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共(8)页,1.98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adebae443fc096dfdb7d5b21be01bf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济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21.05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使用2
B铅笔正确填涂准考证号。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
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某一文化遗存的描述。该文化遗存是()A.河姆渡文化B.良渚文化C.红山文化D.陶寺文化2、班固在《汉书·艺文志序)中指出:“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
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行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这表明百家争鸣的出现()A.提高了士阶层的社会地位B.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C.顺应了统治集团的政治需求D.反映了民众的利益诉求3、战国时期,商鞅针对当时
“法力不张,法度废弛”,特别是贵族高踞于法之上的横行给社会造成的动乱,提出“壹刑”的主张,特别提出“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其意在()A.以人人平等来维护法律的公正性B.修正功过相抵带来的一系列弊端C.限制贵族特权以实现法律的公平D.加强对百
姓的控制实现富国强兵4、20世纪后期,考古学家在湖北、甘肃、湖南等地发现了大量秦代的竹简,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这些重要史料可以说明秦代()A.地方宗族势力较为强大B.行政制度比较系统C.郡县制在全国范围确立D.
法律制度非常严密5、丝绸之路开通后,丝路上的商队从西方运来稀有动物、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再从中国运出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织技术、漆器工艺等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向世界。这表明丝绸之路开通()A.促进了中西直接交流B.丰富了世
界人民的物质生活C.扩大了汉朝统治区域D.体现了汉朝的世界中心地位6、史料是认识历史的桥梁和纽带。下列史料可以证明()A.公元前4世纪中亚能酿造葡萄酒B.大宛国向汉朝学习葡萄种植技术下C.西汉时期大宛国已能够食用葡萄D.西汉时葡葡酒酿造技术传大中原一7
、《资治通鉴》卷140概括记述了北魏孝文帝改姓氏的诸多措施。宋末元初人胡三省在注释此处时感慨道:“鸣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这一感慨可以佐证,孝文帝时的北方民族交融()A.冲击了传统华夷观念B.巩固了士族的政治地
位C.实现了经济重心南移D.直接促成了隋朝统一8、东晋时“晋王虽有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南朝(宋)刘裕代晋自立为帝后,开始整顿吏治,重用寒士。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门阀士族地位动摇B.地方割据势力强大C.科举制度开始推行D.宦官外戚交替执政9、
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型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A.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B.带动
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C.影响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D.连接南北区域促进文化趋同10、下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
分配11、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A.抑制了土地兼并B.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C.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标志者征税依据由人丁转为财产12、《齐民要术》记载:“其(桑)
下常斸掘,种菉豆(即绿豆)、小豆。二豆良美润泽益桑。”“楮,和麻子漫散之,秋冬仍留麻勿刈,为楮作暖。”这表明当时()A.农业经营模式发生改变B.传统经济政策得以实施C.生态农学观念已经出现D.精耕细作技术取得突破13、
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里。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A.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B.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C.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D.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14、宋代保留隋唐传统官称,仅代表资历、俸禄高低。文官
有称为“职”的衔号,如殿阁学士、修撰等,其实际工作、权力则由差遣决定,多称为权知(或提举、提点)某机构事、充(或判、行等)某职之类,表示为临时委派之职事。此举意在()A.继承隋唐政治传统B.防止官员专擅权力C.提高士人政治地位D.创新官员监察机制15、宋与辽
、西夏、金并列的四幅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16、南宋时期通往海外的海港城市不仅仅是瓷器集散地,更是窑群林立的瓷器生产中心,如以广州为中心的潮州窑、西村窑;以泉州为中心的德化窑、建阳窑。这表明,制瓷生产()A.商品性和对市场的依赖性增强B.与政府重商政策的导向密切相
关C.主要是为了满足海外市场需求D.民营手工业规模超过官营手工业17、下面为元大都坊巷布置示意图。政府规定“各商业店铺沿街而立,街巷内部不再设商店”。元代这种坊巷规划()A.旨在保证商业公平竞争B.仍未突
破坊市界限C.削弱了城市的经济功能D.利于保护居住环境18、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A.士人群体的形成B.市民阶层的壮大C.资产阶级的产生D.农民文化需求的增加19、
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20、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曾五次北征蒙
古,与此同时,他还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先后派亦失哈5次巡视奴儿干,招抚女真各部。结合下面表格,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奴儿干都司的设立引发了明蒙战争B.奴儿干都司支持了明朝边疆战略的实
施C.奴儿干都司的官员要定期朝觐述职D.奴儿干都司奠定了我国北部疆域的版图21、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据此可知,该机构是()A.秦朝的郡守B.西汉的西域都护C.明朝的厂卫D.清朝的军机处22、明朝中后期,有很多
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上述现象根源于()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B.商品经济的活跃C.城市功能逐渐转型D.科举制走向僵化23、维护国家统一,打击
民族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设置了()A.驻藏大臣B.台湾府C.伊犁将军D.达赖喇嘛24、明朝建立之初,在妇女服饰上面,各有定制,禁止僭越。但“至嘉靖中,庶人之妻多用命服,富民之室亦缀兽头,循分者叹其不能顿革”。这一
变化反映了()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市民阶层主导社会变革C.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弱化D.奢靡之风动摇理学地位25、明清瓷器绘画中,常见的有“三纲五常图”、二十四孝图,以及岳母刺字、苏武牧羊、尉迟恭救主、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精卫填海等源于文学作品的题材。据此可知()A.
主流价值观念深人影响社会生活B.封建政府极力宣扬传统正统观念C.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被发掘利用D.手工业品成为文学艺术传播媒介26、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
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27、史载:"“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其中“颇有所改"的是()①设丞相②设内朝③设御史大夫④设司隶校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8、据统计,唐朝宰
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士为24人,占6%。这在历代汉人建立的王朝中是较为罕见的。这说明唐朝()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B.避免了民族间的战争C.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D.致力于商业贸易发展29、金为了适应对高度发展的农耕地区的统辖管理,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展游牧生产B.建立猛安谋克制C.设置南北面官D.迁都洛阳30、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宋代南方手工业进步C.宋代南方商业繁荣,出现了“交子”D.
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31、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区调整疆界,归并事权;清查土地,清理财粮;选拔官吏,推进改土归流;建城池,设学校;同时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数额一般少于内地,土民所受的剥削稍有减轻。据此可知“改土归流”()A.
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B.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治理C.破坏了民族团结D.使皇权空前强化32、下图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艺术()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D.基
本取材于宫廷生活33、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秦代十六字方砖,砖上刻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的主要内涵是()A.疆土辽阔、臣民众多B.刑法严苛、文化专制C.统一车轨、交通发达D.国家统一、皇帝集权34、
明清时期土地交易更为频繁,下表是有关明清时期民间土地买卖类型的材料。由此可知,当时()A.租佃关系与契约关系盛行B.土地高度集中现象严重C.土地所有权变更灵活多样D.土地的市场化程度较高35、明朝后期,几部重要科技著作相继问世。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和宋应
星所著《天工开物》,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这充分说明()A.中国古代科技积淀深厚B.明朝科技已落后于西方C.科技发展依赖国家制度D.理论探讨甚于技术发明36、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评价明朝第三任皇帝明成祖把首都从
南京迁到北京时说:“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他的理由可能是()A.迁都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B.迁都不利于经济重心南移C.迁都不利于中国参与海洋开发D.迁都后明朝长期处于北方边患威胁下37、洪武年间,朱元璋下令天下置预备仓,并购粮储存以备救荒;设置营田司,专掌水利,使“遇旱涝,民不
为病”。此外,朱元璋也重视对灾区的赈济,措施主要有调粟、养恤、除害等。这些措施()A.有效地维持了社会长期安定B.成效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权威C.重在防救结合化解灾荒风险D.是休养生息重视农业的表现38、
以下两幅地图用于研究性学习,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是()①都使后来王朝短命而亡②都贯通南北成为交通动脉③都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④都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9、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
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40、唐开元年间,政事堂虽设在中书省,但自成机构,后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以对口分理各项行政事务。凡一切政令,包括皇帝诏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并加盖印章方能生效颁行。由此可知,唐代政事堂制度(
)A.实现了对皇权的有效制衡B.加强了对各级官吏的监督C.废除了尚书省及下属六部D.有利于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分40分)41、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家统一,民心所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材料二他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西汉王朝强盛的局面
,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材料三从康熙到乾隆,都奖励开垦荒地,重视兴
修水利,大规模治理黄淮水患,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一带已大面积推广双季稻,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16世纪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甘薯和玉米,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栽培……到乾隆中期,清朝耕地面积大量增加,人口迅速增长,突破了3亿,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
一中图一、二所示的疆域分属哪个朝代?各反映出实行怎样的地方管理体制?(4分)(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他”是谁?列举他“开辟辽阔疆域”的主要举措。(3分)(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盛世?这一时期统治者是如何加强对西藏的管理?(7分)42、阅读史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北魏墓葬文物图材料二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北方民族活动地区出土了大量反映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结合的、辉煌的北朝文化遗址遗物,堪称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北方草原民族文化是极富生气
和极其活跃的,它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它还带来欧亚大陆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各种信息,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唐盛世的诸多业绩都源于北朝。(1)参照人物服饰,按照时序排列上述三幅北魏墓葬文物图片,说明理由并阐述其史料价值。(10分)(2)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草原民族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贡献。(4分)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清朝前期)一百余年....传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了新的高峰....这一时期多方面的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思想体系的框架....与同一时期西方国家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
会的飞跃相比,中国前进的脚步显得迟滞而迂缓。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材料二1400---1800年....中国不仅是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也占据着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全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
的大约一....这一切之所以能够发生,直接缘于中国经济和中国人民在世界市场上所具有的异乎寻常的巨大的且不断增长的生产能力、技术、生产效率、竞争力和出口能力。[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一二关于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
的观点不同。结合所学,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高一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B2.C3.C4.B5.B6.C7.A8.A9.C10.D11.C12.C13.B14.
B15.C16.A17.D18.B19.B20.B21.D22.B23.C24.A25.A26.A27.D28.A29.B30.D31.B32.A33.D34.D35.A36.C37.C38.B39.
C40.D二、非选择题41.14分(1)秦朝;元朝。方式:郡县制;行省制。4分(2)人物:汉武帝(刘彻)。措施:派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3分(3)盛世:康乾盛世。举措:①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
族、藏族民族事务;②确立了历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必须经由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③设置驻藏大臣,特创“金瓶掣签”制度;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7分42.14分(1)10分顺序:图二、图一、图三理
由:图二中人物头戴风帽,上衣下裤,窄袖,袍衫,属典型鲜卑风格。文物出土于鲜卑族发祥地内蒙古。图一人物头戴小帽,宽衣博带,窄袖袍衫,具有鲜卑服饰汉化特征,出土于平城(今大同),鲜卑族建立政权后曾将平城作为都城。图三人物袖口宽大、长衫,具有汉化特征,且
出土于河南偃师,北魏孝文帝将北魏都城由大同迁至此地。史料价值:出土文物属于一手史料,可信度高。可用于研究北魏服饰发展、政治变革、民族交融等。(2)4分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气魄,推进民族融合;推动经济发展与中西方交流;丰富了中
华文化的内容;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作出贡献;为后世繁盛奠定基础等。43.12分观点一∶清朝前期一百余年间中国经济处于退滞状态。论述∶统治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进步和转型;传统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实行闭关自守政策,限制了海外市场开拓;文化专制,思想保守。而
当时西方国家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先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殖民掠夺,开拓世界市场开始向现代工业社会飞跃。相比之下,当时中国经济处于退滞状态。观点二∶1400-1800年间中国
经济持续发展,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支配地位。论述∶明清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农业经济发达,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农作物产量提高;传统手工业技术先进,丝织品、瓷器等产品远销海外;商品经济繁荣,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
,棉花、茶叶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当时中国不仅是东亚朝贡贸易体系中心,也在世界经济中占有支配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