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练习卷(一)含答案.docx,共(6)页,202.423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470acbbd25162950de776e1264076a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莆田二中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物理期末练习卷12021.7.3一、单选题(共8题,每题4分,共32分)1.如图所示,在张紧的绳上挂了a、b、c、d四个单摆,四个单摆的摆长关系为cdaLLbL
L=,先让d摆摆动起来(摆角不超过5),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摆发生振动,其余摆均不动B.所有摆均以相同频率振动C.摆动过程中,c摆的振幅最大D.摆动过程中,c摆的周期最大2.交通管理法规规定:骑摩托车必须戴好头盔,这样做的目的保护交通安
全事故中的车手,理由是()A.减小头部的冲量,起到安全作用B.减小头部的速度变化使人安全C.减小头部的动量变化量,起到安全作用D.延长头部与硬物接触时间,从而减小冲力,起到保护作用3.一个不透光的薄板上有两个靠近的窄缝,红光透过双缝后,在墙上呈现明暗相
间的条纹,若将其中一个窄缝挡住,在墙上可以观察到()A.光源的像B.一片红光C.仍有条纹,但宽度发生了变化D.条纹宽度与原来条纹相同,但亮度减弱4.一弹簧振子做机械振动,若从平衡位置O开始计时,经过0.3s时,振子第一次经过P点,又经过了0.2s,振子第二次经过P点,则从振子第二
次经过P点算起,该振子第三次经过P点所需的时间为()A.4sB.8sC.33sD.1.4s5.图示为双缝干涉的实验示意图,光源发出的光经滤光片成为单色光,然后通过单缝和双缝,在光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若
要使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大,在保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A.增大双缝的间距B.将光屏移近双缝C.将光源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D.更换滤光片,改用波长更长的单色光6.质量相等的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A球的动量是9kgm/s
,B球的动量是4kgm/s,当A球追上B球时发生碰撞,则碰撞后A、B两球的动量可能值是()A.4kgm/sAP=,9kgm/sBP=B.7kgm/sAP=,6kgm/sBP=C.1kgm/sAP=−,13kgm/sBP
=D.4kgm/sAP=−,17kgm/sBP=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简谐振动的物体,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一定相同B.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以后由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在受迫振动中,驱动力的频率一定等
于物体的固有频率D.多普勒效应实质上是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而使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8.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图甲是t=1s时的波形图,图乙是波中某振动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振动图象(两图用同一时间起点),则乙图可能是甲图中哪个质点的振动
图象()A.x=0处的质点B.x=lm处的质点C.x=2m处的质点D.x=3m处的质点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9.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为斥力,F<0为引力,a、b、c、d
为x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则()A.乙分子由a到b做加速运动,由b到c做减速运动B.乙分子由a到c做加速运动,到达c时速度最大C.乙分子由a到b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减少D.乙分子由b到d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加10.一定质量
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过状态b、c变化到状态d,其p–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的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B.b→c的过程中,所有气体分子的动能都增大C.c→d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D.a→b→c的过程中,
气体先吸热后放热11.如图所示是一弹簧振子做受迫振动时的振幅与驱动力频率的关系,由图可知()A.驱动力的频率为f2时,振子处于共振状态B.驱动力的频率为f3时,振子的振动频率为f3C.假如让振子自由振动,它的频率为f2D.振子做自由振
动时,频率可以为f1、f2和f312.如图所示,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在x=1.0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在x=4.0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0时,质点Q向y轴负方向运动B.从t=0.1s到t=0.25s,该
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了6mC.从t=0.1s到t=0.25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cmD.质点Q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0.10sin10myt=13.如图所示,汽缸和活塞与外界均无热交换,中间有一个固定的导热性良好的隔板,封闭着两部分气体A和B,活塞处于静止平衡状态。现通过电热
丝对气体A加热一段时间,后来活塞达到新的平衡,不计气体分子势能,不计活塞与汽缸壁间的摩擦,大气压强保持不变,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气体A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增大B.气体A吸热,内能增加C.气体B吸热,对外做功,内能不变D.气体B分子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碰
撞总次数减少三、实验题(共2题,每空2分,共12分)14.某同学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一个直径为d的实心钢球作为摆球,多次改变悬点到摆球顶部的距离L0,分别测出摆球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后,作出的T2—L图像如图所示。进而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①造成图像
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A.将L0记为摆长LB.将(L0+d)计为摆长LC.将摆球的(N-1)次全振动记为了N次D.将摆球的(N+1)次全振动记为了N次②由图像可求出重力加速度
g=_________m/s2(取29.87=,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5.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1)实验中必须要求的条件是______。(多选)A.斜槽轨道尽量光滑以减少误差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C.入射球和被碰球的质量必须相等,且大小相同D.入
射球每次必须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2)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水平轨道的末端,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重复多次。本
实验还需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B.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C.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D.测量平抛射程OM、ON(3)为了验证碰撞前后动量守恒,该同学只需验证表达式:___________成立,
即表示碰撞中动量守恒。(4)若两球发生弹性碰撞,则OM、ON、OP之间一定满足的关系是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A.OP+OM=ONB.2OP=ON+OMC.OP﹣ON=2OM四、解答题(共3题,共36分)16.(10分)质量为m的
物块A以3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另一物体B以4m/s的速度与甲相向运动,如图有一轻弹簧固定其上。碰撞后B停止运动而A以大小2m/s的速度在原来直线上运动,求①B的质量M与A质量m的数量关系②弹簧压缩最大时B的速度17.(12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从A→
B→C→D→A的变化过程可用如图所示的p-V图线描述,其中D→A为等温线,气体在状态A时温度为TA=320K,试求:(1)气体在状态C时的温度TC;(2)若气体在A→B过程中吸热900J,则在A→B过程中气体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18.(14分)机械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波沿
x轴正方向传播,质点P的坐标x=0.32,从此时刻开始计时。(1)若每间隔最小时间0.4s出现重复波形图,求波速大小;(2)若P点经0.4s第一次到达正向最大位移,求波速大小;(3)若P点经0.4s到达平衡位置,求波速大小。莆田二中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物理
期末练习卷1参考答案1.B2.D3.C4.D5.D6.A7.B8.A9.BC10.AC11.ABC12.BD13.BD14.A9.8715.(1)BD(2)ACD(3)m1OP=m1OM+m2ON(4)A16.①A碰后速度反向2m/sv=−,AB发生碰撞,由动量守恒ABmvMvmv
−=−,解得54Mm=②AB速度相等时弹簧压缩最大,弹性势能最大,则满足()ABABmvMvmMv−=+解得8m/s9ABv=−,方向向左17.(1)D→A为等温线,则320KADTT==C到D过程是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得CDCDVVTT=,解得400KCT=(2)A
到B过程压强不变,则气体对外做功为53210310J600JWpV−===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900J600J300JUQW=+=−=则气体内能增加,增加300J18.(1)依题意得0.4sT=,0.8m=,解得波速为2m/svT==(2)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0.32m
0.2m0.12m=−=x,0.4st=P点恰好第一次到达正向最大位移,解得波速为0.3m/s==xvt(3)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若P点恰好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则波传播的距离为0.32m,由周期性可知波传播的可能距离0.
32m()0,1,2,3()2xnn==+代入解得,可能波速为()0.8m/s0,1,2),3(xvn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