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PDF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245.341 KB
  • 2024-10-0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吉林省四平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四平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四平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进行离线阅读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3.00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吉林省四平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pdf,共(3)页,245.34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b15ef4d9e3380e5c4be6b3ed848100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四平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345678910B

DCCBADDBD11121314151617181920CDBDDCAACC21222324DCDB1.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符合材料“他们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各层有各层的政权”的说法,B正确;禅让制

是原始社会的选贤任能制度,A排除;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C排除;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D排除。故选B。2.D【详解】通过材料中“国王称无权决定”、“获得斯巴达监察官的允许后”以及“斯巴达公

民大会决定与雅典签订条约”可以得出斯巴达虽然实行寡头政治,但国王仍然受到限制,D项正确;国王无权决定并不等同于国王不掌握实权,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民主政治程序的问题,B项排除;根据材料“在获得斯巴达监察官的允许后,雅典代表到达斯巴达”,说明当时斯巴达监察官有一定的权力

,但不代表监察官独断专行,C项排除。故选D项。3.C【详解】根据文件内容可知,陕甘宁边区政府实行人民代表会议,同时实行民主选举代表的方式产生政府人员,这是中共对于民主政治的有益尝试,C项正确;题干主旨是关于边区政府民主政治建设的尝试,无法体现出“扩大”的特

征,排除A项;1946年,抗战已经结束,排除B项;土地革命时间是在1927年至1937年,排除D项。故选C项。4.C【详解】根据材料“前此轮差职役的民户不再服役,改为按土地、家产多少交纳免役钱”“一律按其户等减半出钱,谓之免役钱”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王安石变法中的免役法,民户可以纳

银代役,这为政府拓宽财源,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C项正确;免役法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非刺激商品经济发展、遏制地主势力膨胀,排除AB两项;放松人身控制是免役法的客观作用,而非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5.B【详解】通过材料

中北宋和南宋宰相祖辈任官情况可知,北宋时期宰相祖辈担任高级官员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而南宋时有所减少;两宋时宰相祖辈担任无官职记录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说明越来越多的没有政治背景的平民有机会担任宰相职务,体现了当时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B项正确;

科举制的推行打击了世家大族,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世家大族的影响力下降,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宰相的权力的变化,排除C项;身份地位较为低下的人出任宰相,得益于科举制的推行,说明科举制的功能强化了,排除D项。故选B项。6.A【详解】撒切尔夫人任用大量

和自己政见一致的文官以顺利推进改革,这说明文官制度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A项正确;题干描述的内容说明文官制度有助于首相的改革,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关于廉政建设内容,排除C项;文官制度下保持政治中立,排除D项。故选A项。7.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

8世纪末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而西欧则处于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科举制在中西社会发展的不同走向归根结底是因为中西社会发展方向的不同,故D项正确;综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应该从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基础的角度进行作答,A、B、C三项明显不是根

本原因,均排除。故选D项。8.D【详解】材料反映的是随着时代的不同,村干选任标准也是不同的,体现了时代的需要影响了村干选任标准,D正确;宗法习俗未操控农村民主选举,选项A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左右”的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选项C仅仅适

合改革开放后的一个历史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9.B【详解】汉朝司法审判中落实“以孝治天下”的理念,严惩不赡养老人者、对父母等长辈不敬孝者、杀戮或伤害父母长辈者等做法,主要反映了汉代司法审判渗透儒家伦理,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汉代司法审判强化了“君主专制”,A项错误;汉代司法审判充满人文色彩与材

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汉代司法审判维护的是“民众”利益,D项错误。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10.D【详解】材料所述“法令”是孙中山为了保证民主共和政体而颁布的,由于南京临时政府存在时间太短,这些法令均未能完成立法程序,但已构建起现代文官制度的基本框架,故D项正确,A项错误;

B项说法绝对化,这些法令并不能保证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和发展;由材料无法看出受西方文官制度影响,也无法看出这些法令的开创性,故C项错误。11.C【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判死刑的罪行涉及政治、经济等方面,体现了其力求全面惩处严重犯罪的特点,以维护

社会正常秩序,故C正确;材料中的“叛国”罪为死刑,是维护国家的利益,不是平民的私有财产,A项过于片面,没有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故排除A;根据材料中“使用魔法毁坏他人的种子”可知,该法律仍有落后性,但总体是为维护社会正常秩序,B项内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故排除B;材料反映了哪些侵权行为被以死刑惩罚的

内容,没有实施效果的描述,故排除D。12.D【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注重服务现实,这是罗马法理性的体现,D项正确

;罗马法并未完全摒弃习惯法,《十二铜表法》保存了大量习惯法内容,排除A项;罗马法制定的目的是维护统治,并不是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排除B项;罗马法的实质是维护奴隶制阶级的利益,不可能主张消灭阶级压迫,排除C项。故选D项。13.B【详解】根据“客观上迫切需有一部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法律”可

知是基于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而实施的,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B项正确。1954年宪法颁布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排除A项;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建国初期已经确立,排除C项;材料中的措施不是我国依法治国的标志,排除D项。

14.D【详解】通过材料中屯田、官署遗址群等信息可知,西汉时期政府已经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的管辖,故D项正确;材料显示在新疆地区发现西汉屯田及官署遗址群,结合所学可知,屯田是汉朝加强边疆管理的重要举措,其目的不仅仅是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故A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汉朝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故C项错误。15.D【详解】材料涉及朝廷官员中少数民族成员占比多这一现象,说明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D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无关,错

误;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16.C【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民族教会的建立,民族国家的建立推动欧洲传统大学在指导思想、课程设置、组织结构等方面向世俗化、民族化、人文化、科学化等方向发展,欧

洲传统大学逐步演变为近代高等教育机构,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教改革对大学学术自由的影响,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的影响,不是文艺复兴运动,故排除B项;从材料中的“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可知材料信息

主要强调大学的世俗化,不是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故排除D项。17.A【详解】根据材料“专制之下无祖国”,其以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消灭封建专制,说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因此可以得出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意识的增强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而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

到古代的民族国家观念,B项错误;不是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淡化了祖国观念,是专制制度磨灭了国家观念,C项错误;专制消磨了国家意识,而不是专制与国家的对立,D项错误。18.A【详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但是对于资本主义国家则采取先谈到后建交的方式

,意味着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态度更加谨慎,这主要是因为意识形态的差异导致,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思想尚未成熟,排除B项;题干主旨与美国的孤立政策无关,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其国际影响力有限,排除D项。故选A项。19.C【详解】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和英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中国外交逐步摆脱社会意识形态的束缚,体现出务实自信的态度,故选C;新时期我国实行不结盟政策,排除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并非只针对邻近国家,排除B;D项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符合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外交实际,排除。20.C【详解】从表格中的秦汉时期铸币的变化可以看出,汉代加强了对地方铸币权的控制,是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上的体现,体现了经济集权主义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中货币的变化不属于汉承秦制的表现,排除A

;材料反映的是王国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到秦汉,不能体现完善,排除D项。21.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起了货币战,导致世界经济衰退,因此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组织,建立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D正确;福利国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混合

经济”与题干中的“货币”无关,排除A、B、C。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3页)22.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是政府控制人口的手段之一。从康熙年间的“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到雍正年间“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这样减轻了政府对

百姓的人身控制,有利于人口增加,进而促进农业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C正确;摊丁入亩减弱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排除A;摊丁入地只是将丁税平摊至田赋中,而赋役还包括除丁税外的其它项目,因此摊丁入亩不能解决赋役不均问题,故

排除B;摊丁入亩后不再征收丁税,农民无必要隐瞒人口,故排除D。23.D【详解】根据材料中县、乡三老在地方“掌教化”、“帅众为善”、“率其意以道民”,且国家认定其为地方社会领袖,这表明国家加强对地方基层的管理,故选D;材料信

息与选拔人才无关,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汉代中央的治国思想演变的过程,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地方宗族势力强大,排除C。24.B【详解】“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而公司是按照市场化操作的,故选B项;ACD项不符合主旨。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25.(1)

特点:中枢机构组成人员大都为皇帝的亲信近臣;以内制外,集中皇权;官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中枢决策牵制机制逐步严密、完善。(4分)(2)总趋势: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不断加强。(2分)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为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

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7分)【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中国古代中枢决策牵制机制发展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不定期运用宗亲、外戚参

与中枢政要”“外廷之丞相等重臣受内官压制”“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联系所学可知,从秦到元地方政府管理机构演变的总趋势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不断加强。这种演变的意义应当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提供稳

定的政治环境等方面来回答。26.(1)体系完备;礼法结合(重视儒家伦理道德);中华法系形成,影响深远。(2)不同:与《唐律》重礼乐教化相比,《大明律》更重刑民钱粮。原因: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各种社会矛盾尖锐;政治斗争的需要。27.(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

命使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资本主义的发展使阶级矛盾加剧;经济危机导致大规模失业;部分学者的倡导。(7分)(2)影响:一方面,改善了低收人阶层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增加了就业,扩大了社会消费,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另一方面,

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助长了部分人的惰性,降低了企业和社会的劳动生产率。(7分)28.内容:君主立宪制;颁布《权利法案》,确立法律至上的原则;议会和内阁掌握实权;君主统而不治。看法:不合适。说明:17、18世纪的中国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不具有

实行这种设计的社会基础。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