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89.500 KB
  • 2024-09-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5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8)页,89.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c1c9d6a5240a067565c4975c527e49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奈曼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B.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D.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以

理财为核心进行变法,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缓和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故C选项正确;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但不能够说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故A选项错误;王安石

变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但不能说解除了财政危机,故B选项错误;王安石变法没有解除辽和西夏的威胁,故D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2.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指导思想是A.农商并重B.重农抑商C.重商主义D.无为而治【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故答案为B;农商并重、重商主义、无为而治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CD三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掌握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内容即可。3.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将

城乡有别的二元户籍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2014年以来,中央逐渐改革户籍制度,到2016年9月,普遍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据此分析户籍制度的改革A.符合对外开放引进人才的需要B.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C.利于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D.导致了城市规模日益庞大【答案】C【解析】【详解

】我国逐步实现了户籍制度的改革,取消了农业与非农业户籍的限制,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中“195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当时中国还没有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引进外资和人

才,排除;B项,当时户籍制度改革应该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不是农村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因素,排除;D项,城市规模日益庞大,不是由户籍制度改革所导致的,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

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4.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

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种做法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B.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

禁”可知,商鞅分解大家庭意在发展一夫一妻的小家庭,这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A;材料中商鞅变法的做法不会导致宗法关系的瓦解,B错误;题干中向二男以上的家庭多征税,并不是严刑峻法,C项错误;题干中只对二男以上的家庭多征税,并没有广泛增加农民的赋税负担,D错误。

5.“毁镜”是北方草原地区拓跋鲜卑的一种特殊葬俗,即在下葬过程中将随葬铜镜故意打碎、通常仅以其中一块残片随葬的习俗。考古发现揭示随着鲜卑南迁,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据此推断,鲜卑毁镜习俗的废弃原因极有可能是A.政府禁止奢侈之

风B.鲜卑人审美水平提高C.战争频繁铜镜难得D.受到汉人习俗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可知,题干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孝文帝改革后,北方民族交融,鲜卑习俗受汉人习俗影响,符合题意的是D项;A

、B、C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6.《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西周分封之时是将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所以答案选C,铁犁和耕牛在西周是尚未出现,不会成为分封的内容,ABD三项说法错误。考点:中

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封制点评:材料考查了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结合分封制的内容应注意其影响:一方面分封制实现了两周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扩大了两周的统治疆域,另一方面也为地方合理合法壮大为割据势力埋下了隐患

。7.《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形成B.个人素质的差异C.宗法制的影响D.封建家长的喜好【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为贾政的妾室所生……两人的地

位却有天壤之别”可知,导致两人地位的不同是因为两人的身份不同,贾宝玉是嫡子,贾环是庶出,这是与宗法血缘制有关。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清朝时期分封制已经消失;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宗法制的影响,与个人素质的差异和封建家长的喜好无

关,B、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8.秦始皇所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这些制度是①郡县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区别历史概念的

能力。本题的关键是注意皇帝制度,而郡县制和分封制是地方制度,运用排除法即可否定①和③。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9.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却持久的记忆,“深刻却持久的记忆”主要是指

A.完成统一B.制度创新C.修筑长城D.暴政而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可知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后世的意义,即奠定了两千多年

封建政治基本格局,B项正确;ACD项都是秦朝的历史现象,但并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0.学者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

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A.中央集权制B.郡国并行制C.郡县制D.分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

信息,给予历史事物准确判断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斑马式’的省级组织”等,考查的是中央集权下地方行政区划设置,排除AD两项。材料主旨,即反映的是“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

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的“郡国并行制”11.汉初察举的名目有孝廉、茂才异等、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它反映出当时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品行、才学B.家庭背景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依

据所学及材料“孝廉、茂才异等、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可知,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品行和才能。所以应选A考点:中国的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12.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两宋明淸比例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实

行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促使部分杜会阶层的变动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平、公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两宋至明清时期科举进士来源近一半来自于平民阶层,反映了科举制推动了下层社会阶层向上层的流动,故B项正确;平民及贫寒家庭并不是地主阶层,排除A项;

“扭转”“完全实现”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D两项。故选B。13.“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B.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答

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但因秦的短期而亡而出现郡国并行制,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证明了其错误,后来逐渐变革,最终被行省制度所代替。在这一过程中,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地方

行政制度也日趋完善,D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制度,当时处于奴隶社会,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君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一阶段内,专制主义是不断加强的,排除C项。14.“军机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

值者食宿。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这表明军机处A.由皇帝的亲信组成B.侵夺了南书房的权力C.军机大臣掌握实权D.其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意思是皇上的臣子只有尚书和侍郎能够受到恩宠和眷顾,其中只有才华优异突出的才能够进入内阁,之后一定会委以重任任命为首辅,可知军机处由皇帝的亲信组成,故

选A。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军机处对南书房权力的侵夺,排除B;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并无实权,故C项错误;D项虽然符合史实,但材料信息并没有体现出君权的变化,故D项错误。15.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

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答案】B【解

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B说法过于绝对,表述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故选B;丞相设立之初,起到牵制皇权、提高行政效率等作用,明朝废丞相是统治者加强皇权的需要,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推动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故ACD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16.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理论上讲……作

为雅典公民的男子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不管她们是出身于雅典盟国的贵族之家,还是居住在当地的迈提克(雅典官方对外来移民的称呼)。”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古希腊小国寡民的特征B.奴隶社会经济的制约C.雅典对公民资格的规定

D.雅典人仇视外国女性【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公民指的是父母祖籍均属雅典、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如果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与外国女子结婚,他的儿子就不符合“父母祖籍均属雅典”这一条件,无法成为雅典公民。

这样长期下去,雅典公民会大量减少,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小国寡民无关,A选项排除。奴隶社会经济的制约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雅典人仇视外国女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点睛】雅典公民必须是本城邦的男子父母也得是本城邦的,而且得是成年男性,也就

是说四种人不可能成为公民,一种是女性,第二种是奴隶第三种是外邦人,第四种是本城邦未成年男性。17.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贵族与王权的矛盾B.王权与平民的矛盾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D.贵族与议事会的矛盾【答

案】C【解析】梭伦改革之前存在两种矛盾,城邦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以及城邦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其中主要矛盾是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故C项正确;其他矛盾均不是主要矛盾。18.“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有

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世袭特权)遭到新的失败”。这是对雅典哪次改革的评价A.梭伦改革B.克里斯提尼改革C.伯里克利改革D.柏拉图改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根据公民的财产多寡来划分他们的等级,不同的等级享受不同的权

利,这是梭伦改革的内容,A项正确。克里斯提尼创立陶片放逐法,确立了雅典民主制,与题意不符,排除B。伯利克里改革引领雅典民主政治走上了黄金时代,与题意不符,排除C。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代表作是《理想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世袭特权)遭到新的失败”,结合梭伦改革的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9.古希腊政治家伯利克里“在阵

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中讲道:“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只注重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下面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准确的是A.突出雅典的民

主政治B.鼓励公民积极参政C.强调公民大会的权力D.巩固国家军事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关心国家的事务”“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根本没有事务”可知,伯里克利强调每个公民都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和义

务,鼓励公民积极参政,B选项符合题意。突出雅典民主政治不符合材料主旨,A选项排除。材料与公民大会权力无关,C选项排除。巩固国家军事统治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20.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讲:“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

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B.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C.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D.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答案】D【解

析】【详解】本题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希腊人受着法律的统治,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说明了法律的作用,强调民主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的,故D正确;ABC项均未体现出法治的内容,排除。21.罗马法中

有部法律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公法与私法、刑法与民法、同态复仇法、氏族继承与遗嘱等,它在一定程度上对贵族的专横和滥用权力作了限制。这部法律是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民法大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在一定程度上对贵族的专横和滥用权力作了限制”只适合《十二铜表法》,这也是《十二铜表法》的进步之处,公民法、万民法、《民法大全》均是不合题意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22.罗马人存在这样的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要携带自

己的法律。这反映了罗马人A.法律意识浓厚B.喜欢打官司C.经常犯法D.维护私有财产权【答案】A【解析】从材料“无论去何处,总要携带自己的法律”反映出材料的中心思想是罗马人重视法律,故A项正确。重视法律并不代表罗马人喜欢打官司,故排除B项;

更不能说明罗马人经常犯法,可排除C项;法律的功能并不只是维护私有财产权,可排除D项。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无论去何处,总要携带自己的法律”的理解;从中可以分析罗马人法律意识比较浓厚。23.《西方民法史上的“骄子”》中指出:“……罗马法也正是在这种经济条件下,才

有可能有的放矢地将商品经济中最本质的关系作了规定,使具有相同经济关系的后世国家能够继承,特别是使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能够从中吸取、借鉴其精华。”罗马法能够被后世国家继承的根本原因是A.罗马奴隶制

商品经济的发展B.罗马的对外扩张C.罗马法体系成熟完备D.罗马天然良港众多【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有的放矢地将商品经济中最本质的关系作了规定”“相同经济关系”,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罗马法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注重对

私有财产的保护,这些思想和原则对后世国家具有适用性,故选A。罗马的对外扩张使古罗马能够较好的吸收外邦法律的精华,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罗马法体系成熟完备是罗马法能被后世继承的形式原因,排除C;D是古希腊对外扩张的地理优势所在,排除。24.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说:“罗马曾经三次

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下列说法可以体现“第三次征服”的是A.在罗马征服扩张的过程中罗马法所起的作用最大B.《民法大全》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C.罗马法

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D.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结合所学罗马法的影响可知,罗马法维系了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和繁荣进步,成为近现代资产阶级法学的

渊源和先驱,其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民族的永恒价值。故选D。其他三项说法均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影响25.《古代罗马法的内容和影响述评》中指出:“所谓‘万民法’,意思是‘各民族共有’的法律

,它是罗马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被罗马国家用强制力保证实行的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的法律。”该法律A.有利于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B.表明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C.消除了境内各民族间的矛盾D.确立了人民主权的法

律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万民法使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之间的区别不复存在,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且适用有效,能够适应罗马帝国时期新的社会发展,从而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故选A;罗马法体现最终完成的标志是《民法大全》的颁

布,排除B;万民法有利于缓和矛盾但不能消除矛盾,排除C;罗马法没有确立人民主权的法律原则,排除D。26.有人说17世纪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A.光荣革命B.颁布《权利法案》C.形成责任制内阁D.进行议会改革

【答案】B【解析】【详解】1689年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从诸多方面对王权进行限制,使其逐步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被套上“紧箍咒”意即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权利法案》的颁布就是起到了此作用,B正确;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并未开始限制王权,A项错误;责任内阁制是1721年确

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议会改革是对议会内部关系的调整,与限制王权无关,排除D。27.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英国的责任内阁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是()A.决策机构\咨询机构B.咨询机构\决策机构C.首辅有决策权\内阁大臣拥有建议权D.皇帝的内侍

机构\行政机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解题时抓住关键词“根本区别”,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英国的责任内阁则是行政机构,决策机构是议会,因此答

案为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内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28.两千多年前雅典就产生了“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形式: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1787年

宪法规定美国行使相应权力的机构是A.总统、国会、最高法院B.国会、总统、最高法院C.国会、首相、上议院D.首相、国会、上议院【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雅典政体中,公民大会是讨论国家大事的,相当于国会;五百人议事会是落实公民大会决议的,相当于总统;民众法庭是司法机关,相当

于最高法院。B正确。29.《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

。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A项与题干后面的信息“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不符,故A项错误;当时的

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D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从题干中“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到“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再到“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可以看出,中国的外交逐渐自强,故C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近

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废除治外法权30.近代史上,列强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①协定关税②领事裁判权③划定“使馆界”④在通商口岸设厂A.①③④②B.①②④③C.④①②③D.②③①④【答案】B【解析】【详解】协定关税是在1

842年的《南京条约》中取得的,领事裁判权是在1843年的《五口通商章程》中获得的,划定“使馆界”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规定,在通商口岸设厂是日本在1895年《马关条约》中获得的特权,因此正确排列顺序是①②④③,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排列错误,排除A、C、D项。31.19世纪中期

,一位正直的英国人在评论一场战争时说:“我从没有听到过比这次对华战争的起源更不公道、进行时更让英国丢脸的战争。”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19世纪中期”“英国”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

1840年英国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挑起鸦片战争,显然从战争的起源上讲,这场战争是非正义性的,故才有正直的英国人“更不公道”“更让英国丢脸”的评价,A项符合题意。西方列强为了维护在华的利益帮助清王朝对太平天国运动实行了

镇压,这不属于国家层面的对华战争,且涉及的国家包括了英、美、法等国,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发动国家是日本,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20世纪初,发动国家是英、美、法、德等八个国家,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32.恩格斯曾说

道。“英法联军对华作战,竞像只是为了俄国的利益。俄国乘机向中国攫夺面积等于英、德两国的领土,同时还狡猾地出来充当衰弱的中国的保护者。”据此可知,这次“对华作战”A.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B.第一次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C.使俄国获得了巨大的侵略利益D.满足了俄国对

我国的领土要求【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英法联军对华作战”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使俄国获得了巨大的侵略利益。故答案为C项。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排除A项;

《中英烟台条约》的签订第一次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排除B项;俄国对中国的领土要求没有止境,排除D项。33.“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这首诗反映的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它出现于()A.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甲午中日战争中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忆能力,材料中的三元里抗英斗争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故A项符合史实,BC

D三项表述的时间与题不符。34.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D

.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答案】A【解析】材料中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说明林则徐对英国的鸦片走私还没有看清本质,对即将到来的战争还是抱有幻想,希望用和平方式实现禁烟,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林则徐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材料

体现不出林则徐对英国的政治研究很深,故D项错误。35.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确的理解是:A.一半是封建社会一半是殖民地社会B.半殖民地是沦为殖民地的过程中保留了封建主义

C.半封建是保留部分封建主义D.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仍保留一部分主权【答案】D【解析】半殖民地并非殖民地,所以半殖民地一方面是丧失了部分主权,但另一方面仍保留了一部分主权,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不是一半是封建社会一半是殖民地社会而

是整个中国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非沦为殖民地的过程中保留了封建主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半封建是指既有资本主义又保留了封建主义而非保留部分封建主义,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二、非选择题36.材料一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宗庙中称亡父为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礼记·大传》王者禘(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亦如之。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五世而迁之宗,其继高祖者也。是故,祖迁于上,宗易于下,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祢也——《礼记·丧服小记》材料二: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圣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

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宗其为始祖后者为大宗,此百世之所宗也。宗其为高祖后者,五世而迁者也。故曰:“祖迁于上,宗易于下。”宗其为曾祖后者为曾祖宗。宗其为祖后者为祖宗。宗其为父后者为父宗。父宗以上至高祖,皆为小宗,以其转迁,别于大宗也。别子者,自以为其子孙

。祖继别者,各自为宗——(汉)班固《白虎通义》请回答:(1)概括指出材料一叙述的西周的主要继承原则和祭祀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的继承原则和祭祀原则是建立在什么政治制度之上的?(2)根据材料二中班固对宗法制度的解释,说明“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3)根据上述材料概

括西周政治的主要特点。【答案】(1)嫡长子继承制原则;“大宗”是百世不迁之宗、小宗五世则迁的祭原则。宗法制。(2)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它们之间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即大宗永远是小宗的领袖,小宗永远要服从大宗。(3)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血缘关系作为维持统治秩序的核心手段;

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解析】【分析】【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问考了两个原则,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基本识记点,而祭祀原则则要分大宗和小宗分别论述,二者反映的制

度是宗法制,所以两个原则是建立在宗法制度基础之上的。(2)“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要按照班固的解释进行论述,在论述时主要突出二者关系的相对性以及二者共同的本质——家族等级关系和政治隶属关系。(3)西周政治的主要特点要综合材料

一和材料二进行概括,主要突出西周政治是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紧密结合、西周政治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西周政治既体现了政权又体现了族权,是政权与族权的密切结合。37.阅读下列材料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

杀人不计亿万千。……——《炮子谣》(1)最早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谁?其走私的原因是什么?(2)鸦片输入的危害是什么?(3)你认为当代青少年对毒品应持什么态度?【答案】(1)英国;打开中国市场,扭转贸易

逆差;(2)白银大量外流;损害中国人民健康;(3)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可得出是英国;结合鸦片战争的背景可得出是打开中国市场,扭转贸易逆差;(2)根据所学可得出主要有白银大量外流;损害中国人民健康;(3

)在日常生活青少年应该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