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期中联考历史试题答案.pdf,共(3)页,212.43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acb0e243c70b3ca53ee5c83b597be1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高二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DCBCCDABDCCDADCD1、D【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秦、汉、唐在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不断加强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制度,以保障中央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以巩固中央集权,
故D项正确;A、B两项非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2、C【解析】根据材料“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可知顾炎武对旧制的反思,根据材料“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可知顾炎武对新制的探索,故C项正确;A、B两项均不能完整反映
材料意思;D项材料中无体现。3、B【解析】根据材料“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议员强烈要求对中国付诸武力……议会最终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对华宣战”可知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就“要不要对中
国发动战争”这一议题表决上稍占优势,故B项正确;A项中的“完善”表述有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4、C【解析】根据材料“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参议院除拥有立法权外,还有对总统决定重大事件的同意权和对总统、副总统的弹劾权”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项规定主要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故C项正确。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已经灭亡,故A项错误;B项非主要原因;D项材料无体现。5、C【解析】材料反映“三三制”政权的建立,调整了各阶级的关系
,有力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团结抗战的积极性,服务于抗日战争大局,故C项正确。6、D【解析】从“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到“隋则奴婢受田已有限制……至于丁牛受田至隋代已取消。唐初规定奴婢及牛固
不得授田”可知,政府对受田者的限制逐渐增加,这反映了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政府控制土地日趋减少,故D项正确;从北魏到唐初,门阀士族势力日益衰落,但并未退出历史舞台,A项错误;B项材料中无体现;材料未涉
及赋税制度,C项排除。7、A【解析】材料“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说明商人不再对获取土地趋之若鹫,体现出一条鞭法实行后对土地兼并问题的打击,故A项正确;适应商品经济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排除;C项中“根本上改
变了”说法过于绝对;D项中“开始简化”表述错误。8、B【解析】材料“盖不易者三纲五常”反映清末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但“‘琴瑟改弦’会改变基调,‘假演’的同时也有‘真做’的一面”,清末新政鼓
励发展工商业,大量创办新式学堂,编练新军,客观上促进了社会进步,故B项正确;A项说法“完成了向开明专制政体的成功转变”与史实不符;C项“实现了中国早期现代化”说法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9、D【解析】
根据材料“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可知荀子主张既要改善民生,又要思想教化,故D项正确;“依法治国”材料中无体现,排除A项;B项非材料主旨;材料强调“富”“以养民情”,“教”“以理民性”,而非“政治教化以百姓富裕为前提”,C项错误。10、C【解析】从宋明理学家认为寡妇“逾墙淫奔,无耻
之尤”到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之下的观念变化,故C项正确;A、D两项材料中无体现;B项非主要原因。11、C【解析】材料“法律上的平等原则,来源于
商品经济条件”反映商品经济发展对法律的要求,古罗马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主要原因就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的增多,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故C项最能说明材料观点。12、D【解析】宗教改革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运动,其目的是要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材料“宗教改
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误解……教会某些弊病……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说明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揭示运动的实质,故D项正确。13、A【解析】从“该宪法颁布以来……先后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2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可以看出,中国法制建设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故A项正确。14、D15、C【解析】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根据材料“民族国家的第二个阶段,民族与王权发生对抗,最终推翻专制王权”可知C项正确;德意志王朝战争是自上而
下的统一战争,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1337-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促进了英、法两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为专制王权国家形成奠定了基础,很显然不属于民族国家形成的第二个阶段,排除B项;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标志英国王权专制统治建立,属于材料中所说的“民族国家的第一个阶段”,排除D项。16
、D【解析】由材料“在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帝国主义的强制性统治似乎被市场微妙的强制所取代”可知,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经济发展受制于工业化强国,“在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挣扎”,机会渺茫,这反映了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不利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故D项正确。17、
(1)西方人眼中的形象: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官僚队伍的素质高,国家治理能力强。(答出1点计2分,答出2点及以上计3分)评价:材料中的西方人只看到中国古代科举制的积极性,忽视了其选拔人才方式单一,思想禁锢、僵化、因循守旧,阻碍
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消极性。(2分)(2)因素:中国科举制度的渊源;英美“政党分肥制”弊端严重。(4分)特点:公平竞争,选拔考试向社会开放;公天考试,择优录取;政治中立;工作具有隐名性,忠实执行政务官制定的政策,不对政策的正确与否负责;职务常任。(6分)【解析】第(1)小问评述西方人眼中的
形象,需先根据材料概括“形象”,再作评述,评述时注意一分为二的原则。根据利玛窦和伏尔泰的表述,可知他们对中国科举是持肯定评价的,他们认为:科举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以致官僚队伍的素质高,国家治理能力强。根据“一分为二”
的评价原则,应该指出:材料中的西方人只看到中国古代科举制的积极性,忽视了其选拔人才方式单一,思想禁锢、僵化、因循守旧,阻碍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消极性。第(2)小问答因素时要特别注意结合材料一和二,较易忽略掉的因素是受到
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第二个因素则根据材料二可以概括出,主要是英美的政党分肥制弊端严重。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特点,主要是根据所学知识作答,答案包括:公平竞争,选拔考试向社会开放;公天考试,择优录取;政治中立;工作具有隐名性,忠实执行政务官
制定的政策,不对政策的正确与否负责;职务常任。18、(1)柳宗元:主张实行郡县制,因为唐中期藩镇割据严重,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顾炎武:主张“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因为明朝中央集权体制弊病日显。(8分)(2)纵向研究;横向研究;中西对比等。(开放性试题,言之有
理即可,7分)【解析】第(1)小问关键在于定时空。柳宗元关于郡县制的观点,根据材料一“秦失天下……非郡邑之制失也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等信息可知其肯定郡县制,主张实行郡县制,结合柳宗元所处时代(唐朝)特征分析其持这一观点的
原因还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即“藩镇割据严重,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顾炎武关于郡县制的观点,根据材料二“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等信息可知其主
张“寓封建之意于郡县”,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其持此观点的原因是因为明朝中央集权体制弊病日显。第(2)小问实为开放型问题,立足考察学生的宏观历史素养和史学研究基本功,关注题干“视角”可知,答题应从“思维角度”上着眼。19、(1)前者全面贯彻儒家伦理
道德,后者贯彻近代自由、平等价值观(2)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以董仲舒为首的儒生发明“引经决狱”审判方式,开辟法律儒家化新道路;魏晋南北朝:开始“引礼入法”,即直接把儒家礼教内容引入律令;唐代:唐律“一准乎礼”,礼法合一。(西汉引经决狱——东汉以经注律——魏晋南北朝引礼入法—
—唐朝礼法合一)【解析】第(1)小问为比较题,关键在于能根据材料判断出“礼教派”的观点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法理派”反映的是近现代法律思想,结合材料可知二者差异在于前者全面贯彻儒家伦理道德,后者贯彻近代自由、平等价值观定时空。第(2)小问主要是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作答,答案为:西汉引经决狱——
东汉以经注律——魏晋南北朝引礼3入法——唐朝礼法合一。20、示例: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各民族之间既有冲突碰撞,又有相互学习,共同发展进步是主流;民族交融是多边相互交融,体现为“多元一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为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强盛奠定基础;
杰出人物对民族交融起推动作用;民族交融过程中要注意保留本民族特色,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解析】开放型小论文题,关键在于审题细致精准,具有发散性思维但要逻辑严密。抓住“民族关系”这一范围(视角),结合表格内容,可以从“中国古代的民族
融合”“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汉化”等题目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