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实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1.418 MB
  • 2024-11-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沙坪坝实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沙坪坝实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沙坪坝实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沙坪坝实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20)页,1.41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6062bb8bf72cade67789e43f0c7f2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凤鸣山中学教育集团实验中学分校2021—2022学年上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题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三叶虫属古生节肢动物,生于海底,其种类繁多,大小不一,1cm至1m不等,寒武纪(距今5.7亿年)至奥陶纪(距今4

.5亿年)最盛。下图示意三叶虫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三叶虫盛行于()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2.三叶虫盛行期()A.海洋中蓝藻大爆发B.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C.陆地蕨类植物繁盛D.陆地爬行动物繁

盛【答案】1.B2.B【解析】【分析】【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三叶虫属古生节肢动物,生于海底,其种类繁多,大小不一,1cm至1m不等,寒武纪(距今5.7亿年)至奥陶纪(距今4.5亿年)最盛”可知,三

叶虫盛行于古生代,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三叶虫盛行期是古生代早期,海洋无脊椎运动繁盛,B正确;海洋中蓝藻大爆发是在前寒武纪,A错误;陆地蕨类植物繁盛是在古生代中期之后,C错误;陆地爬行动物繁盛是在中生代,D错误。故选B【点睛】太古代——地壳活动剧烈,地球上只有海洋。有类

似蛋白质的有机质。元古代——出现陆地。有藻类等低等生物,原始生命开始。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脊椎动物出现,如鱼类、两栖类。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已抬升成陆地。中生代——我国大陆轮

廓基本形成。爬行类、鸟类出现,如:恐龙、始祖鸟等,也是重要造煤时期。新生代——世界许多高山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第四纪人类出现,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读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3.图中太阳大气①、②、③的名称分

别是()A.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B.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C.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D.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4.下列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活动使降水量呈现出周期性变化B.南北极点附近的磁针因“磁暴”不能正确指示方向C.太阳活动使地

球各地的夜空产生极光D.产生于光球层的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答案】3.A4.A【解析】【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太阳大气层和太阳活动。【3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故答案A正确。4题详解】

在南北极点附近的磁针是因地球磁极的作用而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与“磁暴”关系不大,B错误;太阳活动使地球两极地区的夜空产生极光现象,C错误;耀斑位于色球层,D错误;太阳活动会影响气候,使降【水量呈现出周期性变化,A正确。故选A。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

面小题。5.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代号按顺序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②③④①6.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B.C.D.【答案】5.C6.D【解析】【5题详解】太阳辐射能量经过大

气层时,少量被大气吸收,绝大部分射向地面后被地面吸收,使地面增温,因此④为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后以辐射的形式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被大气吸收,一小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因此③为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和太阳辐射的能量后,以辐射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一小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大部分通过大气逆辐射

的形式返回地面,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因此②为大气辐射,①为大气逆辐射。故C正确,A、B、D错误。【6题详解】晴天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阴天弱,气温较高;晴天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阴天弱,气温较低,因此阴天的昼夜温差小于晴天,故排除A

、C。海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因此海洋上昼夜温差小于陆地,故D正确,B错误。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生活已逐步融入我们的生活,目前,我国已

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国和消费国。读“我国新疆地区略图”,完成下列各题。7.影响新疆太阳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植被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8.新疆地区太阳能丰富,如果在此建设我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基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土地租金低,可供利用土地多②科技发达,人

才丰富③市场广阔,发展前景好④太阳能丰富,集能容易,发电量大⑤利于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⑤D.③④⑤【答案】7.D8.C【解析】【分析】该题考查我国区域特征和太阳能分布。7题详解】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

,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故影响因素为海陆因素,选D。【8题详解】新疆位于我国西部,经济水平较低,即科技较落后,人才稀缺,故②不正确。新疆太阳能丰富,但分布散,密度小,不容易集能,故④错。新疆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发展又相对落后,故土地租金低,可利用土地多;新疆太阳能丰富,市场广阔。加大

对新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可减少对煤炭、石油等的利用,即改善了能源消费结构,又减少了温室其他的排放。故C正确。下图为某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能正确反映海陆间循环过程的是()A.a→c→b→dB.b→c→a

→dC.c→a→b→dD.d→a→b→c10.水循环中的()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活动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C.c环节不断塑造地表形态D.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11.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图中的()A.甲B.乙C

.丙D.丁【答案】9.D10.C11.C【解析】【分析】【9题详解】海陆间水循环至少包括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陆地上降水,径流等这几个环节,图中d表示海洋水蒸发,a表示水汽输送,b表示陆地上降水,c表示径流,所以d→a→b→c符合海陆间循环过程,D正确,ABC错。

故本题选D。【10题详解】据图箭头可知,a为水汽输送,b为降水,c为径流,d为蒸发。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产生了流水的侵蚀作用,塑造着地表形态,C正确;水汽输送环节主要动力是大气运动,不一定是季风活动,故A项与题意不符;降

水环节要因具体情况分析,地中海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如果是季风气候区就是在夏季,如果是热带雨林地区就是全年,B错误;d环节为蒸发,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

浅层地下水,对应图中的丙,C正确;甲表示大气降水,乙示意的是高山地区的冰川水,不是人类直接利用的主要水源,AB错;丁是海洋水,不能直接利用,D错。故本题选C。【点睛】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和

冰川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2.53%左右,其中近70%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还很难加以利用。所以目前被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因此,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

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如图是“海洋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表示暖流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3.关于洋流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顺洋流③

航行的海轮可以节省燃料B.与沿岸渔场的形成有关C.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减缓净化速度D.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答案】12.A13.C【解析】【分析】【1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域是暖流,读图可知,①②为暖流,故A正确。③④为寒流,故BC

D错。故选:A。【13题详解】北半球气温从北向南递增,南半球气温从南向北递增,故①④表示北半球,②③表示南半球;暖流是从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寒流从水温低处流向水温高处,故洋流③是南半球的寒流,顺洋流可以节省燃料,A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

据海水温度可知,该洋流位于中低纬海域,位于大陆西岸,为上升补偿流,对沿岸渔场形成有关,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C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D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

流降温减湿。②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补偿流附近,底层营养物质上涌,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③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且节省燃料;寒暖流相遇附近海雾较多,北极地区的冰山随洋流南下,都会影响海洋航行

安全。④对污染物的影响:一方面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读牛轭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导致牛轭湖跟原河道分离的主要作用是()A.流水侵蚀B.流水搬运C.流水沉积D.地壳下陷15.

下列关于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带来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A.加快河流流速B.减缓洪水灾害C.增加航运距离D.减少河道淤积【答案】14.A15.C【解析】【14题详解】在自由河曲的发展过程中,当河曲弯到一定程度时,上

下凹岸间的河曲颈逐渐被河流旁蚀而变窄,当水流冲溃河曲颈部后,就产生自然的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废弃的河湾与河流隔绝,堵塞成湖形成牛轭湖(如图)。因此导致牛轭湖跟原河道分离的主要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搬运、流水沉积、地壳下陷都不是牛轭湖跟原河

道分离的主要原因,故选A。【15题详解】河流裁弯取直后,河水直接由取直后的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加快,减少其在弯道处滞留的时间,有利于洪水快速排泄,从而减弱洪水灾害,A、B说法正确;河流自然截弯取直会缩短航运距离,C说法错误;河流裁弯取直后,河水直接由取直后的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加快,减少

河道淤积,D说法正确。本题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故选C。【点睛】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

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图为波罗的海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关于波罗的海盐度及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A.低河水注入,径流量大B.低气候干旱,降

水较少C.高海域封闭,交换量小D.高气温较高,蒸发量大17.图示区域常见的地理事象有()①冬半年有极光现象②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③荒漠广布④水循环较活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16.A17.B【解析】【分析】【16题详解】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主要原

因有:气温较低,蒸发量小;气候湿润,降水较多;海域封闭,海水交换量小;河水注入,径流量大。故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17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纬度位置较高,冬半年有极光现象,①正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亚热带,该地没有分布,②错误;该地降水较多,没有荒漠分布,③错

误;该地气候湿润,图中显示,河流众多,河流径流量较大,水循环较活跃,④正确。所以选B。【点睛】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河流、海域轮廓、洋流等。北京中山公因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是帝王祭土神、谷神的场所。

坛上层按照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铺垫着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下图大致反映我国不同区域的五种土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主要原因是()A.生物量多于南方B.微生物分解缓慢C.成土母质养分多D.受人类活动影响19.与青壤相比,白壤()A.腐殖质层较厚B.土壤肥

力较高C.淋溶层较厚D.土壤厚度较薄20.红壤具有酸、黏、瘦的特征,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下列改良红壤的合理措施有()①增施有机肥②补充熟石灰③平整土地④大量增施化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8.B19.D20.A【解析】【分析】【18题详

解】东北平原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生物量较南方少,微生物分解缓慢,有机质得以积累,B正确,A错误;成土母质养分,对土壤有机质的多少影响很小,C错误;受人类活动影响,会造成有机质的流失,导致有机质含量减少,D错误,所以选B。【19题详解】与青壤相比,白壤所处

的海拔高,气温低,生物作用弱,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较薄,D正确;气温低,可有枯枝落叶少,腐殖质层较薄,土壤肥力较低,AB错误;青藏高原气温低,降水少,淋溶层较薄,C错误,所以选D。【20题详解】红壤具有酸、黏、瘦的特征,对于瘦,可场增施有机肥,①正确;对于

酸,可补充熟石灰,降低酸性,②正确;平整土地一般针对地形不够平坦的或是沟壑地区采取的措施,③错误;大量增施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等问题,不能改良红壤,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点睛】土壤类型分布随地理位置、地形高度变化而呈有规律更替的现象。土壤类型的分布,既与生物气候地

带性条件相吻合,表现为广域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规律;又受地域性、局部性的地形、母质、水文地质等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地域分布和微域分布,并分别称之为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智能手机一般具备拍照、网页浏览、地图查询、定位导航等功能。下图是某智能手机的GPS功能显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

题。21.手机GNSS功能的出现,说明()A.GNSS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B.GNSS技术可以扩大人们的出行范围C.随着GNSS技术的普及,民用GNSS技术发展很快D.有手机信号就能进行GNSS定位导航22.手机GNSS能够实现的功能有()①网络实时监视②所处

位置获取③空间数据分析④行车路线追踪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3.用户在智能手机上运行打车软件,输入目的地即可将信息发送给离他较近的若干出租车。打车软件运用的核心技术是()A.数字地球(DE)B.遥感技术(RS)C.地理信息系统(GIS)D.

全球定位系统(GNSS)【答案】21.C22.D23.C【解析】【分析】【21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GNSS功能是定位导航,不是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并不能影响人们的出行范围,AB错误。智能手机上GNSS的应用表明民用G

NSS技术发展很快,手机必须具备GNSS定位功能才能导航,C正确,D错误。故选C。【22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手机GNS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可以确定用户当前所处位置,并对用户的移动路线进行追踪,②④正确,D正确。网络实时监视需要利用RS网络技术

,空间数据分析需要GIS进行分析处理,①③错误,ABC错误。故选D。【23题详解】乘客可以通过手机发布打车信息,并立即和抢单司机直接沟通,提高打车效率。分为司机客户端和乘客客户端,乘客版:软件会语音识别您要去的

位置,定位您目前所在位置和显示附近出租车的信息。司机响应后可以查看司机的相关信息和行车路线;司机版:响应乘客呼叫成功后,可以查看呼叫乘客的信息,手机号码、所在地和目的地;由此可知打车软件运用的核心技术是GIS,C正确。数字地球(DE)指信息化的地球,即将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

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遥感技术(RS)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主要是监测功能;全球定位系统(GNSS)的功能是定位导航,不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点睛】遥感技术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主要是监测功能;北斗定位系统的功能是

导航和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地理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并提供对人类实践有用的信息;数字地球是指信息化的地球,即将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常伴随狂风、暴

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下图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1981~2010年)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的24.据图可知()A.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B.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要时段C.我国全年各地均会受到台风影响D.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25.

下列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描述,正确的是()A.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B.秋季台风使南方地区水稻受到冻害C.大风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D.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答案】24.B25.D【解析】【分析】【24题详解】由图可知,

台风一年四季都可以形成,故A错;夏秋季生成台风个数多,登陆个数也多,这两个季节是防范台风的重要时段,故B正确,D错;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且冬季几乎没有台风登陆,故C错。本题正确答案为B。【2

5题详解】台风产生的巨浪会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故D正确;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不是损失,还会缓解旱情,故A错;秋季台风使南方地区水稻受到洪涝灾害,而不是冻害,故B错;台风造成的翻江倒海不是鱼群聚集的原因,故C错。本题正

确答案为D。【点睛】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上的一种热带气旋,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以上称为飓风或台风。飓风的名称使用在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台风使用在北太平洋西部。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

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台风的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大风。②暴雨③风暴潮。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

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增水可能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行星的名称:A_________

_,B____________。(2)图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填写行星名称)(3)地球在太阳系中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它的普通性表现在它与其他_______颗行星在绕日公转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的共同特征。(4)在太阳系中,地球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特殊行星,其有利的宇宙环境条件有太阳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而且大小行星_________。【答案】①.土星②.金星③.火星④.木星⑤.七⑥.同向性⑦.共面性⑧.

近圆性⑨.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系中的行星分布和地球的特殊性。【详解】(1)根据太阳系行星分布位置,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行星A是土星,B是金星。(2)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火

星和木星之间。(3)地球在太阳系中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它的普通性表现在它与其他七颗行星在绕日公转时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共同特征。(4)在太阳系中,地球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特殊行星,太阳的稳定,而且大小行星因为轨道的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共同特征,所以各

行其道,互不干扰。【点睛】了解太阳系行星分布位置,分布规律。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地球的宇宙环境条件有太阳状态稳定;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

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左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右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1)左图中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下列选项中的()A.B.C.D.(2)民居屋前为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

是____。(3)右图中甲、乙、丙、丁环流的运动方向是____(填“顺”或“逆”)时针,甲、乙、丙、丁气压值按由大到小的排列是____。(4)假如右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____。(5)若右图中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填

“白天”或“夜间”)(6)甲、乙两地相比,气温较低的是____,可能出现降水的是____。【答案】(1)D(2)热力环流(3)①.顺②.乙甲丁丙(4)东北(5)夜间(6)①.乙②.甲【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西南山区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和热力环流示意图为载体,主要涉及热力环流和等压面等知识,

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小问1详解】同样质地的地表,晴朗的白天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气温比阴天高,夜晚逆辐射弱,气温比阴天低,晴天比阴天昼夜温差大,由于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石质地面升温更快,夜晚降温也快。所以晴朗天气的石质地面的昼夜温差最大,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小问2详解】民居屋前为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主要原理是应用了石质地面与森森林木热力性质的差异,增大了屋前和屋后的温差,加大了二者之间的气压差,加大了风力,所以“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是热力环流。小问3详

解】右图中丁地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近地面为甲地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丙地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近地面的乙地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同一水平面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所以形成顺时针方向的气流。近地面的气压比高空高,根据前面分析,可得出

四是气压值由大到小的排列为:乙甲丁丙。【小问4详解】根据上题分析,甲地为低压,乙地为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左偏,根据图示方向,可以得出甲乙之间的风向东北风。【小问5详解】根

据前面分析,甲地为低压,气温高,乙地为高压,气温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增温快,的【气温比海洋高,夜晚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根据题目,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所以为夜间。【小问6详解】根据前面分析,甲地为低压,气温高

,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乙地为高压,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点睛】2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措施属灾害防御中的____性防御措施。(2)从图中可以看出的自然灾害有____和____,此工程的建设可以____,从而保护人口、财产的安全。(3)图中反映的自然灾害在我

国____地区分布最典型,试从地质、地形、气候条件加以分析____。【答案】(1)工程(2)①.滑坡②.泥石流③.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的直接相遇(3)①.西南②.地质:地处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地震

频发,岩石破碎;地形:山区地形起伏大,岩石风化严重;气候:夏季多暴雨。【解析】【分析】本题以栅格坝示意图为材料,涉及灾害防御的种类、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

问1详解】由此图可以看到格栅坝,建设格栅坝阻挡泥石流和滑坡在灾害防御中属于工程性防御措施。【小问2详解】图中可以看出的自然灾害为滑坡和泥石流,工程性防御措施能够通过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的直接相遇的方式保护人口和财产的安全。【小问3详解】在地质上,我国

西南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质构造很不稳定,断层带分布广泛,很容易发生地震,导致岩层破碎;在地形上,我国西南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大,山地地区碎屑物质多;在气候上,西南地区夏季多暴雨,提高了地质灾害出现的频率。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

下列问题。土壤的形成是生物参与的结果,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元素,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生物死亡后经微生物分解,部分养料可供植物再利用,另

一部分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母质理化性质,使土壤变成具有一定结构和肥力的基质,经过长期利用,使土壤渐趋成熟。下图为植物与土壤形成关系示意图。(1)选择下列适当的内容填入图中。①水分②土壤③腐殖质④矿物质A____;B____;C____;D____。(2)从土壤的角度简述农作物可以抵御适度旱情的原

因。(3)简述植物与土壤的关系。【答案】(1)③①(或①)①(或④)②(2)土壤有蓄水和保水功能;大气降水的一-部分保留储存在土壤中;当自然界有适度旱情发生时,土壤可以为农作物持续提供所需要的水分,这样就可以适

度抵御早情。(3)植物是土壤形成的重要的因素.植物为土壤提供了有机质,植物不断更新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环境载体以及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解析】【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土壤的有关知识。【详解】(1)根据题干所述,

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故BC应该是水分或矿物质。生物死亡后经微生物分解,部分养料可供植物再利用,另一部分形成腐殖质,故A是腐殖层,D是土壤。(2)原因:大气降水的一部分被土壤吸收,保留储存在土壤中;当自然界一定时间内,有适度旱情发生时,土壤具有一定的蓄水和保水功能,

一定时间内土壤可以为农作物持续提供所需要的水分,可以适度抵御早情,但是时间比较短。(3)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植物是土壤形成的重要的因素,土壤的形成是生物参与的结果。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为土壤提供了有机质,植物不断更新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植物形成腐殖

质,改善土壤母质理化性质,使土壤变成具有一定结构和肥力的基质;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环境载体以及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点睛】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