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枣庄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共(4)页,36.38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da5da757afeb686c82e27bc86297a9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1.A解析:“如果……那么……就不可能出现”错。对应材料一原文第二段“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原文中提到的是,如果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就不会诞生人的觉醒
,而人的觉醒并不等同于对生死存亡的思考。材料一的第五段中也有原文“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
”,表明生死存亡的思考古往今来都有,只是审美魅力和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一样。2.D解析:材料二以曹操、陶渊明、江淹的作品和东晋玄言诗为例,说明……”说法错误,原文在材料二第二段,“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
很枯燥,如东晋的玄言诗”,以东晋玄言诗为例只是为了说明“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很枯燥”而不是说明“因为对生死主题有了真实的生命体验,作品往往能有血有肉”。3.C解析:A.出自于《驱车上东门行》,意思是四时运行无停歇,命如朝露短时尽。是感叹人生
过于短暂,与“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同。B.出自于郭璞的《游仙诗》,意思是富贵有什么值得荣耀的,不如托身仙山,借游仙也表达了归隐的向往。与“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同。C.出自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意思是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
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体现了顺应自然的超越态度,属于对待人生的第四种态度。D.出自于《古诗十九首》,表达的是“及时行乐”的主题,对应的是第三种人生态度。4.首先提出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新思潮以及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
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人的觉醒(1分);接着以《古诗十九首》和“苏李诗”为例写了“人的觉醒”在当时文艺和审美心理领域的具体表现(1分);最后探讨了“人的觉醒”产生的原因(背景)(1分)和意义(影响)(1分)。5.①《短歌行》中“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哀叹,看似是悲观消极的。(2分,举例和说明各1分)②诗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还表达了对于“人才难得”的忧愁和广纳人才的渴望。(2分,举例和说明各1分,)③正是因为
看到了人生短促,曹操才如此渴望在短暂的生命中能够建功立业,因此要广纳人才。也就是在这人生短促的消极哀叹中,恰恰深藏着他对于建功立业的强烈欲求。(2分)6.D解析:A项“包含着对爹的怨恨”错,体现了爹对娘的牵挂和担心;B项“做了铺垫”错,“内
心的不情愿”不能为后文做铺垫;C项”处世哲学”错,爹思考的是人与土地的关系。7.A解析:“暗示我和娘都不愿让爹到处开荒的心理”错,结尾处烘托我被爹对土地的执着和热爱感动,理解了他的做法。8.指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1分);指爹对老家的土地怀有与众不同的炽热之情(1分
);指土地对人有养育之恩,也是人的最终归宿(1分),人们对土地饱含着依恋和敬畏之情(1分)。9.①“抡镐头”这一细节,丰富人物形象,这一细节反复出现,突出爹拼力开荒劳作的场景,表现爹对土地的痴迷热爱和执着坚守(2分);②
贯串全文,把全文的人物和事件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清晰完整(2分);③深化小说主题,最后写娘扛着镐头和我从爹手里接过镐头劳作的情景,表现我和娘理解了他对土地的痴情,暗示这种对土地依恋坚守的精神将传承下去(2分)。二、古诗文阅读(41分
)10.A句意: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举坐”是“客”的定语,二者共同作“皆惊”的主语,“举坐客”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上”是“客”的定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A。11.A.“《左传》是……纪传
体著作”错,应为“编年体”。故选A。12.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有误。原文“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意思是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于是才拿出自己的筑,穿上原来的衣服,众人才得知他的真实身份。故选C。13.(1)燕王就派使
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解析:“使使”,派使者;“献之秦”,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复”,又。(2)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他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
离。”解析:“流”,轮流;“客”,名作动,做客;“于”,被动句。14.A解析A项返回,回来/归还。B项面对。C项本性。D项满足。15.AA.“‘大火流’表明天气依然炎热”错误。“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
行。《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始变凉。因此“大火流”表明时至七月,天气开始转凉了。16.①《沁园春·长沙》意象丰富,色彩绚丽;本诗意象简单,色调黯淡
。②《沁园春·长沙》借湘江秋景抒发一种乐观积极昂扬向上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本诗借悲秋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17.(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4)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6)别有幽
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18.D“中国风”引号表特定称谓。A.表反语;B.表强调;C.表引用;D.表特定称谓。故选D。19.C20.D参见课时素养检测P15021.AA.将“白鹭”比作“雕塑”,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虽然有“好像”,但“好像在白鹭身上”中的“好像”是
猜测,并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C.“好像被它吸引住了”,“好像”表示猜测,并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D.“心中就好像有一个小人儿”,“好像”表示猜测,并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2.“什么”表示列举。参考译文:于是秦王大发雷霆,
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克了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领着全部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秦将李信紧紧地追击燕王,代王嘉就写信给燕王喜说:“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现在您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
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也侥幸得到祭祀。”此后李信率军追赶太子丹,太子丹隐藏在衍水河中,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此后五年,秦国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第二年,秦王吞并了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高
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酒保,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做工。时间长了,觉得很劳累,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常常张口就说:“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伺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佣工懂得音乐,私下说是道非的。”家主人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
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
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他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秦始皇怜惜他擅长击筑,对完全赦免他感到为难。于是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没有一次不说好。渐渐地更加接近秦始皇。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
击筑靠近时,举筑撞击秦始皇,没有击中。于是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终身不敢再接近从前东方六国的人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