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汨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200.268 K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汨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汨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汨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汨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4)页,200.26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344e1177600551167c786cbb1577de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年9月历史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16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3分)1.有学者认为,早期中国从“猴山结构”的松散联邦,逐渐发展到西周的分封制,再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最终发展为秦汉中央集权大帝国。这反映出早期中国A.政权由

松散趋向严密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C思想由多元趋向统一D.宗法血缘制度土崩瓦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早期中国从‘猴山结构’的松散联邦,逐渐发展到西周的分封制,再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

革,最终发展为秦汉中央集权大帝国。”可知,早期中国从松散联邦,逐渐发展到西周的分封制,最终发展为秦汉中央集权大帝国,说明早期中国的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早期中国政权结构的变化,而非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早期中国政权结构的变化,与思想由多元趋向统一无关,排除

C项;在材料中没有描述宗法血缘制度土崩瓦解的信息,而是早期中国政权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2.西周之士是贵族的最低等级,而战国之士是一个流动的社会阶层(见如表),战国时期士阶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类别阶层学士百家学者策士政治家、说客术士专门技能者食客形形色色人才A.传统

贵族的没落B.平民地位的上升C.学术文化的繁荣D.富国强兵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战国兼并战争纷争,各国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君主礼贤下士,重用人才,促进了士阶层的兴起,D项正确;士阶层并非全部来自平民

或者贵族,排除A、B项;学术文化繁荣是士阶层兴起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3.睡虎地秦简记载,父亲控诉亲子“不孝”,可以请求政府将其杀死或断足流放,政府会予以照办。同时,法律规定父亲私拿亲子财物的行为属于家事领域,会

被当作无罪来处理。这说明,秦朝()A.注重宗法伦理B.刑罚制度严苛C.社会秩序混乱D.基层管理严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秦朝的法律严惩亲子的不孝行为,而宽恕父亲的窃财行为,这体现了宗法伦理对法律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既体现了

秦法严苛的一面,又体现了秦法仁慈的一面,排除B项;秦法借助宗法伦理,有助于维护封建社会秩序,排除C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秦朝基层管理严密,排除D项。故选A项。4.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

济民的情怀。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A.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B.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C.儒家重建社会秩序政治主张D.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表明孔子注重个人自

我修养和经世济民情怀,反映了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孔子的思想主张,并非“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

,即作为君子应该具备的人格,不属于“政治主张”,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孔子的思想主张,无法体现“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排除D。点睛:思想文化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面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社会现实,孔子主张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希望匡正社会秩序,体现孔子经世济民

的情怀。5.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这一地区位于下侧示意图中的()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详解】汉代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地广人稀,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民南迁,江

南地区逐渐发展成为“民多田少”,④位于江南地区,D项正确;①②③不在江南地区,排除A、B、C项。故选D项。6.对于尧舜禹汤的权力转移,战国时期的韩非认为,“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韩非的认识A.强调了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的重要性B.旨在冲破传统儒家禅让制思想的束缚C.不受历史记述迷惑洞察历史事件真相D.基于法家君臣思想而进行了史实推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

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可知,韩非认为舜、禹、汤、武王作为臣子谋逆弑君,这是基于法家君臣思想而进行了史实推测,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排除A项;“汤放桀,武王伐纣”不属于禅让制,排除B项;韩非的认识不一定属于历

史事件真相,排除C项。故选D项。7.《洛阳伽蓝记》成书于6世纪。书中对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及与之有关的名人铁事、奇谈异闻都有详细记载。其中说道:“自晋宋以来,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A.国家统一

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B.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繁荣C.北朝经济发展吸引南方士族北迁D.魏晋时期的战乱没有波及洛阳城【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自晋宋以来,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说

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洛阳城的繁荣情景。这主要反映了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繁荣,故B正确;国家统一不符合史实,故A错误;魏晋时期,北方士族南迁,故C错误;魏晋时期的战乱没有波及洛阳城不符合“自晋宋以来,洛阳为荒土”,故D错误。8.先秦道家对法的态度有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早期道家认

为“法烦刑峻即民生诈”,后期道家则把法上升到“天下之准绳,人主之度量”的高度。这一变化表明A.“礼治”逐步让位于“法治”B.道家未形成统一的核心思想C.“法治”思想顺应时代要求D.道家和法家的主张日益

趋同【答案】C【解析】【详解】早期道家认为严刑峻法逼得人失去正常的人性,但后期道家却认同了法的政治功能和社会作用。这一转变是因为战国中后期,法家崛起,各诸侯国为了提高国家经济军事实力,进行了一系列以法家为主的变革,所以法是顺应了时代要求的,故C项正确。

材料并未提到“礼治”被“法治”取代的现象,故A项错误;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即使后期认可法,也是援法入道,认为法的来源是道,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与法家思想虽出现融合的现象,但它们的核心主张并不一样,故D项错误

9.史载唐前期,御史大夫李承嘉曾谓诸御史曰:“弹劾大臣不先向大夫请示,这合乎道理吗?”众人都不敢回答,只有御史萧至忠道:“故事,(御史)台无长官。御史,天子耳目也,其所奏请奏当专达”。承嘉惭。这表明唐代()A.监察官员具有较大独立性B.中央权力分割相互制约C.御史的监察范围不断拓宽D.政治制度趋

于成熟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御史)台无长官。御史,天子耳目也,其所奏请奏当专达。承嘉惭”可知,唐代监察官员具有较大独立性,可以直接奏请皇帝,无需向御史大夫请示,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监察制度,未体现中央权力分割,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监察权的运行,并不是

御史的监察范围,排除C项;从监察官员具有较大独立性并不能得出政治制度趋于成熟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10.面对战国时期“天下恶乎定”,孟子认为“定于一”;墨子的政治理想是“尚同”;韩非认为“一栖两雄”“一家两贵”“夫妻共政”是祸乱的原因。这可以用来说明,诸子百家(

)A.代表相同阶级利益B.既有争辩也有共鸣C.都主张中央集权制D.思想主张日益趋同【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定于一”,“尚同”,“一栖两雄”,“一家两贵”,“夫妻共政”,可以看出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

天下大势既有争辩的地方,又有一定的共同性,B项正确;他们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利益,排除A项;法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排除C项;“趋同”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11.历史人物如何评价,往往莫衷一是。比如对王安石的评价,世

人褒贬不一,同时代的哲学家杨时认为:“今日之祸(金人围京城,勤王之兵四集),实安石有以启之”。而严复认为:“千古相臣,知财计为国之大命,而有意于理财养民者,荆公一人而已”。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综合多人意见构建而成B.严复的评价比杨时的评价更为客

观理性公正C.历史评价应以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为出发点D.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考虑所处时代的局限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不同时期不同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同,材料列举了对王安石的不同评价,这告诉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考虑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尽量多角度、全面、客观,D

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要客观,并不是非要综合多人意见,排除A项;严复对于王安石的评价是基于自身的时代特点的,并不一定更理性公正,排除B项;历史评价应参考伦理和政治需要,但不能以此为出发点,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2

.孔子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地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这一变化反映了()A.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B.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C.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D.

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董仲舒迎合国家大一统的需要,对儒学进行改造,形成新儒学,说明的是儒学适应

社会发展做出调整,A项正确;董仲舒的新儒学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排除B项;孔子是儒学的代表,不被认可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董仲舒新儒学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13.中国古代统治者用法律防范与惩处犯罪;用乡约制度教化乡里,规范行为。下表中体现清教化与法律关系

的是()宋明清法律以唐律为蓝本,制定了《宋刑统》《天圣令》等法律。以唐律为蓝本的《大明律》,开创律例合编体例沿袭《大明律》,制定《大清律例》教化儒学向基层渗透,发展出理学,深入族规、家训之中。儒学人士撰写乡约,兴办书院,教化乡里,规范行为。乡约宣讲朱元璋的“六谕”,让百姓毋作非为。以《大明律

》解释六谕,百姓若不遵守则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乡约宣讲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常引《大清律例》。A.设律博士用儒家经典来解释法律B.教化逐渐被政府利用与法律合流C.朝廷法律一直是教化的基本素材D.日常生活中教化在逐渐取代法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乡约

宣讲朱元璋的‘六谕’,让百姓毋作非为。以《大明律》解释六谕,百姓若不遵守则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乡约宣讲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常引《大清律例》”可知,教化逐渐被法律所渗透,体现了教化逐渐被政府利用与法律合流,B项正确;儒家教化和法律的结合不等于用儒

家经典来解释法律,且材料也没有涉及设律博士,排除A项;教化服务于法律,而非法律成为教化的素材,排除C项;教化没有取代法律,排除D项。故选B项。14.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

”,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程颐程颢兄弟则将二者圆通

”“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等信息可反映出北宋时期存在儒学与佛教融合的现象,B项正确;材料强调了儒佛的融合,而不是强调佛教对儒学的冲击,无法体现地位动摇的现象,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的问题,并且在南宋时理学才逐渐成为官方哲学,C项错误;阳明心学出现于明代

,D项错误。15.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出台了《考选委员会组织法》《典试委员会组织法》《公务员任用法》《公务贯考绩法》等一整套文官考试任用、俸禄发放、奖惩与考核的法律。这表明当时的公务员制度A.较为科学

完善,并得以全面实施B.进行了制度化法律化的探索C.提升了官员素质,杜绝了腐败现象D.组织严密,保证了政府的效能【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出台了《考选委员会组织法》《典试委员会组织法》《公务员任用法》《公务贯考绩法》等

一整套文官考试任用、俸禄发放、奖惩与考核的法律”,并结合所学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对公务员制度进行了法律规范,这表明当时的公务员制度进行了制度化法律化的探索,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当时的公务员制度是否并得以全面实施,排除A项;“提升了官员素质,杜绝了腐败

现象”的说法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当时的公务员制度保证了政府的效能,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6.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天赋人权”思想和“三权分立”原则……但英美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出现了行政权扩张、立法权式微和司法权的政治化,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

”,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皇帝般的总统”是指美国保留部分封建残余B.“首相民主”说明行政权扩张是当今世界的必然趋势C.上述材料反映了代议制民主下权力运行机制的调整D.西方民主制度不再遵循启蒙思想的基本原则

【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但英美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出现了行政权扩张、立法权式微和司法权的政治化”,可以看出代议制民主下权力运行机制的调整,C项正确;美国未经历封建社会,排除A项;行政权扩张、立法权式微和司法权的政治化是现代西方民主制运动过程中的异化,不是必然趋势,排除B项;“不

再遵循”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38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社会是以士为中心的社会,而在中国秦以下的传统政府可以理解为士人的政府。所谓士,该是一群立志达道的人。我们在思考中国历史中之社会变迁时,实应以各时期

士的动态作为探求的中心,在某一时期中,士在何等地位中产生和占有何等地位,士以何种方式参与政权、操控政权,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若依此观念来作为中国社会分期的基准,来说明中国历史中社会的任何演变,将觉比较容易。——摘自钱穆《国史新论》请你依据以上观点完成中国古代历史社会分期表格。(1)将下列基准特

征:①门第社会、②封建社会、③游士社会、④科举社会填到“基准特征”一列的相应位置(只填数字代码)。(2)选择其中任意3个时期对所填写的“基准特征”作出解释说明。时期基准特征解释说明西周、春秋战国.两汉郎吏社会西

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实行察举制选拔孝廉人才,在太学等各级学校中设五经博士教授儒学,这一制度实行于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唐以后注:太学毕业成绩优秀者分派到中央部门作为“郎”,成绩较次者派遣到地方政府作为“吏”。【答案】时期基准特

征解释说明西周、春秋②西周时期实行宗法分封制,统治者通过层层分封巩固统治,形成世卿世禄制,成为西周、春秋时期的基本制度战国③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百家争鸣,各国纷纷变法图强,礼贤下士,士阶层崛起并受到重用,促进了社会转型两汉郎吏社会魏晋南北朝

①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逐渐控制了人才选拔权,形成门阀士族垄断政治局面唐以后④隋朝时期实行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扩大了用人范围,这一制度在唐宋时期完善,成为此后直至清末选拔官吏的基本制度,影响深远【解析】【分析】【详解】(1)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宗法分封制,统治者通过层层分封巩固统治,形成世卿世禄制,成为西周、春秋时期的基本制度,因此西周、春秋时期属于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百家争鸣,各国纷纷变法图强,礼贤下士,士阶层

崛起并受到重用,促进了社会转型,因此战国时期属于游士社会;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逐渐控制了人才选拔权,形成门阀士族垄断政治局面,因此魏晋时期属于门第社会;隋朝时期实行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扩大了用人范围,这一制度在唐宋时期完善,成

为此后直至清末选拔官吏的基本制度,影响深远,因此唐以后属于科举社会。【点睛】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英美的政治演进英国美国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1649年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英国革命发展

的顶峰;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爆发;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美国独立;1783年,英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7年,制宪

会议制定和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英国的文官制度改革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以枢密院名义两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首先,确立了文官考选制度。其次,文官作为从事具体的行政管理

及法令实施工作的人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1968年,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新的改革。首先,规定除常务次官

外,各部增设一名政策顾问,负责研究部内的长期政策和计划,并保证现有政策的执行。其次,凡新录用的行政级文官须经两年的见习期,在文官学院学习两期为时20周的课程。第一期学经济、法律、公共行政等课程,第二期研究行政制订、财政管理等。30—40岁左右的

文官都要学习决策程序、个人管理技术、电脑使用等课程。——整理自范文超《英国文官制度变迁初探》(1)据材料一概括英美政治演进方式的异同。(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社会环境变化与政治制度变革的关系。【答案】(1)相同:资产阶级主导;暴力革命的方式;

以法律确定革命成果。(任意两点)不同:美国革命具有双重性质;英国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英国革命以非流血的“光荣革命”结束;而美国以独立战争的暴力形式争取国家独立自主。(任意两点)(2)社会环境的变化决定政治制度的变革。19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政

府职能扩大,而传统文官制度存在行政效率低下等弊端;启蒙思想使资产阶级积极争取政治权利,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并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在此社会背景下,决定了第一次文官制度的改革。而进入20世纪中叶,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对文官提出了重视专业化、广

泛将科技成果应用至管理工作等新的要求,原有文官制度出现的内部流动性差、缺乏创造性等弊端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由此引发了第二次文官制度改革。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会促进社会环境的变化。文官制度的两次改革,有利于人才选拔更加开放,行政管理更加专业,科技成果使工作效率提高

,并且文官选拔为公开考试、择优录取,使社会更加公平开放。文官制度的不断革新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发展与完善,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综上所述,两次文官制度改革充分反映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解析】【小问

1详解】相同:结合所学可分析出资产阶级主导;根据材料“来克星顿枪声”可分析出暴力革命的方式;根据材料“《权利法案》”、“制定和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可分析出以法律确定革命成果。(任意两点)不同:及独立战争的意义可分析出美国革命具

有双重性质;根据材料“光荣革命”可分析出英国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根据材料“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可分析出英国革命以非流血的“光荣革命”结束;根据材料“英美签订和约”可分析出而美国以独立战争的暴力形式争取国家独立自主

。(任意两点)【小问2详解】结合工业革命影响可分析出社会环境的变化决定政治制度的变革。结合所学可分析出19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政府职能扩大,而传统文官制度存在行政效率低下等弊端;结合启蒙运

动的相关史实可知,启蒙思想使资产阶级积极争取政治权利,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并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在此社会背景下,决定了第一次文官制度的改革。结合所学可知,而进入20世纪中叶,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对文官提出了重视

专业化、广泛将科技成果应用至管理工作等新的要求,原有文官制度出现的内部流动性差、缺乏创造性等弊端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由此引发了第二次文官制度改革。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会促进社会环境的变化。根据材料“第一期学经济、法律、公共行政等课程,第二期研究行政制订、财政管理等”可分析出文官制度的

两次改革,有利于人才选拔更加开放,行政管理更加专业,科技成果使工作效率提高,并且文官选拔为公开考试、择优录取,使社会更加公平开放。结合所学可知,文官制度的不断革新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发展与完善,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综上所述,两次文官制度改革充分反映了社会存

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此前,两党轮流执政,官员经常发生变动。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以致卖官鬻爵之事也时有发生,使政

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1853年,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引发了国内对于政府腐败和无能的猛烈抨击。1854年,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威廉提出了四项建议:一、将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为智力工作和机械工作两大类,前者由大学生

来担当,后者由低级人员来充任;二、初任人员均应在年轻时通过选拔考核;三、各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并可在各部之间互相转调、提升;四、官员的提升以上级的考核的报告为依据。这些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采纳并加以实施,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

—摘编自《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历史文献》请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选官制度的演变。并作出合理解释。【答案】19世纪初期实行政党分肥制,官员任用以党派基础:19世纪中叶以后,实行文官制度,官员独立于各个党派之外,保持政治中立。由于旧文官制度容易造

成贪污、影响政府工作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以及运转低效的弊端。以及对外战争惨败的刺激。为了适应工业革命发展对高素质行政官员的留要:在工业资产阶级议会改革的推动下,以及社会要求开放政府公职、建立高效征服的呼声推动下,最终相对独立于各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英国选官制

度的演变,使官员选用更加制度化、公开透明。有利于提升政府官员的素养,促进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对于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权运动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促进

作用;为世界其他各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鉴。【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此前,两党轮流执政,官员经常发生变动”可分析出19世纪初期实行政党分肥制,官员任用以党派为基础;根

据材料“这些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采纳并加以实施,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可分析出19世纪中叶以后,实行文官制度,官员独立于各个党派之外,保持政治中立。根据材料“在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以致卖官鬻爵之事也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可分析出由于

旧文官制度容易造成贪污、影响政府工作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以及运转低效的弊端。根据材料“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引发了国内对于政府腐败和无能的猛烈抨击”可分析出以及对外战争惨败的刺激。结合工业革命的史实可分析出

为了适应工业革命发展对高素质行政官员的需要;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在工业资产阶级议会改革的推动下,以及社会要求开放政府公职、建立高效征服的呼声推动下,最终相对独立于各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选官制度的

演变,使官员选用更加制度化、公开透明。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有利于提升政府官员的素养,促进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结合所学可知,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对于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权运动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世界其他各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鉴。三.论述题(共1小

题,满分14分,每小题14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民主政治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图中所示各地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956年以前中共民主政治

的探索”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论题:1956年以前,中共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论述:近代以来,随着列强入侵和国内政治的腐朽,中国民族矛

盾、阶级矛盾尖锐,中国处于亡国亡种的边缘,而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无法挽救中国。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独立、民主的曙光出现;土地革命时期,十几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尤其是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

政府,是中共创建人民政权的尝试;抗日战争时期,以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中心,设立了诸多边区政府,中共在边区设置参议院,推行抗日民主制度,实行“三三制”原则,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中央转移到河北省

平山县西柏坡,此时中共采用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的办法,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1947年,在内蒙古设立了内蒙古自治区,这是中共设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

理论基础;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至此,我国的“一根二基”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中

共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从图片中看出,中国共产党的足迹包括江西瑞金、贵州遵义、陕西延安、西柏坡、北京等地,因此可选择其中一些地点结合中共的民主政治建设进行概括说明。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独立、民主的曙光出现;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中共创建人民政权的尝试;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抗日战争时期,以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中心,设立了诸多边区政府,中共在边区设置参议院,推行抗日民主制度,实行“三三制”原则,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中央转移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此时中共采用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的办法,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政》,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解放战争的

胜利,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至此,我国的“一根二基”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真正实现了人

民当家作主,中共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是分析概括这些地方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分析其影响。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