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1课《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上好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docx,共(6)页,212.617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9c3f73c593388f1e37e4cfa3a600d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11牛郎织女(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会认9个生字。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做到内容完整、语言流畅。3.根据《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
,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学习重难点1.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做到内容完整、语言流畅。2.根据《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学情分析《牛郎织女(二)》是故事《牛郎织女》的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牛郎和织女婚后的生活以及后
来的遭遇。牛郎和织女婚后有着短暂的幸福生活,接着他们就面临被拆散的命运,但是两人敢于争取自己的幸福,最后迎来了一个比较好的结局。故事赞美了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真挚的感情,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学辅助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教学过程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并和她结了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继续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任务一:快速阅读,简单复述【设计意图:略读课文重在让学生自主学习,意在训练学生快速默读的同时,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能力。通过快速默读
,学生及时捕捉文中的关键信息,从而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完成阅读提示中的第一个任务,了解故事的结局。】1.请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部分课文先写了什么、是怎么发展的、结局如何。提示:可以抓住故事叙述中一些表示时
间或地点的词语,如“从此、再说天上、从此以后”“人间、天上”来把握事件的发展,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梳理故事的脉络。预设1:牛郎和织女一起生活后,生了两个孩子。后来老牛死了,老牛临死前告诉牛郎,遇到紧急的事情就披上它的皮。王母娘娘知道织女到了人间,于是就亲自抓了织女,准备把织女带回天上。牛郎知道了
,就披上老牛的皮追赶,却被天河阻挡。王母娘娘拗不过织女,同意每年的七月初七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2.并用小标题,梳理概括故事的脉络提示:抓住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语,如“从此、一天、从此以后”“人间、天上”等,来把握故事的脉络,完成思维导图。课件出示:脉络:牛郎织女婚后生活幸福——织女被王母抓走,
牛郎织女天河两隔——农历七月初七鹊桥相会3.借助思维导图,简单复述故事内容。任务二:同桌交流,自主学词1.快速找到生字词,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节俭玉皇偎在衰老珊瑚礁竹筐拗不过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交流认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提示:“俭”的意思是节省,不浪费。文中“
勤劳节俭”赞扬牛郎织女努力劳动,生活俭朴。“皇”有“大”的意思,文中“富丽堂皇”指宏伟美丽、气势宏大。“衰”有事物发展转向微弱之意,文中指老牛年迈体衰,精力不济。“拗”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niù,是固执的意思,文中“王母娘娘也拗不过她”,可以感受到织女反抗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
任务三:联系前文,梳理情节【设计意图:在内容上,上一课和本课连起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引导构思连环画时要指导学生学习提取重点情节,学会合理地删减。】1.引导:我们现在了解了故事的结局,试试联系《牛郎织女(一)》
,说一说《牛郎织女》完整的故事情节。2.梳理出故事的完整情节,包含次要情节。示例:牛郎身世凄苦——牛郎用心照看老牛——哥嫂霸占家业,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牛郎得老牛相助——牛郎遇见织女,互诉衷肠——男耕女织,幸福生活——王母惩罚其他仙女,天兵天将到人间寻访——织女被抓,牛
郎追赶——王母划天河,天河阻隔——初心不改,七夕相会。3.结合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讨论:如果给《牛郎织女》的故事绘制连环画,故事的哪些情节不能忽略?哪些可以忽略?预设: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其他次要的人物、情节
,如哥嫂霸占家产、王母惩罚其他仙女、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等情节可以忽略。4.梳理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忽略次要情节。示例:身世凄苦→用心照看老牛→得老牛相助,与织女喜结良缘→男耕女织,幸福生活→织女被抓,天河两隔→初心不改
,七夕相会。任务四:示范引导,自由创作【设计意图:绘制连环画是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故事主要情节梳理、删减,最后定格最主要的画面,可以较好地突破这一重难点。】1.明确任务,认识连环画。课件出示连环画《鸡毛信》
或《乌鸦喝水》,谁能说说连环画有什么特点?预设1:连环画有图有文字。预设2:连环画可以讲一个完整的、生动有趣的故事。预设3:连环画的故事情节有连续性,就像电视连续剧一样。教师小结:就像大家说的那样连环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由几个主要情节的画面连续讲述一个故事的绘画形
式,并且一个情节对应一个画面,图文并茂。2.以“男耕女织,幸福生活”为例,示范引导,师生合作绘图配文。要求:以“男耕女织,幸福生活”这个情节为例,请大家结合本课第1自然段描写的场景,讨论画面中可以出现哪些景物。预设:小河旁,大树下,一间茅草房,牛
郎和老牛在远处耕田,织女在家纺织,两个孩子在院子里快乐地玩耍。教师引导:再次阅读第1自然段,你觉得要给这幅画面配上什么样的文字呢?点拨:对于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概括叙述时要保留、摘录,而次要情节要删去。预设: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
织,幸福美满。不久,他们有了一儿一女,日子过得很幸福。3.自由创作连环画,概括故事内容。(1)以小组为单位,参照第1自然段,完成其他情节的连环画构图与创作吧。要求:①列出每幅图画的场景、人物、事件;②为画面配好文字,语言简洁概括。(2
)小组协商,分工创作,教师及时发现问题,相机指导。(3)全班交流展示原创作品,学生互评。选取部分学生的文字介绍,组织全班讨论、评价:有没有突出主要情节;有没有遵循作品原意;有没有做到语言简洁、准确。任务五:主题探究,拓展延伸1.思考:本文塑造了牛郎、织女、老牛、王
母娘娘等角色,他们分别有怎样的特点呢?牛郎——勤劳能干、富有爱心、勇于追求幸福……织女——心灵手巧、美丽善良、渴望自由、敢于抗争……老牛——勤劳、忠心耿耿、甘于奉献……王母娘娘——心狠手辣、专制、铁石心肠……2.七夕节的
由来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相传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作业设计1.把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家人或小朋友听。2.积累与牛
郎织女有关的诗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导语提出了两个学习任务,一是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尽可能快地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二是联系上一篇课文为故事绘制连环画。这篇课文是上篇课文的续篇
,在讲解上大体相同,只不过各有侧重。上篇重在把故事简略的地方讲具体,这篇重在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一课的情节,梳理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并学会如何删减次要的人物、情节,接着,我通过示范引导构思连环画,在示例
的基础上,由扶到放,让学生继续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其他情节的连环画构图和创作。学生的最终作品令我感到十分惊喜,说明这是一堂令人满意的课。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