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试题 必修下册 第1.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Word版无答案.docx,共(6)页,136.86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7b0394113e910a99efc6fd788fc5f2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单元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千乘(chèng)喟然(kuì)莫春(mù)师旅(lǚ)B.沂水(xí)率尔(shuài)比及(bǐ)曾皙(xī)C.鼓瑟(sè)冠者(ɡuàn)饥馑(jǐn)铿尔
(kēng)D.侍坐(shì)小相(xiàng)哂笑(xī)舞雩(yú)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识文断字”“文思敏捷”“学富五车”是一个人“有文化”的标准,从事口头传承行业的人,如操弦乐师、
戏曲艺人等都被划定在“没文化”之列。;;。。,。①毫不客气地说,这种观念至今仍然没有多大改变②吟诗作赋如此高贵,唱歌表演如此低贱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很难做出简单判断④文字如此高贵,音符如此低贱⑤人们常常思索,学堂教育与民间传承到底哪种标准更
符合技术传承规律⑥行文走笔如此高贵,弹琴舞蹈如此低贱A.①②⑥⑤④③B.③②⑤④⑥①C.⑤③②④⑥①D.④⑥②①⑤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不是匍匐在诸神脚下的可怜虫,相反,(a)。人的道德准则并非来自神的诫命,而是
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也并非来自神的启示,而是源于人的内心。先秦的诸子百家虽然议论蜂起,有时甚至势如水火,但他们都是以人为思考的主要对象,其智慧大都是关于人生的智慧。这种思维方式为中华传统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当其他民族对各路神灵的至高权威①时,中华
民族的先民则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和效仿的对象;当其他民族把人生的最高目标设定为以求永生的目标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以生前“立德、立功、立言”等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当其他民族从宗教感情中寻求灵魂的净化或愉悦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
基础篇爱心和幸福感。既然中华民族的先民以人为万物之本,他们的理想国就在人间。孔子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栖栖遑遑,②;庄子热爱个体生命,对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也抱着爱惜态度。如果说儒家更注重整个民族和社会的群体利益,那么,(b)。儒、道两家③,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他们对人生价值的把握形成了
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心理。显然,这种文化心理既有丰富内涵,又有积极意义,可以滋润当代中国人的心灵。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a宇宙万物的中心是人b更重视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的就是庄子B.a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b更重视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的就是庄子C.a宇宙万物的中心是
人b庄子更重视的就是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D.a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b庄子更重视的就是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
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科学史上,天文学的发展历来波澜起伏。在西方,有人们熟知的是哥白尼“日心说”与托勒密“地心说”旷日持久的争论。其实在东方,①,这就是中国天文学史上著名的“浑盖之争”。这场争论围绕宇宙结构的认识
,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自己对宇宙形状的认识,人们开始主张的是“天圆地方”。但这种认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学说,因为它本身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漏洞。正因为如此,当曾子的学生单居离向他询问是否果真“天圆地方”时,曾子一针见血地指出:“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他认为“天圆地方”说
的不是天地具体形状,②。他引述孔子之语,把“天圆地方”说成是“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即天所遵循的规律在性质上属于“圆”,转动不休;③,安谧静止。孔子师徒的说法,()可以弥补“天圆地方”说在形式上的缺陷,()这种修补使该说丧失了作为一种宇宙结构学
说而存在的资格,()它所谈论的已经不再是天地的具体形状了。6.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而且虽然B.虽然然而而且C.固然但是因为D.如果那么而且7.请在文中横线处都补写上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三
、情景默写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为打消弟子在谈论个人志向时的疑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华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_______,________”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冉有表示,治理一个小国,他用三年时间,______________”;至于礼乐教化则“__
___________”。(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唱着歌回去。(5)《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华侍坐》中写到孔子听了子路的志向后笑了笑,这是因为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
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
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B.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
而归提升篇C.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D.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乘之国:指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
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兵车的数目来计算。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B.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C.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D.冠者:成年人
,16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16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言志”为线索,表达了孔子及其弟子各自的人生志向。孔子对学生循循善诱、和蔼可亲,体现了一个教育家的风范。B.整段文
字表现出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C.通过简洁的对话、细腻的神情及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志趣,文段呈现的对话场景体现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D.文段善用典故,内涵丰富;语言富丽华美
,耐人寻味。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13.结合原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分析孔子的形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下面小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
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
,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节选自《论语·先进篇》)1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B.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C.莫春者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帽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D.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A.侍:陪侍,陪站在尊长身边。《论语》中单用“侍”,指孔子坐着,弟子站着;“侍坐”指孔子和弟子都坐着。B.饥馑:泛指灾荒年。遇到谷物不能成熟的称为“馑”,遇到蔬菜歉收的称为“饥”。荐饥就是连年歉收。C.会同:泛指古代诸侯会盟和共同朝见天子。古代两诸侯相见叫“
会”,古代诸侯共同朝见天子叫“同”。D.端,玄端,古代礼服名。章甫,指成年男子戴的一种礼帽。端章甫,在上文中指穿着礼服,戴着礼帽。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本文记述孔子与四位学生朋友式的对话,让学生畅所欲言,可谓“因材施教”的典型。B.孔子
兼容并蓄,鼓励个性。子路、冉有、公西华等人的想法并不完全吻合孔子的理想,孔子都是宽容接纳全面肯定。C.孔子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交流,孔子自己不多说话,引导学生谈理想,谈志趣,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进步。D.孔子主张“为国以礼”,以礼治理国家。文中孔子“哂之”,
就是孔子对子路“以勇治国”的一种批评态度。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