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 地理解析.pdf,共(19)页,2.15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211faa778408d2beab0d085ba9294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届高三年级地理第一次诊断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读经纬网示意图,一架飞机从M地沿最短航线飞行至N地,下列关于此次飞行方向叙述正确的是()A.一直向正东方向飞行B.先向西南,再向东南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D.先向东北,再向东南【答案】D【解析】【详解】
寻“最短航线”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大圆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应该是哪一段弧线,则由“劣弧”来决定,所谓“劣弧”即两点间的弧度小于180°,沿劣弧的行进方向即为最短航线。一架飞机从M地沿最短航线飞行至N地,N地在M地的正东方,但是最短航线应是向
高纬方向弯曲的球面大圆,因此飞行方向应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D正确,ABC错误。故选D。2.某地(下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据此,关于该地早期a、b、c、d四处民居,说法正确的是()A.a处位
于缓坡向阳,距河流近B.b处地势最平坦C.c处临河,交通极为不便D.d处地势高峻,方便劳作【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a处位于阳坡,结合等高线可知该地坡度较缓,距
离河流近,A正确;b处等高线并不是最稀疏的,故地势最平坦处不是b,B错误;临河流不会导致交通极为不便,C错误;d处地势高,坡度较大,不适合劳作,D错误。故答案选A。3.雾是日照时数是指太阳在一地实际照射地面的时数(单位:小时),它与白昼长度、云量和地形等条件有关。如图为我国年日照时数等值
线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成都与上海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B.地势C.昼长D.云量【答案】D【解析】【详解】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云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少;上海位于东部沿海,晴天多于成都,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较多,影响
两地年太阳辐射主要因素为云量,D正确,两地纬度基本相同、昼长基本相同,海拔差异不大,AB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时间长短等。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①代表的圈层是
()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5.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B.大气圈中的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C.水圈的主体是海洋D.地球外部圈层与岩石圈没有联系【答案】4.A5.D【解析】【分析】【4题详解】观察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可看出,①位于莫霍界面以
上,属于地壳,A正确;地幔处于莫霍界面以下,B错误;地核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C错误;软流层属于地幔的一部分,也处于莫霍界面以下,D错误。故选A。【5题详解】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集中分布在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很薄的接触带中,A正确;人类生活在大气圈的底部,大气圈包围着地球
,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天气现象多变,与人类息息相关,B正确;水圈的主体是海洋,约占全球面积的71%,C正确;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大气圈、
水圈、生物圈等外部圈层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D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地壳:地表至莫霍面。特点:主要由岩石组成;厚度不一,大陆厚,海洋薄。地幔
:莫霍面至古登堡面。特点: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存在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地核:古登堡面至地心。特点:主要由铁、镍组成;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外核可能为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金属球。6.如果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①地球上没有昼夜现象②地球上没有昼夜交替现象③不利于生命生存和发展④开平市依然会有四季更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如果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有昼夜现象,但没有昼夜更替,没有昼夜更替,不得于生命生存和发展,②③正确,①错误,没有公转,就没有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也就没有四季更替,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7.读“中心点为地球某一极点的示意图”。图中M为某一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箭头表示其绕地球转动方向。对该通信卫星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M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比a点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大B.M公转周期2
3时56分4秒C.M公转周期为24小时D.在a点观察到M为自西向东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图中地球转动方向可知,该极点为北极点俯视图。结合所学知识,M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其公转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M点与a点同步运动,排除AD;M为地球同步卫星,
其公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均为23小时56分4秒,B正确,排除C。故选B。8.北京的一位学生,想在3月21日晚上9点和远在纽约的母亲通过网络聊天,那么,他母亲应当在当地什么时间上网(纽约位于西五区)()A.3月20日早上8时
B.3月20日晚上8时C.3月21日早上8时D.3月20日晚上10时【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详解】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西
五区的区时比东八区晚13个小时,所以西五区的区时=3月21日21点-13=3月21日早上8时。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9.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示意图,完成若在图中①河段画出等高线,则该等高线此处的凸出方向为()为A.向上游方向B.东南方向C.向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
【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知海洋分布在图的右侧,图中河流注入海洋,图中河段自西北向东南流。河流发育在山谷,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因此若在图中①河段画出等高线,则该等高线此处的凸出方向为西北方向,D正确,BC错误;西北方向是图中河段的相对上游方向,并不一定是整条河流的上游
方向,A错误。故选D。【点睛】河流发育在山谷中,且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的方向相反。10.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170米B.CD是山谷,EF是山脊C.H地比B地降水少D.H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答案】A【解析】【详解】从图中可以
看到,甲山为1150米,乙山为1320米,两者的相对高度为170米,A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到CD等高线数值由大值凸向低值,应为山脊,则EF是山谷,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到,风向是由的海洋吹向陆地,H为迎风坡,降水应比B背风坡更多,C错误。从右上角的方向
标可知,H应位于东南坡,D错误。故选A。【点睛】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等高线从高往低突就是山脊,山脊地势比两侧高,是分水线,所以往往是河流的分水岭;等高线从低往高突就是山谷,山谷是集水线。11.下列三幅图中,A在B的方向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西北、东北、西南B.西北、西北
、西南C.西南、东北、西北D.东北、西北、西北【答案】B【解析】【详解】第一幅图中,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说明极点是北极;在小于180°的经度范围(劣弧)内比较可知,A点所在经线在B点所在经线西侧;A点更接近北极点,即A点位于B点的北侧;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点在B点的西北。第二幅图中,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说明极点为南极;在小于180°的经度范围(劣弧)内比较可知,A点所在经线在B点所在经线西侧;A点离南极点更远,即A点位于B点的北侧;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点在B点的西北。第三幅图中,在B点处根据指向标画出四个方向,可
知A点在B点的西南。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北京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即举办过夏季和冬季两届奥运会的城市,发挥重要作用的自然因素是(单选)()A.海陆因素B.纬度因素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北京位于40°N左右,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从奥运会比赛项目来看,夏季、冬季的赛事均适合在北京的夏、冬季举办。因此北京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即举办过夏季和冬季两届奥运会的城市,发挥重要作用的自然因素是纬度因素
,B正确。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对成为“双奥”发挥的作用较小,人类活动不属于自然因素,ACD错误。故选B。【点睛】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是亚热带与温
带之间的过渡气候。13.地转偏向力只在物体相对于地面有运动时才产生,它只能改变水平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速率,下图表示四条不同的河流。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题。如果在图中的a、b、c、d四条河中顺流放木排,假设水文地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木排向河流右
岸偏移最严重的河流是()A.a河流B.b河流C.c河流D.d河流【答案】A【解析】【详解】读图可知,a、b、c河流都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d河流主要位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转,D错误;木排向
河流右岸偏移最严重的河流应位于北半球,相同速度物体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a河流纬度最高,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最明显,木排向河流右岸偏移最严重,A正确,BC错误。故选A。14.某地于晚上观测到北极星的地平高
度为11°43'。该地一年中()A.始终昼长大于夜长B.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C.二分日时昼夜等长D.最大太阳高度为78°17'【答案】C【解析】【详解】观测到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为11°43',即当地为北纬11°43'。该地位于北半球,在9月23日到次年3月
21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该地昼短夜长,故A错误。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该地的北方,该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90°;当太阳直射北纬11°43'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故B错误。二分日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等长,故C正确。当太阳直
射北纬11°43'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故D错误。故选C。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5.与图中洋流流经区域海水等温线分布图相符的是()A.B.C.D.16.该洋流可能导致沿岸()A.形成世界著名渔场B.加重海洋污染程度C.年年暴雨成灾D
.南下航行船只顺水【答案】15.C16.A【解析】【15题详解】根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和洋流流向可知,图中洋流为南半球寒流。根据选项中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和等温线弯曲方向可判断出A为北半球暖流,B为南半球暖流,C为南半球寒流
,D为北半球寒流。故选C。【16题详解】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在此形成了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A正确;可减轻污染海区的污染程度,但会扩大污染范围,B错误;秘鲁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C错误;秘鲁寒流向北流,南下船只逆水,速度变慢,D错误。故选A。【点睛】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在东南信风的
吹拂下,沿岸海水离岸而去,深层冷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浮游生物,给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形成世界性的大渔场。17.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源宝库和环境保障。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据此完成下列海洋开发活动与污染类型关联正确的有()A.海洋捕捞——水
污染B.海洋运输——石油污染C.沿海电站——核污染D.港口建设——大气污染【答案】B【解析】【详解】海洋捕捞可导致海洋渔业资源的严重衰退,海洋捕捞对水污染影响较小,A选项错误。海洋运输,轮船航行中会产生石油泄漏,会造成海洋石
油污染,B选项正确。沿海电站并不一定会产生核泄漏,电站与核污染并非直接关联,C选项错误。港口建设会造成废弃物污染,并非大气污染,D选项错误。故选B。18.人口稀少的地区是()①终年高温多雨的地区②终年干燥的地区③一年旱雨季分明的地区④一年四季分明的地区A.①②B.②③C
.③④D.①④【答案】A【解析】【详解】世界人口稀少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和山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人口稀少,①②正确;旱雨季分明的地区人口较多,如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的地
区人口也多,如温带季风气候区,③④错误,故选A。读北美洲部分地区1月0℃等温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下列选项中关于①②两地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气候冷湿,无霜期短,利于多汁牧草生长B.②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牧草种
植C.②地农业带为畜牧与灌溉农业带D.①地附近海域多发海雾20.③地比④地冬季气温高,主要影响因素有()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植被覆盖率④地形、洋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9.A20.C【解析】【19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①地位于美国的五大湖沿岸,纬度较高,气候湿冷,
无霜期短,土壤贫瘠,不利于耕作业的发展,利于牧草生长,A正确。②地附近多山,沿海平原面积较小,并且主要为地中海气候,主要发展种植业,B错误;②地附近为地中海气候,农业带为水果与灌溉农业带,C错误;①地不靠海,D错误。故选A。【20题详解】④地位于美国的中央大平原
,地形平坦开阔,冬季来自极地的冷空可以长驱南下,影响到此,降温幅度大,气温低;③地位于美国的西部,冬季来自美国北部的冷空气受③地东部高大山脉的阻挡,影响不到③地,而且③地受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温度较高。由上所述,③地比④地冬季气温高,主要影响因素有海陆位置、洋流
、地形,②④组合正确,C正确。二者纬度位置较为接近,①错误。植被覆盖对冬季温度影响较小,③错误。ABD错误。故选C。【点睛】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a.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b.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
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是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c.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
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d.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21.当暖锋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A.气温湿度骤降,天气晴朗B.天气晴朗,气压下降C.连续性降水D.狂风暴雨【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暖锋过
境时,暖气团沿着锋面缓慢爬升,常形成连续性降水,降水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长。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22.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是()A.西北太平洋B.东北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热带气旋在西北太平洋称台风,东北太平洋和大西
洋称飓风,南印度洋称旋风,而北印度洋孟加拉国附近称气旋风暴,故B、C、D错误;太平洋热带海域面积广阔,夏秋季节高温期长,高温海域广阔,热带气旋易于形成并不断发展,形成强度巨大的台风。受偏东风影响,台风向西移动频频影响西北太平洋海域,A对。综上,本题选A。【点睛
】台风带来的强风可将房屋、树木、电线杆等刮倒,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暴雨会导致山洪、城市内涝等灾害;风浪对海上交通、渔业等造成严重影响。但台风过境时能形成降水,一定程度上缓解旱情。23.下图示意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图中陡崖
()A.最大相对高度可能为500mB.最小相对高度可能为60mC.陡崖处有落差较大的瀑布D.下方地势平坦,适合布局交通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中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30米,读出底部海拔高度在0~30之间,陡崖顶部海拔高度在90~120米之
间,或根据陡崖的计算公式(n-1)×d≤△H<(n+1)×d,可知陡崖的最大相对高度小于120米,A错误;最小相对高度可能为60m,B正确;陡崖位于山脊附近,没有河流发育,因此不易形成瀑布,C错误;陡崖处多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下方不
宜建设交通线,D错误。故选B。24.下图是某校地理课题组某年暑假对我国某地区进行的野外考察、测量并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该地理课题组在绘图过程中,①处的支流未全部画出,你认为该支流最有可能流经的路径是()A.③→②→①B.⑤→④→①C.⑦→⑥→①D.⑨→⑧→
①【答案】B【解析】【详解】③→②→①、⑦→⑥→①表示是山脊,A错误,C错误。河流发育于山谷中,等高线向高处凸出表示的是山谷,故该支流最有可能流经的路径是⑤→④→①,B正确。⑨→⑧→①不是谷地也不是山脊,D错误。故选B。【点
睛】山脊:为一条狭长而两侧陡急的高地,顶上可能平坦,广阔或成刀口等形状,两侧坡度则可能均匀一致,或一侧急直,一侧缓和,多见于广阔平坦地区,此外,地势较周围高耸而绵长的,也可视为山脊,等高线表示山脊成椭圆形线。山脊为分水岭,不适合河流分布。25
.下图为等高线分布图,若图中等高线的数值皆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递减,若四幅图中的比例尺皆为1∶10000,等高距分别为10米、20米、30米、40米,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④>③>②D.④>①
>③>②【答案】B【解析】【分析】该题考查比例尺的判读。【详解】比例尺相同,图上疏密程度相同,则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所以选B。26.下列关于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可能原因的相关论述,不合理的是A.地球上有液态水的存在B.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恰好吸引了足够厚和适宜的大气C.地球本身特别是
地球表面地貌形态、水文条件等较为稳定,近几千万年以来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的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能够保证有相对稳定的温度【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详解】地球上生命出现的原因是有液态水的存在,A合理。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恰好吸引了足够厚和适宜的大气,B合理。地球
本身特别是地球表面地貌形态、水文条件等不稳定,近几千万年以来发生了太大的变化,C不合理,选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能够保证有相对稳定的温度,D合理。本题要求选择不合理选项,故选C。【点睛】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才有适宜的温度。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能够吸
引足够的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存在。地貌、水文条件在不断变化,不是生命存在的条件。27.恐龙繁荣时期()A.被子植物繁盛B.陆地面积扩大,形成泛大陆C.藻类植物繁盛D.是煤炭的重要成矿期【答案】D【解析】【详解】被子植物繁盛期是在
新生代,A错误;陆地面积扩大,泛大陆形成于古生代,B错误;藻类植物繁盛期发生于前寒武纪,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恐龙繁盛的中生代时期,也是裸子植物繁盛的时期,所以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D正确。故选D。第22届足球世界杯举办地卡塔
尔境内多沙漠和戈壁。秉承“创新、可持续、低碳”的办会理念,本次世界杯比赛场地铺设的草皮采用地下渗灌技术,对植物根部实施精准灌溉。下图示意卡塔尔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卡塔尔境内多沙漠和戈壁的根本原因是()A.深居内陆B.地形封闭C.风力
强劲D.高压控制29.与喷灌、滴管相比,地下渗灌技术更加节约()A.水源B.能源C.人力D.资金30.卡塔尔浇灌赛场草皮的水源最有可能是()A.淡化海水B.再生水C.冰雪融水D.地下水【答案】28.D29.A30.B【解析】【28
题详解】卡塔尔位于波斯湾沿岸,属于沿海地区,地形不封闭,不属于内陆,AB错误;风力强不是卡塔尔境内多沙漠和戈壁根本原因,C错误;由纬度可知卡塔尔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燥少雨,多沙漠和戈壁,故D正确。故选D。【29题
详解】喷灌、滴管、地下渗灌技术都属于节水农业措施,与喷灌、滴管相比,地下渗灌技术更加节约水源,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故A正确,和能源无关,地下渗灌技术要求人力、资金更多,BCD错误,故选A【30题详解】卡塔尔浇灌赛场草皮的水源最有可能是再生水,淡化
海水成本较高,不适合浇灌草皮,B正确,A错误;卡塔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冰雪融水、地下水较少,故CD错误,故选B。【点睛】卡塔尔,首都多哈,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上。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国地势低平,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二、综合题(共40分)31.下图是纳米比亚的位置及沙漠分布图。(1)简
述纳米比亚的自然地理特征。的。(2)说明纳米比亚沙漠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答案】(1)南回归线从中部穿过,地处热带;位于非洲西南部,濒临大西洋;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河流稀少,多季节性河流;地表植被稀疏,沙漠面积广。(2)分布特点:分布在纳米比亚的中南部沿海和内
陆地区。成因:地处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多下沉气流和离岸风,干燥少雨;西部沿海有本格拉寒流,降温减湿加剧了干旱程度;东非高原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纳米比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和沙漠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旨在考
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熟练掌握相关区域地理特征。【详解】(1)自然地理特征一般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土壤等角度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示信息可知,纳米比亚地处非洲西南部,濒临大西洋;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河流稀少,多季
节性河流,地表植被稀疏,沙漠面积广。(2)据图可知,纳米比亚沙漠主要分布在纳米比亚的中南部沿海和内陆地区。纳米比亚地处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和离岸风,干燥少雨,这是形成沙漠的根本原因;纳米比亚西部沿海有本格拉寒
流流经,起到降温减湿作用,加剧了干旱程度;东非高原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水汽,故为纳米比亚沙漠的形成创造了条件。32.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材
料二: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2)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
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答案】(1)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2)径流量原因: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降水丰富;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雨水较少;水资
源紧张原因: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水需求量大。【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日本为材料,涉及日本的河流、水资源等相关知识,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所
学知识,日本因为是岛国,国土面积限制了河流的长度,河流短小,流域面积小;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起伏相对较大,河流的流速快,又因为日本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所以河流的流量也是夏季多冬季少,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小问2详解】径流量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日本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夏季风
是东南季风,来自于海洋,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补给地表径流,所以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夏季河流径流量大;而夏季时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雨水较少,在此影响下河流径流量小;水资源紧张原因:日本太平洋沿岸水资源紧张的原
因是工业、生活用水量大,日本太平洋沿岸是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水需求量大,导致水资源供应紧张。33.贵州位于我国地势阶梯的过渡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破碎,由西南季风和东亚季风影响,形成“多雨少湖”的地域特征,根据下图
回答问题。(1)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贵州缺水的原因。(2)根据贵州缺水问题,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地下溶洞和暗河,水分流失快;地表裸露,植被覆
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2)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使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社会相协调;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发展节水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取消高耗水产业,节约利用水资源,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发展旅游业;注重环境保护,防治水污染。【解析】【分析】本大题以贵州喀斯特地貌等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资源短缺以及针对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
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缺水的原因可从水量收支平衡的角度进行分析,水量收入主要指大气降水;水量支出有蒸发、下渗、径流排出等。贵州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易导致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出现缺水现象;由材料“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破碎”结合所学喀斯特地貌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区多地下溶洞和暗河,水分流失快;由于喀斯特地貌广布,水土流失严重,地表裸露,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导致当地水资源短缺;且当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量大,
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小问2详解】由于贵州缺水,且喀斯特地貌区水土流失严重,故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合理化建议可从有利于提高当地水资源利用率、保持水土等角度进行分析。贵州可根据本省优势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使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社
会相协调;农业方面,可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耐旱耐贫瘠品种,发展节水农业;工业方面,可调整产业结构,取消高耗水产业,节约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可利用当地喀斯特地貌的独特景观,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发展旅游业;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防治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