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第0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练)(解析版).doc,共(8)页,842.48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bca557e8215ba6379680bf40292c7f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0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练1.有一喷泉,喷水管口的横截面积为S,流量(单位时间内流出的水的体积)为Q。已知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假设喷出的水做竖直上抛运动,不计水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则空中水的质量为A.B
.C.D.【答案】B【解析】设喷出的水初速度为,则上升的时间为,上升的高度为,在空中水的体积关系有:,即,联立解得:质量故B正确。2.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5+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关系为v=6t2(m/s)。该质点在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和t=2s到t=3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A.12m/s,39m/sB.8m/s,38m/sC.12m/s,1
9.5m/sD.8m/s,12m/s【答案】B平均速度故B正确;2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B3.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已知质点在第3s内及第7s内的位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B.不能求出任一秒内的位移C.不能求出第3s末到第7s
初这段时间内的位移D.能求出该质点的加速度【答案】D[来源:学§科§网]4.(多选)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210m/s.则前5s内()A.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5mB.物体
的位移为25m,方向向上学/科/网C.物体的平均速度为13m/s,方向向上D.物体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10m/s,方向向下【答案】AB【解析】根据2202vvgh−=,解得22030m45m2210mvhg===,选项A正确.根据2012hvtat=+得21305105m25
m2h=−=,方向向上,选项B正确.根据0vvat=+得30105m/s20m/sv=−=−,方向向下,()03020/5/22vvvmsms+−+===,方向向上,故C错误.由C知,02030m/s50m/svvv=−=−−=−,方向向下,选项D错误;故选AB.点睛:对于竖直上抛运动,
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分段法,一种是整体法,两种方法可以交叉运用;解题时注意理解物理量的符号的含义.5.将一小球以初速度v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后,小球两次经过离地面高度为的位置的时间间隔为。若初速度变为2v,则小球两次经过离地面高度为的位置的时间间隔为?(空气阻力不计)【
答案】3上升的最大高度为:从最高点到离地5m的位移为则小球两次经过离地面高为5m的位置的时间间隔为:。1.如图所示,一滑块以5m/s的速度从固定斜面底端O点冲上斜面,经时间t1到达A点时的速度为3m/s,再经时间t2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来源:Zxxk.Com
]A.O、A间的距离与A、B间的距离之比为5:3B.O、A间的距离与A、B间的距离之比为3:5C.t1与t2之比为2:3D.t1与t2之比为3:2【答案】C【解析】设加速度为a,则:;解得,选项AB错误;;,则,选项C正确,D错误;故选C.2.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地面竖直上抛。已知小球两次经
过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为TA,两次经过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为TB,重力加速度为g,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4A.B.C.D.【答案】D3.将一只皮球以速度v竖直向上抛出后,皮球又落回到手中。整个过程中皮球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变,则皮球上升的最大
高度可能是()A.22vgB.23vgC.24vgD.25vg【答案】B【解析】物体上升时的加速度为mgffagmm+==+,则上升阶段满足22fvghm=+,若22vhg=,解得f=0,
则不符合题意,选项A错误;若23vhg=,则12fmg=,选项B正确;若24vhg=,则fmg=,则物体不可能下落,选项C错误;若25vhg=,则32fmg=,则物体不可能下落,选项D错误;故选B.点睛:此题采用的是验证法,主要是看阻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即可进行判断
.4.(多选)在水平桌面上方有三个金属小球a、b、c,离桌面高度之比h1∶h2∶h3=3∶2∶1。若按先后依次静止5释放a、b、c,三球刚好同时落到桌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A.三者到达桌面时的速度之比是∶∶1B.三者分别释放后
运动到桌面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C.b与a开始下落的时间差小于c与b开始下落的时间差D.b与a开始下落的时间差大于c与b开始下落的时间差【答案】ABC5.如图甲所示,滑道项目大多建设在景区具有一定坡度的山坡间,成为游客的代步工具,又可以增加游玩的趣
味性,在某景区拟建一个滑道,示意图如图乙,滑道共三段,第一段是倾角比较大的加速下坡滑道AB,第二段是倾角比较小的滑道BC,游客在此段滑道恰好做匀速运动,若游客从静止开始在A点以加速度1a做匀加速运动,经过4s到B点并
达到最大速度16m/s,然后进入BC段做匀速运动,设计的第三段上坡滑道CD作为下客平台,使游客做匀减速运动后速度减为零(乘客经过两段轨道衔接处可视作速度大小不变),游客乘坐滑道,从山顶A处到达下客平台D处总共用时8.5s,游客在各段滑道运动的总路程为92m,求:(1
)在AB段运动加速度1a的大小;(2)AB段的距离1L;学;科网(3)乘客在BC段匀速运动的时间0t.【答案】(1)24m/s;(2)32m;(3)3s【解析】(1)在AB段,由运动学公式得:211164m/s4vat===;6(2)AB段的距离为:2111132m2
Lat==;(3)AB段位移为:112vLt=;BC段位移为:20Lvt=;CD段位移为:332vLt=;[来源:学科网ZXXK]总位移为:12392mLLLL++==;总时间为:1038.5stttt++==;可得:()002vLttvt=−+;代入数据得:()
0016928.5162tt=−+,解得03st=.1.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新课标I卷)[来源:学,科,网Z,X,X,K]【答案】B2.如图所示,竖直井中的升降机可将地下深处的矿石快速运送到地面。某一竖井的深度约为104m,
升降机运行的最大速度为8m/s,加速度大小不超过,假定升降机到井口的速度为零,则将矿石从井底提升到井口的最短时间是7A.13sB.16sC.21sD.26s【来源】浙江新高考2018年4月选考科目物理试题【答案】C【点睛】升降机先做
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和速度时间公式求得总时间。3.【2016·全国新课标Ⅲ卷】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A.2stB.2
32stC.24stD.28st【答案】A【解析】设初速度为1v,末速度为2v,根据题意可得221211922mvmv=,解得213vv=,根据0+vvat=,可得113+vvat=,解得12atv=,代入2112svtat=+可得2sat=,故A正确。【方法技巧】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由
于这一块的公式较多,涉及的物理量较多,并且有时候涉及的过程也非常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对所研究的过程的运动性质清晰明了,对给出的物理量所表示的含义明确,然后选择正确的公式分析解题。4.【2016·上海卷】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
16m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s,第二段用时2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A.22m/s3B.24m/s3C.28m/s9D.216m/s9【答案】B8【方法技巧】本题先通过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2t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两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
速度,再根据加速度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