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安庆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15)页,368.17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b3917eeb46947c5f565e2405667646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安庆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卷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
的主要承担者。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中都含有蛋白质B.蛋白质磷酸化会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而失活C.原核细胞中的DNA分子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D.转运蛋白介导跨膜运输时不都需要与运输的物质结合【答案】B【
解析】【分析】转运蛋白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需要与运输的物质结合,而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至运输不需要与运输的物质结合。【详解】A、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和溶酶体有膜,含有蛋白质;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
中心体成分是蛋白质,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中都含有蛋白质,A正确;B、蛋白质磷酸化会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空间结构改变并不意味着空间结构被破坏,不一定失活,B错误;C、原核细胞中的DNA分子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DNA转录时DNA链可以与解旋酶(
本质是蛋白质)和DNA聚合酶(本质是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DNA转录时,DNA链与RNA聚合酶结合(本质是蛋白质)形成复合物,C正确;D、转运蛋白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载体蛋白介导运输需要与运输的物质结合,而通道蛋白介导的
运至运输不需要与运输的物质结合,D正确。故选B。2.在某些生化反应中,积累的产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产物会与酶结合,从而抑制酶促反应的进行。下图是苏氨酸脱氢酶催化苏氨酸形成异亮氨酸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的A.苏氨酸脱氢酶和苏氨酸中可能都含有氨基和羧基B
.图示存在反馈调节,有助于维持异亮氨酸含量的相对稳定C.增加苏氨酸含量可以解除异亮氨酸对苏氨酸脱氢酶的抑制D.可通过蛋白质工程改造苏氨酸脱氢酶的结构来提高异亮氨酸的产量【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题图可知:当异
亮氨酸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与苏氨酸脱氢酶结合,从而抑制酶促反应的进行,使异亮氨酸浓度不至于太高,此过程为反馈调节,有助于维持异亮氨酸含量的相对稳定。【详解】A、苏氨酸脱氢酶的本质为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含有氨基和羧基,苏氨酸为氨基酸,至少含有一
个氨基和一个羧基,A正确;B、据图,当异亮氨酸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与苏氨酸脱氢酶结合,从而抑制酶促反应的进行,使异亮氨酸浓度不至于太高,此过程为反馈调节,有助于维持异亮氨酸含量的相对稳定,B正确;C、据
图,当异亮氨酸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与苏氨酸脱氢酶结合,从而使得苏氨酸不能与苏氨酸脱氢酶结合,则苏氨酸也不能转化为异亮氨酸,即使苏氨酸浓度增大,苏氨酸也不能与苏氨酸脱氢酶结合,所以增加苏氨酸含量不能解除异亮氨酸对苏氨酸脱氢酶的抑制,C错误;D、蛋白质工程改
造了苏氨酸脱氢酶的空间结构之后,可使异亮氨酸不能与苏氨酸脱氢酶结合,即解除了反馈调节,故可通过蛋白质工程改造苏氨酸脱氢酶的结构来提高异亮氨酸的产量,D正确。故选C。3.下图是某基因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α链的部分序列是5'-GCTCAA-3',则β链
的对应序列是5'-TTGAGC-3'B.若α链的(A+T)/(G+C)=M,则β链的(A+T)/(G+C)=MC.DNA分子复制时,α链的子链由下游向上游延伸D.若启动子在上游,则转录时的模板链是α链【答案】D【解析】【分析】DNA双链中,两条链反向平行,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DNA在复制时,子链合成的方向为5,→3,。【详解】A、基因的两条链反向平行,碱基遵循互补配对,故若α链的部分序列是5'-GCTCAA-3',则β链的对应序列是5'-TTGAGC-3',A正确;B、DNA双链中,碱基遵循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故若α链的(A
+T)/(G+C)=M,则β链的(A+T)/(G+C)=M,B正确;C、DNA分子复制时,子链合成的方向为5,→3,,结合题图可知,DNA分子复制时,α链的子链由下游向上游延伸,C正确;D、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DNA区域,驱动DNA的转录,合成RNA的方向为5,→
3,,结合题图可知,若启动子在上游,则转录时的模板链是β链,D错误。故选D。4.离子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离子通道,另一种是借助离子泵搬运。研究发现,在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和K+通道的开放或关闭依赖特定
的膜电位;随着相关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恢复到静息电位,膜电位和相关离子通道的通透性也会发生一些变化。神经细胞上有Na+通道、钠—钾泵等转运蛋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离子通过相应离子通道进出细胞的过程不直接消耗ATPB.神经细胞受到适宜的刺激时,Na+通道开放利于产生动作电位C.
钠-钾泵可同时运输Na+和K+,说明离子泵运输物质不具有特异性D.K+借助钠-钾泵进入神经细胞参与原兴奋部位的K+浓度的恢复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
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详解】A、离子通过相应离子通道进出细胞的过程为协助扩散,不直接消耗ATP,A正确;B、神经细胞受到适宜的刺激时,神
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Na+通道开放,Na+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B正确;C、钠钾泵上不同的区域分别与Na+、K+特异性结合,这说明离子泵运输物质具有特异性,C错误;D、K+借助钠-钾泵进入神经细胞,使神经细胞膜内K+浓度上升,参与原兴奋部位的K+浓度的
恢复过程,D正确。故选C。5.由于地质变化形成一条汹涌的河流,某山谷的鼠种群被分割成甲、乙两部分,彼此之间不能接触,河流偶尔干涸时,分布在河两岸的甲、乙两部分鼠又重聚山谷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存在地理隔离,该鼠种群已进化成为甲、乙两个物种B.由于鼠种群雌雄个
体可自由交配,所以种群基因频率不变C.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常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鼠种群的丰富度D.地质变化、人为干扰等因素会导致栖息地碎片化,可能使种群灭绝【答案】D【解析】【分析】若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则确定其为两个物种;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该鼠种群
虽然存在地理隔离,但不确定它们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故不能确定它们已进化成为两个物种,A错误;B、虽然鼠种群雌雄个体可自由交配,但如果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其种群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B错误;C、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种群密度,不能用来调查鼠
种群的丰富度,C错误;D、地质变化、人为干扰等因素会导致栖息地碎片化,食物和空间减少,可能使种群灭绝,D正确。故选D。6.人群中甲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是0.1,下图是某患者有关甲病的遗传系谱图以及Ⅱ1~Ⅱ5基因检测的电泳结果(相关基因用限制酶切割后再电泳)。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所有正常男性都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B.Ⅱ2与Ⅱ5的基因型不同,Ⅲ1的致病基因最终来自Ⅰ4C.Ⅲ1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下患病男孩概率约是9%D.若Ⅲ2是女孩,则Ⅲ2不患该遗传病【答案】C的的【解析】
【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图中的I3和I4正常,而生有患病的儿子II3,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结合电泳图可知,图中的II1、II3、II4、II5都是纯合子,且II3所在的500bp是隐性致病基因条带,设为a,则正常的基因A是300和200bp。【详解】A、据图可知,图中的I3和I4正常,而
生有患病的儿子II3,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再结合电泳图可知,II1、II3、II4、II5都是纯合子,而III1患病,说明该病不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图中所有正常男性都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A正确;B、据图可知,II2是杂合子,设相关基
因是A/a,则其基因型是XAXa,II5是纯合子,其基因型是XAXA,两者基因型不同;Ⅲ1患病,其致病基因Xa来自II2,由于I3正常,则II2的致病基因最终来自I4,B正确;C、III1基因型是XaY,与一正常女性婚配,
由于人群中甲病致病基因的Xa基因频率是0.1,则XA的基因频率=0.9,该正常女性是XAXa的概率=(2×0.1×0.9)/(2×0.1×0.9+0.9×0.9)=2/11,两者婚配,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
=2/11×1/4=1/22,C错误;D、由于II1基因型是XAY,一定遗传给女儿正常基因XA,故若Ⅲ2是女孩,则Ⅲ2不患该遗传病,D正确。故选C。7.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某兴趣小组以菠菜叶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新鲜的菠菜叶,用直径为0.6cm的打孔器打出
若干圆形小叶片。用注射器抽出圆形小叶片中的气体,将圆形小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待用。②取5只小烧杯分组编号,分别加入20mL蒸馏水和质量分数为0.5%、1%、1.5%、2%的NaHCO3溶液。再向5只烧杯中都放入20片圆形小叶片,置于30℃且相同光照强度条件下,
实验进行2min和4min时记录上浮圆形小叶片的数量,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组别上浮数量/片时间A组蒸馏水B组0.5%NaHCO3溶液C组1%NaHCO3溶液D组1.5%NaHCO3溶液E组2%
NaHCO3溶液2min07111044min01516137(1)将上表实验结果用柱形图的形式表示。(2)本实验中,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3)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4)实验中圆形小叶片上浮的原因是______。(
5)有人认为实验中圆形小叶片上浮是由CO2气泡附着引起的。为此实验小组需要设置F组作为对照,F组的处理是______。在相同时间后未见圆形小叶片上浮,则说明NaHCO3溶液产生的CO2不足以引起圆形小叶片上浮。
【答案】(1)(2)提供二氧化碳(3)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4)光合作用产生氧气(5)20片叶圆片放到2%NaHCO3溶液中,进行遮光处理【解析】【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结合实验步骤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
因变量是光合速率,可通过相同时间内叶片上浮数量进行比较,据此分析作答。【小问1详解】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在2min和4min内不同组别的上浮叶片数量不同,可绘柱形图如下:【小问2详解】本实验中,NaHCO3溶液可产生CO2,实验中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可提供
不同的浓度的二氧化碳,探究其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小问3详解】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是30℃且相同光照强度条件下,而不同组别的NaHCO3溶液浓度不同,故实验探究的是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小问4详解】本实验中圆形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可使叶片浮起。【小
问5详解】分析题意,要证明NaHCO3溶液产生的CO2不足以引起圆形小叶片上浮,可将20片叶圆片放到2%NaHCO3溶液(表中的最高浓度)中,进行遮光处理,此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氧气,若相同处理时间后未见叶圆片上浮,则说明NaHCO3溶液产生的CO
2不足以引起叶圆片的上浮。8.胰岛素分泌和发挥作用的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甲细胞是______细胞,推测其细胞膜上的GLUT2是______。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发生的①过程是___,使ATP含量增加,促使K+通道关闭。有一种口服药物,
可与甲细胞结合,促使K+通道关闭,据图推测这种药物的临床价值是_____。(2)胰岛素通过_______运输,作用于乙细胞,据图推测乙细胞是_____细胞。通过信号转导,引起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增加了细胞膜上____
__的数量,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3)据图分析,下列因素中可能会引发糖尿病的有____。A.甲细胞的K+通道蛋白数量少B.甲细胞周围组织液中Ca2+浓度过低C.乙细胞的受体B被抗体破坏D.乙细胞信号转导过程受阻【答案】(1)①.胰岛B②.载体蛋白(转运蛋白
)③.有氧呼吸④.K+通道关闭会触发钙离子通道的开放,钙离子内流促进胰岛素释放,从而有效降低血糖浓度(2)①.体液②.肝(脏)细胞③.GLUT4(3)ABCD【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甲细胞可以分泌胰岛素,故属于胰岛B细
胞;据图可知,GLUT2可以协助葡萄糖进入细胞,故推测其是一种载体蛋白;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发生的①过程是有氧呼吸,可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胰岛素是机体中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据图可知,K+通道关闭会导致钾离子无法外流,触发钙离子通道的开放,钙离子内流促进胰岛素释放,从而有效降低血糖浓度。
【小问2详解】胰岛素属于激素,具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与靶细胞靶器官的特点;乙细胞能够发生糖原与葡萄糖之间的相互转化,该糖原是肝糖原,据此推测乙细胞是肝(脏)细胞;据图可知,乙细胞膜上的GLUT4可以转运葡萄糖,故通过信号转导,引起囊泡与细
胞膜融合,增加了细胞膜上GLUT4的数量,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小问3详解】A、甲细胞中胰岛素的分泌与钾离子通道关闭、钙离子通道开放密切相关,若甲细胞的K+通道蛋白数量少会导致钙离子通道的打开过程受阻,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引发糖尿病,A正确;B、甲细胞周围组织液中Ca2+浓度过低,
钙离子内流受影响,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引糖尿病,B正确;C、胰岛素属于激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起作用,若受体B被破坏,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则可能患糖尿病,C正确;D、乙细胞的信号转导过程受阻会导致葡萄糖的转运出现问题,可能患糖尿病,D正确。的故选ABCD
。9.科研小组研究了某草原群落的气温和降雨量的季节性变化。发现随季节变化,该草原群落的气温变化剧烈,但与2022年相比,2021年雨季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更多,特别是7~9月份。该科研小组选取四个地块研究绵羊的放牧强度对该草地植物的影响(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绵羊的放牧强度2021年2022年草本植物种类/种草本植物生物量/(g·m-2)草本植物种类/种草本植物生物量/(g·m-2)对照241102361轻度3918038115中度261162565重度13791346(1)草地中不同种类的植物高度参差不齐,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
推测该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而变化,理由是该群落不同季节的_____差异很大。2021年的草本植物生物量明显高于2022年,主要原因是_____。(2)据表可知,______放牧强度时,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高。“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请结合“收割理论”及种间关系,解释
这种放牧强度下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高的原因是______。(3)适宜强度的放牧不会造成生态失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长期重度放牧,植被破坏严重,若停止放牧并减少人类干扰,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得以修复,这是利用了生态工程的____
__原理。(4)牧草流入绵羊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______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放牧时合理确定载畜量的目的是______。【答案】(1)①.垂直②.温度和降雨量③.2021年的水分充足,更利于草本植物生长(2)①.轻度②.绵羊能
摄食生物量大的草本植物类型,从而避免了少数或几种草本植物占优势的现象(3)①.自我调节②.自生(恢复力稳定性)(4)①.绵羊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②.避免造成草场的退化,使畜产品的产量下降【解析】【分析】每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①自身呼吸消耗;②
流向下一个营养级;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小问1详解】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内部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草地中不同种类的植物高度参差不齐,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季节性变化表现在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变化而发生规律性变化,结合题意可知,该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而变化,可能是由于该
群落不同季节的温度和降雨量等差异很大;据题干信息“与2022年相比,2021年雨季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更多”,故据此推测2021年的草本植物生物量明显高于2022年,主要原因是2021年的水分充足,更利于草本植物生长。【小问2详解】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种数目,据表可知,调查年份期间,在轻度放牧时,
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高;“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据此理论推测,在轻度放牧条件下,绵羊能摄食生物量大的草本植物类型,从而避免了少数或几种草本植物占优势的现象,从而提高了草本植物的丰富度。【小问3
详解】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适宜强度的放牧不会造成生态失衡;长期重度放牧,植被破坏严重,若停止放牧并减少人类干扰,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得以修复,这是利用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小问4详解】牧草流入绵羊的能量属于绵羊的同化量,该部分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
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绵羊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若放养的牲畜如果过多,就会造成草场的退化,使畜产品的产量下降,故为避免造成上述现象,需要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10.某植物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现利用该植物进
行了两组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组别亲本F1①白花×白花白花∶紫花=3∶1②紫花×紫花紫花∶白花=9∶7(1)控制该植物花色的基因对数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2)取①组F1中的白花个体随机受粉,子代中紫花植株占_______。取②组F
1中的白花植株自交,F2中紫花植株占_______。(3)为了获得纯合紫花品系,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甲同学将②组中的F1紫花植株自交,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形成一个株系,统计发现有4/9株系是紫花∶白
花=9∶7,还有4/9株系是______,剩余1/9株系是_____。第三种株系即为所需品系。乙同学在①组F1中任取一株紫花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具体过程是______。【答案】(1)两对、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2)①.1/18②.0(3)①.
紫花∶白花=3∶1②.全是紫花③.正常紫花植株→取花粉→经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正常二倍体植株→选择所需的紫花植株(纯合)【解析】【分析】两组杂交实验中,②组实验紫花×紫花,所得F1紫花∶白花=9∶7,控制该植物花色的基因对数为两对
,且A_B_为紫花,aaB_、A_bb、aabb均为紫花,①组实验白花×白花,所得F1白花∶紫花=3∶1,推出①组实验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小问1详解】由题干知,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两组杂交实验中,②组实验紫花×紫花,所得F1紫花∶白花=9∶7,根据孟
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可推出控制该植物花色的基因对数为两对,假设两对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那么A_B_为紫花,AAbb、Aabb、aaBB、aaBb、aabb五种为白花,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
,不连锁。小问2详解】由(1)分析可知,①组实验白花×白花,所得F1白花∶紫花=3∶1,推出①组实验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其F1共有四种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其中AaBb为紫花,1/3aaBb、1/3Aabb、1/3aabb三种为白花,让所有白
花个体随机受粉,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1/6Ab、1/6aB、2/3ab,所以子代紫花植株(AaBb)占2×1/6×1/6=1/18。②组F1中的白花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
b,自交后不会出现基因型A_B_,所以不会出现紫花植株。【小问3详解】②组F1中的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_B_,让它们自交且后代种植在单独区域,统计发现4/9株系是紫花∶白花=9∶7,所以该4/9株系是通过基因型为AaB
b自交得来的,还有4/9株系基因型为AABb、AaBB自交,它们的后代都是紫花∶白花=3∶1,剩余的1/9株系基因型为AABB,它自交的后代全部为紫花植株。由(2)分析知,②组实验F1中的紫花植株基因型为
AaBb,乙同学对其进行单倍体育种,具体过程是:任选生长正常的紫花植株一株,然后取花粉,经花药离体培养诱导形成单倍体幼苗,第二步用秋水仙素进行处理,让染色体组加倍,使单倍体幼苗恢复正常染色体数目,选择所需的紫花植株,该植株即为纯合紫
花品系。11.草甘膦是除草剂的有效成分,它与植物体内的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结构相似,可与PEP竞争结【合EPSP合酶,阻止PEP转化,影响植物细胞正常代谢而导致植物死亡。草甘膦在除掉杂草的同时会使作物受损。转入外源EPSP合酶基因能培育抗草甘膦的作物。科研人员试图通过将外源E
PSP合酶基因转入矮牵牛,以获得抗草甘膦的作物品系,实验步骤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农杆菌的扩大培养:挑取农杆菌于_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中活化并扩大培养,培养基在使用前要用______法进行灭菌。(2)构建重组质粒:用______酶处理EPSP合
酶基因和农杆菌的Ti质粒,将EPSP合酶基因插入Ti质粒的_____中。(3)侵染和组织培养:从矮牵牛新鲜的叶片上取下圆形小叶片,与含有重组Ti质粒的农杆菌共培养,目的基因会插入植物细胞的_____中。将感染的小叶
片接入诱导培养基中,经过_____过程形成愈伤组织,再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经过培育形成试管苗。分化培养基与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在组成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4)检测和鉴定:①在分子水平上检测EPSP合酶基因是否翻译成EPSP合酶,实验思路:_______。②
在个体生物学水平上鉴定抗草甘膦矮牵牛是否培育成功,实验思路:______。【答案】(1)①.液体②.高压蒸汽灭菌(2)①.限制酶和DNA连接酶②.T-DNA(3)①.染色体DNA中②.脱分化③.植物激素的比例不同(4)①.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检测转基因植株是否
含有外源EPSP合酶②.用一定浓度的草甘膦溶液喷洒转基因矮牵牛,观察其存活情况【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小问1详解】微生物的扩大培养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基所用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小问2详解】构建重组质粒(基
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处理EPSP合酶基因和农杆菌的T质粒;由于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故需要将将EPSP合酶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上。【小问3详解】结合(2)可知,与
含有重组Ti质粒的农杆菌共培养,目的基因会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中;将感染的小叶片培育为愈伤组织的过程是脱分化;与诱导愈伤组织(脱分化)的培养基相比,分化培养基在组成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植物激素(主要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小问4详解】EPSP
合酶属于蛋白质,而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故从分子水平上,可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检测转基因植株是否含有外源EPSP合酶:若出现杂交带,则证明翻译成功;从个体水平上,可用一定浓度的草甘膦溶液喷洒转基因矮牵牛,观察其存活情况,从而来检测转基因植株能否抗草甘
膦。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