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段一考试地理试题 .docx,共(12)页,9.21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713fa0592276a3c12be51fa562071e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段一考试地理试卷考试时长: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2023年2月23日19时4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星26号卫星发射升空。中星26号卫星主要用于为固定终端以及车/船/机载终
端提供高速宽带接入服务。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中星26号卫星升空过程中依次穿过大气的()A.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B.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C.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D.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2.中星26号卫星为车/船/机载终端提供高速宽带接入服务后,将更有利
下列哪种地理信息技术为我国的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A.美国全球定位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3月伊始,合肥一中校园白玉兰悄然绽放(下图),美丽的玉兰花象征着友情的纯洁和真挚;先开花后长叶,开花的时间
是在每年3到5月份,越往南,花期越早,所以花期因地区而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白玉兰的花期因地区差异而不同,越往南越早,主要影响因素是()A.土壤B.热量C.地形D.降水4.白玉兰属于下列哪种植被类型()A.常
绿阔叶林B.针叶林C.落叶阔叶林D.常绿硬叶林小民同学在巢湖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日记中写道:“在平顶山某个坡面挖到了传说中的三叶虫化石,在紫薇洞(下图)体验了地下暗河的小船.......。”据此完成下列小题。5.发现三叶虫化石的地层属于下列哪个地质年
代()A.早古生代B.晚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6.小民同学在“紫薇洞”中可见地貌景观有()①石笋②石柱③蘑菇石④石钟乳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
千米。震后,中国19支救援队伍500多人驰援土耳其灾区,在积极营救幸存者的同时也播撒了国际人道主义的“种子”。据此完成下列小题。7.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核B.上地幔C.地壳D.软流层8地震发生时()A.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B.震级相同点连接成等震线C.震源越深,对地表的
破坏越大D.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近年来,受极端暴雨、洪水等重大灾害袭击,许多城市加强雨洪管理和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建设。下图为某城市的水系统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9.下列地区中,最适宜借鉴该水系统的是()A.宁夏平原B.青藏高原C.塔里木盆地D.珠江三角洲的.的10.城市水系统的功
能区中()①公园增加了地下径流②开放水域和水广场增加了洪水蓄积量③公园减少了下渗④绿色屋顶减缓了雨水汇流速度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当下恰逢草莓采摘时节,下图为某网友拍摄的草莓大棚场景
,可见白色塑料大棚下一粒粒红草莓长在覆盖黑色地膜的土地上(下左图),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右图)”,完成下列小题。11.关于草莓大棚所体现的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说法正确的是()A.增强了A辐射B.减少
了B辐射损失的热量C.增强了C辐射D.减弱了D作用12.与白色地膜相比,图中草莓种植覆盖黑色地膜突出作用是()A.美观B.除草C.保湿D.保温读“某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的相关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小题。13.图示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最
有可能是()A.青藏高原B.恒河平原C.亚马孙平原D.东非高原14.该地区海拔500米以下人口密度低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
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攀枝花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某山间谷地,近年来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正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5.影响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因素B.经济因素C.资源因素D.文化因素16
.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①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不足②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④优化当地人口结构A.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④读“我国各地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部分数据”,完成下面小题。具体地区年生产量(万吨)可载人口量最大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8860022000395青海、西藏100001000417.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热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8.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①地域广大,消费水平低,环境人口承载力大②毗邻海洋
,气候湿润,环境人口承载力大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调查报告显示,某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分别比上年下降2.4%
和7.6%,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下图为该年我国农民工流向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9.关于该年我国农民工流动叙述正确的是()A.流向西部的农民工数量多于流向东部B.流向东部的农民工数量最少
C.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东部地区D.东部地区的生活成本上升20.为缓解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用工荒”,以下措施合理的是()A.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B.吸引海外移民,鼓励生育C.减小投资规模,改善
工业布局D.降低生活水平,减少生活成本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下图为我国土壤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21.关于甲地土壤的表述正确的是()A.由于气候冷湿,本区土壤腐殖质层较薄B.本区植被茂密,为土壤提供较多矿物质C.本区地形大部分是平原,
土壤含水量较高,淋溶作用较强D.本区冬季严寒,土壤冻结时间长,有利于水分和养分保持22.与东北平原的黑土相比,江南丘陵的红壤()A.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弱B.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C.土壤腐殖质的累积量大D.地形使土壤的厚度增大人们用温度、盐度和密
度来表示海水的物理性质。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问题。23.图中的三条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海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的是()A.曲线①B.曲线②C.曲线③D.以上都不对24.影响曲线③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分布B.海水运动C.太阳辐射D
.大气运动地震灾害往往会链发其他自然灾害。我们无法阻止地震发生,但可以通过防灾减灾手段减轻其影响。下图为地质灾害链发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5.图中甲、乙、丙、丁依次是()A.地震、崩塌、泥石流、滑坡B.滑坡、泥石流、崩
塌、地震C.泥石流、滑坡、地震、崩塌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26.下列关于易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区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①表岩石破碎,碎屑多②地形坡度大③植被覆盖差④全年降水少,季节变化小A.①②④B
.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021年某月,六安市应急管理局发布提示:当前地质灾害防控形势较为严峻,请广大人民进入山区前务必关注灾害预警信息、景区关闭信息,强降雨天气期间不要到山区游玩或露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7.该提示最有可能发布于()A.2月B.6
月C.9月D.11月28.游客进入山区若遇强降雨,易遭遇的地质灾害有()①地震②滑坡③泥石流④山洪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下图为某次台风的卫星云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29.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台风发展情况,需要
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D.数字地球30.预测台风的移动路径主要依靠下列哪种地理信息技术()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D.数字地球南方某山区经历暴雨,下图为该地暴雨前后一周地形对比图(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1.该地河流的流向主要为()A.自南向北B.自北向南C.自西南向东北D.自西北向东南32.该地发生的地质灾害可能是()A.山洪爆发B.地震C.滑坡D.泥石流33.该地质灾害发生后,最需要紧急撤离的居民点是()A.aB.bC.cD.d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3
4.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是()A.①③⑤B.①②④C.③④⑥D.②③⑥35.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⑥二、非选择题(共2大题,共30分)3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2020年美国人口数量
达到3.31亿,为世界上人口总数排名第三的国家且人口数量仍在持续增长,下图为美国本土人口分布图。材料二:来自美国人口普查局最新的人口预测数据显示,纽约、芝加哥等都会地区的人口持续减少,的而相较之下,德州、佛州等地的人口出现增长。这也揭示出当前美国人从北往南、从
东往西的“搬家”潮流:从全国最大都会区的“铁锈地带”和东北部,搬到“阳光地带”和西岸。(1)描述美国人口分布的特点。(2)分析美国东北部人口稠密的原因。(3)请从“推拉理论”的角度,说明当今美国老年人口主要往“阳光地带”和西岸迁移的原因。37.沿
海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热力环流”进行了探究学习。依据探究活动,完成下列问题。探究活动1:海陆风的形成为了探究海陆风的形成,兴趣小组首先设计并进行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探究活动2:季风环流兴趣小组在海陆风研究的基础上,
将时空尺度放大,又进一步探究了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季风环流。如下图所示。(1)由探究活动1推断:白天,陆地增温___(快、慢),海洋增温___(快、慢)。(2)依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下图中添加箭头使之构成一个海陆间的热力环流
圈。(3)探究活动2中,字母M、N表示气压中心,其中___(填字母)为低压中心。(4)探究活动2图反映了北半球___(季节)的季风环流。此时东亚盛行___风,南亚盛行___风。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