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499.500 KB
  • 2024-09-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6)页,499.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8f9af0ca28597b16ecb9b8e3169f75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大连市一〇三中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历史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60分)1.人类历史先后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其中,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主要由于A.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增加B.人类从食物

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C.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D.专门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农业的发展,要求有质量更好、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即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故答案为A项;

农业和畜牧业分工即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排除B项;剩余产品出现后,导致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排除C项;D项是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排除。2.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他们发明了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印章文字

D.甲骨文【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等关键信息可知是楔形文字。大约在埃及象形文字出现的同一时期,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形状像楔子,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亚洲西部的许多地方,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B正确;

古埃及人发明的是象形文字,A排除;古代印度河流域已有文字,大多刻在石头或陶土制成的印章上,因此称为印章文字。C排除;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D排除。故选B。3.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在会场门口有监察员审查参会者身份,能顺利入会的是A.

城郊的男性公民B.来自埃及的富商C.首席将军的夫人D.雅典城内的妇女【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雅典公民大会的参与者应为本城邦的成年男性居民,故排除B、C、D三项

,选择A项。4.从“兴起于伊朗高原”“继承西亚的君主专制制度”“行省制度”“君权神授”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A.马其顿帝国的统治B.罗马帝国的兴衰C.波斯帝国的强大D.雅典的民主政治【答案】C【

解析】【详解】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等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它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

被认为来自神授,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根据以上总结可知提炼的主题是波斯帝国的强大,答案为C;马其顿产生于小亚细亚希腊地区;罗马帝国产生意大利半岛;雅典产生于希腊半岛;均不符合题意于“兴起于伊朗高原”,排除ABD。5.请为以下三幅图片选一个正确的主题()A.亚非的文明B.欧亚的文明C.封建的西欧D.

封建的亚洲【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古时期的西欧。三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农奴制、庄园经济和封君封臣制度,故三幅图片的主题是封建社会下的西欧,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欧洲,故排除ABD。6.《摩奴法典》规定:刹帝

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骂了,就要罚款200帕。要是首陀罗骂了,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此规定说明了A.四个种姓的职业世袭不改变B.四个种姓的宗教生活界线分明C.四个种姓的宗教权利不平

等D.四个种姓的法律地位不平等【答案】D【解析】【详解】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以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材料没有涉及职业世袭的问题,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四个种姓的宗教生活问题,排除B;材料没有涉

及四个种姓的宗教权利问题,排除C;材料“要是首陀罗骂了,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说明四个种姓的法律地位不平等,故选D。7.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他们A.把欧洲的疾病传入美洲B.把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传入非洲C.把玉米传入北美洲D.把中国

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传入欧洲【答案】D【解析】【详解】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把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传入欧,D项正确;把欧洲的疾病传入美洲,把基督教传入非洲和把玉米传入北美洲的,都是近代的欧洲殖民者,ABC三项错误。8.大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古代

文明的杰出代表,它得名于A.金字塔建筑B.城市建筑C.圆头碑建筑D.石头城建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大津巴布韦文化是南部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得名于一组古代巨石建筑群遗址,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9.“在农业生产中他们培育了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粮食新品种,如玉米、西红柿、南瓜、豆子、甘薯、辣椒、可可、香兰草和烟草等,其中玉米的培植对人类贡献最大。”“他们”是指()A.玛雅人B.阿兹特克人C.印加人D.雅利安人【答案】

A【解析】明清时期,传入中国的美洲原产作物有玉米、西红柿、南瓜、豆子、甘薯、辣椒、可可、香兰草和烟草等。玛雅人是最早种植玉米的民族。因此选A。10.下面是赵、钱、孙、李四位同学在一次“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活动

课上辩论的四个主题,你支持谁的观点()A.赵同学:探索未知世界是西方航海家们远航的原动力B.钱同学:宗教狂热是西方航海家们远航的原动力C.孙同学:对财富的迫切追求是西方航海家们远航的原动力D.李同学:宣扬国威和殖民征服是西方航海家们远航的原动力【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所谓“原动力”,即根本原因。15世纪,土耳其的扩张阻断了传统商路,西欧各国为了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故选C项。A项中的“探索”,B项中的“狂热”,D项中的“殖民征服”,只是目的之一,不是根本原因,

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背景11.为了发现与亚洲进行直接贸易的航路,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出海航行,他们分别到达过A.好望角、印度、美洲、菲律宾B.印度、好望角、美洲、菲律宾C.好望角、印

度、菲律宾、美洲D.印度、好望角、菲律宾、美洲【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可知,,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分别到的是好望角、印度、美洲、菲律宾,A项正确;排除BCD项。12.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可以通过《圣经》

直接与上帝沟通。这在当时产生的社会效果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动摇了教会在人们心中的权威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君主和罗马教皇权力上的平等【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它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仍然信仰上帝,排除AC

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13.如图所示时间轴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是实现A.民族解放B.国家统一C.民主政治D.个人自由【答案】C【解析】【详解】《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责

任内阁制形成使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的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故选C;1640年后的英国不存在民族解放的问题,排除A;《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1832年议会改革无法体现国家统一、个人自由的诉求,排除BD。14.下图反映出日本某时期教育普及率迅速提高。你认为

影响日本教育普及率迅速提高的时期在A.明治维新之后B.日俄战争之后C.日本工业革命之后D.日本侵华战争之后【答案】A【解析】【详解】据图示内容可知,日本教育普及率的迅速提升是在1886年实行4年制义务教育以后,这与明治维新后日本

大兴教育有关,故选A;日俄战争是在1904—1905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B;日本工业革命主要是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排除C;日本侵华战争与其国内教育普及率的提升没有必然关系,排除D。故选A。15.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工人的处境最糟: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

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区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这反映了工业革命A.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B.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C.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D.引发环境和社会问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工人的处境最糟:曼彻斯特浓烟滚

滚,污水横流”中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材料“工人居住区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反映了工业革命也引发了民生等社会问题,故D项正确;ABC项都是工业革命的带来的影响,但材

料没有体现出来。所以答案选D。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16.洛克菲勒从开办一家小炼油厂起家,通过合并其他厂家而成为“石油大王”。他的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美国九成以上的炼油工业,他接着成立了美

孚石油托拉斯,建立包括原油生产、炼油、运输、销售等等一套完善的系统。这反映出,美国的石油工业的特征是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B.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C.已取代了其他能源行业D.以发包形式分散经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他的美孚石

油公司控制了美国九成以上的炼油工业”“托拉斯”等信息可得出,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与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故A项正确;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排除B项;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D项。17.列宁说过,“(巴黎公社)通

过革命后取得了政权的广大无产阶级群体在未经任何特别复杂的立法手续程序,就实行了社会制度民主化,从而废除了根深蒂固的官僚制,实现了官吏由广大人民及其无产阶级通过选举的制度而产生”。这说明巴黎公社A.彻底废除了资本主义制度B.进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伟大实践C.获得了广大

人民群众的支持D.借鉴了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经验【答案】B【解析】【详解】“无产阶级群体”在“取得了政权”后,“实行了社会制度民主化”,“官吏由广大人民及其无产阶级通过选举的制度而产生”,说明巴黎公社进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伟大实践,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巴黎公社“彻底”废除了资本

主义制度,A项错误;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巴黎公社借鉴了“直接民主”的经验,D项错误。18.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机驱动轮船,揭开了蒸汽轮船时代的序幕。1811年,英国人造出了自己的汽船。于

是,一次次预定日期和远洋航线的航行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促进各地区之间的贸易。这主要反映了A.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B.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C.英国将成为海上强国、殖民霸主D.交通运输业因专利技

术发展而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一次次预定日期和远洋航线的航行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促进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反映了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工具进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国际

劳动分工,故B排除;18世纪英国已成为海上强国、殖民霸主,故C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交通运输业的专利技术,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远洋航线的航行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促进各地区之间的贸易

”,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19.某班同学在一次探究性学习中形成了以下结论:它充分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它客观上促进了新大陆的开发;它把灾难带给了非洲这片古老的大陆,部族之间战争被挑起,上亿人口被掠夺。据此可知,他们探究

的问题是A.新航路开辟B.三角贸易C.世界市场形成D.美国内战【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它把灾难带给了非洲这片古老的大陆,部族之间战争被挑起,上亿人口被掠夺”,反映的是奴隶贸易对非洲大陆的危害,即他们探究的问题是三角贸易,故答案为B项;新航路开辟使世

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形成是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内战解放的是南部种植园奴隶,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D项。20.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宪法的基本思想是从建立民主制度的长期斗争中涌现的,是具有爱国色彩

的集团,共同努力和妥协的产物。宪法提供了一个共和国政府的通常体制,总统由直接民选产生;还慎重地规定,分配大地产,不管大地产是本国人、教会或外国人所有。材料说明这部宪法A.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B.美国结束了对拉美的“大棒政策”C.结束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D.工人

阶级登上墨西哥的政治舞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宪法提供了一个共和国政府的通常体制,总统由直接民选产生”可以看出,该宪法突出民主原则,其颁布推动了墨西哥的现代化进程。A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美国对拉美的外交政策变化,B排除;181

3年已经结束西班牙统治,C排除;墨西哥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D排除。故选A。21.“他们坐在巴黎,决定在哪些国家将存在,哪些国家将不存在,它们的边界应如何划分,以及中东和世界其他地区将在战胜国之间如何分配等”。这反映

了当时A.美国掌握世界霸权B.国际联盟存在明显不足C.大国强权统治世界D.帝国主义阵营更加巩固【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他们坐在巴黎,决定在哪些国家将存在,哪些国家将不存在”等信息来看,反映的是巴黎和会上大国强权统治世界的状况,故答案为C项;一战结束后美国还没有掌握世界霸权,排除

A项;巴黎和会召开时国际联盟尚未成立,排除B项;巴黎和会没有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22.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这两次会议的相似点是①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会议②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国利益③建立战后

世界统治新秩序④促进了世界的长久和平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都由帝国主义大国主导;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华盛顿会议中确立了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侵犯了中国主权;两

次会议构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①②③符合题意,B正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矛盾重重,并未能促进世界长久和平,④错误,排除ACD。23.列宁在1921年指出:“假定在千百万小农旁边没有电缆纵横的先进的大机器工业——这种工业按其技术能力和有

组织的‘上层建筑’以及其他伴生的条件来说,能够比从前更迅速更便宜更多地向小农提供优质产品——那么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由此可知,列宁主张()A.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B.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C.降低工业品的销售

价格D.强化小农和大工业间的联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其特点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B正确;A项

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强调商品经济的作用,而不是工业品价格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强化小农与商业的关系,排除D项。24.……“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作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这段话中的“

我们”成为受害者,是因为英法推行A.绥靖政策B.侵略政策C.法西斯政策D.不结盟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在世界各地进行侵略活动。英法等西方大国为了维持所谓的和平,希望以

牺牲小国利益来安抚侵略者。这种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这个被称为“慕尼黑阴谋”的事件将绥靖政策推

向顶峰。绥靖政策的影响极为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故答案为A。25.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即美、苏是第一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第二世界;亚非拉是第三世界。“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A.适应了国际局势的变动B.强化了美苏军事集团的对峙C.促

成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D.改变了中国外交的战略目标【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战后美苏建立两极格局,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登上世界舞台,二战后西欧一体化发展,日本日益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局面,故“三个世界”实际上反映了两极格

局下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A项正确;世界多极化对美苏格局形成一定冲击,排除B项;中美关系正常化从1972年开始,排除C项;“三个世界”理论并未涉及改变中国的外交目标,排除D项。故选A。26.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就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旗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和敌对行动,率先挑起了冷

战。美国发起冷战的标志是A.1944年罗斯福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说B.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1947年6月欧洲复兴计划的提出D.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正确;罗斯福时期尚未进行冷战,排除A

;马歇尔计划和北约是冷战进程的一部分,而非开始的标志,排除C、D。27.“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①联合国②世界银行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④关贸总协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

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其它国际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是一个综合性国际组织,不单纯是经贸和金融组织,联系所学,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是当今世界经贸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故①错误,②③④正确,排除ACD,所

以选B。点睛:此题难度不大,实际是考查学生对当今世界经济的认识和理解,考查了学生的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28.南斯拉夫是最早进行改革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A.全盘否定斯大林B.推行“新经济体制”C.实行“多元化”D

.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南斯拉夫改革中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故选D。A是赫鲁晓夫的主张;B是勃列日涅夫的举措;C是戈尔巴乔夫的举措。排除ABC项。29.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

逆全球化”现象,如2016年,英国的脱欧公投,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措施。这反映了A.“逆全球化”逐渐成为时代潮流B.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确立C.世界经济体系被西方国家主导D.全球治理体系亟待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出现

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英国的脱欧公投,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等信息可知,全球化的收益在各国内部分配不均,说明全球治理体系亟待完善,D项正确;在全球化进程中出现“逆全球化”现象,但不代表“逆全球化”逐渐成为时代潮流,并且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材料中“逆全球化”现象及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

、边境修墙等措施反映了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建立的现象,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逆全球化”现象,没有强调西方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作用,C项错误。30.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世界

经济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重要场合,对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概念的全球治理体系展开系统论述,在世界范围引起震撼和回响。该现象主要反映A.世界全球化开始进入自觉阶段B.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C.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D.中国成为世界舞台中心【答案】C【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对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概念的全球治理体系展开系统论述,在世界范围引起震撼和回响”可知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C正确;“二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

入自觉阶段,A错误;发展中国家仍在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而努力,B错误;D不符合史实,中国正在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排除。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31.19世纪以来,德国迅速崛起,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中期,工业革命刚刚起步,德国的第一条铁路——富尔特—纽伦堡铁路便建成通车了。30年代末,普鲁士政府制定《铁路法》加强对铁路建设的统一规划、指导、监督,从1848年起,政府开始投资修建铁路。到1850年,全国铁路网达6040公里,1839年已超过法国,50—

60年代超过英国。德国还大力修公路,开运河口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变革,重工业的迅速发展,铁路对煤和铁的巨大需求促进了煤铁产业的发展,到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钢铁行

业的年增长率为30%。——摘编自《德国通史简编》材料二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面对时代的转型移步与思想的起承转合,马克思借助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经济学,试图把社会主义从“乌托邦”的错误起点拯救出来。——摘编自(英)戴维·麦

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等材料三一战前列强经济实力、占有殖民地对比表国家英国沙俄法国德国占世界工业总产量(%)142.6616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335017401060290(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2)结合材料一,概括材料三中德国历史发展

状况,并简要分析对20世纪初期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答案】(1)贡献: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系统阐明了唯物史观,创立了马克思主

义哲学。(2)状况:德国工业生产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但殖民地占有份额远远少于英法等国。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解析】【详解】(1)贡献:根据“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并结合所学可从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系统阐明了唯物史观,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方面进行概括。(2)状况:根据“19世纪30年代中期,工业革命刚刚起步,德国的第一条铁路——富尔特—纽伦堡铁路便建成通车了。”

“1839年已超过法国,50—60年代超过英国。”等信息可得出德国工业生产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再根据“占有殖民地对比表”可以看出但殖民地占有份额远远少于英法等国。影响:结合所学可得出英、法、德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88—1995年间,联合国共进行了24次维持和平行动,超过了前40年维持和平行动的总和。联合国维和人员的任务除继续承担传统的监督、停火等职责外,还包括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安置难民、医疗救助、重建国家

等。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大批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数量大大增加。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大会通过的8

0%以上的裁军提案是第三世界国家提出的。据联合国新闻网报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派出维和人员3.9万余人次,参与维和任务区道路修建工程1.3万余公里,接诊病人17万多人次。2004年,联合国授予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全体官兵“和平荣誉勋章”。——以上材料摘编自方连庆主编《国际关系史》(

战后卷)等(1)根据材料一,思考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具有什么新特点。联合国能够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其前瞻性的理论视角,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成为我国外交文化的主心骨。除了马克思主义

共同体思想给予“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思想源泉以外,中国的“和合”文化也给这一理念奠定了强有力的支撑,“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和衷共济”等,纷纷体现着“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和“以和为贵”的处世哲学,是“和合”文化在当代外交领域的重要体现,同时也为中国文化打响了国际旗号,增强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张珣

、王浩宁《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意蕴》(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理解。【答案】(1)新特点:次数更多;维和行动任务内涵更广;预防了战争的爆发。原因: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数量大大增加,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联

合国事务。(2)“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源自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也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价值的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

民共同的福祉。【解析】【详解】(1)新特点:根据“联合国共进行了24次维持和平行动,超过了前40年维持和平行动的总和”得出次数更多;根据“联合国维和人员的任务除继续承担传统的监督、停火等职责外,还包括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安置难民、医疗救助、重建国家等”得出维和行动任务内涵更广;

根据“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得出预防了战争的爆发。原因:根据“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大批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数量大大增加。”得出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数量大大增加,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中国共派出维和

人员3.9万余人次,参与维和任务区道路修建工程1.3万余公里……”得出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2)根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其前瞻性的理论视角,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成为我国外交文化的主心骨”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人类命运

共同体”理念是中国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根据“除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给予“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思想源泉以外,中国的“和合”文化也给这一理念奠定了强有力的支撑”得出源自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也源自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和合”文化;根据“是“和合”文化在当代外交领域的重要体现,同时也为中国文化打响了国际旗号,增强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得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价值的体现。最后总结得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不仅是中国人民

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66579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