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麻阳县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联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5)页,3.78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72d6df924911e97c26992f188a75ad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地理线上测试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读太阳系局部图(A为地球),完成下面小题。1.行星D是()A.火星B.木星C.土星D.金星2.关于图中C处说法错误的是()A.C是指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B.C
处有成千上万颗小行星C.在C处的小行星各有各的运行轨道,都围绕太阳运转D.在C处的小行星运行时杂乱无章【答案】1.B2.D【解析】1题详解】据所学及图示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由内到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A代表地球,则B代表火星,C代表小行星带,D代表木星
,ACD错误,B正确,故选B。【2题详解】根据所学可知,C是指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有成千上万颗小行星,小行星各有各的运行轨道,都围绕太阳运转,具有一定的规律性,D说法错误,故选D。【点睛】小行星带,主要分布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围绕太阳旋转的为数众多的小天体。2022年10月,
我国成功发射了“夸父1号”卫星,主要用于观测和研究太阳的“一磁两暴”“一磁”指太阳磁场,“两暴”指的是太阳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下图示意1985-2020年太阳活动周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两暴”指的是太阳活动中的()①黑子②耀斑③日冕物质抛射④太阳风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
③4.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小的是()A.极光现象B.磁暴现象C.有线电话D.北斗导航5.若需观测第25周期峰年的太阳活动,科学家预计“夸父1号”自发射后至少要工作()A.1年B.4年C.7年D.10年【答案】3.D4.C5.D【解析】【3题详解】耀斑是
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物质抛射是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而黑子和太阳风都不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因此“两暴”指的是太阳活动中的耀玟和日冕物质抛射。②③正确,D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4题详解】太阳活动会冲击两极稀薄的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因此极光现象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大,A错误;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因此磁暴现象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大,B错误;太阳活动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但有线通讯不会受到干扰,因此有线电话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小,C正确;北斗卫
星导航需要无线电短波通讯传输数据,太阳活动会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因此北斗导航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大,D错误,故选C。【5题详解】太阳活动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图中第24个周期峰年出现时间约为2014年,则第25个周期峰年预计在2025(2025年-2026年)年出现。“
夸父1号”于2022年发射,要观测第25周期峰年的太阳活动,“夸父1号”自发射后至少要工作4年,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1、太阳黑子的多少变化对地球大气降水有明显的影响。2、耀斑会影响地球大气中的电离层,干扰
无线通讯,强烈时会产生磁暴。3、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4、太阳活动还会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下图为火山喷发景观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物质
,一般来源于()A.D层B.C层C.B层D.A层7.对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B圈层的物质最复杂B.横波不能向下通过C圈层C.D圈层物质很可能为液态D.E圈层的温度和密度都较小【答案】6.C7.C【解析】【6题详解】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软流层,软流
层位于上地幔上部。读图可知,A层为地壳,B和C分别是上地幔和下地幔,D和E分别是外核和内核。软流层一般位于地下80~400千米,即图中b1和b2之间,属于B层。故选C。【7题详解】由图中地球内部圈层的深度可知,A层为地壳,B和C分别是上地幔和下地幔,D和E分别是外核和内核。据地
震波传播至古登堡界面后纵波速度骤降﹑横波突然消失的特点﹐判断外核D部分可能为液态物质;组成生物圈层的物质最复杂,B圈层不是生物圈;横波速度慢,只经过固体物质,可以通过地幔C;E圈层内核的温度和密度都较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地表以下为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
、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的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城市热岛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热力环流形成的基础
。城市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等是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下图示意城市和郊区热力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图示城郊之间热力环流的方向是()A.顺时针B.自西向东C.逆时针D.自北向南9.形成城郊之间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A.人类活动B.地表气压差异C.植被
丰富D.地表冷热不均10.缓解城郊之间热力环流的途径是()A.扩大城市绿地面积B.减少城市人口比重C用渗水砖铺设路面D.建筑墙面隔热保温【答案】8.A9.D10.A【解析】【8题详解】城市气温高,气流受热上
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郊区气温低,气流受冷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为顺时针,A正确,C错误;图中无方向指示,不知东南西北方向,BD错误;故选A。【9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与郊区相比,城市人口集中,产业发达,居民生活、生
产和交通工具等释放出的热量多,导致城市温度高于郊区,形成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根本原因是城郊之间的温度差异,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可降低城市气温,缩小城市与郊区的温差,缓解城郊之间热力环流,A正确;减少城市人口比重不符合社会发展,B错误;用渗
水砖铺设路面可以促进下渗,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影响,对缓解城郊之间热力环流影响不大,C错误;建筑墙面隔热保温对城郊之间热力环流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点睛】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热力环流。(2)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完成下面小题。11.陆地上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循环()A.②环节加强B.③环节增强C.④环节减弱D.⑤环节季节差异大12.2022年
第3号台风“暹芭”于7月2日15时前后在广东茂名沿海地区登陆,给广东带来大量降水。从水循环过程来看,“暹芭”带来的降水来源于()A.②环节B.③环节C.④环节D.⑦环节【答案】11.D12.C【解析】【11题详解】从图中信息可知,②降水,③为蒸腾,④
为海水蒸发,⑤为地表径流。陆地上植被遭到破坏会使空气湿度下降,降水减少,A错;植物蒸腾被破坏,B错;和海洋蒸发无关,C错;调蓄洪水能力降低,地表径流季节差异加大,D对。故选D。【12题详解】⑦为海上降水,结合上体分析,台风降水的水汽来源于海洋,不是来自陆地降水和海上降水,A、D错;降水
的水汽主要是来自海上,而不是陆地,B错、C对。故选C。【点睛】“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例如地面的水
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
洋。下图是连云港海洋监测站检测的相关数据,其中①~④图表示2021年8月前21天,2月前21天的表层海水盐度和温度的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为13.四图对应的月份和海水性质分别是()A.①—8月、盐度②—2月、盐度③—2月、温度④—8月、温度B.①—
8月、盐度②—2月、盐度③—8月、温度④—2月、温度C.①—2月、盐度②—8月、盐度③—8月、温度④—2月、温度D.①—2月、盐度②—8月、盐度③—2月、温度④—8月、温度14.连云港海洋监测站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盐度最小的季节和原因(
)A.春季最小,蒸发量大B.夏季最小,降水量大C.秋季最小,蒸发量小D.冬季最小,降水量少【答案】13.A14.B【解析】【13题详解】8月份降水较多,汇入河口的径流较大,海水的盐度较低,故②为2月份海水盐度,①为8月份海水盐度。③的海水温度大约5
℃,故为2月份海水温度;④的海水温度高大约25℃,故为8月份海水温度。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14题详解】连云港属于季风气候,受来自海洋夏季风影响,夏秋季降水多,稀释海水,海水盐度最小,秋季,太阳辐射较强,蒸发量较大,排除ACD;B符合
题意,故选B。【点睛】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人们用盐度来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新疆喀尔乌勒村依格孜也尔河阶地主要分布于该河下游大约
15km的河段两侧,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阶地(T1阶地、T2阶地、T3阶地、T4阶地)。下图为依格孜也尔河河流阶地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形成喀尔乌勒村河流阶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C.风化作用D.冰川作用16.喀尔乌勒村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外力作用影
响最大的时期是()A.T1阶地形成时期B.T2阶地形成时期C.T3阶地形成时期D.T4阶地形成时期17.图示地区()A.地壳持续下降B.砂砾石层形成于河流阶地之后C.T2阶地形成在T1阶地之后D.洪水期一般
不能淹没T1阶地【答案】15B16.C17.D【解析】【15题详解】河流阶地是在地壳抬升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形成河流阶地的主要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B正确,ACD错误
。故选B。【16题详解】在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外力作用主要以河流侵蚀和河流堆积作用为主,在侵蚀和堆积过程中,影响强度越大,其侵蚀高程和堆积层会相应增加。据图可知,T3阶地的高程最大,堆积层最多,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7题详解】河流阶地的形成伴随着地壳的抬升
作用,A错误;砂砾石层在受到河流侵蚀作用之前就已经形成,B错.误;通常河流阶地的位置越高,形成的时代越老,T2阶地的高程在T1阶地的上面,因此T2阶地形成于T1阶地之前,C错误;河流阶地是由于河流下切侵蚀,使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洪水
期不能被淹没,D正确。故选D。【点睛】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以构造阶地为例: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此时塑造出河漫滩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
河流下切,原来的河漫滩成了河谷两侧阶地;如果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平潭岛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200毫米,年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1.5倍,8级风天数占全年的四分之一。岛上大多数地区自然植被稀疏,
多为矮小的灌草丛,“光长石头不长草”。当地高度重视岛屿的造林绿化工作,对岛内植被进行修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制约平潭岛植被发育的条件有()①大风天数多②干旱③土壤贫瘠④环境差异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
④19.基于平潭岛的环境特点,当地植被修复应当()A.选用北方耐旱乔木树种B.在海岸带处布局耐盐碱植物C.增大树间距以利于通风D.选择旱季施工以加快进度【答案】18.A19.B【解析】【18题详解】8级风天数占
全年的四分之一,说明岛上大风天数多,风力侵蚀对土壤侵蚀严重,影响植被发育,①正确;年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1.5倍,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干旱,②正确;“光长石头不长草”说明土壤贫瘠,③正确;平潭岛面积小
,岛上大多数地区自然植被稀疏,多为矮小的灌草丛,环境差异不大,④错误。①②③正确,故选A。【19题详解】乔木较高大,而岛上多风,高大的乔木不抗风,A错误;海岸带受海水影响盐碱度大,适宜布局耐盐碱植物,B正确;岛上风力大,为植被修复应减小风力,而不是用来利于通风,C错
误;植物生长需要水分,旱季时植物成活率低,D错误。故选B。【点睛】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吸烟除尘、美化环境等功能。20.2022年8月17日,青海省大通县受暴雨影响,引发泥石流灾害,多地受灾。下图为大通县某村庄受灾现场图。该村可采取有效防治泥石流的措施是()A.修建梯
田B.开挖坡脚C.修建水库D.修建导流渠【答案】D【解析】【详解】修建梯田主要是减少水土流失,A错误;开挖坡脚,加剧泥石流灾害发生,B错误;修建水库对防治泥石流灾害作用不大,C错误;修建导流渠能起到顺畅排泄泥石流的作用,使之在远离保护区停积下来,D正确,故选
D。二、综合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探究发现】探究名称:认识土壤探究资料: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质松软,有机质含量高,有着“一两土,二两油”的美称。近些年来,东北地区出现严重的黑土退化和流失现象,春季黑土流失尤为严重。下图示意黑土的
形成过程,其中淀积层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土层。探究思考:(1)指出影响黑土形成的主要因素。(2)说出图中黏粒淀积层的主要作用。(3)从气候和植被角度,解释东北地区春季黑土流失严重的原因。【答案】(1)成土母质;时间;生物;气候;地形。(任答三点)(2)利于土壤有机质和水分的沉淀和积累;
保持肥力,存蓄水分等。(3)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多大风,对土壤的侵蚀力强;正值播种季节,缺乏植被对土壤的保护等。【解析】【分析】本题以东北地区黑土结构图为资料,涉及了土壤形成,土壤分层和黑土流失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
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影响了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东北地区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枯枝落叶较多,有机质来源充足;气候因素,东北地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气温较低,微生物分
解作用较弱,有机质积累较多;时间因素会影响土壤层的厚度,时间越长,肥力越高;东北平原地势平坦,流水侵蚀作用较弱,土壤肥力较高;因此黑土形成的主要因素应为成土母质;时间;生物;气候;地形等。【小问2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黏粒淀积层土质细腻,黏性较强,密度较大,位于腐殖
质层下,能起到保存水分的作用,阻挡腐殖质层因水下渗导致的肥力流失,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和水分的沉淀和积累。【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东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较快,降水较少,风力较大,对土壤的侵蚀作用较强,因此黑土流失较严重;东北地区播种春小麦为主,
因此春季正值当地的播种季节,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因此黑土在春季流失严重。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21年7月17日以来,河南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全省大部出现暴雨、大暴雨。2021年7月20日晚,郑州气象局对这次特大暴雨做了一个数据的梳理
和总结:郑州20日16时~17时,一个小时的降雨量达到了201.9mm;19日20时到20日20时,单日降雨量552.5mm;17日20时到20日20时,三天的降雨量617.1mm。其中每小时降水,单日降水均已突破自1951年郑州建站以来60年的历史记录。郑州常年平均全年降雨
量为640.8mm,相当于这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材料二灾后调查报告指出: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害共造成河南省150个
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8人,其中郑州市380人、占全省95.5%;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其中郑州市409亿元、占全省34.1%。郑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部门和单
位风险意识不强,对这场特大灾害认识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特别是发生了地铁、隧道等本不应该发生的伤亡事件。材料三水循环示意图(1)结合材料三,分析郑州市洪涝灾害的形成与水循环哪些环节关联最紧密。(填写环节序号及名称)(
2)结合材料分析,导致郑州市灾情严重的原因。(3)结合材料分析,从政府角度出发,防范城市内涝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径流(2)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郑州市人口、经济密度大;政府部门防范意识
不强,应急处理不当;(3)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城市洪涝灾害的预报预警机制和科学调度,提高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水平;整治河道,加强排水管网建设;增铺渗水砖,建设“海绵城市”。【解析】【分析】本题以河南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相关情况为材料,设置三道小
题,涉及水循环环节、导致郑州市灾情严重的原因、防范城市内涝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材料“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可知,郑州市洪涝灾害的形成与降水和水排不出去有关,故与水循环中的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径流有关且关联最紧密。【小问2详解】材料“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可知,本次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郑州作为河南省会,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材料“
郑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部门和单位风险意识不强,对这场特大灾害认识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特别是发生了地铁、隧道等本不应该发生的伤亡事件。”可知政府部门防范意识不强,应急处理不当;这些都是导致郑
州市灾情严重的原因。【小问3详解】可以从政府政策文件入手,重在防范,提出措施。如:通过政策宣讲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来增强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建设和强化城市洪涝灾害的预警机制,落实责任,强调细节,科学调度,提高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水平;为了加快水的排出,可以
整治河道,加强排水管网建设;增铺渗水砖,建设“海绵城市”。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6~8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气候异常,尤其是南方地区,中央气象台连续一个多月发布高温预警,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
浙江、江苏等多省份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并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图下示意2022年8月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1)指出2022年8月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下我国南北降水的差异
。(2)解释2022年8月川渝地区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的原因。(3)简述2022年8月长江流域持续的极端干热天气对该流域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答案】(1)表现:位置偏西(或范围扩大,或势力增强)。差异:
南方地区长时间受副热带高压的直接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北方地区长时间受夏季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影响,降水丰富。(2)纬度低,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昼长夜短,太阳辐射量大﹔长时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持续形成晴朗天气﹔四川盆地,地形封闭
,不易散热﹔海拔低。(3)干热天气促进土壤水分加速蒸发,土壤严重缺水﹔干热天气使得河流水量大幅度减小,地下水位降低﹔干热天气造成植物死亡,并引发森林大火,使得植被覆盖度和生物多样性降低。【解析】【分析】本题以南方地区气候异常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
降水的影响因素,气温的影响因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得到结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西,范围扩大,故势力异常增强。根据已学知识可分析出,副热带高压势力增强,因而夏季风势力增强,故南方受副热带
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易产生干旱灾害,北方受夏季风控制,从海洋带来的水汽影响,降水丰富,易产生洪涝灾害,形成北涝南旱的格局。【小问2详解】气温高低需要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来解释,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位置、下垫面状况(地形、海陆因素、植被状况等)、大气环流、洋流等,其
中地形又包括海拔高低、地形形态、焚风效应、地形阻挡、阴阳坡差异等。川渝地区位于我国四川盆地,海拔低,属于亚热带地区。8月,这里太阳高度角大,昼长夜短,加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持续晴朗天气(材料提示:中央气象台连续一个多月发布高温预警)﹐地面获得的太阳
辐射量大。且盆地地形导致热量不易散失,海拔较低,因而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小问3详解】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气候要素的变化会引发土壤、水文、生物等其他自然要素变化。根据图文材料可知,2022年8月长江流域出现了持续的极端干热
天气,高温促进地表强烈蒸发,使得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干热天气促进土壤水分加速蒸发,土壤严重缺水,地表干旱,河流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位降低,动植物死亡,甚至可能引发森林火灾,进一步降低生物多样性和植被覆盖度等。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
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