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273.028 KB
  • 2024-09-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7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0)页,273.02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aef1e535433dce8903d579a299c604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一、单选题1.北魏隋唐时期,大量的镇都设在要冲之区,设险防守。这说明这些镇的主要功能是()A.经济功能B.军事功能C.文化功能D.政治功能2.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下列史实与近代上海有关的是()

①筹备和建造了中国最早的制碱厂②成立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③修建了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④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美国城市人口比例由1820年的7%上升到18

60年的20%,到1920年又上升至51.2%。这反映了()A.美国城市化的速度缓慢B.美国劳动力资源丰富C.美国城市是人口集中地D.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4.中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7年的58.5%,城镇常住人口由19

78年的1.7亿人增长到8.1亿人,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57个。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

断深入5.根据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近代上海人口变化1853—1865年上海总人口从54万增加到70余万1865—1870年上海公共租界人口从92000人减少到76000人(总人口数不详)1936—1941年上海总人口从380万增加到390余万1945年上海总人口从391万下降

到337余万1945—1948年上海总人口从330万增加到540余万1949年上海总人口从545万左右下降到506余万A.上海人口与战事密切相关B.近代外来人口持续迁入上海C.上海近代化进程曲折反复D.战乱导致上海城市人口锐减6.联合国发布《伊斯坦

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城市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发展让市民生活更美好。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有()①19世纪5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电梯②19世纪60年代

,上海煤气公司成立③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的住宅项目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④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的现代技术得到了推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

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江南地区()A.城镇经济的发展B.平等思想的传播C.重农政策的推行D.中央集权的弱化8.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

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A.封建落后性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9.我国的城市规划思想可以追溯到《周礼·考工记》,书中记述了周代王城建设制度,下图是根据书中记载而绘制的周代城市结构示意图。这反映了周代()A.神权与王权结合的政

治形态B.城市的主要功能发生转变C.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市场交易D.以王权为中心的政治理念10.下图是1903至1937天津人口增长概况。从城市化角度分析正确的有()①乡村人口大量涌入②近代城市工业发展③初等教育实现普及④城市基础设施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

.①③④D.②③④11.中国古代的“城”主要指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市”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城”“市”连称就构成了“城市”。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筑城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B.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C.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D.政府非常

重视发展城市商业贸易12.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市编制了两次城市发展规划,在重点区域修建了大量高标准的地区性干道,功能区之间以及与道路布局的配合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城市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主要得益于当时()A.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B.人民建设热情普遍高涨C.国家基本实现现

代化D.社会制度统筹能力强大13.“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沿铁道线,自由电气实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B

.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14.下表是1860—1900年伊利诺伊州芝加哥人口统计表,对此解析正确的是()年份总人口原住民外来移民18601092605463654624188050318529832620485919001698

6751111463587212——《美国国家人口普查局公布数据》A.外来移民的增加以华工主B.人口大量集聚源于大量纺织工厂的成立C.侧面反映美国城市化的发展D.海陆空交通建设的完善吸引了人口聚集15.《史记•封禅书》记载:“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

间。”夏、商、周的都城择址分别体现了“夏都居洛”的生存意识、“商都居洛”的政治意识和“周都居洛”的全局意识。这反映出夏商周时期()A.历史惯性影响都城的选址B.执政理念阻碍了疆域扩大C.中央集权体制逐步的确立D.国家治理呈现理性化特征二、

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明清城市奢靡之风。这股风气先由城市传到市镇,再影响到周围的农村。而且奢靡消费风气波及到社会下层,使过去官方所订立的身份等级制度崩解。人民对城市的观念亦有改变,不再把城市

当成权威所在地而视为畏途。城市文化也在这时有了进步,尤其是印刷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出版事业及新闻传播工具的多元化。小说的普及流传是在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戏剧作家,而且在城市产生了许多有名的戏班。——摘编自巫仁恕《激变良民——传统中国城市群众集体行动之分析》材料二:清朝末年(新政时期)至解放期间,

中国城市改造体现在诸多方面:城墙被拆掉,商业利益的重要性超越了传统城墙提供的安全感和威严性;街道被拓宽拉直,并铺设成柏油路,设置照明街灯,植树也成为建设“花园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广场和体育场等新的公共空间的开辟,最明显的是,天安门被改造成一个公共广场;图书馆、礼堂、电影院和百货公司等新式建

筑物的出现,促进了新形式的人际交往和新型社会关系的出现。——摘编自周锡瑞《重塑中国城市——城市空间和大众文化》(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和晚清民国时期城市发展的异同,并指出导致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给人们的思想观

念带来的变化。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个城市或地区举办重大赛事,都会在开幕式中展示其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2021年9月,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陕西省省会西安举行,开幕式包括序曲和“民族根”“延安魂”“中国梦”3个篇章,展示了黄帝陵、秦兵马俑、大唐盛世、丝绸之路、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延安精神、新中国建立、科技兴国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选择你熟悉的国内某一城市或地区,围绕其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为该地重大赛事开幕式的筹办,拟定一个历史主题,举出与该主题相关的具体史实并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提供至少三个相关的近现代历史史实,具体准确;说明完整清楚,观点正确。)

三、论述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

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

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材料提供了英国一个城市发展的案例,蕴含了城市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解析部分1.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大量的镇都设在要冲之区,设险防守”分析可知,材料中的镇主要功能是军事防御,B正确;ACD与材料不相符;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城镇的兴起,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大量的镇都设在要冲之区,设险防守”。2.

【答案】B【解析】【分析】注意限定信息“近代上海”,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自办的第一家商业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也是上海最早开设的华资银行,于1897年成立,②正确;19世纪70年代,为适应当时

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④正确,B项正确;天律碱厂是我国最早的制碱厂,①错误;1988年,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标志着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的诞生,属于现代上海成就,③错误,AC

D三项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金融业,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近代上海”,结合选项中史实的时间和地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3.【答案】D【解析】【分析】从材料中的时间可知,此时美国正

处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城市人口比重的上升与工业革命的开展密切相关,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D正确;材料中城市人口比例是上升的,应是城市化速度快,排除A;B、C两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C。故答案为:D。【点评】本

题主要考查美国工业革命,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美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分析。4.【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1978年以后,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相关,D正确;A错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城市化无关;B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92年提出的;C错误,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侧重于

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5.【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数据分析可知,上海的人口数量与太平天国运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密切相关,因此A正确;B错误,“持续迁入”与材料数据不相符;C错误,材料只反映了上海人口的变化,不能看出近代化进程曲折;D错误,“锐减”与材

料数据不相符;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演变,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6.【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上海煤气公司成立,②正确;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的住宅项目首

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③正确;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的现代技术得到了推广,④正确,D项正确;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电梯,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①错误,ABC三项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解答

本题需要掌握近代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成就,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7.【答案】A【解析】【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大量工商业市镇,导致雇工地位提高及短缺,因此出现材料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中的现象,A正确。封建社会等级观念严重,排除B。材料与重

农政策无关,排除C。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排除D。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考查明朝中后期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及原因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教材,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租界在中国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多位于港口城市,是在半殖民地斗封建的社会才有出现的现象。这样的地区一度畸形繁荣进一

步证明中国近代城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A不对,题干中说“一度畸形繁荣”,落后性无从体现;BD不对,这是对表面现象的肤浅理解,没有抓住本质。故选C。【点评】实质(本质),是高考选择题中常用的术语,也是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感到

最棘手、最难把握的一类选择题。实质就是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变化的根本特性。本质隐藏于事物内部,比较稳定而深刻,它是通过现象也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表现来体现的,而有时现象中也有假象(用虚假的、歪曲的

、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事物都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体。本质不能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只有靠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因此,分析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在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抽象概括、准确把握,不能只凭简单直观的

表面现象去认识,否则就会在选择判断的过程中造成失误。9.【答案】D【解析】【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宫城建于城市中心,且占地面积大,这体现出周代王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由此可知,该示意图反映了周代以王权为中心的政治理念,D项正确。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政治形态在夏商时期较为突出

,西周时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王权有所加强,且根据材料无法看出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的王城仍以政治功能为主,排除B项;重农抑商政策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以城市规划为切入点,考查了周代政治

,图片中宫城布局宫城建于城市中心,且占地面积大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1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03至1937天津人口增长概况”并结合所学可知,1903至1937年天津人口增长迅速,尤其是民国时期。结合所学从近代中国城

市化发展角度分析,天津作为近代中国北方重要通商口岸,租界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发展并逐渐向城市其它地区扩散,工业发展促使周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故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普及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含有③的AC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

要考查近代中国城市化,解答本题需根据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分析。11.【答案】C【解析】【分析】城是从政治功能说,市是从经济功能说明,所以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C正确;A、B和D属于城市的

一个方面内容,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侧重于对古代商业发展的考查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城市最初的职能只要是政治军事职能,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12.【答案】A【解析】【分析】依

据材料“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市编制了两次城市发展规划,在重点区域修建了大量高标准的地区性干道,功能区之间以及与道路布局的配合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城市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知,反映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城市建设得到了发展。结合材料时间和

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推动北京城市建设得到发展,A项正确;B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错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并没有实现现代化,C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解题的关键是解读

分析材料信息,抓住材料时间,结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对城市化的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3.【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的“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沿铁道线,自由电气实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可以看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交通方式的变化,B项错误;材料强调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而非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是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D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其初围绕旧城,继则

沿河流,复次沿铁道线,自由电气实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的主旨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14.【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数据表格可得出,1860年至1900年芝加哥人口呈现上升趋势,外来移民也呈现增加趋势,再结合“1860-1900年”的信息可判断出这是当时芝加哥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加快,C符合题意;数据表格中仅是反映了外来移民在不断增加,至于移民的成分无法得出,A不合题意;数据表格中仅是芝加哥人口统计表,而息无法得出人口大量集聚源于大量纺织工厂的成立的认识,B不合题意;芝加哥人口的统计表,

无法得出海陆空交通建设的完善吸引了人口聚集的结论,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获取历史本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联系时代背景与数据表格的变化趋势,综合判断正确答案。15.【答案】D【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体现不出历史惯性与都城选址的关系,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未涉及执政理念与疆域扩大的关系,与题意无关,排除B;C、结合所学知识,夏商周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形成,排除C;D、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夏商周三代的都城选址都是出于现实统治需要的理性选择,符合各个阶段的现实需求,呈现出国家治理的理性化特征,故D正确;故答

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夏商周时期国家治理的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6.【答案】(1)相同:商品经济发展;新技术的出现(如明清印刷技术,民国的电气化、大型建筑物等);社

会等级结构变动导致新型社会关系的出现;城市功能的变化,政治功能减弱,经济和文化功能加强;城市文化发展等。不同:晚清民国时期城市结构和面貌的改变更大,如城墙被拆掉,城市重新规划,出现许多新型的建筑物等;城市为普通民众提供的公共空间更加丰富等。原因:明清城市的发展是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结果,而晚清民国城市的发展主要是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所发生的变化。(2)平等的观念,如城墙拆除,城乡的差距被缩小;公共的观念,如许多公共建筑的建成,人们的公共意识会增强;时间的观念,如照明街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作息规律;休闲的观

念,如公园、电影院的出现,人们有了更丰富的娱乐节目;市场的观念,如百货公司的出现,增加了消费购物的场所;民主的观念,如大型广场的出现,人们增加了交流互动的空间;运动的观念,如体育场的出现;卫生的观念,如柏油路的建成,避免了城市尘土飞扬;美化的观念,如城市植树;读书的观念,如图书馆的

出现;协商的观念,如礼堂的出现有助于人们商议讨论事情等。(回答出其中三方面即可)【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来看,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新技术的出现,同时促进了社会的结构变动,推动了城市的发展。相比明清时期,近代中国的这些变化也都存在,不同

点是晚清民国时期城市结构和面貌的改变更大,如城墙被拆掉,城市重新规划,出现许多新型的建筑物等;城市为普通民众提供的公共空间更加丰富等。究其原因是因为推动变化的力量是不同的,一个是内部自发产生的,一个是外部因素诱导的。(2)从城墙被拆除可以看出平等的

观念;从公共建筑的建成可以看出公共的观念和公共意识;从照明街灯的出现可以看出时间的观念发生变化;从公园、电影院的出现可以看出休闲的观念;从百货公司的出现可以看出市场的观念;从大型广场的出现可以看出民主的观

念;从体育场的出现可以看出运动的观念……这些变化可以从材料列举的事件上一一分析得出。17.【答案】[历史主题:]天津:近代北方经济重镇[围绕该主题举出具体史实:]①天津是洋务运动在北方的中心。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在天津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开平煤矿等一系列军事工业和

民用工业。②天津是近代重要商埠之一。1860年,天津开埠通商,逐渐发展成为北方重要商埠。创办近代银行,发行股票等。③天津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之地。20世纪初开办的天津永利碱厂是中国最早的制碱厂,自主创新“侯氏制碱法”。最后论从史

出,进行说明:由上述史实可见,天津得近代风气之先,成为近代中国北方的经济重镇。这种开拓进取的精神传承至今。【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我国“天津”作为论

述城市,结合近代天津的经济地位可以得出主题是近代以来天津是北方经济重镇。然后结合洋务运动、民族工业创办及其影响进行分析说明。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是天津得近代风气之先,成为近代中国北方的经济重镇。这种开拓进取的精神传承至今,言之有理即可。【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

城市化,解题的关键是需要掌握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状况,联系洋务运动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知识分析阐述,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的能力。18.【答案】示例启示:城市化建设需要加强城市治理说明:曼彻斯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如城市拥挤,人口外迁,传统工业日趋衰落,大面积贫

民区的存在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城市经济结构;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缩小贫富差距。总之,只有提高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才能不断推进城市化建设深入发展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