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段一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9.294 MB
  • 2024-09-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段一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段一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段一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8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段一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21)页,9.29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08b2c8e89fb4f6e927cf9a7bf4c48d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段一考试地理试卷考试时长: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2023年2月23日19时4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星26号卫星发

射升空。中星26号卫星主要用于为固定终端以及车/船/机载终端提供高速宽带接入服务。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中星26号卫星升空过程中依次穿过大气的()A.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B.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C.高层大气、平流层

、对流层D.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2.中星26号卫星为车/船/机载终端提供高速宽带接入服务后,将更有利下列哪种地理信息技术为我国的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A.美国全球定位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答案】1.B2.D【解析】【1题详解】结合

材料和所学知识,大气层从近地面向外太空的分布依次是对流层(0~12km)、平流层(12~50km)、高层大气(50km以上),中星26号卫星从地面升空过程中依次穿过大气的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中星26号卫星为车/船/机载终端提供高速宽

带接入服务后,将更有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我国的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D正确;美国全球定位系统即GPS全球导航系统,整个系统卫星属于美国,A错误;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无法直接用于车/船/机载终端导航,BC错误,故选D。【点睛】GPS、RS、

GIS合称“3S”技术。3月伊始,合肥一中校园白玉兰悄然绽放(下图),美丽的玉兰花象征着友情的纯洁和真挚;先开花后长叶,开花的时间是在每年3到5月份,越往南,花期越早,所以花期因地区而变。据此完成下列

小题。3.白玉兰的花期因地区差异而不同,越往南越早,主要影响因素是()A.土壤B.热量C.地形D.降水4.白玉兰属于下列哪种植被类型()A.常绿阔叶林B.针叶林C.落叶阔叶林D.常绿硬叶林【答案】3.B4.C【解析】【3题详解】结合题干所述“因地区差异而不同,越往南越早”,说明该影响因素的

分布特点为沿纬度变化而变化,四个选项中只有热量的变化符合要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4题详解】从配图可以看出,白玉兰在秋冬季节会落叶,再结合其种植在合肥可以判断该树种为落叶阔叶林,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落叶阔叶林是温带最常见的森林类型。因

其冬季落叶、夏季葱绿,又称夏绿林。我国的落叶阔叶林类型很多,根据优势种的生活习性和所要求的生境条件的特点,可分成三大类型:典型落叶阔叶林、山地杨桦林和河岸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广泛,要求有雨量充沛的4-6个月的温暖生长季和持续3-4个月的非严寒冬季。最热月

的均温为13-23℃,最冷月的均温为-6℃,年降水量为500-1000mm,且多半分布在温暖季节。小民同学在巢湖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日记中写道:“在平顶山某个坡面挖到了传说中的三叶虫化石,在紫薇洞(下图)体验了地下暗河的小船.......。”据此完成下列小题。5.发现三叶虫化

石的地层属于下列哪个地质年代()A.早古生代B.晚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6.小民同学在“紫薇洞”中可见的地貌景观有()①石笋②石柱③蘑菇石④石钟乳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5.A6.C【解析】【5题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三叶虫属于海洋无脊椎动物。生活在早古生代时期,

A正确;晚古生代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盛行,B错误;中生代主要是爬行动物,恐龙一类,C错误;新生代主要是哺乳动物时代,人类就是这时候出现的,D错误;故选A。【6题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在紫薇洞体验了地下暗河的小船.......。”说

明该地应该是喀斯特地貌,拥有众多的地下暗河、石笋、石柱、石钟乳等,①②④正确,C正确;蘑菇石属于雅丹地貌,是受到风力侵蚀而成的,③错误,ABD错误,故选C。【点睛】地质年代大体被分为宙、代、纪,用以系统性的编年

。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后,中国19支救援队伍500多人驰援土耳其灾区,在积极营救幸存者的同时也播撒了国际人道主义的“种子”。据此完成下列小题。7.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核B.上地幔C.地壳D.软流层8.地震发生时()A.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B.震级相同的点连接成等震线C.震源越深,对地表的破坏越大D.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答案】7.C8.D【解析】【7题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本次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该深度属于地壳,大陆地区平均地壳深

度33千米,C正确;地核位于地下2900千米以下,A错误;上地幔与软流层位于莫霍界面(33千米)至地下2900千米的古登堡界面之间,BD错误,故选C。【8题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A错误,D正确;烈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等震线

,B错误;震源越深,对地表的破坏越小,C错误,故选D。【点睛】地震对于地面建筑的破坏程度叫做烈度,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近年来,受极端暴雨、洪水等重大灾害袭击,许多城市加强雨洪管理和公共活动空间的

规划建设。下图为某城市的水系统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9.下列地区中,最适宜借鉴该水系统的是()A.宁夏平原B.青藏高原C.塔里木盆地D.珠江三角洲10.城市水系统的功能区中()①公园增加了地下径流②开放水域和水广场增加了洪水蓄积量③公园减少了下渗④绿色屋

顶减缓了雨水汇流速度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9.D10.D【解析】【9题详解】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图上可以看出该区域降水较多,水资源非常丰富,符合珠江三角洲,D正确;宁夏平原、青藏高原

、塔里木盆地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域,与图中水资源情境不符,AB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城市水系统的功能区中公园增加了地下径流、开放水域和水广场增加了洪水蓄积量同时绿色屋顶减缓了雨水汇流速度,①②④正确;公园植被茂密

,增加了下渗,③错误,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海绵城市是现代化城市解决城市内涝良好建设。当下恰逢草莓采摘时节,下图为某网友拍摄的草莓大棚场景,可见白色塑料大棚下一粒粒红草莓长在覆盖黑色地膜的土地上(下左图),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右图)”

,完成下列小题。11.关于草莓大棚所体现的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说法正确的是()A.增强了A辐射B.减少了B辐射损失的热量C.增强了C辐射D.减弱了D作用12.与白色地膜相比,图中草莓种植覆盖黑色地膜突出作用是()A.

美观B.除草C.保湿D.保温【答案】11.B12.B【解析】【11题详解】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草莓大棚有一定的反射太阳辐射作用,阻挡了一定的太阳辐射进入大棚内部,所以A辐射不会被加强,A错误;B辐射为地面辐射,大棚能够有效减少棚内的热量流散到棚外,B正确;C辐射为大

气逆辐射,大棚只是减少了棚内热量的流失,而大棚外的大气逆辐射并没有增强,C错误;D为大气反射、散射太阳辐射,此作用不经过大棚,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铺设地膜必有其一定作用,一切以经济价值为前提,而不是为了美观,A错误;黑色地膜能够隔绝阳光,使地膜下的杂草因缺

乏阳光而枯死,B正确;一般不管什么样的地膜都拥有保温、保湿的功能,CD错误;故选B。【点睛】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直接的热源。的读“某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的相关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小题。13.图示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最有可能是()A.青藏高原B.恒河平原C.亚马孙平原

D.东非高原14.该地区海拔500米以下人口密度低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答案】13.D14.A【解析】【13题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1000米左右的人口比重最大,图示地区可能位于非洲赤道附近,如非洲

东部的东非高原,东非高原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D正确;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左右,与图示不符,A错误;恒河平原、亚马孙平原海拔低于500m,BC错误;故选D。【14题详解】结合材料图文和第一小题

判断,其海拔500m以下应该是刚果盆地地区,该区纬度低,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A正确,D错误;刚果盆地处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而旱涝灾害频繁主要是季风气候的特点,B错误;刚果盆地内部地形平坦,且交通也不是影响该区域人口的主要因素,C错误,故选A。【点睛】人

口分布受到政策、历史、气候、地形、水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攀枝花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某山间谷地,近年来成为我国冬季

养老的热点城市,正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5.影响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因素B.经济因素C.资源因素D.文化因素16.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①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不足②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③促

进当地经济发展④优化当地人口结构A.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④【答案】15.A16.B【解析】【15题详解】由材料“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可知,影响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主要因素

是气候因素,与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无关,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年人选择候鸟式养老,老年人不是劳动力,不能缓解当地劳动力不足,①错误;由材料“近年来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

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可知,老年人候鸟式养老选择攀枝花促进了攀枝花城市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②正确;大量老年人的流入,会带动当地消费,促进经济发展,③正确;大量外来人口是老年人,会加重当地人口老龄化,不能优化

当地人口结构,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但也会导致更多的人才外流,劳动力短缺。为迁入地提供了

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读“我国各地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部分数据”,完成下面小题。具体地区年生产量(万吨)可载人口量最大人

口密度(人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8860022000395青海、西藏100001000417.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热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8.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①地域广大,消费水平低,环境人口承载

力大②毗邻海洋,气候湿润,环境人口承载力大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7.D18.B【解析】【17题详解

】对比两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亚热带地区,热量条件丰富,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因此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和热量,②④正确,D正确;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土地生产力小,光照不是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①错误;青藏高原土壤发育

差,主要是因为海拔高,气候寒,因此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地形和气候,③错误,A、B、C错误,故选D。【18题详解】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较小,①错误;位于内陆地区,降水较少,②错误;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导致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③正

确;青藏地区海拔高,太阳辐射强,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④正确。故选B。【点睛】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自然资源(首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文化教育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负相

关)。调查报告显示,某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分别比上年下降2.4%和7.6%,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下图为该年我国农民工流向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9.关于该年我国农民工流动叙述正确的是()A.流向西部的农民工数量多于流向东部B.流向东部的农民工数量最少

C.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东部地区D.东部地区的生活成本上升20.为缓解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用工荒”,以下措施合理的是()A.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B.吸引海外移民,鼓励生育C.减小投资规模,改善工业布局D.降低生活水平,减少生活成本【答

案】19.D20.A【解析】【19题详解】结合材料图文和所学知识,图上只能看出流向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与各地区上年度的一个增减比例,无法得出数量的变化多少,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流向东部地区的人口数量大于中西部地区,AB错误;流向西部地区的农民工比例增加,说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多

,并不能说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东部地区,C错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条件改善,生活成本上升,所以部分农民工选择向西部地区生活成本较低的区域流动,D正确,故选D。【20题详解】结合材料图文和所学知

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可以从根本上缓解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用工荒”问题,A正确;中国人口基数大,现目前还不需要吸引海外移民,B错误;减小投资规模和降低生活水平,都违背经济的客观发展规律,CD错误;故选A。【点睛】

人口迁移受到政策、战争、灾害、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下图为我国土壤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21.关于甲地土壤表述正确的是()A.由于气候冷湿,本区土壤腐殖质层较薄B.本区植被茂密,为土壤提供较多矿物质C.本区地形大部分是平原,土壤含水量较高,淋

溶作用较强D.本区冬季严寒,土壤冻结时间长,有利于水分和养分保持22.与东北平原的黑土相比,江南丘陵的红壤()的A.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弱B.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C.土壤腐殖质的累积量大D.地形使土壤的厚

度增大【答案】21.D22.B【解析】【21题详解】结合材料图文和所学知识,由于气候冷湿,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腐殖质的形成和积累,全年有机质的积累量超过分解量,产生深厚的土壤腐殖质层,A错误;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为土壤的形成提供矿物质,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B错误;由于土质较粘重,融冻水和雨季降水难以下渗,形成土壤上层滞水,淋溶作用较弱,C错误;本区冬季严寒,土壤冻结时间长,有利于水分和养分保持,D正确;故选D。【22题详解】结合材料图文和所学知识,与东北平原的黑土相比,江南丘陵的红壤

由于纬度更低,气温更高,降水也更多,所以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A错误;该区降水更多,所以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导致土壤腐殖质的累积缓慢,大部分会被流水带走,B正确,C错误;丘陵会导致土壤的厚度减小,不利于土壤的堆积,D错误;故选B。【点睛】中国的黑土

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以及三江平原西部,由于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东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动植物生长繁茂,地上地下积攒了大量的有机物质,所以土色发黑。人们用温度、盐度和密度来表示海水的物理性质。下图

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问题。23.图中的三条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海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的是()A.曲线①B.曲线②C.曲线③D.以上都不对24.影响曲线③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分布B.海水运动C.太阳辐射

D.大气运动【答案】23.B24.C【解析】【23题详解】两极地区水温低,表层海水的密度较大,曲线①是海水密度分布规律;副热带地区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盐度最高,曲线②是海水盐度分布规律;表层海水温度由较低纬向较高纬递减,曲线③是海水温度分布规律。B正确,ACD错误,故

选B。【24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曲线③是海水温度分布规律,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C正确;与海陆分布、海水运动以及大气运动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点睛】大洋表层海水盐度最高值在副热带海域,因为副

热带海域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全球盐度最高的海域为红海。地震灾害往往会链发其他自然灾害。我们无法阻止地震发生,但可以通过防灾减灾手段减轻其影响。下图为地质灾害链发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5.图中甲、乙、丙、丁依次是()A.地震、崩塌、泥石流、滑坡B.滑坡、泥石流、崩塌

、地震C.泥石流、滑坡、地震、崩塌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26.下列关于易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区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①表岩石破碎,碎屑多②地形坡度大③植被覆盖差④全年降水少,季节变化小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25.A2

6.B【解析】【25题详解】根据材料“地震灾害往往会链发其他自然灾害,我们无法阻止地震发生”结合图可知,甲引发其他灾害,而其他灾害不会影响甲,由此推断甲为地震,地震一般都伴随不同程度的崩塌、滑坡灾害,地震时发生滑坡和

崩塌的地点一般本来就具备产生滑坡的条件,强烈的地震降低了滑动面的摩擦力,打破了原来的受力平衡状态,造成了崩塌或者滑坡体滑动下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形成泥石流

。而且暴雨加剧了崩塌、滑坡。崩塌、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因此乙、丁为崩塌、滑坡或者滑坡、崩塌,丙为泥石流,A正确;故选A。【26题详解】据上题分析可知,地震引发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多,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提供物质基础,①正确

;地形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易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区;②正确;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易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区;③正确;全年降水少,季节变化小,冲刷力度小,不易发生泥石流。④错误;①②③正确;B正确;故选B。【点睛】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

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士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2021年某月,六安市应急管理局发布提示:当前地质灾害

防控形势较为严峻,请广大人民进入山区前务必关注灾害预警信息、景区关闭信息,强降雨天气期间不要到山区游玩或露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7.该提示最有可能发布于()A.2月B.6月C.9月D.11月28.游客进入山区

若遇强降雨,易遭遇的地质灾害有()①地震②滑坡③泥石流④山洪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27.B28.B【解析】【27题详解】根据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发布的提示信息,可知六安市地区此时有强降雨天气,由于

六安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可以推断此时可能是6月,因此B正确。而A、C、D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8题详解】地震由于地壳变得活跃后产生的地面震动的现象,属于地质灾害但不是由强降雨引发的,①错误;山区当遇强降雨时,会因雨水强烈下渗,造成土壤中的水饱和,并在地下形

成滑动面,从而引发滑坡,因此②正确;在山区河谷地区,由于强降雨,会导致山洪暴发,河水暴涨,侵蚀和搬运能力大量增强,会携带大量泥沙、石块、枯枝落叶冲出沟谷,形成泥石流地质灾害,因此③正确;山洪是气象灾害,不属于地质灾害,因此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故

选B。【点睛】自然灾害是指能够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分类:按成因和过程,可将自然灾害划分为: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洪涝、干旱、暴雨、寒潮、台风等)、生物灾害(病虫害等)、海洋灾害(海啸等)。下图为某次台风的卫星云图,读

图完成下列小题。29.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台风发展情况,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D.数字地球30.预测台风的移动路径主要依靠下列哪种地理信息技术()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

.遥感技术D.数字地球【答案】29.C30.B【解析】【29题详解】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遥感能够实时监测并且进行准确预报、预警,所以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台风发展情况,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遥感技术,C正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实时定位、导航,A错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地理数据进行

输入、处理、分析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B错误;数字地球主要让我们能够快速、直观的了解我们所在的星球,D错误;故选C。【30题详解】结合第1小题,预测台风移动路径主要依靠地理信息系统,它能够结合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传输的数据,对灾害进行预判和并且生成应急预案,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地

理信息技术通常指GPS、RS、GIS,三者合称“3S”。南方某山区经历暴雨,下图为该地暴雨前后一周地形对比图(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的31.该地河流的流向主要为()A.自南向北B.自北向南C.自西南向东北D.自西北向东南32.该地发生的地质灾害可能是()A.山洪爆发B.地震C.滑坡D.泥

石流33.该地质灾害发生后,最需要紧急撤离的居民点是()A.aB.bC.cD.d【答案】31.B32.C33.C【解析】【31题详解】结合材料图文可以看出该地有河流,从等高线走向(凸高为谷)和堰塞湖位置可以判断,图中北高南低,所以河流应该

自北向南流动,B正确;ACD错误,故选B。【32题详解】结合材料图文,山洪爆发不属于地质灾害,A错误;材料信息表明,该地发生的地质灾害出现在经历暴雨之后,因此该质灾害是地震的可能性较小,B错误;图中显示,该地质灾害在峡谷陡坡地区出现了堰塞体,此处又处于陡坡地带,因此可能发

生的地质灾害是滑坡,C正确;图中地质灾害引起的堰塞体两侧为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出现泥石流的可能性小,D错误;故选C。【33题详解】根据前题分析可知,该地质灾害可能是滑坡,滑坡导致在峡谷处形成堰塞体,堰

塞体之上形成了堰塞湖,由于堰塞体的阻挡,堰塞湖的水位会不断上升,由于堰塞体不稳定,在水压力作用下有可能会发生溃决现象,因此堰塞体下游的c居民点处于危险之中,居民最需要紧急撤离,C正确;比较两幅可知,堰塞体左侧等高线疏密明显

变化,因此滑坡应发生在此地,因此a、b、d均不处于滑坡的威胁之下,bd两地较高,也不处于溃决洪水威胁之下,图中显示,a处海拔略高于堰塞体,因此受到堰塞湖上涨水位淹没的可能性不大,因此a、b、d三处居民点

不需要紧急撒离,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泥石流、滑坡的形成原因:地壳活跃,岩石破碎,多断裂构造,地形起伏大,多松散物质,降水集中,多暴雨或冰雪融水量大,破坏植被,不当的开挖、堆积等。下图为某地区地理

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34.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A.①③⑤B.①②④C.③④⑥D.②③⑥35.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A.①②④⑤B.②

③④⑤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⑥【答案】34.B35.D【解析】【34题详解】遥感主要是对地表事物进行探测,居民点、水系和地形容易被探测到,①②④正确;而土壤、岩层、地下水位于地下,不容易通过电磁波探测分辨,③⑤⑥错误。故选B。【35题详解】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自然区位因素,多与地形、气候、

土壤、水源等相联系,②③④⑥正确;与居民点和岩层联系不大,①⑤错误。故选D。【点睛】利用遥感图像可以直接看出某一事物的分布,还可以通过不同时间遥感图像的对比,分析某一地理事物的空间变化规律,并预测变化趋势。二、非选择题(共2大题,

共30分)3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2020年美国人口数量达到3.31亿,为世界上人口总数排名第三的国家且人口数量仍在持续增长,下图为美国本土人口分布图。材料二:来自美国人口普查局最新的人口预测数据显示,纽约、芝加哥等都会地区的人

口持续减少,而相较之下,德州、佛州等地的人口出现增长。这也揭示出当前美国人从北往南、从东往西的“搬家”潮流:从全国最大都会区的“铁锈地带”和东北部,搬到“阳光地带”和西岸。(1)描述美国人口分布的特点。(2)分析美国东北部人口稠密的原因。(3

)请从“推拉理论”的角度,说明当今美国老年人口主要往“阳光地带”和西岸迁移的原因。【答案】(1)特点:分布不均;东北部(东北沿海和五大湖区)人口稠密;南部和西部沿海人口较多;西部内陆地区人口稀少。(2)原因:煤、铁资源丰富;开发时间长(历史悠久等);工业、金融贸易发达,经济基础好

(或经济发达);水陆交通便利。(3)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地带,环境污染严重;南部和西部自然环境优美;东北部纬度较高,气温低;南部和西部气候温和(宜人)。【解析】【分析】本题以美国人口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人口分布特征、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材料图片上可以看出美国人口密度大于100人每平方千米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部沿海地区和五大湖地区,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主要在10~99人每平方千米,说明该地区人口还是较多,西部内

陆地区人口密度小于10人每平方千米,说明该地区人口稀少,总体来看人口分布不均匀。【小问2详解】结合材料图文和所学知识,美国东北部地区是其老工业基地,该区靠近五大湖地区,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历史上开发时间较长,拥有良好基础设施和经济基础,能够为到来务工人员提供大量的

工作岗位和较为丰厚的工资待遇,所以吸引了大量人员到来,导致该区人口密集。【小问3详解】结合材料图文和所学知识,作为推力来说,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地带,环境污染严重,并且由于纬度高气候的的较为寒冷,老年人不在适宜居住;对于“阳光地带”和西岸的拉力来说,该区南部和西部自

然环境更加优美,纬度位置更低,气候温和,适宜老年人养老居住。所以当今美国老年人口主要往“阳光地带”和西岸迁移。【点睛】人口迁移受到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37.沿海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热力环流”进行了探究学习。依据探究活动,完成下列问题。探究活动1:海陆风的形成为了探究海陆风的

形成,兴趣小组首先设计并进行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探究活动2:季风环流兴趣小组在海陆风研究的基础上,将时空尺度放大,又进一步探究了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季风环流。如下图所示。(1)由探究活动1推断:白天,陆地增温___(快、慢),海洋增温___(快、慢)。(

2)依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下图中添加箭头使之构成一个海陆间的热力环流圈。(3)探究活动2中,字母M、N表示气压中心,其中___(填字母)为低压中心。(4)探究活动2图反映了北半球___(季节)的季风环流。此时东亚盛行___风,南亚盛行___风。【答案】(1)①.快②.慢(2)(3)M(4)①.

夏季②.东南③.西南【解析】【分析】本题以热力环流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热力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大气水平运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材料和所

学知识,据探究图可知,白天砂石中温度计数值大,水体中温度计数值小,说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同样受热,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夜间则相反。【小问2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由于海洋比热容大,白天升温慢,相对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

成高压;而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较快,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因此近地面形成低压,而气流遵循同一水平面由高压流向低压,近地面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高空中,陆地对应上空是高压,海洋对应上空是低气压,高空中由陆地上空流向海洋上空,形成下图的逆时针循环。【小问3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根据图中风向可以判断季节,据图可知,风从海洋吹向亚欧大陆,说明此季节大陆形成低气压,海洋形成高气压,即M为低压中心。由于该低压中心的形成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高压保留在海洋上。【小问4详解】结

合第三小问,风从海洋吹向亚欧大陆,说明此季节大陆形成低气压,海洋形成高气压,所以该季节是北半球的夏季,东亚地区盛行东南季风,南亚地区受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季风,所以南亚盛行西南季

风。【点睛】由于地球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并不均匀,所以造成各地冷热不均,进而导致了热力环流。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