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9)页,2.25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a977007d15f9b187ef045ca5b6658c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年春季南安侨光中学高二年期末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上新”,再次惊艳世人。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羊头罍,与河南殷墟遗址
和湖南炭河遗址出土的一些文物有相似之处。结合下列出土在同时代的青铜器,可以推断A.中原文明经丝绸这路传到巴蜀地区B.各地文明独立发展体现多元特征C.商周时期各地区之间交流十分频繁D.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有文化的交流2.孔子曾说:“礼,与其奢也,宁俭。”子路亦说:“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
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由此可见,儒家A.主张节用节葬的思想理念B.注重礼制的精神实质C.强调社会生活的等级差异D.反对仪礼的外在形式3.商鞅师承儒家,却转行法家之道,他在《商君书·画策》中说:“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
这说明当时A.以仁义治天下成为主流意识B.儒家与法家追求的目标相悖C.儒法在实践中出现融合倾向D.法家意识到教化作用的局限4.下表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对于该表分析正确的是类别关键词出现频次所占比例社会伦理观念仁、礼、信17586次46.53%法观念法、刑4648次1
2.30%财富观念利、财、富4765次12.61%公平公正观念均、平4427次11.71%道德观念道6367次16.85%A.主流价值儒学化B.法家大行其道C.重利轻义观盛行D.伦理脱离政治5.如图为汉武帝时期的“大飞鸿”“玉兔蟾蜍”“延益寿”瓦
当,分别代表“太阳”“月亮”“延寿”,寓意“日月同辉、天人合一、延年益寿”。这些瓦当体现了A.社会观念与艺术审美的结合B.科技发展与人文价值的统一C.政治一统与经济繁荣的盛况D.儒家思想与市井风情的杂糅6.海昏侯
汉墓发掘后,刘贺的历史形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有人认为应该依据出土的文物,推翻众多史书对刘贺“荒淫迷惑,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的记载.为其“正名”;也有人认为应当依据《汉书》)等正史的记载,继续维持对刘贺的评价。这
表明A.历史记载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B.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真实C.文献记载不存在客观性D.应运用多种史料相互验证,谨慎评价历史人物7.唐朝的妇女在婚姻生活中,可以嫉妒、挑剔、改嫁、再嫁、和异性交往可以不避嫌,妇女可以和男性一样从事商业活动;在政
治领域中,她们也展现了毫不逊色于男性的领导才能。据此可知,唐代A.男女地位平等B.受多元文化的影响C.市民阶层兴起D.出现儒学批判思想8.理学理想中的社会秩序,首先要求国家认同理学,要求皇帝信奉理学。皇帝信奉理学,根据理学而治国,治国是为了实践“道”,那么掌握理学的儒生,就成为帮助皇帝治
国和实践“道”唯一合适的人选。这种理想秩序A.源于统治者崇文抑武方针的推行B.导致了宋朝“强干弱枝”政治局面C.利于皇帝与儒生结成文化共同体D.有助于解决唐末以来藩镇割据问题9.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
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流行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10.如表为清代江南
地区竹枝词(摘录)。由此可见竹枝词出处“持筐拾穗聚儿童,蚱蜢纷飞四野中”《田家四时竹枝百首》“阿蛮小小已多姿,十岁能牵机上丝”《黄溪竹枝词》“少小鱼娃能打浆,银鱼满载不论钱”《梁溪竹枝词》“小小当垆学数钱,挽郎下马接郎鞭”《姑苏竹枝词》A.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的
来源B.江南地区尤为注重儿童教育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D.精英教育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的11.辽宋夏金时期,各少数民族都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见下图)。这些文字体现了A.民族文字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B.宋朝实施了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C.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相互借鉴吸收D.中华民族文化的多
样性和统一性12.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这A.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B.是西学东渐的产物C.表达了民主政治
诉求D.是理学思想的创新13.清代潘耒盛赞顾炎武:“综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笔之于书,朝章国典,民土风俗,元元本本,无不洞悉,其术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是谓通儒之学。”潘耒认为顾炎武A.
思想的社会影响广泛B.脱离了传统儒学的束缚C.具有求实批判的精神D.传承了陆王心学的精髓14.20世纪30年代,“三大发明”的提法频繁出现并逐渐成为教科书撰写中必选项目,“四大发明”的说法也已经产生。这反映了当
时A.提升中华民族信心的需要B.自然科学获得了长足的进步C.对传统科技认识的逐渐深入D.政府加强思想控制的要求15.如图为清乾隆时期徐扬创作的《姑苏繁华图》(局部),展现了气势宏伟的古城苏州的风貌。该作品
A.再现了中外商贸往来的场景B.细腻地刻画了文人的意蕴C.是研究清朝经济的重要史料D.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16.洋务运动时期,出现了留美幼童剪掉辫子、穿上西服的现象。清政府认为其言行举止受美国同化“而渐改其故态,不合礼仪、满身恶习”,而促
使其“凄然回国”。据此判断,这一时期A.服饰成为反清斗争的符号B.清政府停止派遣留美幼童C.西化与传统之间矛盾重重D.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动摇17.鸦片战争前的经世思潮主要是批判社会现实、呼吁变法,用以解决社会危机;鸦片战争后,经世思
想家倡导巩固边疆海防、师夷长技,进而发展为向西方学习。经世思潮的这一演进表明A.学术学风追求务实革新B.士人阶层勇担社会责任C.有识之士华夷观念淡化D.经世思想体系走向开放18.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认识到西方文明自身所遇到的冲突和张力,西方文明也有着自身的难题和挑战,他对于中国文化
有了更高的评价和更加客观化的认识。出现这一看法的原因主要在于A.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一战”引发的理性反思D.西学东渐不断深入19.胡适称严复为“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晚年严复(辛亥革命前后至临终)的思想由“力主西学”、“非西洋莫与师”转归先王教化之责,从传统观文
化中找寻丢失的民族凝聚力。这种变化说明了他A.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学B.发现西方思想源于中国C.思想深受西方思想影响D.不断探索救亡图存道路20.1905年,有文章指出若“以因果常例论之,国家政体,必胎于个人教育,政
体之文野,视个人之程度而定。……(欧美)政体虽殊,而其为教育之结果,则无可疑”。据此可知文章作者A.着眼于补全政治制度的缺陷B.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价值重估C.受三民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D.认为中国未具备宪政的基础21.学者张文蔚说:“孙氏学说是有目的地将儒教文化、民生主义(社
会主义)和西方民主这三个传统进行结合。孙氏相信一个独特和自豪的中国,只要以儒教文明为基础,就能在文化上复兴。”这一观点突出强调了“孙氏学说”的A.兼容性B.创新性C.科学性D.保守性22.1897年,《时务报》刊登梁启超
《记江西康(爱德)女士》一文:她是一名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新女性,"发念救众生疾苦因缘故,于是专门学医……以中国之积弱引为深耻,自发大心,为二万万人请命,思提挈而转閻之”。这反映了A.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留学生普遍接受维新思想C.新式教育推动社会进步D.医学
救国的思想成为主流23.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该材料反映了A.中国开始举起了
社会主义大旗B.为民主革命转变奠定思想基础C.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D.马克思主义传播面向工农群众24.1919年4月,蔡元培说:“北大不但未提倡‘铲伦常’,而且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妇有别,朋友有信;
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据此可知,蔡元培A.改造北大以服务政府的要求B.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C.认识到西方文化存在的缺陷D.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25.如图是1962年出版的《文字改革》中丰子恺先生的《今昔对比》图。当
时文字改革的目的是A.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B.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26.1952年,新中国初期对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下表是部分调整的院校数据。据此可知,院系调整项目调整前调整后高校总数211所182所综合大
学55所13所工科院校33所39所师范院校12所32所农林院校17所29所A.适应了国家经济战略的需要B.建成了学科专业齐全的院校体系C.完成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改造D.提高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27.197
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大声疾呼:“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从材料可知邓小平A.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B.开展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受改革开放政策影响D.对
国情有比较清醒的认识28.某同学搜集以下人物的相关资料:普罗泰格拉、但丁、加尔文、伏尔泰,你觉得最全面概括他的研究方向的课题是A.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思想基础C.欧洲近代思想解放历程D.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29.古希腊智者的教育活动以传授修辞术、演讲术和诉讼术为主要内容,注意辩驳论证的技巧,目的在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政治素养。智者的教育活动A.适应了政治体制需要B.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体现了对真理的追求D.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30.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与另一条格言“勿过度"一起刻在德尔斐神庙中,教人有自知之明,不要忘记自己在太阳神面前是软弱的,行为要拿捏分寸。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苏格拉底否定人在宇宙中的作用B.神灵在雅典人心目中地位下降C.中庸思想是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D.两条格言是对
道德反省的结晶31.有学者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为“掌握数学的艺术家”,并认为这些艺术家为更准确地描摹自然场景,对人类的视觉及光影变幻特征呈现的模式进行了大量“实验”。该学者意在说明文艺复兴A.导致欧洲艺术世俗化和现实化B.体现了艺术与科学内在一致性C.促进了近代科
学的兴起和发展D.激发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32.卢梭认为社会契约的要旨是一切人把一切权力转让给一切人,由于这种转让的条件对每个人都是同样的,因而每个人并没有把自己奉献给任何一个人,反而从所有订约者那里获得了与自己转让给他们的同样多的
权力。据此可知,卢梭A.强调权力的来源和平等B.主张扩大个人的权力C.提倡牺牲人的自由平等D.创立了社会契约论的33.下图是西班牙画家达利1931年创作的一幅画,向人展示的是一片死一般的沉静,没有人影,也没有鸟兽。在一片荒凉的旷野上,只有几个软绵绵的钟表,
或挂在枯枝上,或摆在桌台上,或搁在一个不明物上。该作品图《永恒的回忆》A.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B.强调捕捉光色的“瞬间印象”C.借夸张手法表达对理性王国失望D.揭示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34.如图是
一枚纪念近代某科学家的邮票,邮票图案包括肖像、月球、望远镜等元素。这位科学家A.开启了近代天文学的发展历程B.奠定了近代科学的方法论基础C.完成了自然研究的理论大综合D.改变了人们对时空属性的认知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49分
(第35题13分,第36题12分,第37题12分,第38题12分。)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
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
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材料二《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一部经典,它在当时思想所能及的范围内,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孟德斯鸠
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其对政府架构的思考。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
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子、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后世及其他国家的产生的影
响。(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与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8分)3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据1872年12月《中西闻见录》第5号目录请根据以上材料,为该刊拟定一条办
刊宗旨,并结合时代背景知识予以阐释(要求:宗旨鲜明,有理有据,史实准确)。(12分)3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政府推行“科技立国”战略,并要求各类高校采取措施以培养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人才。随着高等教育的传统
适龄入学人口的减少和非传统成人学生的增长,日本文部省对《大学设置基准》等法规进行了大幅度修改。此后,大学教育的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组织机构等不再由文部省统一规定,取消本科教育阶段一般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区分,实施四年一贯
制教养教育,在大学四年的教学内容中将教养教育课程同专业教育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该模式打破了各学科间的传统界限,大量增加跨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方面的内容。各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需求,自行选择教养教育课程,规定学分比例和授课方式,使学生具备宽广深厚的教养和素养。——摘编自李嘉慧《
20世纪90年代日本大学课程改革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日本进行大学课程改革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90年代日本大学课程改革的特点。(6分)38.(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张振勋(1841—1916年),南洋著名爱国华侨商人,经营垦殖、橡胶、锡矿和航运等实业。他在所运营的航运公司客轮上悬挂中国国旗,公开声明为华人服务,与德国邮船公司对抗,迫使德国公司取消了华人不得购买头等船票的歧视性规定。“吾华人当为
祖国效力也”,张振勋将大量资金转回国内发展实业。1894年,他在烟台投资300万元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所产葡萄酒风行全国,远销海外,被誉为中国八大名酒之一。此外,他还创办其他企业,其中雷州机械火犁垦牧公司引进拖拉机耕种,是中国使用农业机械的开始。1907年,张振勋被清政府
任命为督办铁路大臣,管理粤汉铁路事宜。他还参与筹办近代第一家华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张振勋创办了槟榔屿最早的中文学校——中华学校。他出资数十万元支持辛亥革命。他还在汕头购置房屋数十间创办“育善堂”,专为当地居民
及嘉应地区办理社会福利与外出学生补助。——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人物传》(1)根据材料,指出张振勋的历史贡献。(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张振勋爱国精神形成的因素。(6分)2021年春季南安侨光中学高二年期末考历史参考答案1—5
:DBDAA6—10:DBCBA11—15:DACAC16—20:CDCDD21—25:ACCBB26—30:ADDAD31—34:CADB35.(13分)【答案】(1)内涵:把国家哲学与伦理相结合。(国家哲学伦理化);以儒
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维护专制统治(从哲学的高度赋予专制统治和尊卑等级秩序合理性)。(2分)影响:适应统治阶级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备受推崇;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传到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等学派。(3分)(2)差异:程、朱强化专制秩序,孟德斯鸠则倡导民主、平等;程、朱主张集权
,孟德斯鸠则倡导分权制衡;程朱重视伦理价值,孟德斯鸠则强调法治作用等。(任写2点,4分)原因:中国:君主专制、人治,小农经济,儒家思想占主导;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并扩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文主义思想传播。(4分)36
.(12分)示例1:本刊致力于介绍西方科技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士大夫专于四书五经,以至于闭目塞听,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林则徐等人始开眼看世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开展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军事与科技。西方制铁、火车、轮船、采油等近代工业技术成为当时的急需
学习的内容。因此,创办介绍西方科技的刊物有利于开阔国民视野,推动洋务运动发展。示例2:本刊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西交流增多。洋务派致力于“师夷长技以制夷”,急需了解
西方科技文化。随着列强侵略的深入,也需要加强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该刊既介绍西方科技、地理、政治,也同时介绍中国阴阳五行说等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说明:考生还可以从介绍西方民主制度(公举君主)、关注国际事务、促进中国社会变革、救亡图存、推动清朝政治变革(日本经
验)等角度答题。)37.(12分)(1)原因: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适应国内人口结构的变化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3点,6分)(2)特点:由日本政府主动发起;改革涉及范
围广泛;主要集中在本科教育方面;课程设置注重综合性;课程内容具有灵活性和开发性;高校拥有更多自主权。(任写3点,6分)38.(12分)(1)兴办实业,为中国经济近代化发展做出了贡献;支持辛亥革命;热心教育与社会公益;增强了华人华侨凝聚力,提升了华
人华侨的地位。(任写3点,6分)(2)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近代中国进步潮流的推动;张振勋具有改变中国命运的不懈追求和实干奉献精神。(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