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共(7)页,124.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aa4c49f8ec66406af338d36ad96301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葫芦岛八高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考试试题(科目:历史)答题时间:90分钟总分数:100分一、单选题(共35题,每题2分,共计70)1.《史记.秦本纪》载:“商鞅第二次变法,在秦国普遍推行县制,把乡、邑、聚等合并为县。县令为一县之长,下设县丞、县尉、啬夫和令史等官吏:县令等长吏可
以随时由国君任免。”这一举措A.表明秦国确立君主专制B.有利于国君对地方的控制C.得到诸侯国的普遍借鉴D.说明分封制开始崩溃2.明代内阁辅臣大多为科举出身,他们常以儒家的治国原则,来检验皇权行使是否得当。如有不当,便要向皇帝进谏,或
利用手中的封驳权来加以阻止。若“进谏”或“封驳”均无效,阁臣可以引退辞职。这反映了A.内阁的设置利于减少决策失误B.部分皇权转移到内阁手中C.内阁不是中央正式行政机构D.内阁对皇权有明显的制约3.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大学的兴起是欧洲中世纪
教育的新气象B.庄园在经济上不能自给自足C.封建主可以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D.城市都处在领主的控制之下,无法获得自治4.1867年,美国国会宣布在哥伦比亚特区、未建州的联邦领土、内布拉斯加州和科罗拉多州实施黑人选举权,遭到总统否决,但国会依然通过三
分之二多数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权。这一结果反映了A.国会的权力高于总统B.国会拥有独立立法权C.总统需要对国会负责D.国会与总统相互制约5.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建设严格控制共产党员的从政比例,保证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它创造性地实现选
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这一政权A.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B.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权D.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6.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年多时间中,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和各项民主革命的遗留
任务,恢复了国民经济,同时普遍召开了各级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积累了民主生活的经验。这意味着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趋于成熟C.民主政治建设有了一定基础D.社会主义制度受到普遍欢迎7.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宰相中多有累世而屡显的
家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这反映出当时A.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优秀人才B.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C.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D.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8.清朝中
叶以后,官吏数量早已超过定员,但是,进士人数仍然不断增加。考生过多,带来了阅卷的困难,造成有实力者落榜,才疏学浅者侥幸当选,考场上出现替考等歪风,朝廷屡屡发布训诫,但都没能取得预期效果。材料反映出清中叶后的科举制度A.朝廷优待读书人B.难以维系的窘境C.科举阅卷误差大D.官员的坚决反对9.资产阶
级政党政治虽然在维系资本主义各项政治制度正常运转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它在19世纪中期以后,曾使资本主义政治产生了一些倒退、腐败现象,特别是“政党分肥”引起的政治大动荡使政府行政人员经常大换班,形成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局面。由此可知文官制度的建立
()A.是资产阶级民主的自我完善B.完全消除了政党政治的弊端C.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倒退10.1883年《美国文官法》规定: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
团体采取政治行动。这一规定体现了文官制度的突出特点是A.公开考试B.政治中立C.职务常任D.工作隐名11.以下是“清政府学部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中学堂课程及课时统计表”,从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A.教育出现近代化趋势B.殖民地教育特征明显C.传统教育仍占主导地位D.近代教育已取代
传统教育12.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并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
的精华。这主要表明A.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形成是对北洋政府文官制度的继承B.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具有多元性和创新性C.制度的创新都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的有利因子D.南京国民政府比较重视公务员制度建设13.1949年前,“干部
”指在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及革命团体中担负一定领导责任的人员,以及在共产党领导的各级政府中担任一定公职的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干部”含义变化不大,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组织、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营企事业
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由此可以看出“干部”这一概念()A.过于笼统,缺乏科学分类B.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产物C.使干部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D.是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产物14.春秋初期,各诸侯国一直沿用西周的法律。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铸
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这是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公元前513年,晋国将范宣子所制刑书“铸之于鼎”,正式公布晋国的成文法。之后各诸侯国纷纷颁布本国法律。这一现象反映出A.各诸侯国间争霸战争频繁B.各诸侯国中央集权的加强C.周天子的权威得到了巩固D.西周的礼法制度遭到破坏15.春秋决
狱又称“经义决狱”,是用儒家经义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量刑的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断方式,董仲舒曾收集整理了232个案例,指导律吏,称《春秋决狱比》。这表明汉代A.推行礼法并用B.关注人情冷暖C.弱化宗法观念D.强化
法制体系16.朱熹围绕日常生活而作《家礼》,包括通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五部分,礼仪规范详尽细致。该礼仪很快被士庶接纳并广泛施行,成为宋元以后家庭礼仪的典范。这说明当时A.理学重规范轻自律B.理学重礼轻法C
.礼制繁琐严苛D.礼制趋向世俗化17.恩格斯认为:“古代罗马法——它几乎完满地反映了马克思称之为商品生产的那个经济发展阶段的法律关系。”据此可知A.西方国家完全采用罗马法B.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产生重要影响C.罗马法注重司法程序完整D.罗马法为科学社会主义创
立奠定基础18.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不包括A.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B.注重保护个人权利C.坚持程序公正,有罪推定D.主张法律的稳定性,反对朝令夕改19.德国宗教改革旨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拯救人的钥匙不操纵在教会手中,而掌
握在人的自身,只有人的自身以及由人自身而获知的信念才是拯救人的力量……。材料体现的观点是()A.否定了宗教信仰所具有的作用B.永生与永罚等都是教会决定的C.肯定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D.提倡精神自由
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20.1954年宪法全民讨论分为两个阶段,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1954年宪法的制定A.促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B.体现了群众自治原则C.使政协成为最高权力机关D.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21.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截至2018年已通过四次宪法修正案。全
国人大及常务委员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法律,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反映出我国A.积极推进法治建设B.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C.法治思想深入人心D.地方人大有权制定法律22.习近平说:“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
,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这种“正能量”指的是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精神B.保家卫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C.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D.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23.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国际交通线
。中国的丝绸、茶、瓷器等沿着这条路传往世界各地,世界各国的香料、珠宝、药材等相继传人中国,天文历法、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也传播到了中国。这说明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外A.物种交流之路B.商贸流通之路C.文明交流之路D.政治交往之路24.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宋与西夏“置榷场于
保安军及高平砦”,进行互市。嘉祐二年(1057年),元昊的儿子谅柞扰边,宋朝警告说:“要以违约则罢和市。”后来因其待宋不恭敬,宋朝停止榷场互市。这表明宋朝A.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软弱性B.对外贸易政策的灵活多变C.
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D.政治统一促进了边境贸易25.1648年,欧洲一些国家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其中规定:承认新教的合法地位;各诸侯邦国可自行订定官方宗教;各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这些规定A.促进了欧洲国家
政治统一进程B.表明了罗马教会立新教为合法宗教C.造成了多年的欧洲混战局面D.推动了欧洲主权国家的形成26.有学者认为,从维也纳会议召开到体系运转前期,大国的行为方式背离了传统的“权力政治”原则。大国在该体系中,并没有追求本国权力最大化,也没有经常
利用他国的暂时脆弱;相反,大国做出了更多的退让,而没有选择通过战争或者武力威胁的方式来处理危机。该学者意在说明维也纳体系的特点是A.大国主导、利益优先B.保持克制、寻求共识C.集体安全、欧洲均势D.协调矛盾、强权政治27.谢益显
在《当代中国外交思想史》中说:“朝鲜战争结束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美国在战略部署上仍在从东南亚和台湾这两条线上逼近中国,中国还要为获得进一步的安全环境做出努力。”新中国“为获得进一步的安全环境做出努力”有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②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③参加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④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8.汉武帝时期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币制改革:一方面集中货币的发行权,
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另一方面统一货币,由中央另铸新钱,把之前各地方所造质量参差的旧钱收回熔销。这在当时A.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B.有利于保障政府财政收入C.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D.不利于私营工商业的发展29.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从2016年10月1日起将人民币纳
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除欧元、美元、英镑、日元之外的第五种货币。据此说明(深度解析)A.中国改革成就突出,成为经济主导B.人民币和欧元等结盟对抗美元C.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加快D.新国际货币体系
仍以美元为主导30.唐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为解决财政困难,实行两税法,每户按资产土地交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据此可知A.农民人身相对自由些了B.人丁为主要的征税标准C.改革适应商品经济需要D.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了31.中国的户籍制度始于周朝,
至秦代初具规模。从商代的“登人”到汉代的“编户齐民”,再到宋代的“保甲制”,户籍制度通过体系完备的社区组织、行政网络克服了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建立起了自下而上的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我国历代政府之所以重视户籍管理,其根本目的是A.严防农民串联造反B.便于国家征集劳役和
兵役C.便于压迫剥削农民D.巩固封建王朝统治32.明代以后民间宗族祠堂兴盛,较大的宗族都有自己完整的公共设施和管理系统每个宗族即是一个小社会由族长行使地方政权的部分权力,通过宗族管理协调族人间关系,并稳定地方基层秩序。这种情况()A.是地方行政管理的补充B.利于地区之间人口的流动C.妨碍皇权对
地方的控制D.消除了地方割据潜在隐患33.苏轼出任杭州知州时,正遇瘟疫流行。他建造了一所带有慈善性质的医院,取名为“安乐坊”。在苏轼任职期间,共医治了几千位病人。安乐坊及其运作模式受到极大关注并被朝廷在全国推广,在各地设置安济坊,免费为穷
人治病。据此可知当时A.建立了完整的慈善救助体系B.地方政府拥有很大的自主权C.出现了新型的商业经营模式D.政府重视对民众的医疗救助34.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至少有150个到170个村社。村社的职能之一是登记本村社的
公民,公民权的认定决定于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雅典自由民也获得了公民权。村社职能的规定A.说明雅典基层社会治理混乱B.意在推动雅典公民群体扩大C.使雅典的权力运行臻于平衡D.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民的个人自由
35.201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奥巴马的医改法案,预计在今后10年内投入9400亿美元,使美国医保覆盖率从85%提升至95%,接近全民医保。这一改革A.树立了美国的大国形象B.体现了“伟大社会”计划C.是生产关系的
局部调整D.是凯恩斯主义的运用二、非选择题(两题,共计30分)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
。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
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
,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根据材料一、二,概括
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秦汉北部边疆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为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就地筹措军需物资,实施移民屯垦政策。秦始皇首先对新开拓的河南地“徙谪戍以充之
”,又“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即迁内地三万户到北河、榆中实边垦殖,给予拜爵一级的奖励。汉文帝时在边塞“要害之处,通川之道”,建立城邑,给徙边的移民提供“先为室屋,具田器”、免其罪、“赐高爵”、免除赋役、“予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等优惠政策。到武帝时,大规模拓边,不
断加强边防,移民实边。——摘编自刘太祥《秦汉北部边防建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移民的主要特点及积极作用。答案1.B商鞅变法推行县制,并建立了一套地方官僚机构,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选B项;“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材料无法体
现,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早于秦国设置县制,排除C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已经开始瓦解分封制,排除D项。2.A由材料“来检验皇权行使是否得当”“利用手中的封驳权来加以阻止”可得出,内阁
的设置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故选A项;材料看不出皇权的转移,故B项错误;C项并非材料主旨,故排除;材料“若‘进谏’或‘封驳’均无效,阁臣可以引退辞职”反映出内阁对皇权并不能形成明显制约,最终还是听命于皇帝,故排除D项。3.
A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传入欧洲。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故A正确;西欧封建庄园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保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产品既包括领主的消费资料也包括农奴及其家庭所需
的生活资料,故B错不选;封臣在自己的采邑拥有独立的政治权,欧洲各级封建主之间只效忠于直接上级,隔级之间无效忠关系,故C错误不选;西欧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具有从未有过的自治性,它不仅拥有独立的立法权和司法权,而且拥有组织城市管理体系的权力,故D错误。
4.D总统否决了国会的关于部分地区实施黑人选举权的决议,但是国会依然通过三分之二多数推翻了总统的否决,这体现了国会和总统之间的相互制约,D正确;美国是三权分立,因此国会地位和总统地位平等,而且国会并没有独立的立法权
,排除A、B;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下,总统只需要对宪法和选民负责,排除C。5.A陕甘宁边区政权是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其任务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基本一致,A正确;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新中国建立后出现的,时间不符,排除
B;三三制指的是抗日民主政权中人员的分配比例,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各占三分之一,并非是指三权分立,排除C;三三制政权中存在左派和中间派,并非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排除D。6.C材料中强调在完成相关任务后,普遍召开
了各级各界人民代表大会,这积累了民主生活的经验,为之后的民主政治建设奠定的基础,故C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于1954年,与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年”这一时间不符合,排除A;趋于成熟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当时
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排除D。7.C材料的含义是虽然科举制度使得优秀的人才得到选拔,但是在官员中世家大族仍占一定的比例,可见门阀士族对科举制度仍有较大影响,故C项正确;科举制度的重大意义是为国家选拔了优秀的人才,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是指出
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占一定的比例,不能说明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世卿世禄制度,故D项错误。8.B清朝中叶以后,由于通过科举而入仕的人越来越多,也带来许多问题,有官员失业、阅卷困难、录取艰难、考试舞弊等,朝廷治理无效,科举制的存在成为现实的困
难,意味着科举制度陷入难以维系的窘境,B正确;材料没有明显表达对读书人的优待,强调的是预期效果,排除A;C项理解片面,排除;D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9.A据材料可知,“政党分肥”导致西方代议制出现政治动荡,文官制度是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所暴露的弊端进行的调整,是
资产阶级民主的自我完善,A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体现文官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排除C;文官制度是西方代议制的进步,而非倒退,排除D。10.B根据材料中“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
采取政治行动”可知,该法律要求公务人员独立于党派斗争和更替之外,体现了公务人员政治中立的特点,故选B;材料并未涉及到考试问题、职务常任以及工作隐名等内容,故排除ACD。11.A从课程分类来看,既有中国儒家经学,也有西方自然科学等课程;从课时分布来
看,儒学与西学课时比例差别不大。由此可知,A项正确;B项错误,中国并非殖民地;C项错误,与材料信息明显不符;D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近代教育与传统教育并行的局面。12.B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依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既有对北洋政府时期文官
制度的继承,也有对传统政治制度的借鉴,还有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吸收,是在对古今中外多种相关制度吸收借鉴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的,所以B项正确;A、C项都只是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形成的一个方面,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南京国民政府对公务员制度的态度,排除D项。13.A本题考查新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背景。依据材料中对“干部”一词的解释可以看出其指代过于笼统,既指管理人员,又指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具体指向,故A项正确;“干部”一词是外来词语的引进,虽然在革命时代开始使用,但不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产物,
排除B项;仅仅从“干部”一词本身无法看出干部制度的弊端,排除C项;“干部”一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已经开始使用,不是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产物,排除D项。14.D材料体现的是春秋时期部分诸侯国不在使用西周的法
律,纷纷本国自己进行立法,这说明周天子式微,礼崩乐坏,D正确,C排除;材料未涉及诸侯争霸战争,A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B排除;故选D。15.A从材料可知,汉代法律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法律儒家化伦理化,礼法并用,A正确;BCD与材料无
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A。16.D由“士庶接纳”可以推断出礼下庶人,士庶皆用一套礼制程序,体现的是礼制的世俗化趋向,故选D;理学注重格物致知,强调的是自律,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礼但并非轻法,排除B;
材料未言及礼制具体的程序,排除C项。17.B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保护私有财产及法律面前公民平等。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题干中“商品生产的经济发展阶段”即资本主义阶段,因此,题干强调的是罗马法对近
代欧美国家产生重要影响,B正确;A中的“完全”表述绝对,排除;题干未涉及罗马法司法程序内容,排除C;D不符合史实,排除。18.C由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在司法实践中坚持无罪推定原则,C符合题意;A、B、D三项特征图和近代西
方法律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19.D根据材料可知,德国宗教改革家主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反对灵魂得救必须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反对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提倡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故选择D
;材料没有否定宗教信仰所具有的作用,只是否定了教皇的权威,排除A;材料强调永生与永罚等不能由教会决定,排除B;文艺复兴倡追求现世的幸福,排除C。20.D根据材料可知,宪法草案是经过“全民讨论”确定,说明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意愿,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D正确;1996年到1999年3月,是依法治国
方略的正式提出阶段,十五大标志着依法治国方略正式提出,排除A;宪法草案的确定和群众自治无关,而且当时并不是实行群众自治,排除B;全国人大召开之后,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能,排除C。21.A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多次
修订宪法,制定地方法规等,体现了我国积极推进法治建设,A项正确;虽然截至2018年我国已经制定通过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但法律体系仍处于日趋完善中,B项表述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表述正确,但是片面解读
材料,排除。22.D结合所学可知,焦裕禄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阶段,依然坚持工作,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被誉为“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排除。23.C
从材料“中国的丝绸、茶、瓷器等沿着这条路传往世界各地”、“世界各国的香料、珠宝、药材等相继传入中国,天文历法,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也传播到了中国”可以得出,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外文明交流之路,C项正
确;A、B两项说法片面,排除;D项材料不涉及,排除。故选C。24.C材料“要以违约则罢和市”体现的是宋朝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C正确;材料中停止榷场互市的行为,体现的是宋朝政府态度十分强硬,A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关系,非对外贸易,B排除;北
宋处于一种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并未实现政治统一,D排除。故选C。25.D据材料“承认新教的合法地位……各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可知,《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中的规定使王权独立于教权,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故D项正确;材料内容
与欧洲国家政治统一进程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是欧洲一些国家签订的,不是罗马教会颁布的,故B项错误;《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结束了长达30年的欧洲混战局面,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
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故C项错误。26.B大国没用“权力政治”原则,没有追求本国权力最大化,没有用“战争或者武力威胁”处理危机,做出了“更多的退让”等,强调了保持克制、寻求共识的特点,B项正确;“大国主导,利益优先”与“没有追求本国
权力最大化”等不符,排除A项;“集体安全、欧洲均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强权政治”与“大国的行为方式背离了传统的‘权力政治’原则”不符,排除D项。27.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构建较为和谐
的周边国际关系,1954年日内瓦会议解决印度支那问题和朝鲜问题,有助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构建。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搁置分歧,共促发展,这样对于中国的周边环境安全有益,B正确;《中苏友好同
盟互助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于1950年2月14日签定的条约,在朝鲜战争之前签订,排除A、C、D。28.B汉代把地方铸币权收到中央,并统一货币,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同时也规范了国家金融,增加了财政收入,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农民负担,排除A项;地方经济发展,并
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排除C项;统一货币有利于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排除D项。29.C材料中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表明人民币走向世界,体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加快,故C项正确;“成为经济主导”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各种货币之间的关系,故排除B项;D项表
述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30.A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反映出过去由封建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控制土地私有的原则变为不干预或少干预的原则,使得农民
的人身相对自由了一些,A正确;两税法中资产是主要的征税标准,排除B;材料未反映出两税法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排除C;宋代以后,租佃关系日渐普遍,两税法本身与租佃制的发展无太大关联,排除D。31.D根
据所学可知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不断完善,体系越来越严密,其主要目的是便于统治者巩固统治,D正确;A、B、C三项所列内容也是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不断完善的目的,但究其根本,也都是为了巩固统治,排除。32.A由宗族加强内部管理,以此改善族人间人际关系,并促进基层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有利于提高区域稳定性,A项符合题意;宗族管理的提高实际上巩固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居民稳定性的增强会降低人口流动性,B项不符合题意;宗族管理未妨碍皇权对地方的控制,C项不符合题意;地方宗族治理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地方治理,但不会消除地方割据隐患,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33.D苏轼建立
慈善性质的“安乐坊”以医治病患,这一模式被政府在全国推广,在各地设置安济坊,免费为穷人治病,说明当时的政府重视对民众的医疗救助,D正确;A中的“完整的慈善救助体系”有拔高之嫌,排除;B不符合史实,苏轼的行为是应急之举,并不能证明地方政府有很大自
主权,排除;安乐坊或者安济坊不属于商业范畴,排除C。34.B根据材料“村社的职能之一是登记本村社的公民,公民权的认定决定于村社机构的登记……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雅典自由民也获得了公民权”,并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村社的设立削弱了氏族贵族势力,使更多
人获得公民权,扩大了雅典公民群体,故B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内容并没有反映权力运行的问题,故C项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35.C题干反映的是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完善历程,是社会发
展进步成果的体现,是民众需要的体现,是美国国内生产资料再分配的体现,C正确;医保改革是在美国国内进行的,不是对外行为,排除A;“伟大社会”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前总统约翰逊提出的,B项排除;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
滞胀”危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凯恩斯主义的失灵,材料中虽体现了政府行为,但并不是凯恩斯主义的运用36(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6分)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
。(8分)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4分)37主要特点:以行政手段推动,移向边疆地区,移民数量庞大积极作用:促进边疆地区开发,巩固边防,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