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docx,共(8)页,307.397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b5b486fc6c2c13db03a2d953b9b6a6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高一历史B试卷考试时间:2024年1月26日上午10:30-11:45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
区域均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说:“八个氏族文化区,时间上有先有后,规模上有大有小,水平上有高有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不是单一地从一个氏族文化
中心区向四周传播,而是各个氏族文化区相互交流,逐渐融合,共同为以后渐渐形成的古代中国文化奠定基础。”该学者在这里强调的是中华文化()A.具有地区的不平衡性B.以各地的交流为基础C.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D.是历史上逐渐形成的2.
二里头遗址作为大型都邑遗址,遗存丰富,为了解夏朝的都城面貌以及经济文化生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此,记者刘周岩在《寻找夏朝》中说:“二里头遗址现在还不能确证是夏都,因为缺少如甲骨文那样的内证性的文字证据出土。二里头有可能是夏,乃至极有可能是夏,但这仍是假说。”由此可见()A.
考古发掘对历史研究价值比较有限B.文字出土有助于历史研究发展C.考古必须与文献史料结合才有意义D.出土文字比其它文物意义更大3.秦朝统一中国以后,北逐匈奴、建筑长城,南抚夷、越、修筑灵渠,并且大量移民南北边地进
行屯戍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修长城阻止了匈奴的袭扰B.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国”思想C.修灵渠沟通了黄河和长江D.移民屯戍有利于促进边地开发4.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的《庄园图》(见下图)画面上群山环抱,庄园里面有走廊、房间、坞壁。厩栅中养着马、猪、羊等家畜,还有牛耕、采桑、沤麻
、养鱼、狩猎、酿造等景象。由此可知东汉庄园经济()A.商品经济十分繁荣B.采取多种经营策略C.放松对外安全防范D.产品以交换为目的5.《太平寰宇记》所载五代十国时期全国新置五十九县,绝大部分是在南方,如蜀置五
县,吴越设五县,闽增设十三县,南唐新置二十六县(其中有十八县在今江西境内)。北宋统一南北时,原后周和北汉所在华北地区约一百万户,而南方九国所在地区已有二百三十万户。这表明五代十国时期()A.全国大一统趋势不可避免B.北方的政权建设趋于
停滞C.全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D.南方政权更重视户籍管理6.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B.商业道德伦理发生重大变化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
改变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7.思想家唐甄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他在《潜书》一书中说:“官多,则禄不得不薄;禄薄,则侵上而虐下,为盗臣,为民贼。故养民之道,必以省官为务焉。”这一思想()A.强调去冗官行善政B.希望改革科举制度C.明确提倡民主政治D.主张政府
高薪养廉8.下表为16世纪70—90年代输入中国的白银数量,据此推知()时间平均每年输入的白银/千克1571—1575年410481576—124050的1580年1581—1585年1875911586—1590年2024531591—1595年218506
A.朝贡贸易遭到政府摒弃B.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兴起C.政府财政危机得以解决D.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9.洋务运动时期,洋务官僚李鸿章认为:要自强,就必须有新的生财之道,开辟新的财源;要开财源,莫如振兴商务
。维新知识分子王韬和薛福成认为:“商富即国富”,要“恃商为国本”“工商之业不振,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这说明()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洋务官僚突破“中体西用”思想C先进士人思想观念转变D.维新变法运动已经拉开序幕10.下表是梁启超、孙中山和陈独秀对义和团运动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出他们都
认为义和团运动明显具有()梁启超“莠民招乱”“暴徒窃发”(1900年4月);义和团“一呼而集者数十万人,赴死军前,曾不返顾”“以抗御普世界中显林之众强国”(1900年7、8月间)孙中山为了“排除欧美的势力”,义和团“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虽然被联军打死了几万
人,伤亡枕籍,还是前仆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以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义和团野蛮,义和团的顽旧与迷信,义和团时的恐怖空气,我都亲
身经历.的陈独秀过;我读八十年来中国的外交史、商业史,我终于不能否认义和团事件是中国民族革命史之悲壮的序幕”A.群众基础的广泛性B.思想意识的落后性C.行动组织的严密性D.反抗侵略的爱国性11.民国初期不仅士大夫对于集会大有长江大河一泻千
里之势,而且乡曲措大,市井鄙夫,或则滥竽工会,或则侧身政党,仅1912年间,大小各种政治团体出现300多个。这反映出当时A.民主共和制度得到巩固B.北洋政府独裁受到遏制C.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D.国家政治
格局混乱不堪12.1912年元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要求农民“有耕种之具不给者,公田由地方公款,私田由各田主设法资助,俟秋成后,计数取偿。”孙中山特别强调:“各有司当知此事为国计民生所系,务当实力体行,
不得以虚文塞责,勉尽厥职,称此意焉。”这反映出南京临时政府()A.倡导兴农保农B.鼓励开垦荒地C.实施“平均地权”D.财政状况好转13.五四运动发生后,在全国爱国群众运动的巨大压力下,对巴黎和约的签字问题,北洋政府不
肯作出拒签的明确指示,签字一事由代表团自行决定。六月二十八日,巴黎和会对德和约签字,中国代表团拒绝出席这次全体会议,没有在该项和约上签字。这说明五四运动()A.彰显民众团结之威B.体现工人阶级为主力军C.最终取得彻底胜利D.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4.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时,全国党
员共有420人,到1927年4月党的五大召开,党员发展到57967人。到1926年5月,全国有组织的工人有一百二十四万一千余人。截止到1927年3月底,农会组织遍及17省,有组织的农民达800万人。这表明()A.党的工作重心已转向农村地区B.国民革命为党培养锻炼了人才C.马克思主义主导国民革命发
展D.共产党已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1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于1927年10月开始创建,1928年就铸造发行了“工字银元”(见下面左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1932年3月国家银行成立,不仅继续制造银元,又于1932年7月开始统一发行苏维埃纸币
(见下面右图),据此可知()A.中国共产党探索经济建设B.苏维埃政府复制苏联经验C.国民党军队“围剿”失败D.革命根据地商品经济繁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币制改革与政治经济】材料一武帝的开拓事业,论范
围,论时间,都比秦始皇加倍,费用自然也加倍;光是元朔五、六年间对匈奴的两次胜利,“斩捕首虏”的酬赏就用去黄金二十余万斤。武帝又厉行水利建设,这又是财政上一大例外的支出。武帝最初的货币政策,是发行成本低而定
价高的新币。以白鹿皮方尺为皮币,当四十万钱,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须用此作礼物。后来武帝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严禁各地方政府铸钱。——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材料二川蜀用铁钱,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
即难以携持。交子之创始者,实为蜀中豪商。至天圣初,交子铺信用失坠,不能如数兑现,乃遭封闭。封闭后商业骤然凋敝,后特设国营交子务,由国家发行,流通区域限于川蜀。神宗熙宁间,交子发行已扩展于河东及陕西。至徽宗时,交子改名
日“钱引”。因旧日所发行之交子价值日落(因西夏用兵,借川蜀交子以助边费,交子发行逾原定额二十倍,故价值大落),欲以新名救济之也,然未几钱引之,价亦日落(因滥发)。概北宋之纸币制,至徽宗时已大坏。——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1)根据材料
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币制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交子的特点及影响。17.【官员选拔与国家制度】材料一……于是,汉武帝时期,察举制应时而生。察举制是一种先考察而后举荐的方式,在形式上吸收了荐举的因素,但又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察举的权力掌握在皇帝和
各级主要长官手中,察举的科目由皇帝制定,被察举的人必须以信奉或践行儒家思想为主;二是察举有固定的时间、地域、名额规定。这样,察举制成为一种较荐举制更为健全完善的官员选拔制度,适应了汉武帝时代加强大一统国家中央集权的需要,保障
了官员的来源渠道,也成为此后汉朝官员选拔制度的主体。——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将举察官吏的标准定在品行情操上,而衡量其高下的唯一尺度是儒学的仁义忠孝。于是,“家训”“
家诫”的家学教育便适时而兴盛起来。它们在私学教育的家族化、社会化方面将道德品质的修养贯穿于文化教育之中,不知不觉地对社会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摘自吴霓《论魏晋九品中正制与私学的关系》材料三唐代的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制举是由皇帝亲自主
持的考试。制举科目多临时设置,较重要的有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等。平民百姓和官吏均可应试……参加考试的人,要经过“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以及部曲、杂户、奴婢等,均无权参加科举考试。但是,科举选
官的范围较之九品中正制要广泛得多,一般地主子弟均有资格参加科举,这对排除当时门阀士族的残余势力,提高官吏的素质和改善吏治,都有着一定的进步意义。——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察举制与魏晋九品中正制的相似之处。(2)根据材
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科举制的在当时的进步意义。18.【自行车与社会】材料一一战爆发次年,即1915年,日本出口中国自行车总价值达到55687关平两,占全年总进口价值的59.70%,以绝对优势位列第一,老牌自行车工业强国英国是年占
有35.73%,屈居第二。之后连续8年间,日产自行车都占据中国市场第一进口国的位置。特别要指出的是,此8年间有连续6年(1915—1920),日产自行车出口中国总价值占中国全年总进口价值,甚至超过了50%,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此时日本自行车工业还处于初
级阶段,并未羽翼丰满,相对仍在襁褓中的中国民族自行车业,优势虽然已经十分明显,但与欧美诸国自行车工业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战结束后,待欧美各国自行车工业恢复元气,重新大量输入中国市场之后,日产自行车的市场竞争优势则不再明显。——摘自徐涛《自行车与近代中国》材料二最早于1926年,由大兴
车行开始聘请2名日籍技工,购入进口钢管和接头,正式进行自行车车架的组合、焊接和油漆,配以部分进口零部件组装成红马、白马牌自行车销向市场。这是最早的国产自行车。1927年,润大车行也在自制部分零部件的基础上,配以进口零部件组装成飞龙牌自行车。两大车行的国产自行车分别参加了上海中华国货展览会和杭
州西湖博览会的展出,得到与会人士的一致好评,销路渐畅。——摘自徐涛《自行车与近代中国》(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期中国自行车市场的发展特征。(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自行车业发展原因。19
.【民族危机与个人抉择】材料一1905年,孙中山自美洲来到英国,得知严复也因事住在伦敦,便特地前往拜访。两人交谈的中心内容是如何改造中国的问题。谈话中,严复始终认为,“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于丁
。为今为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也。”孙中山不同意的严复的主张,他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摘自陈国庆《晚清新学史论》材料二在开办面粉厂时,荣氏兄弟(指荣宗敬和荣德生)就认定要在市场需求最大的“
吃、着两门”中投资兴业。1905年,在面粉厂初步站稳脚跟之后,荣氏兄弟立即向棉纺织业进军,联络同乡资本家,集资27万元,在无锡创办振新纱厂,1907年投产。——摘自虞和平《荣氏兄弟》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
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