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 政治试题.docx,共(7)页,225.09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d9d11b682ca51bb73f6c3caa790d5e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思想政治·B卷(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末代范成大在《劳畲耕》中写道“晶晶云子饭,生世不下咽:食者定游手,种者长流诞”,对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造成“种者长流涎”的根源②反映的是封建权贵阶层和手工业者之间的矛盾③说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④地主阶级剥削农民并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密切相关。垄断资本的逐利本性一旦得不到遏制,必然导致经济生活出现严重的供需失衡,进而导致经济链条断裂。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大亨为了维持自己的高收益,不仅任由经济泡沫泛起,更将劣质资产包装成新的金融产品再赚一把,导致泡沫
越吹越大、危机越来越深。由此可见()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一种社会结构性危机,表现为生产绝对过剥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公使信用关系被破坏,社会生活陷入混乱④只要限制垄断资本的逐利本
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可以克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高一某同学在探究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收集到以下材料信息时,有一些因惑,请你帮助他找出其中对应正确的是()①唯心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
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②马克思主义的形成---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③十月革命的胜利---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实践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一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4,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米,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实践告诉我们()①发展社会主义,不等于不可以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经验②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要坚持某种单一
的社会主义模式③从人类发展历程看,目前社会主义还没有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④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意味着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央视推出特别节日《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下边油画作品《启航一一中共一大会议》运用写实主义手法,
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登船启航的历史瞬间。这里的“启航”告诉我们()①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②中国工人阶级从此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③中国人民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④中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圆梦的领导者,
是民族的脊梁,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了28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完全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③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④为实现国家
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其意义是()①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③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
制度④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下列对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时期
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我国顺利地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④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的冲突和矛盾逐新消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解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这一飞跃的历史过程是()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②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③社会主义基木制度的确立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A.①→④→③→②B.④→①→③→②C.④→③→①→②D.①→③→②→④10.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说法正确的是()A.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
步伐B.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若经济体制改革的完成C.海南经济特区的开辟,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11.从1.8
%到15%,这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份额的攀升幅度:从97.5%到3.1%,这是40多年来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的下降幅度,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成功由低收入国家行列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一升一降间,是一个泱泱大困短短40多年从站起来、富起
来再到强起来的东方奇迹。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是()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②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2.中国共产党人“坚
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下列对应正确的是()①道路自信一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②制度自信一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进步
的根本制度保障③理论自信一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激励人民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④文化自信一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自古以来,“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民之贫富,国之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①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的
时代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④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的梦想,而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追求: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成就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
,而是造福全体人民。这说明()①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②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③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与个人的梦想无关④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实现中国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此,新征程上()①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②要立足各国发展经验,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③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④中国共产党要勇于自我革命,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6.党的十
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科学闲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在新时代,我们要深刻认识领会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下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解读正确的是(
)①时代意义:引领中国革命胜利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②理论意义:使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③实践意义:若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是新时代的行动纲
领④世界意义:引领我国进入了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为增强学生的爱因主义情感,推动理想信念教育,某校组织高一学生开展读“四史”
学习教育活动。学生围绕近代以米,中华民族走过的路,对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进行小组活动探究。以下是某班学习小组收集的资料,请你与他们共同探究,完成下面表格。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
、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12分)(2)作为当代青年,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做到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
的殷切期望。(6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