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Word版含解析.docx,共(5)页,206.18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172fc8eb19c407ab704e4a2fd05886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1·安徽阜阳高一期末)汉初,自西周末年沿袭而来的王侯豢养门客之风盛行。刘姓诸王更是门庭若市,诸多贵族官僚集团积极支持豪强势力,使其雄踞一方。这一现象反映了汉初(A)A.中央
集权的弱化B.社会阶层流动的固化C.政治局势的稳定D.沿袭了西周治国方略解析汉初诸侯王与地方豪强联合,形成了强大的势力,威胁到了中央集权,故选A项。2.(2022·江苏南通高一阶段练习)西汉之初,大冶铁商人往往资金雄厚,拥有数千可供役使的劳动力。西汉中
期后,这些商人把资金投入到农业领域,以扩大地产。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C)A.国家重视发展农业B.商业贸易发展缓慢C.政府加强经济控制D.儒家教化功能提升解析西汉中期后,汉武帝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推动很多商人转而从事农业,变为地主,故国家的经济政策导致了这一现象,因此是国家加强经济控制能力,C
项正确。3.下面是古代中国某朝代的中央权力架构示意图。该朝代是(B)A.秦朝B.西汉C.西晋D.隋朝4.(2021·浙江宁波高一期末)“汉承秦制,有所损益”。下列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属于汉朝“增益”的是(C)A.户籍制度B.乡里制度C.
刺史制度D.通判制度解析汉代刺史制度作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所实行的一种较为完备、系统的监察制度,是对秦代御史制度的继承与发展,故选C项。5.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尊崇儒术,这一变化反映了(D)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
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解析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了道家的“黄老之术”,即“无为而治”的思想。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
,国力日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故D项正确。6.在汉代,兴学和选举是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措施,而尊崇儒术则为培养和选拔人才确定了方向和标准。与之相关的措施是(A)A.兴办太学B.鼓励私学C.以法为教D.以吏为师解
析汉代中央兴办太学,将教授儒家经典、培养和选拔人才与尊崇儒术结合起来,故选A项;鼓励私学不利于尊崇儒术,排除B项;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指以法家思想治国,不符合尊崇儒术,排除C、D两项。7.张骞通西域使天山南北地区在历史上第
一次与中原连为一体,中原与西域乃至更西地区的交通线路逐步开辟,形成了享誉中外的丝绸之路。它的开通(D)A.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B.延缓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C.造成了西域地区的野蛮落后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解析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
通道路,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故D项正确,C项错误;丝绸之路的开通没有消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与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无关,排除A、B两项。8.(2021·北京东城高一期末)某同学根据东汉中后期政局变化画了一幅示意图(如下),图中a、b两处应为(D)A.与民休息、尊崇儒术B.
王莽改制、农民起义C.光武中兴、党锢之祸D.外戚专权、宦官得宠解析东汉时期,幼主继位,母后临朝,导致外戚专权,君权旁落,a处是外戚专权;皇帝长大后,依靠宦官,打败外戚,夺回君权,结果导致宦官得宠,把持朝政,故选D项。9.推开斑驳厚重的历史大门,翻检汗牛充栋的文化典籍,
我们触摸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脉搏。其中有这么一部典籍,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该典籍是(B)A.《春秋》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10.
(2021·北京学业水平)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人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中改变了书写材料,促进了文化传播和发展的是(C)A.《史记》B.《神农本草经》C.蔡伦改进造纸术D.《汉书》B级能力素养提升练11.(2021·广东珠海高一期末)西汉统治
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A.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B.颁布“推恩令”C.实行编户制度D.夺去王侯爵位解析根据“同姓寡少”可知该措施与血缘有关系,根据“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可知该措施要恢复在秦时被废除的分封制度,综合
可得出该制度为郡县与分封并行制,故选A项。12.(2021·福建龙岩高一期末)汉武帝时期,分全国为十三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
刺史的主要职责是(B)A.镇压诸侯谋反B.监察地方政治C.参与中央决策D.管理州县事务解析据材料可知,刺史当时的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政治,故选B项;镇压诸侯谋反是中央政府的职责,刺史作为监察官员,没有军权可用,排除A项;刺史代表中央巡察地方,没有参与中央决策的资格,排
除C项;汉武帝时期,州县事务有专门的州县官员管理,而不是刺史管理,排除D项。13.(2021·北京昌平高一期末)“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
文章,焕焉可述。”此评论(A)A.肯定了武帝的文化功绩B.描述了西汉经济的恢复C.总结了秦朝灭亡的教训D.称赞了武帝的开拓疆域解析汉武帝尊崇儒术、统一思想,建立察举制选拔人才,兴太学推动教育发展,材料充分肯
定了汉武帝的文化功绩,故选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汉武帝治理经济的举措,排除B项;汉高祖时期总结了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汉武帝在军事方面的建树,也没有提及国家疆域,不能得出开拓疆域
的结论,排除D项。14.(2021·广东深圳高一期末)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敦煌汉简中,有大量关于自都护府设立到西汉末年西域各族官员前往长安的记录。这说明西域(A)A.已经纳入汉朝版图B.社会矛盾逐
渐消除C.大量保留中原文化D.百姓常与中原往来解析据材料可知西域都护府是中央管理西域的机构,实现了对西域的直接管理,说明西域纳入汉朝版图,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不能全面反映社会矛盾,且社
会矛盾不可能消除,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原文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官员的往来,而非百姓,排除D项。15.(2021·浙江衢州五校联盟高一期末)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A.汉乐府诗
讲究铺陈排比,文采华丽B.司马迁的《史记》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C.班固的《汉书》首创了纪传体通史D.《神农本草经》奠定中医理论基础解析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具有史学与文学双重特色,故选B项;汉赋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排
除A项;司马迁的《史记》首创纪传体通史,排除C项;《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排除D项。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即位之初,就诏令中央和地方行政长官“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董仲舒、公孙弘等儒家饱学之士脱颖而出。“
仲舒请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之。于是罢黜百家,用儒术。”实行以儒术取士的察举制度,以才学、德行为基本要求,《汉书·儒林传》载“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乡(向)风矣”。朝廷置五经博士,兴太学,立博士弟子员。武帝强调“古之立孝,乡里以齿,朝廷以爵,扶世
导民,莫善于德”。崇尚孝道,以仁义道德“扶世导民”。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同时,汉武帝时期增修法律律令;刑罚也越来越严厉。德治与法治彼此促进、相辅相成。——摘编自王惠英等《论汉武帝的治国方略》等材料二下面是秦汉时期出现较多的词汇:秦
半两钱;蒙恬;汉承秦制;郡县制;西域都护;盐铁官营;张骞;凿空;刺史;编户齐民;田庄;五铢钱;大秦王安敦;霍去病;甘英;文景之治;“推恩令”;丝绸之路。(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治国方略的特点。(2)请从材料二中提取三个关联密切的词语,提炼一个主题,展开
论述。(要求:主题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参考答案(1)特点:国家治理儒学化;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文化专制;注重人才选拔;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等。(2)示例选词:郡县制、“推恩令”、刺史。论题:秦汉中央集权
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和考核,对巩固发展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汉承秦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又兼有封国制,封国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颁布“推恩令”,削弱了
诸侯王的权力,中央集权大大加强。为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察,汉武帝分全国为13州,分设刺史,代表中央巡视监察地方,东汉时期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总之,这些举措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稳定,奠定了统一中央
集权国家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