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A)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291.068 KB
  • 2024-12-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A)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A)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A)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A).docx,共(6)页,291.068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68e955505f456bc44d7461732fe076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历史·A卷一、选择题1.开拓华夏文化、对华夏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被称为华夏始祖。“华夏始祖”指的是A.尧和舜B.黄帝和炎帝C.舜和禹D.黄帝和禹【答案】B2.《诗经·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渰(yǎn:云兴起的样子)

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据此可知,出现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王的鼓励和重视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发展C.铁犁牛耕出现促进生产力发展D.周王室衰微井田制瓦解【答案】C3.以下三幅图是秦朝时期

的三件文物,它们所反映的主题是A.君主专制的确立B.内外服制度的完善C.国家统一的加强D.商鞅变法的开展【答案】C4.《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B.实现民

族交融C.增加税收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5.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传统的长衣和袍服已不大适应社会需要,而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挎褶渐成主流。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央集权的强化B.经济重心南移C.民族交融的加强D.政权更迭频繁【答案】C

6.杜甫《忆昔二首》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据此诗我们可以感知,唐代开元年间()A.太宗治国理政的成效显著B.商品经济空前繁荣C.社会治安环境为历史之最D.小农经济稳定发展

【答案】D7.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

尚书省→户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答案】B8.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A.小篆B.楷书C.行书D.

草书【答案】B9.重庆八中某班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其中一组学生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繁荣与开放的唐朝C.统一国家的建立D.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答案】D10.元朝人为地把同一自然地理单元分割给若干个行省,

突破了以前按山川自然地形划分政区的传统做法,形成犬牙交错的省界。这一措施A.壮大地方势力B.促进区域经济平衡C.便于行政管理D.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11.宋朝时,大批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不再关心祖先声望。社会上出现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A.婚姻择偶自由B.等级差别的消失C.门第观念淡化D.科举制快速发展【答案】C1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种文学产生的社会根源是()A.市民阶层的壮大B.农民娱乐的需求C.文人士大夫的雅好D.宫廷贵族的消遣【答案】A13.明朝时期,“内阁首辅之权最重”“而司礼监制权又在首辅上”,皆因“人主不亲政事,故事权下移

”。这表明当时宦官专权的根源是A.皇帝职位世袭没有制约B.皇权至高无上的独断性C.世袭制被官僚体制取代D.君权与相权的基本矛盾【答案】B1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A.废除宰相B.设置南书房C.设立内阁D.创立军

机处【答案】D15.清朝的人口数量从顺治年间的约七千万爆炸式地在道光年间增长到了四亿,仅仅只用了一百多年。这一情形A.表明社会经济全面转型B.源于海外贸易迅速发展C.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暴露D.在于清朝疆域急剧扩大【答案】C二、非选择题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秦国君主秦孝公任用商鞅推行了变法活动,开始于公元前356年,主要内容包括:商决变法时,为了加强管理,对居民进行户籍登记,以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实行连坐制度,一家犯法,其余人家必须告发,隐瞒不告的,

就要同罪连坐。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奴隶主贵族没有军功不再授予爵位;对于乡里聚众私斗的人,按罪处罚。新法规定,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县制。商鞅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把全国分为41县,县设令以主持县政,设尉负责军事。县下辖若干乡镇。后来,秦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

带有边防军事管理的性质,因而郡的长官称为守。——摘编自人民出版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秦国商鞅变法进行评价。【答案】(1

)内容:实行什伍制度、连坐制度。实行军功爵制(奖励军功)。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2)评价:(积极)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扩大税源和兵源。打破世卿世禄制(贵族世袭制),提高了秦军战斗力。有利于中央对地方

的控制,稳定政局。(消极)施行严刑峻法,容易导致暴政。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粮食生产朝代全国耕地面积(亿市面)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粮食亩产水平(市斤/市亩)总产量(亿市斤)全国总人口(万人)人均占有粮食(市斤)总面积北方南方春秋战

国2.394%91196.743200614.8秦汉5.7294%117629.0160001048.35魏晋南北朝3.851.9251.92590%122/215583.8550001167.7隋唐6.423.21

3.2190%124/3281305.8390001450.92宋元7.22.594.6190%140/3431749.45120001457.87材料二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倍,租佣关系盛行。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

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材料三人物简介元朝元贞年间,黄道婆返回故乡后,致力于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她根据自己几十年丰富的纺织经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织造技术传授给故乡人民。一边教黄母祠家乡妇女学会黎族的棉

纺织技术,一边又着手改革出一套擀、弹、纺、织的工具: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虽然她回乡几年后就离开了人世,但她的辛勤劳动推动了当地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1)根据材料一信息,说明宋元时期农业发展情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元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3)阅读材料三人物简介,概

括黄道婆的贡献。【答案】(1)南方耕地面积超过北方;仍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粮食产量提高,人均占有粮食在整个封建时代最高;人口增加。(2)生产工具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耕作技术进步,出现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的轮作制;租佃关系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政府重视。(3)改进创造出“擀、弹、纺、

织”的棉纺织生产工具,传授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推动了当地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