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中学联盟高中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历史含答案.docx,共(8)页,2.64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cbc8e221103e3cf2a035dcc50ae494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绝密★启用前山东中学联盟高中名校2019级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命题学校∶滕州一中审题学校∶山东师大附中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殷周以来的仪礼,是从家庭的祭祀祖先、和睦亲族的仪式发展起来的,后来
逐渐扩大,就有了国家性的典礼,像祭天、祭山川等。仪礼有严格规则,有上下有差别、等级有次第的差序格局,也是伦理的秩序。这反映了A.分封制度的由来B.家国一体的实质C.儒法之争的根源D.道德形成的过程2.从表1中的材料可知,在两汉时期实行的户籍制度之下A.户籍与赋役分
开管理B.成员法律身份等级森严C.成员法律身份独立平等D.基层的治理无序混乱3.图1和图2是唐代前期和后期朝廷录取进士来源地分布图。从图1到图2的变化A.说明了唐代后期经济文化重心转移到了南方B.反映了唐代前期与后期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C.说明了唐代政治从贵族垄断到平民化的过程D.
反映了唐代各地区教育出现了均衡化的倾向4.宋元之际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指出∶"旧制虽有市舶司,多州郡兼领;元丰(宋神宗年号)中,始令转运使兼提举,而州郡不复预矣;后专置提举,而转运亦不复预矣。"上述变化反映出宋朝A.加强对州郡的控制B.严格控制对外贸易C.重视海外贸易收入D.
进行财税制度改革5.16-18世纪中期,中国的强盛是耶稣会士们口中称颂的对象。18世纪晚期,在马戛尔尼使团成员的著作中,他们已摒弃了之前欧洲对东方文明古国的向往之情,而是带着优越感来评判中国的一切。马戛尔尼使团成员与早前欧洲耶稣会士们相比,
对中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朝腐败损害了国际形象B.英国使团成员的身份更高贵C.二者对东方文明了解的差异D.英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6.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虽然已经渐次传入中国,但在很长时间内,一般士大夫认真关心这种新学的很少,直到中法战争
前,仍然是"满朝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耻士类"。这说明了A.进行思想变革的迫切性和艰巨性B.中法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C.民族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D.学习西方的思潮还没出现7.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棉花的消费对象主要是
上海、天津、汉口以及华北4省的华商纱厂、日本纱厂以及日本本土纱厂,为此在毗邻纱厂附近或交通沿线的地方,农民纷纷把粮田改种棉花,棉田面积大幅增加,如山东棉花种植集中在黄河以北、小清河流域、津浦沿线一带。由此可知当时A.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山东部分地区B.日本侵略阻碍了中国民族
工业发展C.农村的经济结构变动只是区域性的D.农业已较深地卷入了资本主义市场8.图3是《点石斋画报》乐卷上刊登的关于牙山战役的图画。它是对战斗宏大场面的全景再现。图4来自1894年在日本出版的《日清战争画报》。图中上方矩形
文字框中写道∶"大岛旅团的士兵英勇奋战,将牙山的清军驻兵打得溃不成军。"这两幅图片A.说明中日两国均在前线派驻记者B.说明牙山之战真实历史无从考证C.为了解甲午战争提供了可信史料D.为研究甲午战争提供了独
特视角9.表2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对土地政策的调整。这表明A.中共更加明确了土地革命的对象B.民主革命的性质发生了重大改变C.土地革命的依靠力量发生了改变D.依靠法律指导土地革命的必要性10.1116年,法兰德斯(现在比利时境内)的伯爵取消了司法性的决斗(让控辩
双方决斗辨明胜负),同时多数城市设立了针对商人的法庭,从城镇人中选择有能力的人来进行裁决。很快,所有的国家纷纷仿效,在意大利、法国、德国和英国,城镇均取得了司法独立,这使得城镇成为司法独立的岛屿,处于习惯法之外。这
意味着当时在西欧A.已抛弃了传统的习惯法B.已摆脱了罗马法的影响C.商人的权益可得到城市司法保护D.大部分城市已经获得了自治地位11.在17-18世纪法国宫廷时尚文化的引导者和代言人,法国宫廷画家弗朗西斯—休伯特·德鲁埃为蓬帕杜尔夫人画的最后一张肖像中,她即身着一条缀满
了东方自然主义风格花草纹样的"中国风"印花棉布长裙。这反映了当时A.中国文化在法国上层社会的影响B.法国艺术家热衷于代言东方商品C.中国纺织品已大规模进入法国市场D.学习中国文化成为法国社会的主流12.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圈地运动发展到了议会圈地时期。据资料统
计从1700年到1800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总人口增加了81%,而这个时期的农业人口却只增加了8.5%。据估计在1750年到1800年之间英国粮食的耕地单位面积产量增长了三分之一。由此可推知圈地运动A.降低了英国农村人口出生率B.客观上推动了工业革命进行C.是英国政府发起
的经济改革D.是农业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13.19世纪上半期,相继爆发了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的起义、阿富汗人民反对英国侵略军的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和印度民族起义,这次浪潮被称为"亚洲革命风暴"。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
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被称为"亚洲的觉醒"。"亚洲的觉醒"与"亚洲革命风暴"相比A.革命的根本任务不同B.领导阶级发生了改变C.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变D.使
西方殖民体系出现崩溃14.十月革命之后不久,苏俄出现了"苏维埃文学",其作品着重描写苏维埃政权在血与火中顽强诞生的过程及新政权建立后在各个方面的开创性业绩,表现无产阶级的战斗豪情,歌颂革命领袖和斗争英雄,揭露和鞭挞阶级敌人。这种浪漫主义的潮流与同一时期西方现代主义的
迷茫和颓废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出了A.革命激发的创作热情B.一战带来的心理创伤C.两种文学流派间的风格区别D.思想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15.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为声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埃及和叙利亚,对以美国为首的偏袒以色列的西方国家实行了禁运,
使得油价暴涨,引发197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结束,出现了广泛的长期的"滞胀"现象。这说明了A.有油输出国组织控制了世界经济主导权B.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成果的脆弱性C.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和政治已紧密相连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两极对峙二、非
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16.(14分))马球运动是一项传播广泛古老运动,在古代欧亚大陆流行。目前,史学界对马球运动的起源地还未做出统一定义,主要有三种主要学说。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会有多种马球起源学说?请
说说你的看法。(6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倾向于哪种学说?说明你的理由。(5分)(3)在考证材料中这类历史问题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3分)17.(12分)晚清画报的政治立场,很大程度上靠漫画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提取材料中的有
关信息并对其进行简要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12分)18.(17分)从近代以来中国形成一批工业中心,带动了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9中工业分
布特点,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7分)(2)与图9相比,对图10、图11中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的变化进行合理解释。(要求∶表述成文,层次分明,逻辑合理。)(10分)19.(12分)世界从古到今,经济的重心经历了几次大规
模转移。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对公元1000年以来的世界经济重心的变化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12分)山东中学联盟高中名校2019级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16.(14分)评分标准∶(1)欧亚大陆多地流行(丝绸之路影响地区);占有史料的多少;不同研究方法、研究角度等(6分)(2)示例∶倾向于中原说。理由∶出现早于其他地区;多种证据——文献、文物证据
等互证。(5分)(3)多方收集各种史料;历史比较法;孤证不立,二重证据法等。(3分)17.(12分)评分标准∶(一)信息提取(3分)提取信息从报刊的角度∶1907年、1908年,清末画报,政治讽刺画从图片及文字内容角度:图7:外
国人推动压榨机,压榨机上的文字"国债"洋债""螺丝压力机""租界""小民""膏脂",文字中"某国政府""买到手""取民脂膏""外人肥,小民瘦",可知清政府买压榨机,西方列强推动,在租界内发行"国债"洋债",榨取民脂民膏。
图8∶一个人对内对外两种面孔,对外是笑脸,对内是怒脸。结合背景可知讽刺的当时的清政府。(若从图中提取其他有效信息并加以阐释,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总分不超过3分)层次要求层次1∶不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层次2∶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有效信息;层次3∶全面提取材料信息
,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归纳整理。(根据提取信息的完整度给分,分数包括在提取的信息分中)(二)历史评述(9分)观点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如"20世纪初中国革命意识高涨"等。(2分)评述内容对图片及文字信息方面∶反映了《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深渊,清政府成为西方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西方列强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和对清政府的操控,清政府对外卖国求荣,对内压榨镇压人民的嘴脸。(3分)从办报刊讽刺清王朝的方面∶西学东渐,清末新政,民众启蒙;对现实政
治不满,政治讽刺。(2分)从时代整体看,反映了社会现实及矛盾,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性。(2分)层次要求层次1∶没有对历史信息进行说明评价;层次2∶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并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说明评价。18.(17分)(1)评分标准特点原因:
准确指出区域,得2分角度1∶从古代历史经济重心分布角度(2分);角度2∶从近代开放区域的角度(2分);角度3∶从资源分布的角度(1分)等。(总分不超过5分)示例∶特点∶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等地区;尤其是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京津地区为中心包括河北山西部分地区,以辽宁
为中心的东北地区最为密集。(2分)原因∶从传统经济布局角度看∶从南宋起江南地区就是经济重心,尤其是江浙一带。从近代史角度看∶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基本上就是沿海沿江地区,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首先冲击的地×,外资企业、中国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也是首先在沿海沿江兴起,民国时期的官
僚资本主义企业也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从资源分布看,河北山西和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创办的重工业主要集中在这个地区。(5分)(2)评分标准变化:准确指出区域,得2分。解释叙
述∶按时间阶段角度解释或按事项分类角度解释或其他角度叙述都可。要点;五年计划,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重点发展工业;资源分布;国防安全等。(总分不超过6分)表述:表述成文2分示例∶变化∶与旧中国相比,新中国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2
0世纪50年代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华北、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20世纪60年代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偏西地区。(2分)解释∶新中国成立后,为把新中国建成现代化工业国,改变旧中国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一五计
划,进行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借鉴苏联经济,优先发展发展重工业,形成了上述工业布局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成果;而上述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重工业;尤其是东北地区成为了20世纪50年代新建工业建设的重点地区。(4分)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的战争威胁
,出于国防安全的需要,开展大规模三线建设,尤其是核武器实验、试制,新建工业中心放在在我国西北和中部、西南地区。(2分)新中国新建工业中心的变迁,是党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对经济建设规划的不断调整,也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
神的体现。对干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提高国家国防能力,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表述成文(2分)19.(12分)评分标准(指明变化轨迹,阐明变化原因,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变化角度1∶世界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从亚洲到欧洲再到美洲,再到出现回归亚洲趋
势的过谱。角度2∶世界经济重心长期稳定在亚洲,从19世纪转移到欧美,再回归,其转移的速度不断加速(任一角度2分)阐释:主要四阶段,写出每个阶段特点,分析出原因。共10分表述:表述成文示例∶世界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从亚洲到欧洲再到美洲,再到出现回归亚洲趋势的过程。(
2分)公元1000年到1800年前后,主要经济重心在亚洲靠东部区域,主要是因为东亚和南亚,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农业经济的高度发达,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发达的缘故。(2分)由于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版图,在19世纪中后期形成了以
西方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所以从19世纪以后经济重心转移到欧洲;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衰落。(3分)在北美地区,美国独立后,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美国崛起;一战后美国成为头号经济强国,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取得世界霸主地位;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三
次科技革命开展,美国经济获得更大发展。所以20世纪内的大部分时间经济重心在美洲,尤其是北美区域。(3分)二战后,亚洲一系列国家独立,先是日本经济奇迹,然后亚洲四小龙崛起,新中国建立后工业化获得重大发展,改革开放后更是取得巨大成就,亚洲尤其是东
亚经济的复兴,造成20世纪后期到21世纪初,世界经济重心再次向亚洲回归,更靠近亚洲东北部地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