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答案【武汉专题】.docx,共(8)页,42.00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4b2d8caf79d0d59a1c8502928219ad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春季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二生物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选A解析:丙只影响甲,丁可以影响甲和乙,所以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结构,故A正确甲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B错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记
重捕法和样方法C错误;丁为年龄结构,每种类型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D错误2.选D解析:第8年之前由于增长速率逐年增大,但增长率并不一定相同,其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A错误;第8~14年间由于增长速率逐年减小但都大于0,该种群的年龄
结构为增长型B错误;第4年和第12年增长速率相同,并不能说明这两年该种群的出生率相同C错误;第8年增长速率最大为K/2值D正确3.选B解析: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加水进行适当倍数的稀释A正确抽样检测时,先盖上盖玻片,然后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计数室内B错误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
数之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C正确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但需要进行重复实验D正确4.选A解析:A.防治有害动物的最持久有效的措施通过治理环境,降低有害动物的环境容纳量A正确;保护濒危动物时,应
采取措施增加其环境容纳量B错误自然生态系统中呈“S”形增长的种群,主要限制因素是天敌,食物,环境等C错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种群数量,多数是“S”形增长,极少数是“J”形增长D错误5.选D解析:在资源环境有限的情况下种群数量呈
“S”型增长A正确;混合培养条件下乙数量逐渐减少至为0,所以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B正确;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是K/2,种群增长最快C正确;混合培养时,环境资源生存空间有限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
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D错误6.选D解析:574*65*27大于574*62*32,所以该区域内星天牛成虫雄性数量多于雌性数量A正确;通过调查该区域内旱柳株数和每株新羽化孔数也可估算星天牛成虫数量B正确该区域内星天牛成虫的估算数量约为1148*127*59=2471C正确;利用实验中的引诱
剂诱捕星天牛对其性别没有选择,不会改变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D错误7.【答案】D【解析】黑眉柳莺与黄腹角雉生活在不同的海拔呈现水平分布的特点,A错误;栗头鹟莺和黑眉柳莺主要栖息地相同,食性相同,但生活季节不同,所以竞争较小,B错
误;随着地形的升高,气温的降低,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出现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中山草甸,故该地区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中山草甸不会演替为常绿阔叶林,C错误;栗头鹟莺和黄腹角雉以植物和昆虫为食,生产者植物是第一个营养级,直接吃植物时是第二个营养级,吃初级消费者
的昆虫时是第三个营养级,D正确。8.选C根据曲线图分析,两种生物取食生物种类存在部分相同的部分,说明甲、乙两种生物间的关系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根据曲线图分析,物种乙的取食的食物种类大于物种甲,但无法说明物种乙的
取食地范围大于物种甲,B错误;a种食物减少时,物种乙取食其他食物,种群数量可能基本不变,C正确。食物短缺时,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会变大,竞争变剧烈,D错误;9.选B解析: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人为干预可加快该群落的演替速度,A正确;在多
年的演替中,灌木逐渐替代了草本,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在争夺光照的竞争中具有优势,B错误。该湿地群落垂直结构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垂直分布,芦苇只是其中一种生物,C正确;近水缓冲区到湿地核心区群落生物种类逐渐增多,可以代表近水缓冲区群落到湿地核心区群落演替的过程,D正确;10.选C解析:礁岩上发生的演
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特殊生态系统鲸落中的硫细菌属于生产者,B错误;鲸落属于特殊的生态系统,鲸落的形成演化会改变鲸落所在地的环境和生物种群分布,C正确;因为鲸骨的矿物遗骸作为礁岩成为生物的聚居地,生态系统是由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各种动物和微生物并不能构成生态系统,D错误。动过程,白色箭头可表示物质循环过程11.选A解析:若图中物质循环表示碳循环,则碳在生物群落内为含碳有机物A错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借助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相依相伴进行B正确;②表示热能散失的过程
,生态系统需要通过①过程从外界获得能量C正确;图中黑色箭头单向可表示能量流动过程,白色箭头可循环表示物质循环过程D正确12.生态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能保持稳态,即使受到一定程度的外来干扰,也能通过负反馈调节而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增加物种多样性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恢复稳态的能力B.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其中的各种成分稳定不变C.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均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稳态12.选C解
析:增加物种多样性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A错误;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其中的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C正确;负反馈调节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稳态,D错误13.选B解析:天敌1和天敌2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
间竞争,相互捕食所以能量在两者之间能双向流动A正确;农业生产中增加捕食者种类由于存在相互捕食,并不一定能有效抑制害虫数量B错误;年龄结构可以预测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正确;根据种间关系判断天敌1、天敌2和植食性昆虫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正;14.选C解析:[根据题图分析可知,C为分解者,不进入食物链,A错误;B的同化量为18×103kJ/(m2·y),传递给D的能量为3×103kJ/(m2·y),因此B→D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3÷1
8×100%≈16.7%,B错误;C为分解者,可通过分解有机物获取能量,同时也为A(生产者)提供无机盐和CO2,C正确;]茶树菇为异养生物,不能利用光能,因此若利用A凋落的枝叶种植茶树菇,不能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D错误;15.选D解析:[
“数罟”是网眼细密的渔网,不使用“数罟”捕鱼,能够保护幼年的个体,进而有利于鱼鳖的种群年龄结构较长时间处于增长型,A正确;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需要合理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这是对生态系统
最好的保护B正确;人类从事的工农业生产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正确;“食谷”、“食鱼鳖”、“用林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但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价值是间接价值,即生态方面的价值,D错误;16.选D【解析】大象数量有限
,所以追踪迁徙中的象群数量可采用逐个计数法A正确大象利用耳朵收集次声波来辨别方向,大象迁徙时“迷路”可能与信息传递失调有关B正确.气温、干旱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亚洲象的种群密度无关C正确栖息地碎片化不利于种群基因交流,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错误17.选C解析:挽救长
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A错误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B错误;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C正确;长江保护应在进行生态修
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地方经济发展,D错误。18.选C解析:生物组分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肉牛粪便堆肥还田可体现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和循环原理,A正确;农村庭院经济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在实现经济效
益的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步发展,B正确;在该生态系统中,污水中含有一定的能量,故流经“庭院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的能量,C错误;肉牛的健康养殖,除了营养、环境等因素外,还需要关注致病
微生物的潜在传染风险,否则不但影响经济效益,还可能影响人类健康,D正确。19.选B解析:乳酸菌是厌氧生物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无需通气培养A错误;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是利用环境中的菌种,因此都不
是纯种发酵B正确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PH相对稳定C错误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蛋白酶参与腐乳发酵D错误20.选C家庭酿果酒,一般不对果实进行严格消毒,主要是保留水果表面的菌种A错误;果酒制作过程中在果汁里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不
会降低果酒的品质B错误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乳酸菌含量会逐渐增多并达到最高峰,然后下降C正确;家庭制作腐乳时,豆腐块上的毛霉主要是来自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D错误二.简答题(共60分)21.【答案】(1)样方法(2分)棉铃虫为棉田害虫,人类的活动会影响棉铃虫的数量(2分)(2)能量传递
效率是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例,棉花和棉铃虫只是两个营养级中的其中一种生物,因此两者之间的传递效率可能低于10%(3分)(3)捕食和种间竞争(2分答全得2分,答不全不得分)可以为麻雀等鸟类提供栖息场所(2分)200米(2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
有益的部分(2分)【解析】(1)棉铃虫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若想调查棉铃虫的种群密度,则最好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如果当前棉铃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理论上,棉铃虫的数量会持续上升,但由于棉铃虫为棉田害虫,人类的活动会影响棉铃虫的数量,故一定时间内棉铃虫的
数量没有持续上升。(2)一般而言,能量在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至20%,由于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例,棉花和棉铃虫只是两个营养级中的其中一种生物,因此棉花与棉铃虫之间的传递效率可能低于10%。(3)由图甲可知,麻雀能捕食棉铃虫,且棉铃虫与麻雀都能吃棉花,故棉
铃虫与麻雀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在棉田中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模拟树桩的目的是可以为麻雀等鸟类提供栖息场所。从图中可以看出树桩之间的距离为200米,棉铃虫的种群密度更低,因此树桩之间的距离为200米时,防治害虫的效果较好。及时消灭农田中的
害虫(能调整种间关系),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其意义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22.【答案】(1)本地物种有较高生态适应性;避免外来物种入侵,保证本地生态系统安全性(3分答全得3分,答对一点得1分)协调(2分)直接、间接(2分)(2)2
.41×109(2分)负值(2分)消费者、分解者(答全得2分,答不全不得分)(3)②③④(答全得2分,答不全不得分)【解析】(1)如果选择外地物种,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导致本地生物多样性降低,因此选择本地物种可以避免外来
物种入侵,保证本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同时本地物种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外来物种不一定能适应当地环境,成活率低。协调原理是指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因此“宜乔则乔,宜灌则灌”涉及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2)植物一年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4
.26-1.85)×109tC/a=2.41×109tC/a。如果考虑人类生产活动影响等因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大气的C,除了自身呼吸作用和掉落物的途径离开植物群落,还有生物质燃烧、木材生产、粮食、化石燃烧等途径,因此生态系统的NEP=4.26-2.04-0.0
8-1.85-0.18-0.73=-0.62,是负值。某种昆虫能从植物的新鲜叶片中获得能量和掉落物中获取能量,这说明它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可能分别是消费者和分解者。(3)①碳循环是指C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的循环过程,①错误;②碳达峰是指二氧化
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位,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②正确;③“碳中和”是指通过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减排以及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人类生产生活行为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的过程,③正确;④植物可通
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固定到生物群落中,同时也可通过呼吸作用将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空气中去,④正确。故选②③④。23.答案(1)栖息地、食物、天敌和与其他物种的关系(4分每答一点得1分)(2)单独存在时有利于二化螟虫
体生长;褐飞虱与二化螟共同寄生时可减弱二化螟种内竞争(4分每答一点得2分)(3)褐飞虱的存在降低了二化螟虫卵被稻螟赤眼蜂寄生的风险(3分)(4)两者虽然在同一水稻植株上取食,但所利用的资源不同,生态位发生分化,种间竞争不激烈;褐飞虱能帮助二化螟抵御天敌寄生(4分每答一点得2分)解
析:分析生态位应该主要考虑栖息地、食物、天敌和与其他物种的关系3组二化螟虫体重量大于1组,说明褐飞虱单独存在时有利于二化螟虫体生长;4组二化螟虫体重量大于2组;说明褐飞虱与二化螟共同寄生时可减弱二化螟种内竞争由图可知有褐飞虱寄生情况下稻螟赤眼蜂移动比例明显降低,对二化螟虫卵的寄生风险降低二
者取食部位不同,生态位重叠较低,因此二者种间竞争不激烈;并且褐飞虱还能帮助二化螟抵御天敌寄生24.(1)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种子和有机肥中含有的能量(3分全得3分,答不全得1分)(2)光合作用(2分)分解作用(呼吸作用)(2分)(3)二氧化碳(2分)加速(2分)(4)不同
意(1分)因为农产品源源不断自农田生态系统中输出,其中的元素不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不断地施加肥料,这与物质循环不矛盾(3分)解析: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除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还要考虑人工投入大气中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光合作用;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碳元素在大气碳库、植物碳库和土
壤碳库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人类活动会加速碳循环的进程;不同意;因为农产品源源不断自农田生态系统中输出,其中的元素不能归还土壤,因此必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肥料,这与物质循环不矛盾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