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五校(郧阳中学、恩施高中、沙市中学、随州二中、襄阳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299.000 KB
  • 2024-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五校(郧阳中学、恩施高中、沙市中学、随州二中、襄阳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五校(郧阳中学、恩施高中、沙市中学、随州二中、襄阳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五校(郧阳中学、恩施高中、沙市中学、随州二中、襄阳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五校(郧阳中学、恩施高中、沙市中学、随州二中、襄阳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doc,共(5)页,299.000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c1be3f364700247cf55c0bcd6c47e1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郧阳中学、恩施高中、沙市中学、随州二中、襄阳三中高二上联考语文试卷命题学校:襄阳三中命题教师:杨小杰、彭州鸿、闻玉洁、张莉审题教师:杨小杰、彭州鸿、闻玉洁、张莉考试时间:2022年10月18日上午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先秦的儒家和道家都长于直觉的辩证思维,后期墨家与名家(主要代表人物为惠施、公孙龙)则特别发展了理性的逻辑思维,提出了一系列富

于思辨精神的逻辑命题。但两汉魏晋以来,儒、道、释三家互补成为影响中国文化的主流,而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儒家的道德直觉、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的认知方法去认识,只能靠直觉、顿悟

加以把握。由此,也就形成了中国文化重直觉思维、轻逻辑思维的特点,一般缺乏严格的推理形式和抽象的理论探索,更欣赏和满足于在模糊笼统的全局性的整体思维和直观把握中,去追求和获得某种真理和领悟。如钱穆所说:“东方人好

向内看,而西方人则好向外看。因此太抽象的偏于逻辑的思想与理论,在中国不甚发展,中国人常爱在活的直接的亲身经验中去领悟。”中国文化重直觉感悟、轻逻辑思维的传统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其长处是对世界、对事物容易进行整体、系统的把握,具有较长远的历史眼光

,不狂躁,不玄想,重经验,好历史,民族心态总的讲比较冷静、沉稳,能够比较从容地应付历史的大灾大变,使民族文化不断延续、发展。其短处则在于由于轻逻辑思维,不善于作抽象的思辨,缺乏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精确性,不容易形成科学的观念,不容易建立起对世界、对事物的有理有

据的科学认知。(摘编自《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特色》)材料二:儒家在许多方面都是自命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无需客体认可。所以,儒家除学理依据周礼之外,其余的内容不是客体社会需要,而是自我命名,先规定,后存在的。儒家的学理错误是自命无证。这会导致错误的学风,只要主观意志,而无需客观实践。

重言轻行,君子动口不动手。这种学风也与现代性格格不入。现代性的认知是创造性推动的,现代性的实践是积极协作,恰恰是动手动口的结合。主观的东西必须被客观证实,自命无效,证实才能有效。这样从古典时期的权威独霸脱离群众,演变成大众认证、客体认证、监控认证,说明自命都是无效的。现

代性在学理上是客体认证大于主体自命。凸显客观性认证,把认知变成客体化的,这是现代性的特点。本质而言,主体性必须经过客体认证,才能检测主体性是不是适合现实。儒家的心学实际是自命无证的。这正是佛教指责的,“想入非非”,舍弃客体,无法正心诚意。朱熹格物致知说基本导向客体认证。对知识进行客体认证,会使

知识成为真实的知识。传统思想走的是权威主义之路,圣人之言无需客体认证。现代性恰恰与此相反,科学知识就是被客体认证的知识,这种知识是确定性的,才能使人信服。传统文化历经三个阶段:第一是远古时代,文字初创,人文初建的时期,以原始人文意识、宗

教为特点;第二是秦始皇之后的封建社会,文明开启,文字统一,历史演义家天下大一统;第三是元宋明清时期,晚清时期,客观性认识不断增加,自我认识开启,接纳域外文明。从古典时期的自命无证,到晚清时期追求知识的客观化标准,接纳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现代性更是把客观化的标

准作为知识的尺度,思想的依据,认识的来源。所以现代性的自命无证被淡化为客观认证。现代性必须经过客观认证才能反思知识作为自身的合理性,从实践认识知识的可行性。最终以事实作为知识的结果,以客观化作为自我意志的标准。现代性虽然看似缺少了古人所谓的诚信,但是总体上建立了个人认

知的可信度。这种现象也就是所谓的现代年轻人“未老先衰”,他们没有古人少年时期的疏狂,但是整个传统文化因为自命无证而变成整体性的谎言。古人的言辞散漫正是自命无证造成的,因为拥有无须客观化的认知,自己想怎么说就怎

么说。这就会造成言辞与现实的背离,而古典时期一直不顾这种背离。这是认识论的历史——不断增强的客观化,不断使思想回到现实,工具理性和客观化的理性不断完善。(摘编自《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材料三:道与器的相互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一个“道”字和一个“器”字,对宇宙万物的生发及其关系

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宏大非凡的概括力,展现了中华文化卓越的思维魅力。一方面,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是宇宙的总根源,或一切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宇宙观。另一方面,与无形的道相对的是

有形的器。在道与器的关系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是以道驭器、重道轻器,由此形成传统文化特别注重探究道理、道路、方向、原则等重大问题的特点,但也具有忽视科技等器的因素的一面。究其原因,问题不在于道,而在我们未能摆正道与器的关系,只看到道高于器、统御器的一面,没有充分重视道生于器、寓于器、依

赖于器的一面。所以,正确的做法应是以道御器、道器并重。以道御器就是在充满竞争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道文化的优势,驾取器物之用,引导人类役物而非役于物;道器并重就是道与器协力,使传统文化道的优势和现代化器的优势,形成互补互进的良性状态

,促进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等更好更快发展。(摘编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协力共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文化重直觉思维,强调对世界、对事物进行整体、系统的把握,而非穷根究底,所以民族心态总体比较冷静沉

稳。B.材料二可以从学理上解释材料一中的现象,并指出现代性的特点是主观的东西必须被客观证实才能有效,客体认证大于主体自命。C.在现代性体系下的年轻人“未老先衰”,没有古人少年时的疏狂,仍有古人的诚信,总体上建立了个人认知的可信度。D.材料三认为应发挥道文化的优势来驾驭器物

之用,这里的“道”与材料一中“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在内涵上无差别。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墨家与名家发展了理性的逻辑思维,提出了富于思辨精神的逻辑命题,但它们未成为中国文化主流。B.儒道释主张直觉把握宇宙人生,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肯定直觉、顿

悟的认知方式。C.儒家学理错误会导致错误的学风,只要主观意志,无需客观实践,朱熹格物致知说却基本导向客体认证。D.由于古典时期言辞与现实的背离,古人言辞散漫,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造成整个传统文化的自命无证。3.下列选项,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

一中“中国文化重直觉思维、轻逻辑思维”特点的一项是()(3分)A.《论语》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B.《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C.《孟子》曰“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D.《庄子》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4.结合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请简述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5.请结合材料三,谈谈如何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发展中的作用?(4分)(二)现代文

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与周瑜相遇迟子建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因为月色很好,又是在旷野

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

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我没有小乔的

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

英气令我颤抖不已。“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

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

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

声。”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

,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我们相对着。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你不希望与我相遇?”“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

心愿。”我说。“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

的神。英雄就该倒下。”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

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

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我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泪水打湿。(选自《中国

当代小小说精品库》)文本二:2020年12月,第五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颁奖典礼在温州举行。迟子建获“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评委会认为:迟子建的短篇小说,始终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与突出的个人风格。自然景观与社会

景象的相勾连,生物灵性与各色人性的相贯通,使得她的小说,地气与元气相得益彰,灵气与生气融为一体,从而使小角度的故事总是蕴含着深邃与丰沛;小人物的悲欢总是携带着希冀与温暖。以地域文化为基点,以底层生存为焦点,努力营造短篇小说的诗意美学,使迟子建具有了清

晰俊朗的辨识度,更使她具有了卓尔不群的重要性。(摘编自《澎湃新闻》)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小说前后“我颤抖不已”和“我打着哆嗦”这两处动作描写,表明了“我”对周瑜的倾心和不舍。B.文中划横线处有关周瑜“敲鼓”的描写,既照应了前面的

鼓角声,又塑造了周瑜沉醉于战争的形象。C.当“我”说要回去“奶孩子”喂猪鸡时,周瑜“动也不动地看着我”,说明我们的谈话没有触动他。D.文中的“我”认为真正的英雄并非在战场、在血腥的搏杀里,脱下铠甲的和平守卫者更是大英雄。7.下列对

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第二段中环境描写突出了梦境的安静、荒凉、开阔等特点,渲染了战前紧张激烈的氛围,为周瑜出场做铺垫。B.小说多次写到“烧艾草”这一细节,营造“我”和周瑜相见的氛围,“艾”与“爱”

谐音,象征友爱和睦。C.小说人物形象鲜明,作者除了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方式外,还借助典型化场景描写烘托人物形象。D.小说采用梦境方式,讲述了“我”穿越历史时空,与历史人物进行了倾心的交谈,表达了珍爱和平这一主题。8.“我”在这篇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9.文本二中说迟子建的短篇小说“努力营造短篇小说的诗意美学”,《与周瑜相遇》中哪些方面体现了这种“诗意美学”?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

之。大夫文种乃献谋曰:“王其无庸战,不如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昔者越国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而又宥赦之。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其敢忘乎?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

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唯天王秉利度义焉!”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申胥①谏曰:“不可许也。夫越,非实忠心也,又非慑畏吾兵甲也。大夫种固知君王之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乃许之成。吴王夫差既许越

成,乃大戒师徒,将以伐齐。申胥进谏曰:“昔天以越赐吴,而王弗受。夫天命有反,今越王勾践舍其愆令,轻其征赋,裕其众庶..,其民殷众,以多甲兵。越之在吴,犹人之有腹心之疾也。今王非越是图,而齐、鲁以为忧。

夫齐、鲁譬诸疾,疥癣也,岂能涉江淮而与我争此地哉?”王弗听。十二年,齐人与吴战于艾陵,齐师败绩,吴人有功。吴王还自伐齐,乃讯申胥曰:“今天降衷于吴,齐师受服。敢.告于大夫。”申胥对曰:“夫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吾先君得之也,必有以取之。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亟至,是吴命

之短也。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员请先死。”将死,曰:“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之亡也。”遂自杀。(节选自《国语》卷十九)【注】①申胥:伍子胥,春秋吴国大夫。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B.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C.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D.

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成,平定,讲和。文中“不如约辞行成”是说不如用谦卑的辞令

向对方求和。B.“而”有多种用法,文中“而无拂吾虑”的“而”为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C.众庶,指百姓。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黔首、黎民、庶民、黎庶、黎元等。D.敢,冒昧。文中的用法与“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敢

”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王夫差进攻越国,越王勾践起兵对抗,但越国大夫文种出主意,希望勾践讲和,以此使吴王的野心膨胀,从而削弱吴国。B.申胥对越王的想法心知肚明,对越国大夫文种的

谋略也很清楚,但吴王夫差狂妄自大、目光短浅,根本听不进他的意见。C.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废弃错误法令,减轻民众赋税,让民众富裕起来,使得能够作战的军队人数增加,壮大了越国实力。D.对吴王夫差进攻齐国的计划,伍子胥坚决反对,夫差没

有听他的劝谏,打败齐国归来,责问伍子胥,导致伍子胥自杀身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其敢忘乎?(2)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亟至,是吴命之短也。14.在对待越国问题上,吴王夫差和伍子胥存在分歧,概括伍子胥的观点。(3分)(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5-16题。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张炎辛卯岁,沈尧道①同余北归②,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记玉关③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

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注]①沈尧道:张炎之友,下面的“赵学舟”也是张炎之友。②北归:1290年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张炎与沈尧道、赵学舟等人,赴元都为元政府书写金字《藏经》,1291年从北方回归南方。③玉关:玉门关。此处泛指北方。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写作者赴北写经的旧

事,冰封雪飘,枯林古道,踏雪冒寒,格调悲凉凄婉。B.作者身归江南,泪洒故土,欲倾苦恨,触目牢愁,虽欲题诗赠友,却无从下笔。C.故人来访,给作者带来欢乐慰藉,折芦花寄赠故友,亦饱寓着他生不逢时之痛。D.全词起笔清劲,结意幽深,声调激越,情感却缠绵、纡徐,令人悲慨不尽。16.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在《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老子》中也有类似的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名言都启发我

们做事要从点滴做起。(2)《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轻财重义的性格特点。(3)“鸿雁”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意象,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

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近年来,纪录片多次掀起收视热潮。或探访特色美食,展现地域文化;或航拍万里山河,带来诗意之旅;或聚焦稀世文

物,诠释工匠精神……一部部纪录片相继成为网络“爆款”。纪录片作为一种影视艺术,展现真实是其本质特征,其创作素材是真实生活,表现对象为真人真事,创作者通过艺术的加工展现真实生活,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相较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历的真实,纪录片带来的真实感更加丰富

,也更具美学价值。纪录片的画面细节讲究,摄影技术娴熟,旁白精炼恰当,精心设置的影音元素,给观众带来的审美体验。移动传播时代,纪录片主动拥抱数字科技,不断拓展表现形式,微纪录片、VR纪录片、交互式纪录片等纪录片。此外,纪录片

还与其他视听节目融合,出现“纪录片+剧情演绎”“纪录片+综艺”“纪录片+互动体验”等跨界类型。观众通过发送弹幕、二次剪辑等抒发感想,在增强参与感与互动感的同时,丰富了纪录片的内涵。当代纪录片适应了年轻观众的文化消费偏好,

受到广泛追捧也就。我们需要纪录片,既为了观察世界,更为了理解自己。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根据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为“纪录片”下定义。(4分)20.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1-22题。炎热的天气,人们需要大量补水,然而有人会因为喝水而进急诊。原来这位患者口渴难耐,一口气喝了两瓶凉水,导致了“胃痉挛”。胃痉挛是指胃部肌肉抽搐,通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并常会伴有呕吐症状。胃痉挛的发生常常与体质和饮食等因素有关。①?多数是因为不会正确

喝水。当我们口渴难耐时,机体的水分早已失去平衡,部分细胞已经处于脱水状态,此时喝水已是”被动喝水”,不宜喝凉水,一次性喝水也不宜超过人体胃生理容量(成年人为大于500ml)的三分之一。一次性大量水分进入胃

内,不仅容易增加心脏、肾脏负担,还会引起胃痉挛,影响消化功能。正确的喝水方式,应是将一杯水(200ml)缓慢喝完,小儿或老年人可将一杯水分为两次(每次100ml)缓慢饮用。②,可将第一口水含于口中,再慢慢咽下,使口腔及

身体适应水温之后,再缓慢增量饮用。若因喝水过多导致胃痉挛怎么办?专家建议,此时胃肌肉强烈收缩,③,如盐酸屈他维林、腹可安片等,同时使用抑酸药物——铝碳酸镁保护胃黏膜;非药物干预,可以热敷疼痛部位,注意防止烫伤,热敷时间小于30分钟。如果仍得不

到缓解,应尽快就医。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

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②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③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盛赞白求恩大夫“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的精神。④作家雪漠说:“利众让自己的生命得到升华,所以,利众是最大的利己。”(《世界是调心的道具》)⑤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是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国富论》)读了上述材料,你对“利人

”和“利己”的关系有着怎样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28952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