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B卷) 答案

PDF
  • 阅读 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297.806 KB
  • 2025-01-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B卷)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B卷)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B卷)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 已有9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B卷) 答案.pdf,共(5)页,297.806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868613b663f33de7681346d189ab07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高一历史B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八个氏族文化区各有特点即是多元性,它们相互交流、逐渐融合即是一体性,故选C。地区发展不平衡只是符合材料前半部分,不是该学者强调的,排除A。各地

区存在文化交流只是符合材料后半部分,不是该学者强调的,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是多元性与一体性的统一,不是强调中华文化逐渐形成的过程,排除D。2.答案:B【解析】商朝因为出土了殷墟甲骨文这样内证性的文字证据而成为信史,夏朝没有甲骨文那样的内证性的文字证据出土而被

怀疑,说明文字出土有助于历史研究发展,故选B。考古发掘有时对历史研究价值非常大,A说法绝对化,排除。C说法绝对化,而且材料没有提到文献史料,排除。D说法绝对化,排除。3.答案:D【解析】“屯戍”即屯垦戍边,大量移民在南北边地驻扎下来

开垦田地并进行边疆守卫,促进了原本落后的边地的开发,故选D。长城阻止了匈奴袭扰不符合事实,它只是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A排除。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是推行“以法治国”思想,但材料没有显示,B排除。灵渠沟通的是湘江和漓江

,不是黄河和长江,C排除。4.答案:B【解析】庄园“养着马、猪、羊等家畜,还有牛耕、采桑、沤麻、养鱼、狩猎、酿造”说明庄园主采取的是多种经营策略,故选B。庄园规模大,产品基本上是自给自足,排除A和D。坞壁即坞堡,是一种民间的防卫性建筑,四周是高墙深壕,并养有私人武装部曲,庄园有

坞壁说明庄园主注重对外安全的防范,排除C。5.答案:C【解析】五代十国南方比北方新置的县多、户数多,说明此时南方经济已有长足发展,导致从唐朝安史之乱开始的全国经济重心南移进一步增强,故选C。南方经济大发展和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并不意味着全国大一统趋

势不可避免,随后建立的宋朝就不是全国大一统王朝,排除A。从材料中无法得知“北方的政权建设趋于停滞”和“南方政权更重视户籍管理”,排除B和D。6.答案:D【解析】明朝中期以后,商品经济获得迅速发展,一方面,商人受到人们的羡慕,社会地位逐渐提高,人们包括知

识分子对商人的传统认知发生转变;另一方面,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代表市民情感需求的文学作品逐渐丰富,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商人的外在形象必然要从过去的负面为主向当时的正面形象过渡,因此,文学作品中商人形象的变化与社会经济的变动、商人地位的变化和人们的观念转变密切相关,

故D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故A不符合题意;明朝中叶前后,依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商业伦理道德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受儒家思想的禁锢,当时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没有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7.答案:A【解析】材料中唐甄认识到官员多则官俸少,官俸少则

政治腐败,从而对百姓不利,{#{QQABDQaEggAAABJAAQgCQwU4CEEQkBGAAIoGBEAEIAAASRNABAA=}#}因此主张减少冗官而使官员高效廉洁,故选A。材料中没有唐甄希望改革科举制度的信息,B排除。虽然唐甄反对君主专制,具有民主启

蒙色彩,从而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但材料没有显示,明确提倡民主政治更是无从谈起,C排除。唐甄只是主张政府减少冗官,使官俸有所增加,希望官员高效廉洁,并没有明确主张高薪养廉,D排除。8.答案:D

【解析】白银具有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的优点,而纸币容易贬值,铜钱又难以承担巨大的交易量;白银在明朝中后期大量从世界输入中国后,便成为中国主要流通货币,故选D。明清时期政府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A排除。明清时期长途贩运贸易是兴盛,不是开始兴起,B排除。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与政府财政危机没有必然关系,且“得以解决”过于夸张,C排除。9.答案:C【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地主阶级开明派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的一部分人认识到西方船坚炮利的基础在于工商,从

而转变观念,认为中国应该改变传统的本末观(重农抑商),向西方学习,致力于工商,公开打出了“商本”“商战”的口号,把振兴工商业与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联系在一起,故选C。清政府是在1901年新政开始后完全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材料只是反映出

一部分先进士人观念的转变,A排除。材料只是表明李鸿章重视工商业,并没有体现他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不能说明洋务官僚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B排除。王韬和薛福成是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而维新变法运动是由康梁维新派于洋务运动失败以后发起的,D排除

。10.答案:D【解析】梁启超评价义和团“以抗御普世界中显林之众强国”,孙中山说义和团“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陈独秀意识到“义和团事件是中国民族革命史之悲壮的序幕”,这说

明三人都认为义和团具有反抗外国侵略的爱国性,故选D。材料中陈独秀没有提到义和团的群众基础,A排除。材料中梁启超没有提到义和团的愚昧落后,B排除。义和团组织的各个团体分散作战,缺乏统一的组织和指挥,而且材料也没有提到其

组织结构,C排除。11.答案:C[解析]据材料“士大夫对于集会....300多个”可知,民国初期,随着清朝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表明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故选C项;民国初期“民主共和制度得到巩固”不符合事实,排除A项;材料仅强调民国初期社团、政党的发展,与“北洋政府独裁受到

遏制”无关,排除B项;“滥竽工会、政治团体出现300多个”体现不出国家政治格局混乱不堪,排除D项。12.答案:A【解析】孙中山希望帮助农民获得耕种的器具,而且要求相关机构和官员切实负责,说明南京临时政府倡导兴农保农,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帮助农民解决耕具的困难,不是鼓励农

民开垦荒地,B排除。“平均地权”指的是私地由地主报价,国家就价征税,必要{#{QQABDQaEggAAABJAAQgCQwU4CEEQkBGAAIoGBEAEIAAASRNABAA=}#}时依价收买;原价归地主,土地增价归公;国家给佃农

以土地,资其耕种,而材料只是反映南京临时政府资助农民的耕具问题,没有涉及到土地问题,C排除。南京临时政府只存在了3个月,一直财政困难,“财政状况的好转”不符合事实,而且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希望帮助农民,没有反映财政收入增加的结果,D排除。13.答案:A【解析】五四运动的第二阶段发展成为学生、工人、商人

广泛参加的爱国群众运动,在全国民众共同的压力之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撤除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并对巴黎和约的签字问题不肯作出拒签的明确指示,最终导致中国代表团拒绝出席巴黎和会对德和约签字的全体会议,没有在该项和约上签字,由

此可见,正是由于中国民众的团结,五四运动才能最终取得初步的胜利,故选A。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民众团结的作用,没有专门提到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B排除。五四运动没有实现口号中的“外争主权”,“最终取得彻底胜利”不符合事实,C排除。材

料没有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传播,D与材料无关,排除。14.答案:B【解析】1923年6月至1927年4月党员数量大增、有组织的工人和农民人数众多,正是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共同领导革命,共产党组织工人运动和

农民运动的结果;虽然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但广大共产党员受到了锻炼、工人和农民受到了革命的洗礼,国民革命的大舞台为共产党培养和锻炼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条件,一大批政治、军事、宣传、工农运动的人才涌现出来了,为以

后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故选B。党的工作重心已转向农村地区是在国民革命失败以后,A排除。主导国民革命发展的是新三民主义,C排除。国民革命失败的重要内因是共产党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D不合事实,排除。15.答案:A【解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建立之日起就遭遇严重的经济困难和军

事困境,毛泽东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并进行根据地建设;经济建设不仅包括发展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还在金融领域进行探索,发行工字银元和苏维埃纸币就是具体表现,故选A。苏维埃政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对苏联(苏俄)革命和建设

经验有所借鉴,但复制苏联经验过于绝对化,B排除。中国共产党在金融领域的探索有利于打击国民党当局的经济封锁,但不能由此判断国民党军队“围剿”失败,C排除。中国共产党在金融领域的探索有利于活跃革命根据地的经济,缓解经济困难

,“商品经济繁荣”过于夸大,材料也没有体现,D排除。16(1)背景:开拓疆域,抗击匈奴,军费开支巨大;兴建水利工程,造成财政困难;削弱诸侯势力,中央集权加强;原有币制存在弊端。(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2)特点:便于携带;最早在民间产

生;由民间发行到官方发行;流通范围逐渐扩大;由交子改名为“钱引”;呈滥发趋势;逐渐贬值,交子币制走向衰落。(4分,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影响: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适应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后期滥发纸币影响货币信用,丧失民心;造成经济衰退,政权衰落。(4分){#

{QQABDQaEggAAABJAAQgCQwU4CEEQkBGAAIoGBEAEIAAASRNABAA=}#}17(1)都以自下而上的推荐方式为主;都能促进教育的发展;都能推动儒家思想的传播;最初都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选拔大量人才的作用;后来都被

地方势力操纵,以门第族望为主要依据;后来都打击了下层人士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中央集权。(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2)以考试选人,扩大了用人范围,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助于废除当时门阀士族的残余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提高了官吏的素质和改善了吏治,有利于巩固统治;有力推动了社会公平与社会阶层流动。(9分,每点3分,答出3点即可)18.(1)一战期间,日本超过英国等欧美国家,取得自行车销售的绝对优势;随着一战的结束,欧美重新重视中国市场,日本自行车

优势丧失;列强对中国市场的争夺十分激烈;中国民族工业在与日本和西方国家存在明显差距。(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2)民国政府颁布了大量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措施;倡导国货风潮的鼓舞;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自行车维修和销售成为一种新兴的行业,消费群体增加,

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民族资本家的不懈努力;外国技术人员与零件的引进。(8分,每点2分,答出4点即可)19.【答案示例一】主题:不同的立场影响对挽救民族危机方案的选择论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虽然清政府已经

开始新政改革,但阻止不了中国继续向半殖民地深渊沉沦。为了挽救当时的民族危机,不同阶级(阶层)立场的先进人士进行了不同的抉择。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的严复1905年仍然坚持资产阶级改良立场,认为要改变危机状况不可操之过急,主张教育和文化入手,

启蒙人民的思想觉悟。维新变法的失败已经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严复的主张注定产生不了大的影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从1894年走上民主革命道路以后,一直坚持革命救国道路。1905年孙中山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主张用

革命的手段驱除满洲贵族的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实现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在三民主义指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也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虽然最终没有完成彻底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但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以后曲折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面临民族危机和社会转型,民族资本家荣氏兄弟以拯救国家危亡、推动社会

进步、关心社会福祉为己任,实践实业救国理念。他们在面粉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于1905年又开始致力于发展棉纺织业。虽然实业救国的道路在旧中国行不通,但荣氏兄弟的主张和行动仍具有爱国性和进步性,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也有

利于革命的转型。总结:人具有主观能动性,面对相同的时代际遇,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从而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答案示例二】个人不同的选择对挽救民族危机产生不同的影响。(参见以上论述){#{QQABDQaEggAAABJAAQgCQ

wU4CEEQkBGAAIoGBEAEIAAASRNABAA=}#}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