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答案.pdf,共(3)页,309.96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26c1384d10c86cf8a8f551420d50d1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12345678DDBDCCDB910111213141516AABCCDDA1.D【解析】1天为地球自转的周期,5.43亿年前一天约长0.37小时,说明当时地球自转速度较快,现在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说明地球自转速度在长期变慢。D正确,A错误。题中信息不能确定周期性
变化和不规则变化,BC错误。故选D。2.D【解析】题意表明,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H、P之间的劣弧段有两种可能:有可能为夜弧,也有可能为昼弧。若H、P之间的劣弧段为夜弧时,则穿过PH劣弧正
中的经线为0时,题意表明,O为南极点,顺时针方向为东,F点位于0时经线以东90°,经计算应为6时,因O为南极点,则P、H位于南半球,即南半球昼长夜短,日期应为秋分日至春分日;若H、P之间的劣弧段为昼弧时,则穿过PH劣弧正中的经线为12时,O为南
极点,顺时针方向为东,F点位于12时经线以东90°,经计算应为18时,因O为南极点,则P、H位于南半球,即南半球昼短夜长,日期应为春分日至次年秋分日。由此判断,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3.B【解析】根据上题结论计算出180度此刻
地方时为14点,新一天从0点到14点共占14个时区,故新一天占全球的比例为14/24,即7/12,答案选B。4.D【解析】将500百帕等压面图转绘成下图,可知,甲乙丙在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故选D。5.C【解析】甲地盛行上升气流,天气阴雨,丙地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故选C。6.C
【解析】由图可知,丙地近地面为高压,甲地近地面为低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乙地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结合指向标看,乙地吹东南风,故选C。7.D【解析】读图可知,图3中板块边界为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
块的消亡边界,图4为地中海上的岛屿塞浦路斯,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故选D。8.B【解析】距离生长边界越近岩石年龄越新,距离消亡边界越近,岩石年龄越老。故选B。9.A【解析】岩层海拔高度等于地表海拔减去岩层的埋藏深度,把岩层的海拔绘制出来,可以看见甲地为背斜谷,乙地为向斜山,故选A
。10.A【解析】考虑开采难度,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开采,甲地为背斜,故选择A。11.B【解析】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A错误;根据图示丁风带的分布位置,20°附近,故判断为东北信风带,故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B正确,D错误;丁为风带,风为大气的水平运动,没有上升
气流,C错误;故选B。12.C【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图示EF皆位于30°N—40°N,都受盛行西风和副高交替控制,故AB错误。因为E所处纬度高于F,
E受盛行西风控制时间比F长,故E地年降水量大于F。答案选C。13.C【解析】注意材料信息“也常利用上升的热气流在高空滑翔飞行,迁徙途中主要进行高空滑翔”。甲地经度为15°E,比纽约时间早大约6个小时,所以当纽约时间为4:00~9:00时,当地
时间介于10:00~15:00时,正值一天中气温较高的时间段,上升气流旺盛,白鹳有利于借助上升气流进行高空滑翔,C正确。14.D【解析】9月初至11月,太阳直射点南移,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一直在变小,正午楼房影子一直在变长,A错。9月初太阳直射点还在北半球,乙地昼长夜短,9月23日之后才会昼
短夜长,B错。丙地只有两分日才会日出正东方,C错。丁在南半球,太阳直射点南移的过程中,丁地的昼长一直在变长,故日出越来越早,日落越来越迟,D正确,故选D。15.D【解析】亚欧大陆上出现低压中心,为北半球夏季。南亚季风的成因有海
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故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是主要原因。选D。16.A【解析】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画图作风向箭头,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且与等压线垂直,北半球近地面风向顺水平气压梯度力
向右偏转45°左右,A地为西南风,B地为东北风,C地为东南风,D地为西南风。此季节为北半球夏季,季风气候区的特征皆为高温多雨,故ACD都是高温多雨,C、D错。B在亚欧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此季节虽然为东北风,但是并不寒冷,反而炎热,B错。17.(10分)(
1)先变短,后变长谷雨(4分)(2)雨水(2分)(3)112°E③(4分)【解析】(1)宇航员将在太空生活6个月,故神舟十三号发射到返回时间段为:2021年10月16日至2022年4月16日,酒泉在北半球,10月16日至12月22日太阳
直射点向南半球移动,酒泉昼渐短,12月22日至4月16日太阳直射点向北半球移动,酒泉昼渐长。从图中可以看出黄道上有24个节气,每个月应当有2个节气,每个节气间隔15天左右,从3月21日春分往后走两个节气,4月21日前后就是谷雨,故4月16日最接近谷雨。
(2)当太阳直射同一纬线时,酒泉的昼长相同、日出时间相同。故该题要求寻找关于冬至日对称的日期。如下图对称的节气为雨水。(3)从图11中可知OC为正北方向的竿影,即竿影为O时当地地方时为正午12点,又知道
从C到达B耗时3小时零2分钟,得出竿影OB出现时间为12:00+3:02=15:02,OA与OB关于OC对称,可知OA出现时间为当地地方时12:00-3:02=8:58,即北京时间9:30时当地地方时为8:58,计算得出当地经度为112°E。图12中,
全年正午竿影皆朝北,故当地在北半球,正午竿影最短的②日为6月22日,故推理③④①依次为秋分、冬至、春分。本题考察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18.(12分)(1)戈壁沙漠黄土(3分)从西北向东南(或从上风向到下风向),黄土颗粒越来越细。(1
分)(2)D(2分)(3)演化过程:由起初的均匀分布到集聚分布,再到分散分布。(2分,可在选项中选择,也可以用相近意思的词代替。)原因分析:起初黄土大塬呈现甲图中的地貌,塬面宽广完整,居民区、农田和林地均匀分布;(2分)接下来,在塬边会有流水侵蚀作用,沟谷开始侵入塬面,人类支配
面积减少(图乙),居民区和农田开始向塬内部聚集,(2分);之后,沟谷彻底切穿塬面,将原先面积较大的塬分割成多个小塬,人类聚居地再次分散(图丙)(2分)最后,塬边仍存有少量流水侵蚀,侵蚀作用占主导地位,小塬逐渐演化为残塬(图丁)。(原因答对
两点得4分)【解析】(1)该题考查了风力搬运作用的分选性。大块石头搬不动形成戈壁A,小颗粒沙子搬运得远一些,形成沙漠B,更小的尘土颗粒被风搬运得更远,形成C。体现的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水平变化规律是:从西北向东南(或从上风向到下风向),黄土颗粒越来越细。(2)鹅卵石是
湿润地区流水地貌中常见的事物,黄土剖面中鹅卵石的存在说明这里曾是水乡。(3)本题考查了地形变化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形由大塬到残塬,经历了流水的溯源侵蚀、流水侵蚀切割等作用,塬面由大变小,再变得破碎,聚落也有大塬上的均匀分布到
集聚于小塬面中心,最后分散到残塬。本题考查了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较难。19.(18分)(1)河套平原由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形成。(2分)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断裂下陷;(2分)外力作用是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形成。(2分)(2)岩浆岩一般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上
部。(2分)阴山附近有断陷盆地,断层发育,地质活动活跃,地壳薄弱;(2分)阴山山地由古老变质岩组成,说明这里曾有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推测高温高压环境可能与岩浆活动相关;(2分)铁矿、稀土矿都是金属矿,金属矿多属于内生
矿床,内生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2分)据此推测白云鄂博附近有岩浆岩存在。(3)北坡冬季风强劲,沙漠广布,风力作用强(风力侵蚀作用和风力沉积作用也可给分);(2分)南坡坡度大,降水多,流水作用强(流水侵蚀
作用和流水堆积作用也可给分)。(2分)【解析】(1)任何地貌的形成都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河套平原也不例外,内力作用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谷地),外力作用为黄河的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平原。(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白
云鄂博在阴山附近,材料信息显示“阴山南坡以1000多米的落差直降到黄河河套平原”,推测阴山南坡有陡崖(断层),地壳的裂隙为岩浆侵入或喷出地表提供了条件。“山地大部分由古老变质岩组成”,变质岩形成过程中需要的高温高压极有可能是岩浆流经时产生
的。“阴山北部有丰富的铁矿和稀土金属”,丰富的金属矿产极有可能与内生矿床有关,而内生矿床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故据此推测该地可能有岩浆岩存在。(3)阴山山脉是季风气候区和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以流水作用为主,非季
风气候区降水少,风力强劲,以风力作用为主。20.(12分)(1)西北风。(2分)判断依据是,沙丘带为风积地貌,形成的主要动力为盛行风。沙丘带位于湖泊的东南岸,且20世纪90年代沙丘带逐步扩大东移,可以判断该地区的主要盛行风风向是西北风。
(2分)(2)东南岸河流携带泥沙入湖(流水搬运);东南岸坡度较小,冬季枯水期时水位下降,泥沙沉积,潮底裸露,沙源物质丰富;冬季西北风由西北岸向东南岸方向运动,且由于西北岸地势高于东南岸、湖面摩擦力小,东南岸风速进一步加大,强劲的西北风携带着湖底裸露
地表的沙子向东南方向移动(风力搬运);当风力减弱时所携带的沙子沉积下来,经过长期堆积、形成了沙丘带(风力堆积)。(每点2分,共8分)【解析】风沙地貌的基本条件应是动力和沙源。结合上问,分析沙丘带形成的动力和沙源。(1)本题考查湖岸沙丘的形成原理和过程。湖岸
沙丘的形成一般需要三个条件:沙源、水位下降泥沙露出水面、风。材料中给出西北环湖地带有植被覆盖,能为湖泊东南岸沙丘提供的沙源极其有限。又知乌尔逊河、克鲁伦河是呼伦湖的主要补给河流,故可知湖泊东南岸沙丘的沙源为堆积在乌尔逊河、克鲁伦河流入湖口处的泥沙。沙源在西部和
北部,沙丘在东南方,故风向应当为西北风。(2)湖岸沙丘形成的条件——沙源、水位下降泥沙露出水面、风。结合材料信息依次叙述沙源、水位下降泥沙露出水面的时间和原因、风向及风力强劲和风力减弱的原因,及其造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