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物理暑假精品课程》高一物理第八讲 自由落体运动(解析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1 页
  • 大小 1.167 MB
  • 2025-03-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新高一物理暑假精品课程》高一物理第八讲  自由落体运动(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高一物理暑假精品课程》高一物理第八讲  自由落体运动(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高一物理暑假精品课程》高一物理第八讲  自由落体运动(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新高一物理暑假精品课程》高一物理第八讲 自由落体运动(解析版).docx,共(31)页,1.167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78d78c296613e7292c0924fcac551f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八讲自由落体运动[提出问题]古代的学者们以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大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阐述了这种看法。亚里士多得的论断影响深远,在其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信奉他的学说。但是这种从表面上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实际上是错

误的。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用简单明了的科学推理,巧妙地揭示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内部包含的矛盾。伽利略曾在著名的比萨斜塔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试验,让两个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球从塔顶同时下落,结果两球同时落地,以实践驳倒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伽利略由此推断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提出假

说,伽利略以为,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他设想,最简单的变速运动的速度应当是均匀变化的。但是,速度的变化如何才算均匀呢?他考虑了两种大概: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讲是均匀的,即经过相等的时间,速度

的变化相等;另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讲是均匀的,即经过相等的位移,速度的变化相等。伽利略假设第一种方式最简单,并把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伽利略进一步通过实验研究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他首先面临的困难

是概念上的,因为那时人们连速度的明确定义都没有。因此,对伽利略来说,必须首先建立描述运动所需的概念。此前我们所学的概念,诸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等,就是伽利略首先建立起来的。伽利略相信,自然界的规律是简洁明了的。他从这个信念出发,猜想落体也一定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而最简单的变

速运动,它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但是,速度的变化怎样才算“均匀”呢?他考虑了两种可能: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v与t成正比,例如,每过1s,速度的变化量都是2m/s;另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

移来说是均匀的,即v与x成正比,例如,每下落1m,速度的变化量都是2m/s。后来发现,如果v与x成正比,将会推导出十分复杂的结论。所以,伽利略开始以实验来检验v与t成正比的猜想是否是真实的。在伽利略的时代,技术不够发达,无法直接测定瞬时速度,所以也就不能直

接得到速度的变化规律。但是,伽利略通过数学运算得出结论;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为0,而且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的,即vt,它通过的位移就与所用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即2xt(学过前面的内容,我们也能进行这样的推算)。这样,只要测

出物体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检验这个物体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但是,落体下落得很快,而当时只能靠滴水计时,这样的计时工具还是不能测量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时间。伽利略采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用来“冲淡”重力。他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如图),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

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的时间长得多,所以容易测量。2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实验,结果表明,小球沿斜面滚下的运动的确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高度开始滚动,只要斜面的倾角一定,小球的加速度都是相同的。不断增大斜面的倾角,重复上述实验

,得知小球的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变大。小球沿斜面向下的运动并不是落体运动。但是,伽利略将上述结果做了合理的外推:当斜面倾角很大时,小球的运动不是跟落体运动差不多了吗?如果斜面的倾角增大到90,这时小球的运动

不就是自由落体运动了吗(如图)?伽利略认为,这时小球仍然会保持匀加速运动的性质,而且所有物体下落时的加速度都是一样的!1.请判断自由落体运动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理由?答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因为其加速度恒定2.在空气中我们看到一片羽毛和一个苹果在相同高度自由

落下,苹果会先落地。但是如果在真空中做实验,就可以看到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几乎是一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答案: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一样实际是由于空气阻力导致的。3.实验表明,在地球上不同的位置重力加速度的数值略有不同,但都近似等于29.8m/s。下表是不同地区重力加

速的测量值,可以看出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大。地点纬度重力加速度赤道0°9.780广州23°06'9.788上海31°12'9.794北京39°56'9.801莫斯科55°45'9.816北极90°9.83

23[要点提炼]1.自由落体运动⑴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⑵特点:许许多多事实表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⑶自由落体加速度:使用不同物体进行反复实验表明,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

,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只要把公式中的初速度取为0,加速度取为g即可。(1)速度公式

2tvgtgh==(t为下落时间,h为物体的下落高度)(2)下落高度212hgt=(3)下落时间2htg=(4)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以用以下四个公式来概括[经典例题]1.(2021·浙江)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所示关于伽利略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图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外推得到的结论B.丁图是实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外推得到的结论4C.甲图实验,可“冲谈”重力的作用,使时间易测量D.丁图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速度易测量【答案】AC2.一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时间t落地,则当它下落

2t时,离地的高度为()A.2HB.4HC.34HD.32H【答案】C【详解】根据h=12gt2下落高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所以下落2t时,下落高度为4H,离地高度为34H。故选C。3.(2021·河北)从居民楼某楼层的窗台上掉下一苹果,目测落地前最后一秒的位移约为10m,忽略空气阻力,重力

加速度210m/sg=。则苹果掉下时的楼层为(设每层楼高约2.5m)()A.第三层B.第四层C.第五层D.第六层【答案】C【详解】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该时间段的平均速度可得,最后1s的平均速度是最后0.5s的初速度可得1010m/s1xvt−===则苹果落

地时的速度为100.51015m/svvgt−=+=+=由22vgh=5可得11.25mh=11.25=4.52.5可得掉下楼层为第五层,故C正确,ABD错误。4.(2021·湖北)如图是小球自由下落时

的频闪照片示意图。A、B之间的距离为26.25cm,B、C之间的距离为48.75cm,重力加速度210m/s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频闪仪每隔1.5s闪光一次B.小球在位置C的速度大小为2.5m/sC.下一次记录的小球位置在C点正下方75cm处D.小

球自由落体运动的起点在A点正上方5cm处【答案】D【详解】A.根据2hgT=可得频闪仪闪光周期0.48750.2625s=0.15s10hTg−==即每隔0.15s闪光一次,选项A错误;B.小球在位置B的速度60.

26250.4875m/s=2.5m/s220.15ACBhvT+==C的速度大小为vC=vB+gT=4.0m/s选项B错误;C.根据48.75cm(48.7526.25)cm71.25cmCDBChhh=+=+

−=下一次记录的小球位置在C点正下方71.25cm处,选项C错误;D.因为222.5m=0.3125m=31.25cm2210BOBvhg==小球自由落体运动的起点在A点正上方31.25cm-26.25cm=5cm处,选项D正确。故选D。[变式训

练]1.(2021·安徽)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和“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硏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图甲、图乙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

行实验,可“冲淡”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B.图甲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运动C.图乙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可实际完成7D.图乙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

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答案】A【详解】A.当时利用滴水法,无法记录自由落体运动的较短时间,伽利略设计了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来“冲淡”重力的作用效果,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时间长的多,所以容易测

量。A正确;B.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实验,根据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运动,并通过抽象思维在实验结果上做了合理外推,得到自由落体运动为匀变速运动。B错误;C.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实际是不存在的,实验不可实际完成。C错误;D.图乙的实验为“理想实

验”,如果右侧斜面放平,则小球永远无法达到相同高度,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D错误。故选A。2.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无关B.伽利略认为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应该下落得同样快C.伽利略用实验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

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牛顿首先发现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答案】B【详解】A.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有关,物体质量越大,下落越快,故A错误;B.伽利略认为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应该下落得同样快,故B正确;C.伽利略没有通过实验直接证实自

由落体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而是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故C错误;8D.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故D错误。故选B。故选C。3.(2020·浙江)某物理兴趣小组为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在保证安全

的前提下,从教学楼的四楼走廊边静止释放一小球,释放点离地面高度为10m。站在地面上的同学利用手机的连拍功能拍了多张小球下落的照片,已知某两张连续的照片中,小球离地的高度分别为6.80m和5.95m,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210m/sg=,则

手机连拍的时间间隔为()A.0.10sB.0.15sC.0.20sD.0.25s【答案】A【详解】下落到距地面6.80m处时,下落高度110m6.80m3.20mh=−=根据2112vgh=可得此时的速度112=2

103.20m/s8m/svgh==下落到距地面5.95m处时,下落高度210m5.95m4.05mh=−=根据2222vgh=可得此时的速度222=2104.05m/s9m/svgh==因此时间间隔98s0.1s10vtg−===9

故选A。4.(2021·浙江)如图所示是自来水从水龙头稳定流出的情景图(水流本身已打马赛克)。假定水流聚拢成束,则水流在空中应该呈现出的形态是()A.上粗下细B.上细下粗C.中间粗两头细D.上下一样粗

【答案】A【详解】流量等于流速乘以横截面积,即QvS=水龙头流量Q不变,由于重力作用,流出龙头后的水自由下落,流速v变大,故横截面积S变小,即呈现上粗下细状态,A正确。故选A。5.(2020·浙江)一宇航员在某星球表面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3k

g的小球从足够高处自由下落,测得小球在第3s内的位移为3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在第2s末的速度是2m/sB.小球在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1m/sC.小球的加速度是210m/sD.小球在前3s内的位移是5.4m【答案】D【详解】C.设该星球的重力加速度为a,则第3s内的位移为10

221132322aa−=解得21.2m/sa=所以C错误;A.小球在第2s末的速度为1.222.4m/svat===所以A错误;B.小球在第3s内的平均速度为33m/s1xvt===所以B错误;D.小球

在前3s内的位移为22111.235.4m22sat===所以D正确;故选D。[课堂过手]1.(多选)关于自由落体运动(g取10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

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从开始运动到距下落点5m、10m、15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答案】ABC11【详解】A.自由落体运动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正确;B.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B正确;C.在开始连续的

三个1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C正确;D.从开始运动到距下落点5m、10m、15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D错误。故选ABC。2.(2020·云南)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物体变速运动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他测量了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

现铜球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铜球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于是他对大倾角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外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A.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B.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C.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D.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B

【详解】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铜球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铜球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倾角最大的情况就是90°时,这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故选B。3.

某质点作自由落体运动经历时间2t秒,前t秒内通过的位移为S1,后t秒内通过的位移为S2,则该质点从开始运动计时,t时刻的瞬时速度为()A.1StB.212SSt+C.212SSt−D.2St【答案】B【详解】12物体在做初速度为

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平均速度推论公式022ttvvxvvt+===t时刻即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全程平均速度1222tSSxvtt+==根据△x=aT2知212SSat−=则t时刻的瞬时速度为21SSvatt−==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4.(2021·浙江)如图所

示是一个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能正确表示该小球运动的图像是()A.B.C.D.【答案】D【详解】13AB.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根据212xgt=AB错误;CD.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根据vgt=C错误D正确。故选D。5.(2021·湖北)为了制止高楼

住户向窗外随意丢弃垃圾的陋习,某同学在自家(二楼)窗子上、下边框安装光电探测装置,利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推断丢弃垃圾住户的楼层。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每层楼高3米左右,设他家窗子上、下边框之间的距离为0

.9m。某天光电探测装置检测到一下落物件经过该窗口的时间为0.03s,假设丢物住户是从窗口将物件从静止丢下的。估计丢物住户的楼层是()A.14楼B.17楼C.20楼D.23楼【答案】B【详解】设窗户上沿到物体下落点的距离为h,下落时间为t1,则有2112hgt=到窗户下沿则有()2110.90.0

32hgt+=+联立可得44.56mh=楼层数约为44.561533hn==故选B。6.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了庐山瀑布的美景,如果三14尺为1米,则水落到地面的速度约为(设初

速度为零)()A.100m/sB.140m/sC.200m/sD.240m/s【答案】B【详解】如果三尺为1米,则水下落的高度1000mh=根据22vgh=得水落到地面的速度的大小为22101000m/s1002m/s140

m/svgh===故选B。7.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刚下落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C.物体的质量越大,下落时加速度就越大D.物体在下落的过程中,每秒速度变化量都相同【答案】D【详解】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物体刚下落时,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故B错误;C.自由落体运动是忽略空气阻力的运动只受重力,无论质量大小,下落加速度都是g,故C错误;D.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由于下落加速度恒定

,则每秒速度变化量都相同,故D正确。故选D。158.(2020·湖南)学习自由落体的知识后,艾悟理同学去测量耀斯考同学的反应时间。从艾悟理同学无初速度释放直尺(如图)到耀斯考同学抓住直尺,直尺下落的高

度为20cm,估算可得耀斯考的反应时间为()A.0.2sB.0.1sC.0.04sD.0.02s【答案】A【详解】根据212hgt=可得反应时间为220.20.210htssg===故选A。9.(2021·云南)从离地面45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m/s2,求小球

:(1)落到地面时的速度(2)自开始下落计时,在前2s内的位移【答案】(1)30m/s;(2)20m【详解】(1)由212hgt=得落地时间3st=16落地速度30m/svgt==(2)前t1=2s内的位移211120m2

hgt==10.(2021·湖南)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125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14.3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m/s,问:(1)运动员离开

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g=10m/s2)【答案】(1)305m;(2)9.85s【详解】(1)由222122vvah−=−可得运动员打开伞时的速度为160m/sv=运动员打开伞前做自由落体运动211180m2vhg

==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高度12305mHhh=+=(2)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116svtg==打开伞后运动的时间172123.85svvta−==−离开飞机后运动的时间129.85sttt=+=11.(2021·江苏)某人在室内以窗户为背景摄

影时,恰好把窗外从高处落下的一个小石子摄在照片中,如图已知本次摄影的曝光时间是0.01s。量得照片中石子运动痕迹的长度为0.8cm,实际长度为100cm的窗框在照片中的长度为4.0cm。g取102m/s。求:(1)曝光的过程石子下落的距离x?(2)根据以

上数据估算,这个石子大约是从距离窗户多高的地方落下的?【答案】(1)0.2m;(2)20m【详解】(1)石子在曝光时间内经的实际距离110.008m0.2m0.04x==(2)石子在0.01s内的平均速度10.2m/s2

0m/s0.01xvt===因曝光时间很小,曝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近似等于瞬时速度,石子做自由落体运动,有220m2vhg==这个石子大约是从距离窗户20m高的地方落下的。12.(2021·广东)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空坠物事件时有发生。假设

某公路边的高楼距地面高H=47m,往外凸起的阳台上的花盆因受扰动而掉落,掉落过程可看做自由落体运18动。阳台下方有一辆长L1=8m、高h=2m的货车,以v0=9m/s的速度匀速直行,要经过阳台的正下方,花

盆刚开始下落时货车车头距花盆的水平距离为L2=24m(示意图如图所示,花盆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10m/s2)(1)若司机没有发现花盆掉落,货车保持速度v0匀速直行,请计算说明货车是否被花盆砸到;(2)若司机发现花盆掉落,司机的反应时间Δt=ls,采取匀加速直线运动

的方式来避险,则货车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才能避免被花盆砸到。【答案】(1)货车会被花盆砸到;(2)2.5m/s2【详解】(1)花盆落下到达车顶过程,位移为h=(47-2)m=45m花盆自由落体运动有212hgt=解得3st=在这段时间内汽车位移为02

7mxvt==满足212LxLL+货车会被花盆砸到。(2)司机反应时间内货车的位移为109mxvt==此时车头离花盆的水平距离为19d=L2-x1=15m采取加速方式,要成功避险,则加速运动的位移为x2=d+L1=23

m加速度时间为t2=t-∆t=2s则有2202212xvtat=+代入数据解得a=2.5m/s2即货车至少以2.5m/s2的加速度加速才能避免被花盆砸到。13.(2020·淮北)如图所示,小球从靠近竖直砖墙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

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每块砖的厚度为d,不计空气阻力,根据图中的信息,求:(1)两次曝光时间间隔T;(2)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v3的大小;(3)小球下落的初始位置与位置5之间的距离H。【答案】(1)

dTg=;(2)372vdg=;(3)1218Hd=【详解】20(1)由图可知xd=为恒量,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2xgT=解得dTg=(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得32472dvvT==解得372vdg=

(3)由自由落体规律得33vgt=初始位置到位置1的高度21112hgt=又有时间关系132ttT=−又有几何关系114Hhd=+解得1218Hd=14.(2020·新疆)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

运动。已知它在第1s内的位移恰为它在最后1s内位移的五分之一(g=10m/s2)求:21(1)物体落地所用的时间是多少?(2)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3)物体落地时的速度是多少?【答案】(1)3s;(2)45m;(3)30m/s【详解】(

1)令物体自由落体的时间为t,则第1s的位移为25m12hgt==最后1s的位移为()()2211152122hgtgtt=−−=−而第1s内的位移恰为它在最后1s内位移的五分之一()52125t−=解得时间t=3s(2)离

地面的高度2145m2hgt==(3)物体落地时的速度22vgh=解得30m/sv=[课后自测]1.跳伞运动员开伞后的落地速度一般在5m/s左右,这相当于运动员从高为h处做自由落22体运动落地时的速度,则h

约为()A.1.25mB.12.5mC.2.5mD.25m【答案】A【详解】由22ghv=得21.25m2vhg==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2020·江苏)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g=9.8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1s末、2s末、3s末的速度之

比是1︰3︰5B.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是1︰3︰5C.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平均速度比是1︰4︰9D.每经过1s,加速度增加9.8m/s2【答案】B【详解】A.根据vgt=可知,在1s末、

2s末、3s末的速度之比是1:2:3,故A错误;B.根据212hgt=可知,物体在1s内、2s内、3s内的位移之比是1:4:9,则物体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是1:3:5,故B正确;C.根据平均速

度定义式xvt=可知,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平均速度比是1:3:5,故C错误;D.根据ΔΔvgt=可知,每经过1s,速度增加9.8m/s,故D错误。23故选B。3.(2020·江苏淮安市)自由下落

的物体在第n秒内通过的位移与第(n-1)秒内通过的位移之差为()(g=9.8m/s2)A.9.8mB.4.9(2n+1)mC.3(n+1)mD.4(n+1)m【答案】A【详解】根据△x=gT2得:△x=9

.8×1m=9.8m。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4.钢球由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落地时的速度为30m/s,则它下落的高度约为()A.1.5mB.30mC.45mD.900m【答案】C

【详解】根据位移速度公式得2==45m2vhg故选C。5.(2021·浙江)某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铁质小球被电磁铁吸附,断开电磁铁的电源,小球自由下落,通过光电门时球心位于光电门两透光孔的连线上,小球的直径为0.5cm,该同学从计

时器上读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31.0010s−,g取210m/s,则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与光电门的距离为()24A.0.25mB.0.5mC.1mD.1.25m【答案】D【详解】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很短,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为23

0.510m/s5m/s1.0010xvt−−===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知21.25m2vhg==ABC错误,D正确。故选D。6.(2020·重庆)某同学记录一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的运动情况。若某1秒内小球位移大小为6m,取g=10m/s2,则下1秒内的位移大小为()A.8mB.10m

C.16mD.22m【答案】C【详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某1秒内小球位移大小为6m,该秒的平均速度即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06m/svv==下1秒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51016m/svvgt=+=故下1秒内的位移大小116mxvt==故选C。7.(2020·浙江)小球从

靠近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方法拍摄的小球位置如图中1、2、3、4所示。已知连续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由此可知小球()A.在位置“1”是小球的初始位置B.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大

小约为22dTC.经过位置4时瞬时速度大小约为92dTD.从位置2到位置4的过程中平均速度大小约为3dT【答案】C【详解】A.小球静止释放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其在连续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1:3:5:…,而该频闪照

片显示其小球在连续两次拍照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2:3:4:…,与规律不符,因此照片中的位置“1”不是小球的初始位置,故A错误;B.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262xaT=得到22xdaTT==故B错误;C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等于从位置“2”到位

置“4”的平均速度,由3347=22dddvvTT+==小球在位置“4”的速度为439=2dvvaTT=+故C正确,D错误;故选C。8.(2020·黑龙)一物体从离地面H高处自由下落,下落到距地高为h时,物体的速度恰好是它着

地时速度的13,则h等于()A.2HB.3HC.9HD.89H【答案】D【详解】设落地时的速度为v,有22vgH=,()223vgHh=−解得89hH=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9.(2021·广东)某同

学新买了一台华为手机,发现有连拍、全景摄影功能。他想知道相机1s内能连拍多少张(即连拍频率)相片,为此设计了一个实验:一个同学将小球从与课桌表27面等高处的0点静止释放,另一个同学将手机固定在合适位置并开启连拍功能,之后在电脑上将照片合成处理成一张照片,如图所示。(1)现

有相同大小的塑料球和钢球两个,实验时应选用___________做实验。(2)关于按快门和释放小球的先后顺序,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_。(3)用刻度尺测得小球在初始位置1与9间距离为h=35.00cm,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80

m/s2,则相机连拍频率为___________Hz。【答案】钢球先按快门再释放小球30【详解】(1)[1]让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那么空气阻力影响要足够小,所以选钢球。(2)[2]照片要展示完整的下落过程,特别是要有开始下落的位置的小球照片,应该先按快门再释放小球。(3)[3]设小球从1下

落到9所用时间t,根据212hgt=设连拍周期为T,由8tT=又因为1fT=代入数据解得30Hzf=2810.(2020·青海西宁市·湟川中学高一月考)屋檐上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为1m的窗户的上、下沿,如图

所示,(g=10m/s2)问:(1)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2)此屋上屋檐离地面多高?【答案】(1)0.2s;(2)3.2m【详解】(1)设滴水的时间间隔为t,则有()()22113222lgtgt=−,1ml=代入数据解得0.2st=(2)此屋上屋檐离地面高度为21

2hgt=,4tt=代入数据解得3.2mh=11.(2020·江西)屋檐每隔一定时间滴一滴水,当第6滴水正欲滴下时,第1滴水刚好落到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h=1.4m的窗子的上端和下沿。(g=10m/

s2)求:(1)滴水的时间间隔;29(2)此屋檐离地面高度。【答案】(1)0.2s;(2)5m【详解】(1)设滴水的时间间隔为t,第3滴与第2滴分别分别下落了4t和3t,则有()()22114322hgtgt=−其中1.4mh=代入

数据解得0.2st=(2)第1滴下落时间为5tt=此屋檐离地面高度为2112hgt=代入数据解得15mh=12.钢球从离地面45m处由静止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此钢球(1)落到地面经过的

时间t;(2)落到地面时的速度v;(3)最后1s内的下落高度h。【答案】(1)3s;(2)30m/s;(3)25m【详解】(1)根据212hgt=得:2245s3s10htg===(2)则钢球落地的速度为:30v=gt=10×

3m/s=30m/s(3)钢球在前2s内的位移为:22211104m20m22hgt===则最后1s内的位移为:△h=h-h2=25m13.从离地面8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m/s2,求:(1)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2)

从开始下落计时,在第1s内的位移大小为多少?(3)从开始下落计时,在最后1s内的位移大小为多少?【答案】(1)4s;(2)5m;(3)35m【详解】(1)自由下落高度h=80m,有212hgt=解得t=4s。(2)

在第1s内的位移大小为211101m5m2h==(3)前3s下落的位移大小为221103m45m2h==故最后1s内的位移大小为235mhhh=−=14.(2020·金华)钢球由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落地时的速度为30m/s,g取10m/s2,求:

31(1)它下落的高度是多少?(2)它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它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是多少?【答案】(1)45m;(2)10m/s;(3)25m【详解】(1)设钢球下落的高度为H,则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22vgH=

得2230m45m2210vHg===(2)钢球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v,则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得21112102m/s10m/s22gtsvgttt=====(3)设钢球自由下落到地面时所用时间为t,根据tvgt=可得

30s3s10tvtg===则它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为2211(1)(45102)m25m22hHgt=−−=−=V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