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PDF版).pdf,共(4)页,784.61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ef1173c5e6e523b19793fc5b73eb2f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历史ML·第1页(共8页)历史ML·第2页(共8页)秘密★启用前弥勒一中2022届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
用时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本大题
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周代,天子和诸侯对下一等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大夫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属称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由此可知,周代A.极力维护宗法等级秩序B.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C.政
治权力依据血缘亲疏D.注重削弱异姓诸侯势力2.商周时期分封的行使主体是商王和周王,而战国时期封君(一种新的奖励军功和皇亲国戚的方式)的行使主体已经变成了诸侯国王(公)。这种分封主体的变化体现了战国A.分封制开始走向瓦解B.确立了
贵族特权政治C.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D.建立了新的官僚制度3.西周的道路以周王室为中心向外围延伸,通往各诸侯国,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均设有主要干线。如西向及西南方向通往矢、散两国;东向由镐京通往成周、桧、谭、齐;南向由成周通往鄂、申、曾;东南向由成周至坯、蔡、(胡);北向通往晋、刑、燕等。这表明西周
时期A.加强了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联系B.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C.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D.推动了西周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4.先秦时期实行爵禄制,有爵即有禄,采邑或禄田世袭领有。秦汉时期实行爵禄分离的爵秩制: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
;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重,按劳取酬。这一变化表明秦汉时期A.贵族政治的影响仍存在B.官僚政治制度尚未确立C.封建等级制度趋向瓦解D.选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5.秦和西汉时期郡守拥有行政处置、赏罚、司法、监察和财权。如果因事
发兵,须有皇帝虎符。东汉初郡守有了发兵、领兵之权,后来更增加了募兵权。这反映出A.专制皇权逐渐削弱B.汉承秦制继承发展C.郡县制度遭到破坏D.汉代出现割据隐患6.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
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A.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平衡B.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C.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D.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7.国史学家霍夫斯塔德认为,在西方古代,有为知识而知识者,有为真理而献身者
,有为理想、信念而奋斗不息者,中国没有。在中国,知识分子之出路与归宿似乎只有一条,就是投身政治,就是逐于仕途。产生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的不同B.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C.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差异D.人文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对立8.秦朝在北方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在北方
诸侯国旧长城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汉武帝发动3次大规模的征伐匈奴的战争,夺取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地区,建立酒泉、敦煌、武威、张掖4郡。据此可知A.发动战争是解决少数民族入侵中原的主要手段B.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从被动防御转
为主动进攻C.中央集权不断演进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近代中国的行政版图在这一时期得到基本奠定9.五代时,后晋的成德节度使安重荣说:“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为防止此等乱象重演,北宋进行制度设计时,采取的相应措施有①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②
设转运使收地方财权③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④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A.①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②④历史ML·第3页(共8页)历史ML·第4页(共8页)10.道光帝接受《南京条约》全部条款,不再言战。签订条约之后,道光要做的是如何让战败投降看起来更像“天朝加恩”于
夷人,获罪的伊里布被再次启用主持“羁縻(指怀柔、笼络的意思)”。这一做法A.使天朝上国的迷梦走向破灭B.适应了世界新形势发展需要C.延缓国人睁眼看世界的进程D.从根本上抵制了列强的侵略11.“在戊戌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
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A.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与革命的预演B.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变革进程C.削弱了旧的政治体制因而备受推崇D.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提供准备12.“百姓怕官”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常态。鸦片战争时,广东
传出“百姓怕官,官怕洋鬼”的民谣。战后,广州民众成功地阻止英人入城,又有“官怕洋鬼,洋鬼怕百姓”的民谣。民谣A.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反清斗争B.表明官民关系被彻底颠覆C.说明清政府利用民众反侵略D.说明民众成为反侵略主力13
.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A.洪仁的《资政新篇》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严惩外国侵略者D.反对没落的封建统治14.下表是某同学搜集
的一部分材料,据此判断,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歌曲《松花江上》20世纪30年代流行电影《无问西东》沈柴诲在“淞沪会战”中壮烈牺牲文章《日本人的满洲梦》暴戾之东北军在沈阳北大营以西破坏南满铁路A.解放战争B.国民革命C.土地革命D.抗日战争15.费正清在《
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A.结束专制统治B.易引发军阀割据C.强化中央集权D.实现民族独立16.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
:“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A.解放区的政权和军队问题没有解决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C.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平建国请求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17.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的《时代》杂志报道:“日本人在攻克了
中国的波士顿、纽约和华盛顿后,正在向中国的芝加哥进发。”文中“中国的波士顿、纽约和华盛顿”分别借指A.北京、南京、上海B.南京、上海、北京C.上海、南京、北京D.北京、上海、南京18.《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
,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
发生改变19.2018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次宪法修改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可
见,我国宪法修订具有A.革命性B.和平性C.曲折性D.时代性20.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
。”这反映了中国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B.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C.突破美国包围封锁政策D.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21.某学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中美关系发展趋势图(图1),下列对a、b、
c、d四段关系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图1A.a段是由于美国长期坚持独立的侵华政策B.b段是由于中美战时同盟关系和“铁幕”演说C.c段是由于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孤立政策D.d段是由于世界局势的变化和中日关系的推动历史ML
·第5页(共8页)历史ML·第6页(共8页)22.雅典公民大会必须达到法定最低人数才能开会,一般认为,至少要有6000人,因为一些法律需要6000票方能通过。如果参加公民大会的人太少,就派“警察”(公共奴隶)到各家各户强制公民到场参会。这说明
在古代雅典A.民主既是权利又是义务B.公民人身自由受到严格限制C.雅典民主制具有专制性D.公民大会的议程被贵族控制23.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共
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这说明英、法、德三国A.议
会都居于国家权力中心B.法律地位至高无上C.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国家权力D.政体都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24.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方案二(新泽西方案)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
权的国会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25.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
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C.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D.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26.西方资产阶级学
者说:“5月23日至25日,巴黎公社社员火烧宫殿、市政府、王宫、维兰特码头等。”而在公社参与者、历史学家普·利沙加勒的著作则强调巴黎的大火是由法国政府军进攻的炮火引起的。据此可以确认的史实是A.巴黎城遭到了战火的破坏B.公社有选择地摧毁旧的事物C.公社利用火阻挡敌人进攻D.大火应
由资产阶级政府负责27.二月革命后,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并于1917年4月17日(俄为4月4日)在塔夫利达宫布尔什维克会议上作《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在报告中,列宁指出A.宣布要以暴力方式夺
权B.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C.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D.提出消灭封建农奴制度28.二战后,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别定都波恩和柏林。1990年,两德签署统一条约,东德作为5个州加入联邦德国。1991年,德国决定将联邦议院和政府所在地从波恩迁往柏林。德国定都柏林旨在A.
消除德国东西部的差异B.缓解美苏在欧洲的对抗C.加速欧洲的一体化进程D.增强统一国家的凝聚力29.图2是西方媒体有关“冷战”的漫画,分别描绘了“苏联眼中的美国”与“美国眼中的苏联”。这两幅漫画表明图2A.战略猜忌加剧国际局势动荡B.美苏争夺的焦点在西欧中国C.媒体
舆论体现双方国家利益D.妖魔化对手是冷战主体方式30.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这表明该国际组织A.建立了国际政治
经济新秩序B.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C.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D.使世界多极化格局快速形成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1.(1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美社会的演变在一些方面超过了旧大陆。……诚然,殖民地曾经被用于解释和证明他们反抗国王乔治三世和英国议会合法性的思想就主要来自“英国人的权利”的传统定义。此外,更激进的“人的权利
”的定义也发挥了作用。———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材料二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确实照搬过苏联模式,但在一些基本政治制度方面却从未照搬过苏联模式,恰恰强调要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如在选举方式上,1953年选举法规定:直接
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无记名投票与举手表决相结合,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几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等。正是这些灵活变通的方式适应了当时国情下的民主选举之需。———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
度》历史ML·第7页(共8页)历史ML·第8页(共8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说“北美社会的演变在一些方面超过了旧大陆”?(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选举方式是如何具有
中国特色的?(6分)(3)从各国政治制度的变革中来看,你认为制度创新应遵循哪些原则?(4分)32.(14分)美苏对抗是二战后世界无法避免的一个严重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0月25日,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一致同意,这场危机不应当朝着一个“沸点”发展。我们双方应当采取谨慎且节制
的态度,为这场危机寻求一个理智的解决方案。赫鲁夫希望能够以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为交易筹码,换取美国从土耳其的基地中撤出木星导弹。———【美】梅尔文P莱弗勒《人心之争:美国、苏联与冷战》材料二有美国人这样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
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苏联曾是有用的敌人……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美国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而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
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摘编自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材料三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
世界,改变着世界。———布热津斯基《大棋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是如何应对这场冷战危机的?(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冷战”对美国的影响。(6分)(3)材料三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指的是什么?(4分)3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3。图3材料二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明确指出“五四”即爱国运动的,最早是北京学生联合会发出的《致各埠商会请其对于爱国工人之生计速筹补助方法》信函。信中明确说:“故五四以
爱国运动遍全国,奔号之士满海内,良以国不可亡,人不可奴,五色之旗,不可不飘扬于神州。”……“启蒙”的称号正式用到“五四”头上,其时间较“爱国”称号要晚17年。1936年某学者发表文章,正式提出将五四运动定性为启蒙运动,并号召一切爱国分子发动一场新启蒙运动,以唤醒民众的抗战与民主意识。———
摘编自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材料三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个口号,具体分析五四运动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为什么被定性为“启蒙运动”?(4分)(3)材料三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