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语文试题.doc,共(27)页,117.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4779faff786aed19e319e369e0b0f3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年春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一第一学月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
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词与音乐的关系中国古代诗歌一开始便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尚书》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就是说诗是用来表达人们情感意志的,歌则是用来咏唱那些表达思想情感的言辞,五声旋律紧紧依附着歌唱,而律吕则是用来调谐五声的。可见言志之诗和歌唱关系之密切。从原始歌谣
,到“诗三百篇”,都是诗乐一体,密不可分的。到了战国时期,楚地歌辞本来也是合楚地音乐而歌的,如《孺子歌》等,而大诗人屈原的笔下开始发生变化,一方面,他的《九歌》仍按乐调写新辞,另一方面,他的《离骚》中虽然“乱曰”等极少数地方也许能唱,但全
诗373句,2490多个字的主体部分只能诵读而不能歌唱。这就开始将配乐而歌的“诗”,演变成为纯语言艺术的“徒诗”,这种用文字来表达的诉诸视觉的“徒诗”重在抒发个人情怀;而与乐一体的诉诸听觉的“乐歌”,则重在抒写群体心态。屈原开始了个人独立歌唱的新时代,这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汉代的乐府诗,是配乐歌唱的,在乐工的眼里,当然不把歌辞放在首位,甚至有任意割裂和拼凑歌辞以入乐的现象。但创作诗歌的人们的兴奋点,主要不在诗歌能否入乐演唱上。到了汉末建安时代,“三曹”“七子”等群星将诗坛映照得
一片通明!他们中也有一些诗歌是按乐府旧调写成,可以入乐歌唱;但摆脱音乐而写诗,已经逐渐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作诗重在抒发自己的情感,诗的文学生命开始高于诗的音乐生命。再往后,摆脱音乐的诗人们,又转向构成诗歌最基本的要素——语言——去寻
求节奏和音律之美,也就是用诗歌内在的语言声韵不同,语调的抑扬变化所产生的音律美,代替从诗的外部配加上去的回旋起伏的音乐美,这就是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永明体”诗,正如有的学者所评价的那样:永明体的出现,标志着脱离音乐之后的纯语言之诗发展到一个日臻完善的阶
段。不同种类的艺术越是各自发展,便越是各自臻于成熟,诗歌和音乐的分离,也有力地促进了各自的成熟和发展。词是在音乐的土壤萌芽和诞生的,早期的词是受到音乐洗礼的一种音乐文学,是经过无数歌者歌唱的一种新体歌诗。所以唐五代时人们称词为“曲子”或“曲子词”,因为音乐的曲子有长短,旋律有繁简,节拍有
急缓等因素,就使得合乐而歌的歌词,句式上有长有短,调子也千变万化。可以说词的基本体制,是被音乐陶铸而成的,所以说词体文学是词与乐的较为完美的一种结合。音乐对词的影响,可以说是深入骨髓的,即便是到了南宋后,词已经不再完全入乐
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按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所填的词体文学的肌体中,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节选自程郁缀《唐诗宋词》,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1.下列关于“诗词和音乐的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
歌的产生之日起,中国古代诗歌与音乐之间就产生了密切关系,二者相互依存,表达人们的情感意志、思想感情。B.诗歌开始脱离音乐是从战国时代的屈原开始的,他的《离骚》只有极少数地方还能演唱,而大多数内容则只能诵读。C.相比之下,汉代的乐府诗更关注音乐自身,将诗歌配乐来演出,而不再将歌辞视为主要内
容,甚至出现为乐填词的现象。D.词有着更鲜明的音乐性质,诗歌发展至此已与音乐比较完美地成为一体,出现了词体文学,音乐的烙印更加鲜明。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原始歌谣到诗三百,都是诗乐一体的,诗歌与音乐的分化由战国出现的“徒诗”开始,直到汉代后期
,诗歌脱离音乐而存在成为主流。B.汉代前期注重歌,甚至不把诗放在首位,相反,“三曹”“七子”就已不再注重音乐自身了,而是视文学生命高于音乐生命。C.汉代之后,人们试图从民族语言自身的声音,语调的抑扬变化中寻找音律美,从而形成新形式的回旋起
伏的音乐美。D.词被唐五代称为“曲子”或“曲子词”,由此可以看出,早期的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产生的一种新体诗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纵观历史,从远古到唐宋,诗歌与音乐之间始终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尤其在宋代,音
乐更是深入到诗歌的骨髓里去了。B.纯语言艺术的“徒诗”与“乐歌”不同,其区别在于抒发个人情感而不是群体心态,以诵读为主体而不再是以歌唱为主体。C.永明体在诗与歌的关系上意义重大,它既是对诗的音律的追求。同时也是对音乐的分离,从而促进了各自的成熟与繁荣。D.词的句式有长短之分,调
子上有高低变化,这与音乐的变化有关,可以这么讲,词的基本体制是由音乐决定的。【答案】1.B2.B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诗词和音乐的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
“不正确的一项是”,首先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他的《离骚》只有极少数地方还能演唱”错误,由原文“另一方面,他的《离骚》中虽然‘乱曰’等极少数地方也许能唱,但全诗373句,2490多个字的主体部分只能诵
读而不能歌唱”可知,是他的《离骚》极少数地方“也许”能唱,而不是“还能”演唱。B错误。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
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B项,“‘三曹’‘七子’就已不再注重音乐自身了”错误,由原文“到了汉末建安时代,‘三曹’‘七子’等群星将诗坛映照得一片通明!他们中也有一些诗歌是按乐府旧调写成,可以入乐歌唱;但摆脱音乐而写诗,已经逐渐
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作诗重在抒发自己的情感,诗的文学生命开始高于诗的音乐生命”可知,他们中也有一些诗歌是按乐府旧调写成的,可见这里的表述过分绝对化。B错误。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
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A项,“诗歌与音乐之间始终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说法过分绝对,由原文“永明体的出现,标志着脱离音乐之后的纯语言之诗发展到一个
日臻完善的阶段。不同种类的艺术越是各自发展,便越是各自臻于成熟,诗歌和音乐的分离,也有力地促进了各自的成熟和发展”可知,此时的诗歌已脱离音乐,所以并不是不可分割。A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
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
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二)实
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徐志摩的另一面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
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
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徐
志摩对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在纽约的这一年,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他因此被叫作“鲍雪微克”,就是布尔什维克。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与真正的马
克思主义相距甚远。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1920年9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他和陈西滢
、章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等中国留学生,还认识了不少英国的作家、诗人。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21年春,徐志摩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剑桥生活。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
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可以说,康桥的美唤起了徐志摩心中的灵性,让他苏醒。康桥的一切给了徐志摩新的洗礼——生命的蓬勃、自然的和谐。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美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康河的波光潋滟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学孕思。可以说,
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在他回国之前,已经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1921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同年7月在东京成立、很快移师上海的创造社。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由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都有不可抹杀的功绩。但赓续五四
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梁实秋晚年回忆说:“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而灵魂即生命,有
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31年11月,徐志摩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徐志
摩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像徐志摩这样做一个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论了这么久(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下去),而且人们的谈论中毁誉的“反差”是如此之大
,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不论是人们要弃置他,或是要历史忘掉他,也许他真的曾被湮没,但他却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相关链接】①我觉得在他所有努力过的文学体裁里,他最高的成就是在他的散文方面。(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②徐志摩是一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人。他的思想驳杂这一事实,长期受
到了忽视。一些评论家论及他的艺术,往往以漫不经心的方式进行概括,判之以“唯美”“为艺术而艺术”一类结论;论及他的思想倾向,则更为粗暴,大概总是“反动、消极、感伤”一类。在徐志摩那里,由于视野的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谢
冕《云游》)4.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申如先生具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徐志摩能成为现代中国著名的诗人与文化人,与他的教育和支持是分不开的。B.徐志摩在国外结交中西方贤达名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游学于西方名校,涉猎广
泛,在多个领域均有建树。C.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很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但就文学创作的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D.徐志摩对社会主义学说抱有同情,他购买相关书籍、撰写论文和书评、获称“鲍雪微克”等都是很有力的证据
。5.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志摩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立志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转折。B.在康桥的学习经历,对徐志摩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创作灵感是康桥唤醒的,这一时期是他的文学观和美
学观形成的重要阶段。C.徐志摩是一位具有世界性文化性格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创作获得同时代名家的高度评价。D.徐志摩的思想性格复杂多变,对这样一位文化名人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全面评价。6.徐志摩取得成功的
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C5.A6.①优越的教育条件和良好的教育环境。求学于名校,受教于名师,结交名流贤达,是徐志摩学有所成的重要原因。②具有远大的抱负。改造中国社会,使中国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的宏愿,是徐志摩研究和传播社会主义学说、投身社会活
动的内在动力。③海纳百川的学术素养。法律、历史、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专业训练,再加上努力好学,勤奋热情,使他具有与众不同的视野与眼光。④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创办新月社,主编《新月》杂志,使五四精神得以赓续,也使新月社产生了广泛影响。【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
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
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C项,“但就文学创作的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是错误的,原文中没有依据。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明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准文章的对
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A项,“最重要的转折”依据不足,原文是说“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他选修了社会
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这对于徐志摩先生的人生才智、精神力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不能说是最重要的转折。故选A。【6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
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
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从“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
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
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但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等语句可以具体把握徐志摩先生成功的具体缘由。【点睛】解
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
: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
”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
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谁毒死了村长的狗陈永林村长的狼狗
竟被哪个吃了豹子胆的人毒死了。村里人都担心村长怀疑自己毒死了那条狼狗,便都去村长家向村长表明自己的清白。当然去村长家不能空手,都拎着鼓囊囊的包。村长听了村人的表白,说,谁毒死了我的狗,我心里清楚。村里人就说
,那就好,那就好。村里人很想知道村长怀疑谁毒死了他的狼狗,但又不敢问。村长便说,村里这么多狗,可为啥单单毒死我的狗?村长这话传到村里那些养了狗的村里人耳朵里。那些养了狗的村人惶惶不安。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们都毒死了自己的狗。但他们都装模作样地站在村头骂:哪个短命鬼毒死了我的狗?毒死了
我的狗的人有命做二十岁没命做三十岁……啥恶毒的话都骂出口了。他们心里暗笑,自己骂自己还骂得这么起劲。村里再没一条狗了,一到晚上村里变得死静。原来村里不是这只狗叫,就是那只狗叫。有时一只狗莫名其妙地叫一声,村里所有的狗都跟着叫起来。村里人总要被吵醒几次。特别是那些上了年岁的人,晚上本来很
难睡着,好不容易睡了,又被狗叫声吵醒了,只有睁着眼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熬到天亮。他们心里都感激那个毒死了村长的狗的人。如果不是二狗想讨好村长,那么村长的狗被毒死的事就会成为无头案。可是二狗有许多事要求村长。二狗想当村里竹器厂的厂长,二狗想在公路旁申请一块宅基地,
这些事都要村长点头。二狗就找到村长拍着胸说,村长,我一定要查出谁是毒害你狼狗的凶手。村长说,这事就算了,查出谁是凶手又有什么意思呢?村长这态度很让二狗失望。但二狗又一想,村长表面不支持他追查凶手,不见得心里也不支持他追査凶手。二狗这样一想,很为自己的聪明高兴,很得意地笑了。二狗四处寻找线索。
二狗的工作得到全村人的支持。二狗尽管没说是村长让他追查凶手,但二狗话里弦外之音让村里人觉得二狗追查凶手是村长授意的。村里人很是羡慕二狗。如果村长不信任二狗,会让二狗干这事?因而村里人对二狗极热情,二狗到谁
家找线索,谁都会递烟递茶,有的人还下面条下鸡蛋,还留二狗吃饭。吃饭时二狗当然坐上席。谁都不敢怠慢二狗,都担心二狗怀疑自己毒死了村长的狗。二狗怀疑谁毒死了村长的狗,那么村长自然也怀疑谁毒死了他的狗。通过几天的调查,鸟蛋成了二狗怀疑的对象。村长的狗在
被毒死前的几天,鸟蛋还拿扁担打过村长的狼狗。那时鸟蛋还说要毒死村长的狗。二狗找到鸟蛋说,你拿什么毒死了村长的狗?鸟蛋忙说,二狗,你莫乱说,我哪敢毒死村长的狗?二狗说,你没毒死村长的狗,那么是谁毒死了村长的狗?鸟蛋说,我干吗要毒死村长的狗?二狗说,你恨村长的狗!村长的狗咬死了你十几
只下蛋的鸡,那天你拿扁担打了村长的狗。这就是你作案的动机。鸟蛋急了,我的好二狗兄弟,你真的别乱猜疑,我有这心也没这胆。我如果毒死了村长的狗,我全家人都没命过年。二狗听不进鸟蛋的话,二狗去村长家报喜,可村长到沿海农村考察去了。但全村人都
知道鸟蛋毒死了村长的狗。村里人在路上遇见了鸟蛋,都冷着脸不搭理。鸟蛋主动打招呼,村里人也聋子样没听见。村里人都想疏远鸟蛋。如果跟鸟蛋亲近了,会被怀疑是鸟蛋的同谋,谁会那么傻?再说疏远了鸟蛋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那就是亲近了村长。鸟蛋便见一个村里人就解释,我真
的没毒死村长的狗,我如毒死了村长的狗,那我就断子绝孙。村里人说,毒没毒死村长的狗,自己心里最清楚。鸟蛋去了村长家,对村长的女人说,大嫂,你要救救我,现在全村的人都说我毒死了你家的狗。全村的人都不理我了……村长的女人打断鸟蛋的话,村里人咋都说你毒死了我家的狗,咋不说別人毒死了我家的狗?鸟蛋的腿
一软,扑通一声跪下来,大嫂,你也以为我毒死了你家的狗,这真冤枉我,我如果毒死了你家的狗,出门就遭雷打死……村长的女人再不理鸟蛋了,任一脸泪水的鸟蛋跪在那儿。村长考察回来时,鸟蛋已疯了。疯了的鸟蛋一见人就说,我没
毒死村长的狗,我没毒死村长的狗。鸟蛋翻来覆去的就这一句话。村长很痛心,他叫来了二狗,狠狠地扇了二狗一巴掌,都是你这狗日的办的好事!二狗挺委屈,村长,你的狗真是鸟蛋毒死的,他恨你的狗,有作案的动机……村长打断二狗的话,放
屁!我的狼狗是我自已毒死的!二狗不懂,愕愕地望着村长。村长说,我这狼狗不是条好狗。一到晚上不管什么人到我家里来,它狂叫着要咬人,吓得人都不敢进我家的门了。二狗听了村长的话,脑子开窍了,因为有了那条儿狼狗,那些送礼的不敢进村长家的门,村长自然恨它。二狗说,那真
不是条好狗,是该毒死。后来,二狗当上了竹器厂的厂长了。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不正确的一项是()A.村长家的狗被毒死了,村民们怕村长误会是自己毒死了村长的狗,于是纷纷拿着礼物到村长家表明自己的清白。B.标题“谁毒死了村长的狗”设置了悬念
,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围绕这个疑问,展开情节。C.小说讲述了一个富有悬念的故事,在故事中叠加“误会”,从而形成“悬念——误会——反转(解开悬念)”的情节模式。D.村里没有了狗晚上也就没有了狗吠声,村庄格外安静,人们终于能够睡一个安稳的觉了
,所以大家都很感激那个毒死狗的村民。8.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9.小说中安排了“二狗”这个人物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答案】7.D8.①开头设置了悬念,一个“竟”字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关注和思考②开
篇点题,并引出了下文村民表清白、二狗寻找“凶手”等情节;③“村长的狼狗竟被哪个吃了豹子胆的人毒死了”侧面衬托村长的霸道形象。9.①衬托了村长的形象。村民们对二狗的畏惧,实阿上是对他背后的村长的畏惧,通过刻画二狗这一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个贪婪、虚伪
,平日里欺压百姓、作威作福的村长形象;②推动情节发展。正是二狗寻找毒狗的线索、怀疑鸟蛋等情节,使小说的情节得以展开;③丰富小说主题。“二狗”这个名称暗示他是村长的第二条“狗”,是极力讨好村长的一类人的代表,“狗仗人势”、狐假虎威,平时趋炎附势,欺压百姓,表现作者对这一类人的厌恶之情。【
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包括词句含义的理解、语句内容的把握和文本语言、手法的分析。此类题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文本,即多方提取信息把握文本的情感,理解文本中的重点词句和主要手法。同时要清楚各选项的设题角度及常见的设错点。仔细
比对,确定正误。D项,“所以大家都很感激那个毒死狗的村民”分析错误。原文是“特别是那些上了年岁的人,晚上本来很难睡着,好不容易睡了,又被狗叫声吵醒了,只有睁着眼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熬到天亮。他们心里都感激那个毒死了村长的狗的人。”可
知并不是所有人。同时,养狗的人也未必感激。故选D。【8题详解】此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具体内容,从手法、结构、内容主旨三个角度分析概括,然
后分点组织答案。本题中,第一段就一句话“村长的狼狗竟被哪个吃了豹子胆的人毒死了”,这句话设置了悬念,“竟”字能够迅速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阅读欲望,且进一步让读者有着深刻思考和反思的空间。后文中提到“二狗听了村长的话,脑子开
窍了,因为有了那条儿狼狗,那些送礼的不敢进村长家的门,村长自然恨它”,从结构上讲,这一段内容开门见山,并引出了下文村民表清白、二狗寻找“凶手”等情节,使得小说情节进一步发展。“村长的狼狗竟被哪个吃了豹子胆的人毒死了
”这一内容,从侧面的角度丰富了村长的凶残霸道的形象。【9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在解答本题时,应先了解:小说中次要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可忽视,他们是作者
精心安排的角色,我们在学习中也要着力对次要人物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小说赏析水平。本题,村民们畏惧二狗,实际上是对村长的畏惧,村长在文本中的凶残霸道无处不见,如文中说道“二狗听了村长的话,脑子开窍了,因为有了那条儿儿狼狗,邪些送礼的不
敢进村长家的门,村长自然恨它”;原文中有“二狗四处寻找线索。二狗的工作得到全村人的支持”、“通过几天的调查,鸟蛋成了二狗怀疑的对象。村长的狗在被毒死前的几天,鸟蛋还拿扁担打过村长的狼狗。那时鸟蛋还说要
毒死村长的狗”引发了二狗寻找毒狗的线索、怀疑鸟蛋等情节,使得小说情节进一步发展。“二狗”这个名称是一种暗示,暗示其为“第二条狗”,文中说“如果不是二狗想讨好村长,那么村长的狗被毒死的事就会成为无头案。可是二狗有许多事要求村长。二狗想当村里竹器厂的厂长,二狗想在公路
旁申请一块宅基地,这些事都要村长点头”,突出二狗“狗仗人势”、狐假虎威,欺诈百姓,极其鲜明展现出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批判与厌弃。【点睛】小说中次要人物常有如下作用:1.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能从次要人物的眼里看出来
;作者对人物的感受、评价,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是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能起到线索作用。2.侧面衬托,个性鲜明。次
要人物可以衬托、凸显主要人物的品质、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清晰。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很多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4.揭示主
题,增添魅力。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
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
:“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
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不言出奔,难之也。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选自《左传》)10.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庄公寤生,惊姜氏寤:通“牾”,逆,倒着B.夫人将启之启:启发,启迪C.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遗:遗产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阙:侵损,削减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B.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C.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
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D.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公寤生”使姜氏受惊,武姜因此讨厌庄
公,偏爱共叔段,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B.郑庄公先封共叔段于京,又听任共叔段“不度”“收贰以为己邑”,既而“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最后“伐诸鄢”。C.庄公设下的陷阱,就是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使其不断膨胀,逐步发展到
自我毁灭。D.全文结构完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生动,尤其是把郑庄公老谋深算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13.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2)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
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答案】10.A11.A12.B13.(1)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旦滋长蔓延就难办了.(2)国家不能使土地有两属的情况,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
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人民产生两属的心理.【解析】【10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
很容易判断出来。本题选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B项,夫人将启之,意思是,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其中,启:打开。C项,尔有母遗,繄我独无,意思是,你有个母亲可以赠送给他肉汤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其中,遗:送、赠送。
D项,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意思是,如果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其中,阙:同“掘”,挖。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
。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翻译
为: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曰”后停顿,排除B项;“悔
之”中“之”为代词,作宾语,其后应停顿,排除C项;“颍谷封人”为官职名,作“为”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D项。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
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B项,“‘收贰以为己邑’,既而‘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时间错误,见原文第四段,应
是先“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既而“收贰以为己邑”。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
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厌:满足;图:对付;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2)贰:二主、二属情况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事:侍奉、服侍。【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
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
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
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
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许,恐怕对您有所不利。”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
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
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背叛归为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
直扩展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
。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
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
公又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
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担心的!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
,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
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大雅·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纯孝而说的吧?”(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溪上作(其二)陆游伛偻溪头白头翁,暮年心事一枝筇①。山衔落日青横野,鸦起平沙黑蔽空。天下可忧非
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东山七月②犹关念,未忍沉浮酒盏中。【注】①筇(qióng),竹杖,②东山七月,指《诗经·豳风》中的《东山》《七月》两篇,《东山》写周公东征后战士归途思乡的情绪及凯旋的喜悦,《七月》写西周时期农夫们一年的劳作活动。14.下列对这首
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老翁手拄竹杖伛偻临溪,此场景看似寻常,实则意蕴深沉。B.颔联以山衔落日、鸦起蔽空之景,着青黑二色,渲染黯淡萧索氛围。C.“白头翁”流露出垂暮之年的沉重,而“书生”则暗指壮年的豪迈。D.人生暮年,诗人仍然不愿沉浮酒盏,
体现了他一以贯之的爱国情怀。15.这首诗用多种抒情手法巧妙地传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答案】14.C15.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颔联借萧索阴沉的溪上风景,抒发了内心的愁闷;②直抒胸臆,颈联用
“书生无地效孤忠”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③借典抒情,尾联用《诗经•豳风》中《东山》《七月》的典故,寄寓诗人对国家战事的关心(或爱国之情)和对民生疾苦的忧虑。【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歌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
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书生’则暗指壮年的豪迈”分析错误,“书生无地效孤忠”,写书生年迈,虽怀报国之心,但无处效力。忠心无人理解,无处寄托,是为“孤忠”,所以其情绪不是豪迈,而是愤懑痛苦。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能力。赏析诗歌打情技巧,首先指出诗歌运用
了什么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歌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点出诗歌运用该表达技巧抒发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即可。本题要求结合诗句加以赏析这首诗用多种抒情手法巧妙地传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是要求学生赏析诗歌抒情技巧能力。诗歌的抒情技巧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直接抒情,一种为间接
抒情。而间接抒情有分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典抒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等。比如本诗颔联“山衔落日青横野,鸦起平沙黑蔽空”是借萧索阴沉的溪上风景,抒发了内心的愁闷之情,属于借景抒情;颈联“天下可忧非一事,
书生无地效孤忠”,用“书生无地效孤忠”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属于直接抒情;尾联“东山七月犹关念,未忍沉浮酒盏中”,结合注释可知是借用《诗经•豳风》中《东山》《七月》的典故,寄寓诗人对国家战事的关心(或爱国之情)和对民生疾苦的忧虑之情,是借典抒情
。具体作答时,可以先指出运用了何种抒情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诗歌是如何运用该手法抒发了什么情即可。【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
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
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怨
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刘裕北伐叱咤疆场的雄姿。(3)《赤壁赋》中,指出如果从不变
的角度看,则万物与我都无穷无尽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2).虽九死其犹未悔(3).金戈铁马(4).气吞万里如虎(5).自其不变者而观之(6).则物
与我皆无尽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犹、悔、戈
、皆、尽。【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
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
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隔着一个世纪眺望,那份磅礴的理想主义和家国情怀,仍然让我们_________。
一百年前,奋力开启现代中国大门的,正是一群当年的“90后”甚至“00后”。为了理想,他们将本来安逸、富足的生命,投入清贫、坎坷甚至牺牲的命运。他们有青春沸腾的热血、有忧国忧民的情怀,更有_____________的担当。今天,新时代让____________的青年人再次成为主角。青
年是未来,是希望。青年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潜力得到充分释放。从五四运动到今天,家国情怀,_______。中国青年澎湃的爱国激情,正在转成脚踏实地的不懈努力。从致力扶贫的大学生村官、镇守边关的年轻士兵,到刻苦
攻关的“飞天梦”、“中国芯”、大飞机、“量子号”的研发人员,民族复兴之路,在每一个中国青年的脚下延伸。据上海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调查报告称,上海“00后”最崇拜的偶像围绕当代杰出人士为主,折射了当代青少年对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积极认同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魂牵梦绕出生入死生逢其时一脉相承B.怦然心动出生入死适逢其会薪火相传C.魂牵梦绕舍生取义适逢其会一脉相承D.怦然心动舍生取义生逢其时薪火相传18.文中画
黄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上海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调查报告称,上海“00后”最崇拜的偶像以当代杰出人士为主,折射了当代青少年对中国4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积极认同。B.上海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调查报告称,上海“00后”最崇
拜的偶像围绕当代杰出人士为主,折射了当代青少年对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积极认同。C.据上海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调查报告称,上海“00后”最崇拜偶像以当代杰出人士为主,折射了当代青少年对中国4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积极认同。D.上海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调查报告称,上海“00后
”最崇拜的偶像围绕当代杰出人土为主,折射了当代青少年对中国4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积极认同。【答案】17.D18.A【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
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第一空,魂牵梦绕:形容万分思念。怦然心动:由于受某种事物的刺激,思想情感突然起了波动。也指心跳,突感不安;内心有所触动,产
生想做某事的念头。前文有“眺望”,对象是“那份磅礴的理想主义和家国情怀”,用“思念”显然是不太妥的,因而选择“怦然心动”。第二空,出生入死: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舍生取义: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常用于赞扬别人难能可贵的精神。原文有“为了理想
,他们将本来安逸、富足的生命,投入清贫、坎坷甚至牺牲的命运”可见是为了正义的事业不怕牺牲,应选择“舍生取义”。第三空,适逢其会:恰巧碰上那个机会或时机。生逢其时:生下来遇到了好时候,可以一展抱负。“新时代”意味着好时候,因而选择“生逢其时”。第四空,薪火相传:
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此处指“家国情怀”的精神不灭,故选“薪火相传”。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
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原句中有句式杂糅,“据……称”杂糅,可删掉“据”或“称
”,排除C;“围绕……为主”句式杂糅;可改为“围绕……”或“以……为主”,排除BD。故选A。【点睛】辨析语病,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
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19.下面对中国文学名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九龄《望月怀远》的颔联直接抒发思念之情。“怨”,
因“思”生“怨”,因而“怨”长夜漫漫,夜不能寐;“竟夕”,通宵都在思念,极言相思之强烈。B.贾谊的《过秦论(上)》先讲述了秦自孝公至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后则写陈涉虽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强大的秦朝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C.《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王维自比
接舆,把朋友比作陶渊明,体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以及与朋友的深情厚谊。D.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即“奏疏”。【答案】C【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C项,“《辋川
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王维自比接舆,把朋友比作陶渊明”错误,尾联“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应是“王维自称五柳,以陶潜自况,又把裴迪与春秋时的楚国狂士接舆相比”。故选C。【点睛】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在识记的过
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20.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当,请指出并改正。招聘启事敝校因教学需要,现面向全国招聘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美术、书法课程专职教师四名。要求具有
本科及以上学历,持有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书,有5年以上教学经验当然更好。年薪不低于12万元左右(不含“五险一金”)。有想法的可将个人材料发送至邮箱12345189.com.英才中学2019年5月10日【答案】“敝校”改为“本
校”;“四名”改为“各一名”或“共四名”;“当然更好”改为“更佳”;“不低于12万元左右”改为“不低于12万元”或“12万元左右”;“有想法的”改为“有意者”。【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
此题中“敝校因教学需要”中“敝校”不当,“敝”是谦辞,一般在向外人谈起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使用,但此处是招聘启事,应改为“本校”;“现面向全国招聘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美术、书法专职教师四名”中“四名”表意不明,是一共四名,还是每个专业四名,不明确;“有2年以上教学经验当然更好”中“当
然更好”过于口语化,语体色彩不合,可改为“更佳”;“不低于12万元左右”不合逻辑,“不低于”和“左右”矛盾,可去掉其一;“有想法的”不当,语体不合,可以改为“有意者”。【点睛】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
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
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21.学校拟请著名作家铁凝来学校作报告,下面是对铁凝老师的简介,请根据这一简介,把下面一段主持人的开场白补充完整,补充的内容不超过70字。铁凝,女,当代作家。原姓屈,1957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父亲是著名画家铁扬,
母亲是声乐教授。铁凝为长女。1975年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起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盒,表现
了农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作品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描写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
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1996起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06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
席。主持人: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一个名叫“我的文学梦”的报告会,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著名作家铁凝老师。请先允许我为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铁凝老师。下面,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铁凝老师!【答案】示例:铁凝老师出身文艺世家,从1975年开始发表文
学作品,至今已发表作品150余万字。她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大奖,2006年起任中国作协主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
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解答这类题,注意理清各句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由上
文“请先允许我为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铁凝老师”可知,接下来要补充的主持人的开场白是对铁凝老师的介绍。对铁凝老师的介绍可从家庭背景、获奖情况和担任职务情况等方面介绍。【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
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
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作文。放寒假在家时,父亲向我问起学校里的生活。我告诉他说:“其实真的很没劲。”做铁匠的父亲说:“你
看,水是冷的,然而铁是热的。当把热热的铁块丢入水中,水想使铁冷却,铁也想使水沸腾。”是啊,如果你不想被平庸的生活冷却了你的斗志,就要用生命的激情使这盆冷水沸腾。对此,你有哪些类似的经历或体验?从中又获得了哪些感悟和启示?请在不脱离材料范围的基础上,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记叙文或散文。【答案】让自己的生活充满热情做铁匠的父亲对儿子说:“你看,水是冷的,然而铁是热的。当把热热的铁块丢入水中,水想使铁冷却,铁也想使水沸腾。”这是一名睿智的父亲,因为他想告诉儿子,如果你不想被平庸的生活冷却了你的斗志,就要用生命的激情使这盆冷水沸腾。是的,只有自己的生活充
满热情,我们的人生才不会平庸无味。大诗人S·乌尔曼说过:“年年岁岁只在你的额上留下皱纹,但你在生活中如果缺少热情,你的心灵就将布满皱纹了。”我们的生活中热情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有了热情生活才会变得多姿多彩,才会有意义。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曾问三个砌
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说:“砌砖。”第二个人说:“我正在赚工资。”第三个人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房子。”于是,前两个人一直是普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成了一个出色的建筑师。前两个人只知道忙于自己
眼下的工作,为了自己的某总需求和目标,而第三个人则不一样,他对自己的工作认真,有热情,他坚信,自己的每一份努力,都会有收获,都会使自己变得更好,最后达到事业的顶峰。人有了热情就会变得豁达,不抱怨,不娇柔,反而会变得自由轻松愉快,也将能消除心灵上的一切皱纹。哲学家黑格尔说:“没有
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一个充满激情,对生活有美好向往的人,对简单的生活也会认真对待,对一件小事也会全力以赴。因为他们坚信,每一次的认真,每一次的尽力,都会是爬往胜利的顶峰的路,都会是通往成功的彼岸的船。生活中没有了热情就在冬天里没有火源一样,变得冷冰冰、凉嗖嗖的。有了
热情的生活,就像春天里的日光,温暖而璀璨夺目。爱默生曾说过:“人要是没有了热情是干不成大事的。”要想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要想让自己变得很好。那么我们的内心就应该时刻保持着热情,有了热情就会越走越远,越爬越高……可是现在很多年轻人,
正如铁匠的儿子一样,他们缺少人生的激情,对什么都感到非常无力,这是一种社会的病症,需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防治!怎么治?就像铁匠对儿子说的,给自己的生活加入热情,让自己的生活充满热情,因为热情才是怠惰与冷漠的良药!【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是
一道富有思辨色彩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哲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这则材料写出了父亲同儿子之间的一段对话,从而揭示生活的真谛,儿子认为生活没有意思,其实是没有深入生活中,去感受
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乐趣,父亲却用了典型的“水与火”的关系,表明在物质之间,必须要用一种动力激发出一种特质,从材料中的语句“如果你不想被平庸的生活冷却了你的斗志,就要用生命的激情使这盆冷水沸腾”可以准确得到立意。参考立意:1.把握生活的真谛;2.融入到生活中去;3.用心感受生活;4.迸发生命
的激情素材:1.《法国大革命》几乎耗尽了作者卡莱尔半生的心血,它是一部冗长而复杂的历史,要把它文学性地创作出来,可以想象到这有多么难。然而书成之即,在他朋友家里,一位女佣人居然把它当作废纸扔进炉膛,付之一炬。年迈的卡莱尔为这份书稿几乎奔走一生。他颤抖着身子哭了:“
上帝啊,为什么,为什么?”颓唐的卡莱尔把自己锁进屋子。然而三天之后,他竟然宣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他准备即时开始重写这本书。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翻找,用自己的残年余力来重写这本巨著,似乎是常人认为不可能的事。然而,他做到了。2.爱因斯坦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劳动课,同学们都交了自己的作品,唯独
只有爱因斯坦没有交,第二天,他才送来一只做得很丑陋的小板凳。老师很不满意的说:“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了……”爱因斯坦说:“有的。”它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的小板:“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
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些。”3.孙中山曾说:希望我们这一辈人能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自己的责任,既不能因失败而灰心,也不能因困难而退却。所以我们应该用于面对挫折,战胜困难。4.家喻户晓的大音乐家贝多芬在失聪后没有陷入无尽的悲伤,而是以乐观的态度去直面命运的不
公,勇敢的“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的世界的宁静铸就了他的性情,也正是这种热情的生活态度带给他如同井喷的灵感。凭着他的坚韧意志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最终他创作出一曲震憾人心的《命运交响曲》。结构层次:这是一篇典型的给材料作文,引材料,点观点,理论与事实去证明,然后联系生活现实,指出解决
问题的办法。文章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流畅,针砭时弊,指出当今社会年轻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指出问题解决的办法,是一篇不错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