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1 页
  • 大小 581.500 KB
  • 2024-10-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8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4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精准解析】.doc,共(41)页,581.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978f344a3f933f9efd8dead49a8bc4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安一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年级生物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沙漠植物细胞内的水分主要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B.在细胞代谢过程中,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都

能产生水C.玉米种子在萌发时和玉米植株在生长发育阶段吸收水分的方式均为被动运输D.人体体液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是细

胞内许多物质的良好溶剂,是化学反应的介质,水还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产物或反应物,自由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2、无机盐在细胞中大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作用有

:(1)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4)维持细胞的渗透压;(5)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详解】A、细胞中的水主要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A正确;B、在细胞代谢过程中,核糖体(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叶

绿体(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产生水)、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水)都能产生水,B正确;C、玉米种子萌发是吸胀吸水,利用干物质吸水,不是被动运输,C错误;D、人体体液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D正确。故选C。2.下列

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细胞增殖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B.大肠杆菌细胞中的核糖体部分附着在内质网上C.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利于细胞保持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遗传物质分布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答案】B【解析】【分析】1

、核糖体在细胞中的分布分类可分为游离核糖体和附着核糖体:游离核糖体位于细胞质基质中,主要合成胞内蛋白,分泌在细胞内其作用;附着核糖体主要附着在糙面内质网上,负责合成外运蛋白,分泌在细胞外起作用。2、真核生物的种类有动物、植物、真

菌,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原核细胞内除了核糖体外,没有其他的细胞器。3、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为选择透过性,可以选择性的让某些分子或离子通过,而另外一些物质和有害分子则不能通过。4、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另外线粒体核叶绿体中也含有DNA分子。【详解】A、酵母菌属于真菌,有成型的细胞核,是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的细胞内含有线粒体等细胞器。而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所需95%能量来自线粒体,所以细胞增殖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线粒体提供,A正确;B、核糖体在细胞中的分布可分为游离核糖体和附着核糖体,附着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

上,但是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除了核糖体之外没有其他细胞器,所以细胞内部含有内质网,所以大肠杆菌的核糖体没有附着在内质网上。B错误;C、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有选择性的让某些分子和离子通过,像细菌、病毒大分子或有害分子很难通过细胞膜,C正确;D、洋葱根

尖分生区的遗传物质为DNA,大部分DNA位于细胞核内,另外细胞质里线粒体也含有DNA,根尖细胞不含有叶绿体。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另外还有细胞器在细胞中的分布,属于识记方面的练习。3.下列有关物质出入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被

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不消耗ATPB.在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中,细胞液浓度逐渐降低C.肝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和甘油D.胞吐过程体现了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专一性【答案】B【解析】【分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

运输的区别如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逆浓度梯度低浓度→高浓度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举例O2、CO2、H2O、N2甘油、乙醇、苯、尿素葡萄糖进入红细胞Na+

、K+、Ca2+等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详解】A、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其中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也不消耗ATP,A错误;B、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导致细胞液浓度降低,B正确;C、肝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通过自由扩散吸

收甘油,C错误;D、胞吐过程充分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与载体蛋白无关,D错误。故选B。4.下列关于细胞内代谢活动和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青霉菌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需要线粒体提供ATPB.根毛细胞依靠主动运输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离子时需要ATPC.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时有酒

精和ATP生成D.在念珠藻的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暗反应过程不产生ATP【答案】C【解析】【分析】1、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通常断裂和合成的是第二个高能磷酸键。2、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ATP是绝

大多数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中的能量可以直接转换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3、产生ATP的途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详解】A、青霉菌是真核

生物,含有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青霉菌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需要线粒体提供ATP,A正确;B、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根毛细胞依靠主动运输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离子时需要ATP,B正确;C、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没有酒精,

C错误;D、念珠藻是蓝藻的一种,其暗反应消耗ATP,不产生ATP,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ATP的结构特点,掌握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场所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下列实验操作中,会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A.用健那绿和

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将酶与底物在室温下混合,再做不同保温处理,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用新配制的NaOH与CuSO4混合液,水浴加热可检测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还原性糖D.用盐酸与酒精的混合液解离洋葱根尖,即可观察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

的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1、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2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详

解】A、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健那绿是对线粒体进行染色的,A错误;B、酶具有高效性,将酶与底物在温室下混合,酶立即分解底物,再作不同保温处理,在温度变化过程中,酶可能会将底物分解完,应该先

保温,再将相同温度下的酶和底物混合,B错误;C、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应该现配现用、混合使用,即用新配制的NaOH与CuSO4混合液,C正确;D、用盐酸与酒精的混合液解离洋葱根尖,再漂洗、染色和制片才可观察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D错误。故选C。6.下图所示为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随着环

境中O2浓度的提高,其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曲线,结合此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O2浓度达到b以后,果实基本上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B.根据放出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无法确定苹果果实的呼吸方式C.O2浓度为a时,若cd=ca,则无氧呼吸

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D.O2浓度为a时,若da与ca的比值为x,当1<x<4/3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大于无氧呼吸【答案】C【解析】【分析】呼吸方式的判断①若只产生CO2,不消耗O2,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图中O点)。②若产生CO2的物质的量比吸收O2的物质的量多,则两

种呼吸同时存在(图中ob段)。③若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与吸收O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只进行有氧呼吸(图中b点以后)。④d点CO2的总释放量最低,一般表示总的呼吸作用强度最弱,储存室的最佳氧气浓度。【详解】A、氧气浓度到b以后,氧气吸收量与二氧化碳释放量相等

,果实基本上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A正确;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时,溶液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所以根据放出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仍无法确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正确;C、氧气浓度为

a时,若cd=ca,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相等,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的比例为3:1,C错误;D、当da与ca的比值为1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3倍;当da与ca的比值为4/3时,无氧呼吸与有

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则当1<x<4/3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大于无氧呼吸,D正确。故选C。7.下列与生活相联系的生物学知识中,说法正确的是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过多摄入有益无害B.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虽然受到严格限制,但

不具甜味的米饭、馒头等可随意食用C.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不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难消化D.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需要及时补水,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答案】D【解析】【分析】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参与血液中

脂质的运输;鸡蛋煮熟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更易被酶分解。【详解】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但是人体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偏高时就会导致血粘度增加使血流速度变慢,这样时间长了就

会导致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出现脑血栓、冠心病、脑中风等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疾病,A错误;B、米饭、慢头当中所含成分主要是淀粉,是多糖,糖尿病病人不能过多的食用,B错误;C、鸡蛋煮熟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链变得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更容易消化,C错误;D、患急性肠炎的病人会丢失

大量的消化液,包括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脱水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输入葡萄糖盐水是常见的治疗方法,D正确。故选D。8.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瘫痰。脊

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染脊髓中的传出神经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细胞后,脊髓灰质炎病毒可在宿主细胞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B.脊髓灰质炎患者的某些非条件反射可能消失,但通常不会出现感觉障砖C.浆细胞

在受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直接刺激后,可产生能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D.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寄生生物呼吸类型为无氧呼吸【答案】B【解析】【分析】病毒属于寄生生物,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

侵染时只是将自身的核酸注入到靶细胞内,利用靶细胞内的原料和结构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和核酸,在免疫调节中,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的作用是产生相应的

抗体,没有识别抗原的作用,记忆细胞在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后参与二次免疫,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详解】A、病毒侵染时宿主细胞时只是将自身的核酸注入到靶细胞内,病毒并未进入

细胞,A错误;B、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染脊髓中的传出神经元,影响部分非条件反射,但是没有破坏传入神经元,所以不会出现感觉障碍,B正确;C、浆细胞不会识别抗原,C错误;D、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寄生生物,没有呼吸作用,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是由宿主细胞提供的,D错误。故选B。9.下图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简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Z由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移动B.物质X表示C3,过程②中会产生ADP和PiC.过程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物质Y表示丙酮酸D.与过程④相比,只有过程③中产生NADH和ATP【

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表示绿色植物的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①表示光反应阶段,物质Z是ATP;②表示C3的还原,物质X是C3;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物质Y是丙酮酸;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⑤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详解】A、物质Z是ATP,光反应产生的ATP从叶绿体类囊

体薄膜移向叶绿体基质,参与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A正确;B、物质X是C3,②表示C3的还原,需要消耗能量,由ATP水解提供,ATP水解会产生ADP和Pi,B正确;C、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

原氢,并释放少量的能量,物质Y表示丙酮酸,C正确;D、有氧呼吸的第一、二和三阶段都能产生ATP,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能产生NADH,因此③④过程都能产生NADH和ATP,D错误。故选D。10.下列有关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细胞能合成RNA聚合酶,说明该细胞已高

度分化B.人体不同种类的细胞中的基因有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C.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等细胞器可被溶酶体降解而清除D.自然界中多数生态系统都不需要通过植物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

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溶酶体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详解】A、RNA聚合酶在未分化和已分化的细胞中都是催化转录过程,未分化和已分化的细胞中都存在转录过程,所以不能根据细胞是

否能合成RNA聚合酶来判断细胞已经高度分化,A错误;B、人体不同种类的细胞中的基因可能有少许差异,这是遗传物质变异的结果,而细胞分化的过程一般不会引起细胞内基因发生改变,B错误;C、根据溶酶体的功能可知,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都可被溶酶体降解而清除,C正确;D、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因此多数生态系统都需要通过植物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来维持其正常功能,D错误。故选C。11.为研究塑料大棚中的草莓光合作用受遮阴的影响情况,研究人员在自然光照条件和相当于自然光照强度1/3的遮阴条件下,

分别测定草莓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为相对值)。以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分组处理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甲组自然光照组0.420.120.33乙组遮阴组0.550.180.39A.乙组是对照组,遮阴处理可能提高草莓的光合作用效率,因为乙组相较于甲组光合

色素含量较多,使叶片吸收、转化光能的能力增强B.根据乙组光合色素含量提高可推测乙组草莓叶片固定CO2的速率一定高于甲组C.若要进一步研究本课题,探究提高大棚草莓产量的环境条件,接下来应将不同遮阴程度作为实验变量进行研究D.因为甲组光合色素含量低于乙组,所以甲组光合作用强度一定低于

乙组,可见草莓应该在自然光照强度1/3的遮阴条件下种植以提高其产量【答案】C【解析】【分析】从表格中分析可知,遮阴组中色素的含量都高于对照组,说明遮阴使光和色素的含量升高,光合色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详解】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自然光照组为对照组,乙组是实验组,遮阴处

理使光合色素含量增加,故叶片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能量增强,从而提高草莓的光合效率,A错误;由于遮阴处理导致光照不足,光反应减弱,从而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减少,导致暗反应速率减慢,B错误;若要进一步研究

本课题,探究提高大棚草莓产量的环境条件,接下来应该将不同遮光程度确定为自变量进行研究,C正确;由于遮阴处理导致光照不足,遮阴处理还会导致温度降低,从而影响暗反应中相关酶的活性,所以甲组光合作用强度不一定低于乙组,可见草莓在自然光照强度1/3的遮

阴条件下种植产量不一定提高,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重点是掌握光和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用。12.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界是细胞的最外层结构B

.高等动物体内的大多数细胞不会形成纺锤体C.含叶绿体的细胞内色素均存在于原生质层内D.用含32P的培养基可直接标记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整体:1.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是生命活动的

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必须在活的宿主细胞内寄生。细胞膜的出现使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是生命系统的边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都以DNA为遗传物质,细胞膜也是原核细胞的边界。2.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分布有光合

色素,其次在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花青素。3.动物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因此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才有纺锤体的形成。在动物体内只有少数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如造血干细胞。【详解】A、真核细胞核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结构,原核细胞的最

外层结构是细胞壁,但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A错误;B、高动物体内只有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细胞才会出现纺锤体,而动物体内大部分细胞高度分化,不具有增殖能力,B正确;C、植物细胞内含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

、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细胞液中的色素不在原生质层内,C错误;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在活的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增殖,因此不能用培养基培养病毒,D错误。故选B。13.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B

.预实验能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减小实验误差C.用32P标记的磷酸可以验证线粒体内能进行ATP的合成D.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设置了有氧的对照组和无氧的实验组【答案】C【解析】【分析】1、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

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2、ATP元素组成:ATP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详解】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

胞的显微照片属于实物,不属于物理模型,A错误;B、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用标准物质或只用少量样品进行实验,以便摸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并不能减小实验误差,B错误;C、ATP的元素组成为C、H、O、N、P,所以用32P标

记的磷酸可以验证线粒体内能进行ATP的合成,C正确;D、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中,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互为对照,D错误。故选C。14.为研究乳糖酶的催化速率,某人做了两组实验:实验一用不同浓度的乳糖酶作用于浓度为10%的乳糖溶液;实验

二用相同浓度的乳糖酶作用于不同浓度的乳糖溶液(其他条件都适宜且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实验一实验二组别12345组别12345乳糖酶浓度01%2%4%5%乳糖浓度05%10%20%30%相对反应速率02550100200相对反应速率025506565A.实

验二的乳糖酶浓度为2%B.实验一第4组中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乳糖浓度C.若适当提高温度,实验一各组别的相对反应速率均增加D.若提高乳糖酶的浓度,实验二中第5组的相对反应速率不变【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实验的分析。根据题意和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这两

组实验除了变量以外均是在适宜条件下进行的,实验一中乳糖浓度为10%,而乳糖酶浓度为变量,随着乳糖酶浓度的变化,相对反应速率一直增大,说明乳糖浓度不是限制因素,影响因素是乳糖酶浓度。实验二中乳糖酶浓度不

变,而乳糖浓度为变量,在2、3、4组中随着乳糖浓度升高,相对反应速率增加,但是从第4组到第5组中,随着乳糖浓度升高,相对反应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因素不是乳糖浓度,而是乳糖酶浓度的限制。【详解】根据实验一10%的乳糖溶液中相对反

应速率为50时乳糖酶浓度是2%,确定实验二的乳糖酶浓度为2%,A正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实验一从第三组到第四组随着乳糖酶浓度的变化,相对反应速率加快,故实验一第4组中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乳糖酶浓度,B错误;因为其他条件适宜,所以适当提高温度,超过

了最适温度,则酶的活性下降,实验一各组别的相对反应速率均减弱,C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二中,从第四组到第五组,随着乳糖浓度的升高,相对反应速率不变,说明限制反应的因素不是乳糖浓度,而其他条件适宜,故影响因素为乳糖酶浓度,因此若提高乳糖酶的浓度,实验二中第5组的相对反应速

率将增加,D错误。1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B.浆细胞合成的抗体通过载体蛋白运输到细胞外C.原核细胞没有核膜,转录和翻译在细胞质中进行D.人体神经元有树突和轴突,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完整的反射活动【答案】

C【解析】【分析】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跨膜运输和非跨膜运输,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分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非跨膜运输包括胞吐和胞吞,依赖于膜的流动性;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转录形成的信使RNA,直接与核糖体结合,转录和翻译在细胞质中

进行;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一个完整的反射至少都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神经元才能完成。【详解】A.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没有中心体,A错误;B.浆细胞分泌抗体属于

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B错误;C.原核细胞没有核膜,转录和翻译的场所都在细胞质,C正确;D.一个神经元不能完成完整的反射活动,D错误。16.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

森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癌变的细胞内,负责调节细胞周期的基因功能异常B.细胞癌变后,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细胞间黏着性降低C.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消灭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

功能D.人体免疫系统识别癌细胞的过程受到干扰会导致癌细胞“逃逸”【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癌变的特征有:(1)在适宜条件下可无限增殖;(2)细胞外部形态发生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主要是细胞膜表面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粘着性降低,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2.细胞癌变的外因主要

是致癌因子的作用,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突变的结果。其中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3.正常人体细胞发生癌变或正在发生癌变主要是通过人体免

疫系统时刻监控和清除而避免癌症的发生,但如果人体免疫系统识别癌细胞的过程受到干扰会导致癌细胞“逃逸”,则可能使人患上癌症。【详解】癌变细胞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突变的结果,其中原癌基因就是负责调节细胞周期的基因,如其发生突变而功能异常,可能

会导致细胞癌变,A正确;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使得癌细胞的粘着性降低,细胞能扩散转移,B正确;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消灭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功能,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针对外来病原体的消灭,C错误;人体免疫系统识别癌

细胞过程受到干扰,会导致癌细胞“逃逸”而不被攻击,D正确。【点睛】易错点: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中,防卫功能是针对外来病原体的消灭,而监控和清除才是针对体内的损伤细胞、衰老细胞和癌变细胞的消灭。17.某种RNA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其遗传物质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

的基因组中。物质Y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那么Y抑制该病毒增殖的机制是A.抑制该病毒RNA的转录过程B.抑制该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C.抑制该RNA病毒的反转录过程D.抑制该病毒RNA的自我复制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中心法则的内容是:。

【详解】该RNA病毒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真核细胞的基因是DNA,因此RNA这种病毒的转变过程是逆转录过程;又知物质Y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因此不抑制DNA分子复制,则该物质抑制是

逆转录过程。故选C。18.先天性夜盲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发现部分家庭中,父母正常但有患该病的孩子;另外,自然人群中正常男性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突变,下列关于夜盲症的叙述,错误的是()A.先天性夜盲症的遗传方式是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女性携带者与男性患者婚配,生一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2C.因长期缺乏维生素A而患的夜盲症属于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D.可运用基因诊断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遗传病【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父母正常

的家庭中有患该病的孩子”,由此可以确定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自然人群中正常男性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因此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女性携带者与男性患者婚配,生一个正常女孩儿的概率为1/2×1/2=1/4,

B错误;C、长期缺乏维生素A而患的夜盲症属于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单基因遗传病,运用基因诊断技术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遗传病,D正确。故选B。19.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

述,正确的是()A.同一细胞中两种不同RNA的合成不能同时发生B.HIV病毒可在T淋巴细胞中发生逆转录过程C.细胞进行基因表达时,都是转录结束后才进行翻译D.转录产生的mRNA上的碱基序列都能编码氨基酸【答案】B【解析】【分析】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

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后两个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详解】A、DNA分子中含有很

多个基因,DNA分子发生转录时,这些基因可能都能发生转录并合成不同的RNA,因此同一细胞中两种不同RNA的合成能同时发生,A错误;B、HIV病毒为逆转录病毒,且主要侵染T淋巴细胞,因此可在T淋巴细胞中发生逆

转录过程,B正确;C、原核细胞进行基因表达时,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C错误;D、转录产生的mRNA上的碱基序列不都能编码氨基酸,如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D错误。故选B。20.图是细胞内某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物质上的密码子决定了其转运氨基酸的种类B.该物质在发挥作用时与DNA链发生碱基互补配对C.该物质中含有氢键,其嘌呤数和嘧啶数相等D.该物质的种类不同时,其转运的氨基酸种类可能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tRNA,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结构: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

,含有氢键;(2)种类:多种(3种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tRNA);(3)特点: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4)作用: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详解】A、密码子位于mRNA上,该物质含有的是反密码子,A错误;B

、该物质在发挥作用时与mRNA的链发生碱基互补配对,B错误;C、该物质中部分区段含有氢键,总体为单链,嘌呤数和嘧啶数不一定相等,C错误;D、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D正确。故选D。21.下列关于某动物精原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

裂后期,精原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B.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交叉互换,増大了精子基因组成的多样性C.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都相同D.减数分裂时,非同源

染色体自由组合,有利于保持子代遗传信息的多样性【答案】A【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前期:出现染色体,且排列散乱;中期:染色体上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染色体

消失。染色体数目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DNA含量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2、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

由组合;末期:细胞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有丝分裂过程不发生同源

染色体分离,A错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可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进行重组,増大了精子基因组成的多样性,B正确;由于经过了间期DNA的复制,故有丝分裂中期核DNA数是体细胞的2倍,但染色

体数与体细胞相同,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的DNA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核DNA数目为体细胞的2倍,但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故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都相同,C正确;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增加了配

子基因种类的多样性,故有利于保持子代遗传信息的多样性,D正确。故选A。22.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B.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培育新品种应用的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C.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通过杂交育种可集中不同物种的

优良性状D.单倍体育种时一般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的幼苗,以获得纯合子【答案】D【解析】【分析】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比较如下: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1)杂交→自交→优选(2)杂交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

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优点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营养器官增大、提高产量与营养成分缺点时间长,需要及时发

现优良性状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技术复杂,成本高技术复杂,且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在动物中难以实现【详解】A、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A错误;B、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培育新品种应用的原

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B错误;C、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通过杂交育种可集中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C错误;D、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故不能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萌发的种子,单倍体育种时一般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的幼苗,以获得纯合子,D正确。故选D。23.下

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遗传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就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D.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

作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

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

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错误;B、引起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B错误;C、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是因为该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而非男

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等于女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C错误;D、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数是数量占优势的种群个体,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被捕食者中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其种群发展的作用,D正确。故选D。24.下列有关探索DNA是遗传物质

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格里菲思的实验指出了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是转化因子作用的结果B.艾弗里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标记T2噬菌体的DNA时利用了含32P的大肠杆菌D.搅拌不充分会使35S标记的噬菌体这

一组的沉淀物放射性偏低【答案】D【解析】【分析】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在体内进行的个体水平的实验,艾弗里实验是在体外进行的分子水平的实验。噬菌体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详解】A、格里菲思通过体内转化实验证明死亡的S型菌含有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

S型,A正确;B、艾弗里通过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等物质的作用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B正确;C、标记T2噬菌体的DNA时,应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然后用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C正确;D、搅拌不充分会使35S标记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一起进入沉淀物中,使沉淀物放

射性偏高,D错误。故选D。25.如图所示是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变化形式,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真核生物中过程①首先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细胞内ATP的水解过程往往与细胞的吸能反应

相联系B.过程②主要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此生理过程释放的能量除储存在ATP中外,其余少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图中过程①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实现,是流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主要来源D.图示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

源是光能,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答案】B【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图中①通过光合作用实现,②主要通过呼吸作用实现。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图解:。【详解】A、①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真核生物中过程①

首先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内ATP的水解过程往往与细胞的吸能反应相联系,A正确;B、过程②主要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有氧呼吸过程释放的能量除储存在ATP中外,其

余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无氧呼吸过程中大部分能量储存在未被彻底分解的酒精或乳酸中,B错误;C、过程①从光能转变为化学能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实现,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是流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主要来源,C正确;D、图示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光能,通过生物体生理活动最终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D正确。故选B。26.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浓度等于烧杯内溶液浓度B.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实验操作流程:取材→滴加质量分数为0

.3g/mL的蔗糖溶液→制片→观察一清水换液→观察C.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可用斐林试剂对产物进行检测D.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中,色素带的宽度反映了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答案】C【解析】【分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条件是半透膜

和浓度差。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过程中,涉及三次显微镜观察,第一次是正常的细胞,第二次是质壁分离的细胞,第三次是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详解】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升高是因为漏斗内溶液浓度大于烧杯内溶液浓度,进入漏斗内的水比渗出的多,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进出漏斗的水相等,但

由于压强差的存在,溶液的浓度不相同,A错误;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实验操作流程:取材→制片观察正常细胞形态→滴加质量分数为0.3g/mL的蔗糖溶液→观察一清水换液→观察,B错误;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所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可用斐林试剂对产物进行检测,C正确;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

验中,色素带的宽度反映了色素含量,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探究实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等,对于此类试题,要求考生掌握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选材、选用的试剂是否合适、

实验结果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2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丙酮酸、核苷酸、氨基酸、脂肪酸都含N元素B.大肠杆菌的细胞膜、线粒体内外膜、高尔基体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C.脂质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不能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D.酵母菌、念珠藻、

绿藻都含有核糖体和DNA【答案】D【解析】【分析】组成生物膜系统主要是细胞膜、核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膜,细胞膜使细胞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内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物膜把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细胞生命活

动高效、有序的进行。【详解】丙酮酸、脂肪酸不含N元素,A错误;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高尔基体,无生物膜系统,B错误;脂肪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脂质中的性激素能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C错误;酵母菌、念珠藻、绿藻都含有核糖体和DNA,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

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8.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I-IV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

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Ⅳ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B.成体干细胞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1和细胞2使其凋亡,此过程属于细胞免疫D.

细胞2与正常肝细胞相比,形态结构发生了改变,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含量增多【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Ⅰ表示细胞分化;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因此Ⅱ过程表示细胞衰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因此过程Ⅲ表示细胞癌变;Ⅳ表示细胞

凋亡。【详解】细胞2是癌变细胞,其形成原因是基因突变,即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因此细胞2和细胞1的遗传物质不同,A错误;成体干细胞能够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并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细胞核的全能性,B错误;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1和

细胞2,属于细胞免疫,C正确;细胞2癌细胞与正常肝细胞相比,形态结构发生了改变,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含量减少,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图解,综合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癌变和细胞凋亡等生命历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29.某人出现了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以及体重减少等等多种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甲状腺功能五项,检查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代号项目结果参考值T3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281.8-2.9nmol/L

T4血清总甲状腺素191.5465-155nmoL/LFT3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7.892.0-6.6pmo/LFT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35.7110.3-31.0pmo/LTSH血清促甲状腺激素0.0500.3-5.0mU/LA.TSH减少

的原因可能是T4或FT4抑制垂体的结果B.此人可能患了甲亢,因为出汗增多增加了人体散热可能导致体温偏低C.病人出现体重减少的原因可能是T4或FT4促进细胞氧化分解作用加强的结果D.病人出现心悸的现象可以推测T4或FT4有促进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的功能【

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内的激素种类和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功能分泌部位异常症生长激素调节人体生长发育垂体幼年时分泌小足→体儒症幼年时分泌过多→巨人症成年时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

提高甲状腺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激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成年时分泌不足→黏液性水肿改食缺碘→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胰岛素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胰腺内的胰岛分泌不足→糖尿病【详解】

甲状腺激素存在反馈调节,故TSH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减少的原因可能是T4血清总甲状腺素或FT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抑制垂体的结果,A正确;此人T4含量偏高可能患了甲亢,体温比正常人高,但是散热等于产热,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是促进

动物的新城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病人出现体重减少的原因可能是T4或FT4促进细胞氧化分解作用加强的结果,C正确;病人出现心悸的现象可以推测T4或FT4有促进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的功能,D正确;故选B。30.下图为生发层细胞中染色体上某基因局部结构示意图,已知两条链均

被15N标记,且该基因中A占全部碱基的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基因彻底水解后可生成6种产物B.解旋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聚合酶作用于②部位C.该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中U占全部碱基的30%D.将该细胞置于14N培养液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含15N的子细胞占50%【答案】A【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核内某基因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①为磷酸二酯键,是DNA聚合酶、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位点;②是氢键,是解旋酶的作用位点。该基因中A占全部碱基的3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30%,则C=G=50%-30%=20%。【详解】该基因彻底

水解后产生脱氧核糖,磷酸,4种碱基,共可生成6种产物,A正确;解旋酶作用于②部位,断裂氢键,DNA聚合酶作用于①部位形成磷酸二酯键,B错误;该基因中A占全部碱基的30%,根据此条件不能确定两条单链中A所占的比例,因此不能确定该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中U占全部碱基的

比例,C错误;将该细胞(基因被15N标记)置于14N培养液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该过程中DNA只复制一次,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DNA分子应该均含有15N,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DNA分

子结构示意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应用,能应用其延伸规律答题;识记DNA分子复制的特点,能结合题干信息答题。3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叙述正确的是()A.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可以有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参与B.效应T细胞紧密接触靶细胞导致病原体裂解死亡C.浆细胞能产生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D.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免疫反应【答案】A【解析】【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体液免疫: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

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细胞免疫的大致过程是:T细胞

在接受抗原刺激以后,通过分化形成了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详解】A、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有吞噬细胞

和T细胞的参与并发挥作用,A正确;B、效应T细胞紧密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B错误;C、浆细胞能产生抗体,但不能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C错误;D、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只是产生了抗体,会发生免疫反应,不会发生过敏反应,D错误。故选A。【点

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2.为研究两种植物激素对某禾谷

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将其幼苗分别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测定株高变化,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分组清水0.5g·L-1生长素0.1mg·L-1油菜素0.5g·L-1生长素+0.1mg·L-1油菜素株高(cm)11.210

.911.712.0A.0.5g·L-1的生长素对该禾谷类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B.0.1mg·L-1的油菜素对该禾谷类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C.清水组的禾谷类植物受自身合成的生长素的调节D.0.1mg·L-1油菜素可增强生长素对该禾谷类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答案】

D【解析】【分析】表格分析:由表格数据可知,0.5g•L-1生长素对株高生长是抑制作用;0.1mg•L-1油菜素对株高生长是促进作用;0.5g•L-1生长素+0.1mg•L-1油菜素的共同作用是促进生长

,并且比单独使用油菜素促进效果更显著。根据题意可知,添加植物激素的为实验组,清水组为对照组。【详解】A、添加0.5g·L-1的生长素后该禾谷类植物的株高低于清水组,说明0.5g·L-1的生长素对该禾谷类植物生长有抑制作

用,A正确;B、同理可说明0.1mg·L-1的油菜素对该禾谷类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B正确;C、清水组为空白对照,但禾谷类植物受自身能合成生长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C正确;D、0.5g·L-1的生长素和0.1

mg·L-1的油菜素同时作用,表现为促进该禾谷类植物生长,说明0.1mg·L-1的油菜素可能减弱了0.5g·L-1的生长素对该禾谷类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D错误。故选D。33.研究发现,当血糖浓度高于某水平时,肝

细胞膜上的某种载体蛋白可将葡萄糖转运至细胞内;当血糖浓度低于某水平时,该载体蛋白又能将葡萄糖由细胞内转运出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的运输方向与细胞内外葡萄糖的相对浓度有关B.该载体蛋白转运葡萄糖进出肝细胞均不需要消耗A

TPC.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该载体蛋白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D.胰岛B细胞合成的激素可以促进血液中葡萄糖进入肝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

转运至肝细胞内,降低血糖浓度;在血糖浓度偏低时,该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出肝细胞,升高血糖浓度,可见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而是血糖浓度高低决定的,据此答题。【详解】分析题意可知: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而是血糖浓度决定的,A

正确;在血糖浓度偏低时,该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出肝细胞,肝细胞内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故此时肝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大于血浆,该载体是顺浓度梯度将葡萄糖运出,不需要消耗ATP,B正确;胰高血糖素是促进血糖含量升高的激素,所以推测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该载体蛋白将葡萄糖转运出肝细胞,C错误;胰岛

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岛素,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所以胰岛素可以促进血液中葡萄糖进入肝细胞,D正确。【点睛】关键在于推断葡萄糖被相应的转运载体运进或运出细胞的方式。判断的依据是:血糖浓度低则运出,

血糖浓度高时则运进,说明葡萄糖在载体蛋白协助下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ATP。34.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D1/W1)×100%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W1=A1+B1+C1+D1

,D1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D1=A2+B2+C2+D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因此是单向不可逆转的。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解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A1呼吸作用消耗,B1未被利用,C1流向分解者,而D1=A2+B2+C2+D2是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A正确;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

1+D1)=D1/W1,B正确;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D1=(A2+B2+C2+D2),C错误;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以及特点,特别是掌握能量流经每一个营养级的途径是该题考

查的重点,理解能量流动的途径和特点是突破该题的关键。35.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氨基酸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相同的蛋白质一定具有相同的功能B.酶、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由细胞产生,在完成作用后都被清除或降解C.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与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的运动有关D.胰髙血糖素能促进动物细胞中的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髙【答案】C【解析】【分析】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

有机物,酶、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具有专一性(或特异性)的特点,且激素和神经递质在发挥作用后一般会被灭活;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原因之一是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的通过,而蔗糖分子等不能通过;胰高血糖素的作用: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详解】含有氨基酸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相同的蛋白质,其空间结构可能不同,因此功能也可能不同,A错误;酶是生物催化剂,可以反复使用,发挥作用后一般不会被清除或降解,B错误;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与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的运动有关,C正确;胰髙血糖素能促进动

物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髙,但是不能促进肌糖原分解补充血糖浓度,D错误。36.造成人类遗传病的原因有很多种,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1三体综合征一般是由第21号染色体结构异常造成的B.猫叫综合

征是第5号染色体中缺失1条造成的遗传病C.冠心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这类遗传病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D.若父母表现型均正常,生一个患红绿色盲男孩的概率是1/4【答案】C【解析】【分析】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

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

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2、多基因遗传病:(1)概念:由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疾病。(2)特点:①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②在群体中发率较高;③常表现为家族聚集。(3)实例:腭裂、无脑儿、青少年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等。【详解】A、21三体综合征一般是由于第21号染色体数目

异常造成的,A错误;B、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染色体结构缺失造成的,B错误;C、冠心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这类遗传病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C正确;D、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父母表现型均正常,则父亲不患病,母亲为携带者或不携致病基因的正常人,所以生一个患红绿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或0,D错误

。故选C。37.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其作用机理为:生长素通过细胞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通过进一步信号传递促进质子泵基因的表达,质子泵是细胞膜上转运H+的载体,可将H+从膜内运到膜外,使细胞壁酸化,酸化后的细胞壁变得松弛从而有利于伸展。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A.细胞伸长生长的过程中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是液泡B.据题意分析,生长素通过细胞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C.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中,色氨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生长素D.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答案】A【解析】【分析】生长素能与细胞膜上的蛋

白质结合,从而激活细胞膜上转运H+的载体,将H+向膜外运输,使细胞壁酸化、变得松弛,细胞吸水膨胀产生压力,促使细胞生长。【详解】A.液泡在植物生长成熟过程中,体积大小变化很大,成熟的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可能占细胞体积的90%,A正确。B.生长素等物

质通过细胞壁的方式不是跨膜运输,所以不是协助扩散,B错误。C.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中,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素,色氨酸不是生长素的基本单位,所以不是经过脱水缩合过程,C错误。D.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生长素

作用机理,考查细胞膜的功能、物质的运输方式、生长素的作用特性,要求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结合生长素作用机理,解决问题。38.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等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一定

与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有关C.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D.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影响胰岛素分泌的过程属于反馈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1、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

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2、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

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包括血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组织液和淋巴等,A错误;B、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但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不都是与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有关,也与机体本身有关,B错误;C、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D错误;D、血糖含量和血液中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可为代谢提供充足的反应物,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内

环境、血糖调节、体温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识记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9.九价宫颈癌(HPV)疫苗可预防HPV引起的宫颈癌,中国内地首针预防宫颈癌的九价HPV疫苗于20

18年5月30日在海南博鳌超级医院接种,该疫苗将分三次接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九价HPV疫苗为抗原B.初次接种九价HPV疫苗,会刺激一种B细胞分泌多种抗体C.当机体再次感染HPV时,记忆B细胞的细胞周期会明显缩短D.

该疫苗分三次接种的目的是让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作为抗原可以引起进行体液免疫,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当抗原再次刺激时,记忆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进而分泌大

量的抗体。【详解】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九价HPV疫苗为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A正确;一种效应B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B错误;当机体再次感染HPV时,记忆B细胞的细胞周期会明显缩短,C正确;该疫苗分三次接种的目的是让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D正确。4

0.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就是使能量尽可能多地保留在生产者体内B.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不可能呈“S”型增长C.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都由光照条件决定D.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

对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地方,而不是使能量尽可能多地保留在生产者体内;食物十分充足,若存在天敌等环境阻力,社鼠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若不存

在环境阻力,社鼠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包括: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地方,A错误;B、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若存在环境阻力,社鼠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错误;C、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主要由光照条

件决定,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地的影响,C错误;D、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种群增长曲线、群落空间结构和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能运用所学知识,准

确判断问题的能力。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50分)41.绿萝是一种阴生植物,生命力顽强,因其叶子四季常绿而深受人们喜爱。某兴趣小组将其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开展实验探究。下图甲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乙表示该植物的细胞代谢状况;图丙表示用红外

线测量仪测得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迅速增大光照强度,短期内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的含量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

“不变”)。(2)图乙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代谢情况,可用图甲中a~d四点中的____________表示,也可用图丙e~j六个点中的_______表示。(3)图甲中,若全天的呼吸强度不变,当维持光照强度为6Klx时,该植物一天中至少需要________小时以上的

光照,才能正常生长。(4)若将图甲曲线改绘为小麦(阳生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的曲线,c点的位置应__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变”),原因是_____。(5)由图丙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_____点,j点与e点

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将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答案】(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2).减少(3).c(4).f和h(5).8(6).右移(7).阳生植物呼吸速率大于

阴生植物,所以净光合作用为0时所需的光照强度更大(或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高于阴生植物)(8).h(9).减少【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c点表示光补偿点

,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强度;d点表示光饱和点。图乙中,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刚好满足线粒体的需要,没有多余的释放出去,表明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图丙表示密闭玻璃温室中测定的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上升表示呼吸作

用大于光合作用,曲线下降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而图中f、h两点时光合作用刚好等于呼吸作用。【详解】(1)图甲中的a点光照强度为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表示细胞呼吸强度;因此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迅速增大光照强度,则光反应增强,生成的[H

]和ATP增多,导致C3还原反应变快,那么细胞内消耗的C3增加,而C3的生成反应仍正常进行着,故短时间内C3含量将减少。(2)图乙所示的该植物细胞没有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没有释放氧气到外界中,说明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

度,可用图甲中c点表示,也可用图丙e~j六点中的f和h点表示。(3)由图甲可知,在一天24小时光照条件下,当有机物合成大于有机物分解时,植物会出现生长,即光照强度大2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若全天的呼吸强度不变,当维持光

照强度为6Klx时,该植物一天中至少需要2klx×24÷6=8小时以上的光照,才能正常生长。(4)阳生植物呼吸速率大于阴生植物,利用弱光的能力弱,光的补偿点高,光合速率达到补偿点时的光照强度高,因此c点应该右移。(5

)丙图中纵轴表示的是温室中二氧化碳的量,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二氧化碳量最少时就是氧气积累最多时,即氧气浓度最大的是h点。图丙为密闭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图,f点和h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j点时二氧化碳浓度高于e点,表明j点时消耗的有机物更多,与e点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减少。【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

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够确定图甲中四点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关系;特别注意“光合作用所消耗的二氧化碳的量”是指的光合作用总量,与黑暗时间长短无关。42.为探究甲状腺吸收碘量与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关系,某兴趣小组用正常小鼠进行实验,测定甲状腺吸收131I量

。主要步骤如下:①给小鼠饲喂一定量的131I,测24小时内甲状腺吸收131I量(第一次);②每日给小鼠饲喂适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何喂7天;③再次给小鼠间喂一定量的131I,测24小时内甲状腺吸收131I量(第二次)

;④比较两次吸收131I量。回答下列问题:(1)甲状腺激素能______________,促进机体产生能量。(2)连续7天给小鼠饲喂甲状腺激素后,第二次吸收131I量比第一次的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3)人类有一种自身免疫病,由于患者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能与甲状腺细胞上促

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导致甲状腺激素水平______________。若参照上述实验方法测定,与第一次相比,患者第二次吸收的131I量______________(填“增多”“减少

”或“几乎不变”)。(4)通过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与神经调节相比反应较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无机盐是存在于生物体内和食物中

的矿质营养素,该题目中所体现无机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提高细胞代谢速率,(2).血液中甲状腺激素

水平上升,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因此吸收131I量减少(3).上升(4).几乎不变(5).激素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传递需要时间长,而兴奋通过反射弧传导需要

时间短(6).生物体内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有关实验相关的知识,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原则,实验动物是无关变量,所以应取生长发育等一致或相同的健康小鼠,向每只小鼠饲喂等量且适宜的放射性的131I,实验数量一般要相

对较多些,防止过少由于偶然因素造成误差。【详解】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结合实验设计原则和逐题分析问题的原因。(1)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促进机体产生能量。(2)连续7天给小鼠饲喂甲状腺激素后,第二次吸

收131I量比第一次的少,原因是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上升,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因此吸收131I量减少。(3)人类有一种自身免疫病,由于患者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能与甲状腺细胞上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

相同的生理作用,导致甲状腺激素水平上升。若参照上述实验方法测定,与第一次相比,患者由于负反馈调节,第二次吸收的131I量几乎不变。(4)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区别是,激素调节通过体液来运输速度较慢,而神经调节主要是通过反射弧来来传导所以速度较快。(5)考查的无机盐的作用,无机

盐的功能有: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部分,另外无机盐参与并维持生物体的某些生理活动。该题目中的作用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部分。【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激素调节的实验设计,解答本题时注意,设计实验要设计对照,对照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变量的作用结果的,变量的设计要遵

循单一变量的原则,否则实验的结果就无法得知是由于哪个变量引起的。4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南方某地为了恢复被破坏的常绿阔叶林而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逐渐得以恢复。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地区某植物种群具有的特征有(填序号)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①出生率②垂直分层现象③年龄组成④空间特征⑤复杂的种间关系⑥丰富度(2)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的恢复过程中群落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其速度比裸岩上进行的演替要快一些,速度较快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

__________条件得到了基本保留。(3)太阳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后,以______能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流动。(4)该地区某养鸡场为了提高家禽产蛋率,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这一过程中光刺激传递的信息属于__________信息。生态系统中,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生命活动的正常

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5)苔原生态系统要比常绿阔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①③④(2).次生(3).土壤(4).化学(5).物理(6).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7).常绿阔叶林的物种组成多,食物网更复杂【解析】【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

等。2、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流经生态系统

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4、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活动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②种群的繁衍。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

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1)种群的特征包括④空间特征和数量特征,其中数量特征有死亡率和①出生率、③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等。而②垂直分层现象和⑤复杂的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⑥丰富度属于物种丰富度,因此属于种群的特征有①③④。(2)该地区常绿阔

叶林的恢复过程中依然保留了基本的土壤条件,群落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由于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保留和原有的土壤条件条件得到了基本保留,使得其速度相对于裸岩上进行的演替要快一些。(3)太阳能输入该生态系

统的第一营养级后,能量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在有机物中,伴随着物质循环在生物群落中流动的。(4)光刺激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表现在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种群的繁衍、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等

方面起着重要作用。(5)与苔原生态系统相比,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较丰富,营养结构较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抵抗力稳定性更高。【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

解所学知识要点,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回答。44.玉米(2n=20)是遗传研究的模式植物。已知植株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基因位于10号染色体上;糊粉层有色(C)对无色(c)为显性,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玉米

籽粒饱满(S)对凹陷(s)为显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组合1组合2P有色不抗病×无色抗病有色饱满×无色凹陷F1有色抗病有色饱满F2有色抗病:有色不抗病:无色抗病:无色不抗病=9

:3:3:1有色饱满:无色凹陷=3:1(1)玉米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测定玉米基因组的序列需要测定_______条染色体。(2)组合1中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F2中有色抗病个体自由交配,所得后代中

无色不抗病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试从组合2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S、s位于_______号染色体上。(3)有色凹陷和无色饱满两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0或20(2).10(3).CCrr、ccRR(4).1/81(5).9(6).有色凹陷:有色饱满:无色饱满=1:2:1【解析】【分析】分析杂交组合1:F1为有色抗病,F2为有色抗病

:有色不抗病:无色抗病:无色不抗病=9:3:3:1,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结合亲本表现型,说明亲本为单显性杂交,基因型为CCrr、ccRR。分析杂交组合2:有色饱满×无色凹陷,F1全为有色饱满,F2为有色饱满:无色凹陷=3:1,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说明S、s位于9号染色体上。【详解】(1)减数第一次分

裂完成时,染色体数目减半,但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体数目加倍,玉米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10或20;由于玉米(2n=20)是雌雄同株,所以测定玉米基因组的序列需要测定10条非同源染色体中DNA序列。(2)F1为有色抗病,F2

为有色抗病:有色不抗病:无色抗病:无色不抗病=9:3:3:1,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结合亲本表现型,说明亲本为单显性杂交,基因型为CCrr、ccRR,F2中有色抗病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9CCRR、2/9CCRr、

2/9CcRR、4/9CcRr,自由交配,所得后代中无色不抗病ccrr的比例为4/9×4/9×1/16=1/81,组合2中有色饱满×无色凹陷,F1全为有色饱满,F2为有色饱满:无色凹陷=3:1,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说明S、s位于9号染色体上

。(3)取有色凹陷和无色饱满纯合亲本,即ccSS×CCss→F1CcSs,由于两对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故F1自交时只能产生两种配子,即Cs:Cs=1:1,故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色凹陷:有色饱满:无色饱满=1:2:1。【

点睛】关键:根据F2的表现型机器比例确定两个组合中所涉及的两对相对性状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满足“9:3:3:1”的表现型比例则遵循,否则就不遵循。45.赖氨酸是人体的一种必需氨基酸。某草本植物甲含有A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中富含赖氨酸。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的转基因水稻也能合成甲的富

含赖氨酸的蛋白质,水稻的营养价值随之提高。下图是获取转基因水稻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①过程的方法获取的目的基因与植物甲的A基因在结构上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②过程中常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是____

______________。(2)通过②过程构建的重组质粒,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应该具备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3)在利用农杆菌转化法转基因时,需将目的基因插人到质粒的T-DNA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将携带了目

的基因的农杆菌和水稻薄壁组织细胞共同培养时,需用酚类化合物对水稻细胞进行处理,这种处理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获得转基因水稻后,可采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对水稻细胞中是

否存在A基因的转录产物进行检测,检测时需要用______________制作基因探针。要确认A基因是否在转基因水稻植株中正确表达,除了进行分子检测外,有时还需要进行____________的鉴定。(5)

若从预期的获取富含赖氨酸的蛋白质这一功能出发,依靠人工方法合成预期蛋白质的mRNA,再重复上述过程,此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可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相同(2).限制酶和DNA连接酶(3).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

因(4).T-DNA能进入并整合到水稻染色体DNA上(5).吸引农杆菌对水稻细胞进行侵染(6).含A基因的DNA片段(或A基因)(7).个体生物学水平(8).蛋白质工程【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

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

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

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过程①为逆转录过程,获得的目的基因无启动子和终止子,因此与植物甲的A基因在结构上不相同。过程②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常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

DNA连接酶。(2)过程②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应该具备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条件。(3)在利用农杆菌转化法转基因时,需将目的基因插入到质粒的T一DNA中,原因是T-DNA能进入并整合到水稻染色体DNA上。将携带了目的基因

的农杆菌和水稻薄壁组织细胞共同培养时,需用酚类化合物对水稻细胞进行处理,这种处理的作用是吸引农杆菌对水稻细胞进行侵染。(4)在获得转基因水稻后,可采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对水稻细胞中是否存在A基因的转录产物进行检测,用放射性标记的含A基因的DN

A片段制作基因探针。要确认A基因是否在转基因水稻植株中正确表达,除了进行分子检测外,有时还需要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5)若从预期的获取富含赖氨酸的蛋白质这一功能出发,依靠人工方法合成预期蛋白质的mRNA,再重复上述过

程,此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可称为蛋白质工程。【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及具体的操作步骤,掌握各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答题。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