参、众两院制议会取代。这表明当时法国A.各派反对该宪法B.宪法的不稳定性C.面临战争的

威胁D.各派之间的妥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75年宪法是君主派与共和派的妥协,体现了当时各派力量的妥协,故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反映当时各派对宪法的态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875年宪法确立,并未提

出其之后的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875年宪法的特点,没有描述当时法国所面临的环境,故C项错误。17.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前,海外各国已开智、施仁、崇义、国富、兵强,清朝仍把各国当作昔日的夷狄,如禽兽般蔑视。以至道光末年鸦片之乱为英国所挫。这一观点A.表达了对“华夷”观念的质疑B.

正确揭示了中国战败的根源C.理性分析了当时中外政治形势D.揭示了西方列强侵华的本质【答案】A【解析】【详解】学者认为西方国家国富、兵强,而清朝以夷秋对待西方是符合史实的,但认为因清朝蔑视他们而导致鸦片战争失败,这一看法是片面的。此观点体现了学者对清朝的“华夷”观念极

大不满,故A项正确。B项错在了“正确揭示”的表述上,故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主旨来看,不涉及“中外形势”,故排除C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是将中国变成其殖民地,这和材料信息主旨是不符合的,故排除D项。18.曾国藩

创建的湘军从最低阶到最高阶,都建立在对个人的效忠上。高阶军官自择下属,士官挑选自己的士卒。一种建立在人与地区上的同乡情谊,使得湘军从将领到步卒都能牢牢聚合在一块。这种军事集团的构建模式A.埋下了近代军阀割据的历史隐患B.揭示了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C.大幅度提升中国军队近代化水平D

.阻碍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进程【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建立在对个人的效忠上”“建立在人与地区上的同乡情谊将这支军队从将领到步卒牢牢团结在一块”,表明湘军具有封建传统军阀性质,这必然会为近代中国军阀割据埋下隐患,不利于军队近代化,

故A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中的现象有利于加强湘军的战斗力,但不是太平天国失败的主因,可排除B项;材料现象与向西方学习没有必然联系,可排除D项。19.1926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局报告》对各地党组织状况分析发现:除了湘区、粤区最有社会基础外,在

江西,“党员尽是中等学校青年学生”,北方区的党员多为学生,后来渐渐“打入了中小学教员之中”,党在山东和河南的情况与之类似。这一现象A.为国民革命运动的勃兴奠基B.提升了中共党员的理论素养C.阻挠了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D.不利于中共与底层社会结合【答案】D【解析】【详

解】根据材料可知,除湘、粤地区,其他地区党员多为学生,很少发展工人、农民,这种情况不利于发展与底层社会的关系,故选择D选项;结合所学,1926年10月国民革命运动已进入尾声,勃兴时间在1925年5月,故排除A选项;中共党员理论素养的提高应在于多学习马克思主义,并

非大量发展青年学生,故排除B选项;多发展青年学生,提高中共党员的自身素质,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排除C选项。20.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

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共产党宣言》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C.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D.预见了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答案】A【解析】【详解】《共产党宣言》之所以得到广泛传播,原因在于其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选

项A正确;选项B并未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排除B;《共产党宣言》主张暴力夺取政权,选项C排除;马克思主义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产物,选项D排除。21.在解放全人类的阳光大道上,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下列关于国际工人运动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彻底失败的D.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C【解析】【详解】苏联解体证明斯大林模式失败,但不能说明社会主义模式是失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蓬勃发展,开创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局面,故C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的诞生,故A项排除。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其经验教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故B项排除。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D项排除。22.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1917年俄国革命的亲

历者,他认为:“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新制度的框架。”这表明当时俄国A.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B.民众对构建新秩序充满期待C.沙皇

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威胁D.工人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1917年”、“布尔什维克成功”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场革命指的是俄国十月革命。依据材料中“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

废墟上构建新制度的框架。”信息可知,十月革命摧毁旧制度、构建新秩序得益于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民众对构建新秩序充满期待,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旧制度被推翻后才建立了新制度,两者并非并存;C选项错误,十月革命前的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工人地位的变化。故正确答

案为B选项。23.“‘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该诗赞颂的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民主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一届人大制定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正确;其他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的24.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

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一措施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求同存异”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一边倒【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及所学知识可知,“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外国的一切船只进来都得重新批准,属于外交政策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内容,故C正确;求同存异是1955年亚非会议上提出来,与材料时间不符,所以A错误;“另起炉灶”指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

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这与材料内容不符,所以B错误;“一边倒”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材料内容不属于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的外交策略,所以D错误。25.1956年,赫鲁晓

夫在报告中说:“苏联要注意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体系之间的和平共处问题、现代防止战争的可能性问题、不同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问题。”这三个问题后来被概括为“三和”,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苏联“三和”政

策的提出A.表明苏联要与美国和平竞争B.得到了各国共产党的支持C.反映出美苏对第三世界争夺D.说明苏联放弃了争霸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信息可知,该政策表明苏联要与美国和平竞争,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各国共产党对

此政策的态度;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美苏争夺第三世界;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苏联要与美国和平竞争,并非放弃争霸政策。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6.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中指出: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

超级大国……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这些国家将决定本世纪最后1∕3时间的前途。鉴于此,美国政府A.结束与苏联对峙竞争状态B.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调整与西欧和日本的关系D

.将放弃全球霸权主义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经济角度”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美国、日本和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不得不承认两者平等的伙伴地位,调

整与对西欧和日本的关系,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以苏联一极的坍塌而结束,不是美国政府为此采取的措施;B选项错误,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与材料时

间不符;D选项错误,美国并未放弃全球霸权主义政策。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7.美国一位总统曾发表电视讲话说:“40年来,美国领导西方同共产主义及其对我们最珍视的价值观的威胁进行了斗争。这种对抗现在已经结束。”对

此分析正确的是A.“对抗”主要根源于两种社会制度的不同B.“对抗”结束的主要背景是苏联的解体C.“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军事威胁与冲突D.“对抗”的结束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40年来,美国领导西方同共产主义进行了斗争。这种对抗现在已经结束”

和所学史实这种对抗是世界长期处于美苏两极格局,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世界两极格局也随之结束。故选B。ACD均与材料中心意思不符。考点:两极格局的结束点评: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进行了激烈的对抗,成立了相应的军事政治集团,两极格局成立。在

20世纪90年代前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结束。28.1985年,欧盟委员会制定了盟歌和盟旗。盟歌采用欧洲人熟悉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盟旗以蔚蓝为底色,中间由12颗金星环绕成一个圆,“12代表圣经中的12

使徒,罗马的12铜表法,圆形排列代表了联盟”。这反映了欧盟委员会A.采取宗教措施促进欧洲联合B.努力构建欧洲文化认同C.借用古罗马法宣扬法制精神D.试图兼顾欧洲各国利益【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盟歌采用欧洲人熟悉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

12代表圣经中的12使徒,罗马的12铜表法,圆形排列代表了联盟”,反映欧盟委员会努力构建欧洲文化认同,故选B;“12代表圣经中的12使徒”是宣扬欧盟要像12使徒忠诚耶稣,排除A;C部分符合题意,排除;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29.1990年5月至9月,美

、苏、英、法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召开了四次“2+4”外长会议,讨论德国统一问题,会议主要围绕“统一后的德国与北约华约的关系、德波边界的确定、四个战胜国对德国的权利与责任的的终止”等议题展开。同年10月,两德统一。这反映了()A.美苏对峙格局的终结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加快C.苏联在东欧

战略收缩D.大国影响力作用举足轻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大国推动下的德国统一问题。材料反映了德国统一前夕,美、苏、英、法四大国在德国統一后的德国与北约华约关系、德波边界问题等重大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推动了两德统一,体现了大国影响力作用

强劲,故选D;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区域集团化问题,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信息中无体现,故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1990年两极格局尚未解体,讨论德国

统一问题的会议,任由苏、美、英、法干预,体现出两极格局下大国主导世界的局面。30.下面是1988年和1993年美国3种重要刊物使用“自由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个词汇的情

况统计。由此可知名称词汇提及次数1988年1993年《纽约时报》自由世界7144西方46144《华盛顿邮报》自由世界11267西方3687《国会记录》自由世界356114西方710A.报界一直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B.官方意识形态与主流民意互相背离C.

美国报界经常变更用语与政治无关D.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影响社会文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国会和媒体更多地强调“西方”这个概念,“自由世界”的使用频率大大减少,由此可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影响了社会文化,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

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其他时间段美国报界的宣传特征,无法得出美国报界一直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自由世界”的表述在两极格局后大大减少;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官方意识形态与主流民意的互相背离;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报界变更用语与政

治有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古代中国,西周的封君封臣制经过春秋战国几个世纪的磨合。演变,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长达两千多年的君

主专制制度。这一制度极其严密、坚固,其内在的传承性也极其顽强。中国古代皇权从来没有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上被分割过,无论君权是君主一人独享还是实际上被别人分享甚至被完全架空,但整个社会的所有政治权力的最终归属在法律和名义上都定于一尊,专属君主。——摘

编自《中西君主专制制度的区别》材料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体制。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南京临时参议会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开宣布中华民国一切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临时约法》试图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民主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复制到中国,建立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逐步清除长期君主专制政治的消极影响。但资产阶级几十年的努力奋斗最终归于失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始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卷》(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先生设计的近代资产阶级共和国与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不同之处。【答案】(1)特点

:产生较早,存在时间长;体系严密坚固;具有传承性;君主大权独揽,皇权独尊。(2)不同:主权在民;国家官员由选举产生;依法行政;权力分散和互相制约;统治权不能世袭;司法独立。【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一“西周封君封臣制经过春秋战国几

个世纪的磨合、演变,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产生较早,存在时间长;“这一制度极其严密、坚固,其内在的传承性也极其顽强”可以得出体系严密坚固;具有传承性;“整个社会的所有政治权力的最终归属在法律和名义上都定于一尊

,专属君主”,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君主大权独揽,皇权独尊。(2)不同:从材料一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整个社会的所有政治权力的最终归属在法律和名义上都的定于一尊,专属君主”和材料二中“公开宣布中华民国一切主

权属于全体国民。《临时约法》试图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民主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复制到中国,建立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逐步清除长期君主专制政治的消极影响”,联系史实可知不同之处是:主权在民;国家官员由选举产生;依法行政;权力分散和

互相制约;统治权不能世袭;司法独立,言之有理即可。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希腊、近代美国、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近代美国现代中国希腊城邦公民形成于城邦的政治生活中,即“属于城邦的人”,不包括妇女、侨民及奴隶,“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可以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

古希腊、罗马最初都是只有贵族才有公民权,平民经过斗争,公民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出生而可由授予获得。——摘编自《西方“公民”概念演变的历史考察》、《论述西方当代的选举制度》美国通过了种种法律,他们将公民权扩大,所有成年男子都拥有了选举

权。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国当代政治从近现代中承接过来。应该说,从“延安道路”时起,中国便形成这

样一种“一元”的政治体系。新中国成立后该体系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改革开放后,其成为中国政治的核心架构。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

共产党无疑在其中发挥核心的主导作用。——摘编自刘伟《论当代中国政治的复合性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论题:民主政治因历史阶段不同,国情不同

而各具特色。阐述:古代希腊文明的发轫和兴盛以海洋为依托,希腊半岛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平原,纵横的山岭和交错的河流,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形成众多的城邦,这些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这种特征,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城邦

政治,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中国、美国是人口大国,地大物博,实行直接的民主不符合实际,且社会分工日益专门化和国家事务日益复杂等一系列的现实国情,致使中国和美国在管理国家政治中实行代议制民主,即间接民主。由此可见,民主政治模式是与历史

传统和本国国情密切相关,要素不同而各具特色。示例二:论题:雅典、美国的民主制具有阶级局限性,中国的民主是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具有最广泛性。阐述:雅典只有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享有民主权利,奴隶、妇女等没有民主权利,是奴隶主阶

级民主。美国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是少数资产阶级的民主。中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组成,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

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即是一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力。【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从“古代希腊、近代美国、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总结出一个观点然后加以论述。根据材料“希腊城

邦公民形成于城邦的政治生活中,即‘属于城邦的人’,不包括妇女、侨民及奴隶,”可以看出雅典只有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享有民主权利,奴隶、妇女等没有民主权利,是奴隶主阶级民主。根据材料“美国通过了种种法律,他们将公民权扩大,所有成年男子都拥有了选举权。”可以联系在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允许

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是少数资产阶级的民主。根据材料“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无疑在其中发挥核心的主导作用。”结合所学可知中

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组成,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即是一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力。通过以上对古代希腊、近代美国和现代中国公民的选举权分析可以得出一个论点:雅典、美国的民主制具有阶级

局限性,中国的民主是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具有最广泛性。将以上分析围绕这个论点进行论述即可,要做到史论结合。33.选择正确的方式与道路,有利于推动革命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巴黎公社的许多革命措施开启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第一步,它为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但由于当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不够健全,巴黎公社没有妥善处理好政治文明与这两种文明的关系;况且,直接选举、全民选举等政治文明措施超过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很难落到实处,最终也导致了巴黎公社失败。——丰云《论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与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材料二列宁认为,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为这样做会脱离群众。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列宁认为革命之所以能够和平发展,因为武器掌握在人

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三俄国过激派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居然成立,居然过了两年。不管将来结局如何,假定万一推翻,他那精神毕竟不能磨灭。从前多数人嘲笑的空理想,却已结结实实成为一种制度。将来历史价值

,最少也不在法国大革命之下。影响自然是及於别国。——梁启超《欧游心影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2)据材料二,指出列宁提倡的夺权方式并分析其原因。(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价值”。【答案】(1)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开启了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第一步;为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2)方式:和平夺权。原因:脱离群众;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3)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

俄国的道路;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十月革命促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为现实。【解析】【详解】(1)意义:依据材料“巴黎公社的许多革命措施开启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第一步,它为现代

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可归纳出开启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第一步和为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2)方式:依据材料“列宁认为革命之所以能够和平发展”可知是和平夺

权。原因:依据材料二“因为这样做会脱离群众”可知列宁害怕会脱离群众;依据材料二“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可知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3)历史价值:依据材料“从前多数人嘲笑的空理想,却已结结实实成为一种制度”

可知十月革命促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为现实。结合所学从十月革命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分析其它答案。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66579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