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PDF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854.535 KB
  • 2024-10-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pdf,共(7)页,854.53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1d697cbd5009def875943ed30b8328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

;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保持答卷清洁、完整。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己保存,以备评讲)。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重庆巫山大溪文化早期受到了仰韶文化的强烈影响,晚期向北、向东发展,不仅分布范围扩大,而且在扩张的过程中与相邻的原始文化汇合,形成了一些新的文化类型(见下表)。大溪文化的发展演变表明川东鄂西洞庭湖流域汉水下游

汉水中游鄂东早期关庙山丁家岗油子岭晚期大溪划城岗谭家岭曹家楼螺蛳山A.石器时代各原始文化间交流频繁B.中国文明是土生土长的原始文明C.长江流域成为中华文明核心区域D.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正逐步形成2.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

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选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C.“封建亲戚,以蕃屏周”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3.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

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群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祥。”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尊法敬天B.尚法存礼C.崇德重法D.外儒内法区域类型期别高一历史第2页(共6页)4.下表为秦始皇东巡刻石摘录。据表可知,秦始皇东巡

出处记载《峄山刻石》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上荐高庙,孝道显明。《泰山刻石》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琅琊刻石》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碣石刻石》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

事各有序。A.实现了对东方地区的有效治理B.为秦朝统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C.彰显秦朝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D.具有构建国家认同的政治使命5.秦汉时期,人们流行用胶泥块封住简牍文书并在泥上按压官印,用于检查核验,防止私拆泄密,这就是“封泥”。下列“封泥”文物有助于研究秦汉时期A.行政职官制度B.制陶工艺演

变C.古文字的演进D.基层治理方式6.图3、图4为汉初郡国变迁图。据此可知图3文帝后期十七诸侯二十四郡图4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二十五王国A.朝廷与诸侯矛盾渐趋激化B.王国威胁中央的形势发生逆转C.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D.国家行政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高一历

史第3页(共6页)7.服官,是为宫廷制作丝织服物的一种工官。西汉设立服官之地仅两处:在齐都临淄置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巨万”,产品以刺绣为佳;另一处在襄邑(今河南商丘一带),产品以织锦为主。这可用于说明当时A.开始推行工商食官政策B.民营手工业

占据主导地位C.丝织业重心在北方地区D.丝织业生产形成细密分工8.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386年,鲜卑人拓跋珪建立北魏,其皇室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A.华夏认同观念的不断强化B.北方民族已充分交融C.各族致力于探究自

身起源D.宗法制重新焕发生机9.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告诫子弟:“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由此可知当时A.社会普遍重视学术文化学习

B.科举取士促进社会流动C.儒家文化占绝对的统治地位D.文化素养影响家族地位10.政事堂为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联合办公场所,初设在门下省,唐高宗末移至中书省。唐玄宗时因宰相张说的奏请,改为中书门下,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于其后,分曹办事。这一制度的变化A.减少

了决策失误B.提高了行政效率C.加强了中央集权D.平衡了中枢权力11.唐朝时,胡饼、阿月浑子、波斯枣、胡芹、三勒浆等“胡食”曾十分流行,甚至一度出现“贵人御馔,尽供胡食”的情形。这反映了当时A.对外贸易影响社会

生活B.中原饮食文化式微C.中外饮食习惯趋于一致D.社会文明发生倒退12.右图是唐代张旭所书《古诗四帖》。它所反映的书法形式A.文字结构强调谨严整饬B.书写气象突出灵动写意C.兼具实用与审美功能D.技法以内敛含蓄著称

高一历史第4页(共6页)13.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A.均田制破坏严重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

.自耕农经济盛行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14.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D.削弱

州府权力15.元朝官修史书《辽史·营卫志》载:“天地之间,风气异宜;人生其间,各适其便……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这可以用来说明A.农耕文明优于游牧文明B.长城南北地

理区域的封闭性C.地理环境决定文明高低D.各族群间经济交往的必然性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材料一在古代边疆的开发与治理中,移民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鉴于匈奴时常侵扰西北边郡,汉

文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募民实边,通过优厚条件吸引民众充实西北边疆。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募民徙朔方十万口”。元鼎六年(前111),又在河西走廊设张掖郡、酒泉郡,置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军屯戍边由此成为安置移民的一种主要方法。此外,政府还

采取了迁徙罪犯及家属戍边,迁降卒于边郡等措施。这些政策既开发了边疆又保卫了边疆。——摘编自翟麦玲《两汉西北边疆移民政策比较研究》高一历史第5页(共6页)材料二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中原人民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

下。此后中原每经一次较大的政治变动,如淝水之战、刘裕北伐等,都会有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徙。据研究,截至刘宋为止,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占当时刘宋全境人口的1/6。北来的侨民集中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江汉流域的襄阳、江陵、武昌以及长江下游的今江苏省境内。……史书中关于

“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摘编自曹文柱《乾坤众生》(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向西北边疆移民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西北边疆移民政策的作用。(1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8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认为使用近百年的都城平城“只是用武之地,非可文治”,而洛阳是帝宅王里,可“光宅中原”,故有意迁都。由于迭经战乱,洛阳早已衰败,太

和十七年(493)孝文帝巡幸洛阳,令穆亮和与汉族人氏李冲、董爵等人筹划重建。两年之后,北魏“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考古发掘证明,北魏洛阳城的核心格局继承、发展了中原正统王朝的都城模式和制度。迁洛早期重建的洛阳宫太极殿广泛吸收、借鉴了魏晋洛阳城、南朝建康城和平城太极殿的形制。整个城市分为宫城、内

城和外郭城。布局谨严,规模宏大,远超前代。筑外郭城以及在城内统一规划建造里坊,郭城区域的功能进一步明确和丰富。——摘编自钱国祥《北魏洛阳外郭城的空间格局复原研究》等材料二在灯火困难的古代,官方对于民众作息时间的管理,是一件关涉到“秩序”的大事。朱熹曾

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其所以饮食作息者,皆道之所在也。”北宋初,《宋刑统》明确规定:“犯夜(禁)者,笞二十。”后宋太宗仿照唐制,于东京城设置街鼓,在夜禁开始与终止时击鼓通报。宋仁宗时,夜禁仍然实行,但此时的东京城已“不闻街鼓之声”。北宋末,

东京城的州桥夜市“直至三更”,马行街一带“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夜禁实际上已经废除,古代城市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变革得以完成。——摘编自冯之余《古代中国的黑夜秩序》等(1)根据

材料一,概括孝文帝重建洛阳的原因和举措。(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初东京城实行夜禁制度的原因,并说明其废除的历史意义。(11分)高一历史第6页(共6页)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

2分)材料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

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命题人:李炎乾审题人:汪建均)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