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共(9)页,48.258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4fadcdad9f0788d3371de07cadc10f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巴楚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西周统治者把主畿以外的广阔地域分封给贵族或功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随之而来,如何约束诸侯等社会管理层,便成为西周朝廷面
临的关键问题。西周的解决方案是以宗法制来维系分封制,通过宗族认同以培育政治认同。这说明西周政治的基本特征是A.君主的权力受到一定制约B.地方管理集中化C.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结合D.行政机构官僚化【1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得出
西周通过分封制管理地方,依靠宗法制维系周王与地方诸侯的政治认同,体现出家国一体共主化的特征,即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结合,C项正确;材料表达的是如何管理国家,未体现出君主权力受到制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方式,没有说明地方如何管理,排
除B项;西周实行的是贵族政治而非官僚政治,排除D项。故选C项。2.《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
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授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2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所以作者才会如此评价秦始皇,故B项符合题意;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A项;分封子弟的制度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C项;军功授爵开创于商鞅变法时期,排除D项。故选B。3.南北朝陷入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隋唐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
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A.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B.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2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D.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3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隋唐时期把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说明统治者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
识,故A项正确;在隋唐时期,南北方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认同感,故B项错误;题干主要反映国家的统一认同感,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中国”内涵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择A,排除BCD。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
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C.元朝实行行省制度D.清朝雍
正时设军机处【4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上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清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答案为D。秦朝时君主专制才正式确立,不符
合题意,A错误。虽然三省六部也起到加强了皇权的效果,但是皇权仍然受到三省制约,B错误。行省制度是地方机构,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中央权力的加强,排除C。【点睛】本题要求学生准确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许多学生对军机处的理解不够深刻,而误选三省六部制。5.《
论民主》一书中指出,“希腊人的政治体制是……一种乡镇会议式的民主”。其依据是A.古希腊实行小国寡民基础上的民主制B.希腊民主面向全体居民C.财产等级制的推行D.陶片放逐法实行【5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乡镇”会议式的民主强调的是雅典民主制的规模小,
即是在小国寡民基础上的民主制,选A是3符合题意的,正确;希腊民主面向全体公民而非居民,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强调规模小而未涉及财产等级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到陶片放逐法,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6.《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死者的财产需按其
遗嘱进行处理。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维护了平民的利益C.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D.维护了贵族的利益【6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死者的财产按其遗嘱处理”,表明尊重财产所有者自己对财产的处理,故正确答案为A
。材料中未体现维护了平民或贵族的利益,故AD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故B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7.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选民从占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19世纪后半期,成年男子获得普选权;1918年年满30岁的妇女拥有选举权。以上史实说明英国A.民主进
程不断推进B.阶级差别渐渐消失C.立宪政体缓慢形成D.上院权力逐渐扩大【7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表明英国选民的总数比例不断上升,享有选民资格的范围不断扩大。说明英国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故A正确;民主进程推进并不能消除阶级差别,排除B;材料不是论述立宪的问题,排除C;英国的上院属于贵
族院,权力并没有逐步扩大,排除D。故选A。8.“它推翻了专制的国王,却保留了国王本身,它剥夺了国王的权力,却让国王继续存在。”“它”是指A.英国“光荣革命”B.法国大革命C.美国独立战争D.辛亥革命【8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光荣革命是一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它推翻了专制的国王,却保留了国王本身,让其继续存在,为建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政治基础,故选A;法国大革命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并未让的4国王继续存在,排除B;美国独立战争推翻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其不存在推翻专制国王的问题,排除C;辛亥革命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其并未让国王继续存在,排除D。9.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每一项议案,在成为法律前须送交总统,经总统批准后才能成为法律。这体现了美国()A.权力的制衡B.总统干涉国会立法C.总统拥有立法权力D.国会有司法权【9题答
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每一项议案,……经总统批准后才能成为法律”,结合美国联邦政府内部分权制衡的原则,可知A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总统干涉国会立法,只是法律的最终通过必须得
到总统的批准,排除B项;美国宪法赋予总统行政权,并没有立法权力,立法权属于国会,排除C项;国会没有司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排除D项。10.1787年制宪会议关于奴隶制存废争吵异常激烈,北方代
表要求废止奴隶制,南方代表坚决反对并要求奴隶被计人人口总数。制宪者们意识到坚持彻底铲除奴隶制,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最终选择了让步。这说明制宪者试图A.践行启蒙思想的理性精神B.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C.通过妥协维护美国联邦制D.实现
南北之间的分权制衡【10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南北方关于奴隶制存废问题达成妥协,说明制宪者试图通过妥协维护美国联邦制,C项正确;材料得不出践行启蒙思想的理性精神,排除A项;材料不是中央集权制度原则,排除B项;材料不是实现南北之间的分权制衡,排除D项。故选
C项。11.“(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A.英国《权利法案》B.法
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C.美国1787年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5【11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这一体制反映了共和派与君主派的相互妥协,符合法国1875年宪法的特点。故答案为B项。英国《权利法案》
没有“承认共和制”,排除A项;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不存在君主制的阴影,排除C项;德意志帝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不符合“虽然承认了共和制”,排除D项。【点睛】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共和制和君主制之间的斗争并没有结束。在此后的七十多年间,政权在两者间反复
易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后,各派政治力量就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又展开了激烈斗争。1875年在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下,国民议会最后以一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12.德意志联邦议会由25个邦派出的58名代表组成,其中普鲁士占有17席。1871年帝国宪法规定,联
邦议会中14票足以否决议案。以上材料说明A.德国为君主立宪制,皇帝决策受制于各邦B.德国是联邦制国家,普鲁士占居主导地位C.联邦议会通过议案须得到帝国议会的批准D.地方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其权力均衡【12题答案】【答案】B【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德意志联邦议会由25个邦构成体现出其为联邦制国家;而在25个邦构成的联邦议会中,普鲁士占据了58席中的17席,与此同时,联邦议会中14票足以否决议案,这说明普鲁士拥有对联邦议案的否决权,体现出普鲁士的主
导地位;B项正确。题干内容主要是关于德意志联邦议会的人员构成、否决议案的标准,难以体现出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更体现不出皇帝与各邦的关系,排除A。题干没有关于帝国议会的内容,因而也就体现不出联邦议会议案须经帝国议会批准的内容,排除C。各邦在议会中的权力并不均衡,普鲁士占
据主导地位,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13.巴黎公社在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B.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的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D.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3题答案】6【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是巴黎工人起义后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是建立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项正确;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的第一个国际
工人组织是“国际工人协会”,也就是历史上的“第一国际”,排除B项;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十月革命后的苏俄政权,排除D项。故选C项。14.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
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A.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B.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提出了阶级斗争的理论D.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14题答案】【答案】B【解析】【分析】【详
解】“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项正确;ACD项均不是对社会规律的阐释,排除。故选B。二、非选择题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688年7月30日,议会两党的7位政治要人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军队前
来英国,帮助捍卫英国人的自由,威廉乘“新教之风”登陆英伦后,詹姆士二世逃走。英国仅以换了一个国王的代价完成了革命。——唐晋《大国崛起》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
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材料三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立宪君主制。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制(议会上院)和君主制(国王)三大要素……新体制通过大幅度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
效限制。后来随着“内阁制”的形成,王权又被进一步架空,化作一种由主要大臣组成的内阁会议的集体领导权,其负责对象也由原来的国王转变为议会。.7——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材料一所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材料二出自
什么重要的文献?依据材料二说明它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3)依据材料三,简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5题答案】【答案】(1)光荣革命。(2)文献:《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国王的立法权(司法权)征税权(财政权)。(3)特点:①是君主制、贵族制
、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②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③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④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代议制建立及内容特点的掌握。解题时要注意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的结合。(1)
从材料一的叙述可以看出,这主要叙述了英国“光荣革命”的历史史实,其中涉及到荷兰执政威廉以及詹姆士二世。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使得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2)从材料二中强调维护议会的权力来看,这是一部现代意义的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中颁布的法令是《权利法案》。这部法律的意义主要在于对王权进行了限制,加强了议会的立法权、军权和财权。(3)要注意从议会、内阁、君主等方面总结特点。结合材料叙述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一种君主制和民主制的
相互妥协。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指出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作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
现,而两大发现又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文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材料二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桌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大国崛起·风云新途》的8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
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美)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材料三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如“革命不可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
展形势”,而是“各省农民此起彼落的武装暴动”。——瞿秋白(1927年12月)(1)材料一中“不成熟理论”指什么?根据上述结论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二,说明列宁和马克思的主张有什么不同?(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俄两国分
别选择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16题答案】【答案】(1)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历史条件: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独立工人运动兴起,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不同: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
家实现;列宁主张落后国家也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3)道路: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中国通过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
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得出“不成熟的理论”指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关于历史条件: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工人运动兴起、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等方面分析作答。【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
“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根据材料二“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
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得出列宁主张落后国家也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根据材料三“‘革命不可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而是‘各省农民此起彼落的武装暴动’”得
出中国通过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9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