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共(11)页,49.32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600355fc8424cc8b4428735814ecba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汝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1946年
温泉屯(小说中叫“暖水屯”)第一次土地改革为主要内容,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农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巨大变革。这部小说不仅是丁玲创作生涯的里程碑、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也是第一部获得国际声誉的中国革命文学作品。更重要的,它还是一本镌刻在普
通人的心里、写在历史和大地上的作品。丁玲在投身革命、投身文学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身心融入的热情。这种热情也是丁玲作为一个革命者和文学家的魅力所在。丁玲在参加土改工作队时,主要的工作方式是与人“聊天”。她练就了一套“与什么人都能聊到一块
儿去”的本事。据与其共同参与土改工作队的丈夫陈明回忆,在丁玲领导和参与宋村土改时,她“工作做得很深入,走张家,进李家,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对那些被认为落后的群众,总是她去做工作……分浮财时,她比那些当地的干部还要熟悉当地的情况,谁家有几口人,有多少地,
谁家有多少房子,质量怎么样,她都一清二楚,能做到公平合理,所以她在宋村的人缘非常好”。在创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之前,丁玲与冯雪峰通信,讨论了“平静”和“热情”的问题。丁玲是在一种平静下蕴含着热情的状态中,“沉着、坚毅而又深广明快地”投入土改工作和文学创
作中去的。“热情”是驱动丁玲穿透不同年龄、经历和背景,和众人达成共情的基本动力。正是以她和不同人物的对话、理解和共情为基础,一个个鲜活人物贯穿起来的人物画廊和作家对每个人物命运的关注,构成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重要特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结束在中秋节。书中,工作队离开暖水屯,渡过桑干河,进
入县城,“一轮明月在他们后边升起,他们回首望着那月亮,望着那月亮下边的村庄,那是他们住过二十多天的暖水屯,他们这时在做什么呢?在欢庆着中秋,欢庆着翻身的佳节吧!”这一幕也是丁玲现实中的经历。丁玲曾回忆起土改后的一天:当她傍晚时分走在温泉屯的街上,听到各家各户为欢庆佳节,在砧板上剁饺子馅的声音
发出美妙合奏时,幸福感油然而生。这份感动,丁玲以文学的方式将其记录在作品中。几年前,我实地走访了温泉屯。成片的葡萄园看起来安静祥和,著名的“槐抱榆”树下,人们下棋,聊天,玩耍,充满生机。在丁玲纪念馆中,有一个展室专门陈
列了小说中人物原型的照片及介绍。小说中的人物一一浮现,坚定的张裕民(现实原型曹永明)、年轻而又有冲劲的程仁(现实原型韩义)、沉稳的赵德禄(现实原型赵全禄)、略显文弱的李子俊(现实原型李仲祥)……在村中行走,与不同年龄的村民交谈
,在丁玲纪念馆中浏览,手捧一卷小说阅读,你会惊叹一部小说与一个村庄竟有如此亲密的关系,你会感慨:一部小说,除了可以写在纸上,还可以如此生动地刻在大地上,印在普通人的心中。(摘编自何吉贤《重读<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循着生活脉络写
活巨大变革》)材料二: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暖水屯里的“斗地主”故事。小说虽然只涉及河北桑干河边的一个小村庄,却立意宏阔,尝试以小见大,反映轰轰烈烈的解放区土改运动,它言说乡土中国的主潮与正义,强调土改运动的复杂性和合理性,是作家以实践和经验炼
成的革命史诗。《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深入生活的产物。1946年,丁玲在前往东北的途中临时落脚张家口,决定就地参加土改,先后在辛庄、东八里村、温泉屯体验生活和实地考察。由于国民党军队逼近,她只好转移到阜平,后来又前往离晋察冀中央局更近
的抬头湾村,当环境稍微安定才得以写作初稿。小说里的暖水屯是以丁玲住过一段时间的温泉屯为原型的。也正是在创作期间,她听说村子已经被敌军占领,非常担心记挂那里的乡亲,也有意识地收集桑干河一带沦陷后护地队展开斗争的材料
。按照丁玲的计划,小说将写斗争、分地、参军三个阶段,初稿只写到第一阶段。由于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她暂停写作参加土地平分,在此后的差不多半年时间担任获鹿县工作组长,负责五个村的土改工作。以这些生活、工作为基础,丁玲又进一步修改、补充。因为多方面原因,丁玲
最终未能完成原计划的“三部曲”。但从创作过程来看,她一方面领会政策,一方面非常重视个人体验。不仅暖水屯脱胎于熟悉的温泉屯,小说中的许多人物,如钱文贵、顾涌、李子俊、刘满、黑妮、文采也有现实原型。这些乡村各色人等,地主、乡绅
、勤劳致富的中农、有冤难诉的农民、地富子女、土改干部……无不凝聚作家观察、揣摩的精心和苦心。(摘编自熊权《重读<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经验和实践炼成的革命史诗》)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一部革命史诗,也是我国第一部获得国
际声誉的中国革命文学作品。B.《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土地改革为主要内容,用“聊天”的方式反映了中国农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变革。C.土地改革胜利以后,丁玲为百姓生活得以改善而感到幸福,情感的投入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成功的原因之一。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循着生活的脉络,写活了巨大
的变革,使小说与村庄有了十分吻合、非常紧密的关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言说乡土中国的主潮与正义,表现出土改运动的复杂性和合理性。B.只要用心写一本书,就能够既写在纸上,还可以生动地刻在大地上,印在普通人心中。C.《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人物形象都来
自现实原型,凝结着作家观察、揣摩的精心和苦心。D.小说计划写斗争、分地、参军三个阶段,但最终只写到第一阶段,这是作品的不足之处。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立意宏阔且尝试以小见大”的一项是(3分)A.身入心入
情入,把小说生动地刻在大地上。B.小说是丁玲创作生涯的里程碑、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C.小说只涉及一个小村庄,却反映了中国农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巨大变革。D.小说镌刻在普通人的心里、写在历史上。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写作思路。(4分)5.
“丁玲是在一种平静下蕴含着热情的状态中”创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丁玲创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平静”与“热情”。(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追寻上甘岭神枪手肖勤刚过去的四月和以往不同,从山西
打工回乡的邹军发现,祖父邹习祥的墓前插满了白色的菊花。远道而来的一个个陌生人满怀敬意地看着邹军说,原来,你的爷爷,就是当年著名的志愿军狙击手!发现邹习祥的英雄事迹,对我来说是个偶然。在采访贵州省抗美援朝二等功臣杨作云的过程中,对军史
一无所知的我查阅了大量抗美援朝相关史料。在《解密上甘岭》和聂济峰口述《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等书籍资料中,我不止一次看到同一张照片、同一位志愿军战士——他潜伏在灌木丛中,冷眉斜竖、目如利箭。那是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
,窗外吹来微凉的风,翻动了桌上的书稿,这位志愿军战士锐利的眼神又出现在我面前。我盯着照片下那行字;“45师135团1连狙击手邹习祥,一直活动到敌人前沿的灌木丛里,用七十八发子弹歼敌三十九人,战后,荣立一等功。”邹习祥、狙击手……我突然想起,曾听说务川县有一
位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归来的老兵,也姓邹,枪法很准……我立即打电话到务川县请求查询。很快,县里回话说,是有一个神枪手,仡佬族,名叫邹习祥。但是因为患胃癌,已经去世好多年了。惊讶、意外和遗憾一起向我袭来,我黯然看向书稿上的照片,沉思良久。山河无恙、人民幸福,一切都那么美好,如他所愿;
可我们竟然不知道身边有这么一位大英雄。务川那边也很震惊,上甘岭的狙击英雄?我们县里有一位上甘岭的战斗英雄?放下电话,我们迅速启程去往邹习祥的老家。秋天的高原草场已经进入冻雨季节,一路上雾雨纷飞。远远的,我看到一个小小的山坳,山坳旁有
几栋整洁的老屋,邹习祥的儿孙们就居住在这里。坐在火炉旁,邹习祥的家人看着我们带过去的一本本资料,当看到邹习祥的照片时,他的小儿子邹书敬忍不住热泪长流。因为身体不好,六十四岁的他已经无法开口说话,只是紧盯着那张照片,双手不断颤抖。孙子邹军和邹银强则瞪大眼睛,喃喃道,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爷
爷穿着志愿军军装的照片……我们只有这张。说着,邹银强递过来一张陈旧泛黄的照片。照片里,年老的邹习祥身穿蓝布中山装,脚上是一双沾满泥巴的解放鞋。整个装束和普通的农村老人没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是笔挺的坐姿、炯炯有神的双眼和两道不怒自威的竖眉。只听
说过他枪法很准。围拢过来的乡邻和老人们啧啧赞叹,哪晓得他恁厉害,他也是,恁甲(务川方言,意为“这么厉害”)的事,怎么就不说呢?说什么?我耳畔回响起采访抗美援朝老兵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说什么?说自己英勇?还有那么多英
勇的都埋在战场了,自己说什么?!青山不语、英雄无言,沉默的岂止一个邹习祥。2019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空降兵战车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一面密布三百八十一个弹孔的战旗迎风飘扬,那是邹习祥所在第15军浴血上甘岭后保存下来的一面战旗,它属于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
属于上甘岭特功8连、更属于顽强英勇的中华民族,同样,也属于贵州大山里的农民邹习祥。我爷爷在上甘岭到底做了些什么?邹军和他的家人迫切地看着我们。时间回到1952年的4月,朝鲜上甘岭的白雪正在融化,邹习祥所在1连守卫的537.7高地北山,是第15军三十公里防御正面上最突出的
阵地,与敌所在的高地南山相峙,两阵地相距仅有一百来米。由于1连缺乏强大的炮火支撑,敌军气焰一度十分嚣张。邹习祥和战友们每天都要忍受对面阵地上敌人的肆意挑衅,眼睁睁看着他们在阵前三五成群地晒太阳,志愿军们却只能困在简陋的工事里。后来,随着一线坑道阵地初步完成,志愿军有了坚实的地下长城,15
军决定按照“零敲牛皮糖”战术,开展冷枪冷炮运动,好好打一场。邹习祥所在1连迅速响应,从4月17日到10月13日,只用了短短五个多月时间就歼敌八百余名。被喻为“神枪手”的邹习祥更是创下了七十八发子弹毙伤敌三十九名的优异战绩,荣立一等功。敌军被打得惶惶不可终
日,在换防时惊恐地将537.7高地北山称为“狙击兵岭”。在志愿军15军资料中,有关邹习祥的记录基本终止在1952年10月。10月14日凌晨,惨烈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了,邹习祥和战友们忍受着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坚持作战,一次又一次收复阵地。在无数次生死之际的残酷战斗中、在
打得“人死枪毁阵地烂”的上甘岭,我们已经无法分辨出哪一响射击声来自邹习祥的枪,我们只知道,在他沉寂多年的档案里,留下了歼敌二百零三人的记录。1952年12月1日,那一天,漫天大雪,志愿军15军召开了上甘岭战役胜利祝捷大会。我想,队伍
里的邹习祥,在那场大雪中,就已决定把自已的所有功绩和记忆都留在这片土地上,让它们和洁白的雪花一起、和长眠在这片土地上的战友一起。当然,这只是我的想象。今天的务川,广袤的栗园草场,牛羊成群,宁静安详。崇尚英雄、敬畏历史,有些过往,远去
了,仍值得一提再提;有些人,故去了,仍值得永远铭记。(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邹习祥原是上甘岭战役中的战斗英雄,后来回到家乡,成了平凡普通的农民。B.许多志愿军都不提自己的
英雄事迹,是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在战争中不够英勇。C.文章写邹习祥的资料记录未能记清他哪一枪歼灭了敌人,突出了作者的遗憾。D.在上甘岭祝捷大会上邹习祥决定将自己的战斗历史和牺牲的战友一起埋葬在此。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得知邹习祥是上甘岭的战斗英雄
后,务川县的相关人员语气中充满了疑问,这从侧面反映了邹习祥退伍后的低调。B.文章抓取了一个细节“密布三百八十一个弹孔的战旗迎风飘扬”,表现了志愿军乃至整个中华民族英勇顽强的精神。C.“今天的务川,广袤的栗园草场,牛羊成群,
宁静安详”描绘了务川幸福的生活,象征着英雄的崇高精神,深化了主题。D.文章以邹习祥这个志愿军战斗英雄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展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的整体风貌,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缅怀之情。8.文章中两次写到了邹习祥的照
片,分别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9.文章为什么不完全按时间顺序来叙述?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玄龄明
达政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已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至于台阁规模,皆二人所定。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
,如晦能断故也。上始御太极殿,谓群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诏敕有不便者,皆应论执。比来唯睹顺从,不闻违异。若但行文书,则谁不可为,何必择才也?”房玄龄等皆顿首谢。故事: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
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房玄龄、王珪掌内外官考,治书侍御史万年权万纪奏其不平,上命侯君集推之。魏征谏.曰:“玄龄、珪皆朝廷旧臣,素以忠直为陛下所委,所考既多,其间能无一二人不当!察其情,终非阿私。且万纪比来恒在考堂,曾无驳正;及身不得考,乃始陈论。此正欲激
陛下之怒非竭诚徇国也使推之得实未足裨益朝廷若其本虚徒失陛下委任大臣之意臣所爱者治体非敢苟私二臣”上乃释不问。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足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
:“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选自《资治通鉴·唐记九》,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正欲激陛下之怒/非竭诚徇国也/使推之得实/未足裨益
朝廷/若其本虚/徒失陛下委任大臣之意/臣所爱者治体/非敢苟私二臣/B.此正欲激陛下之怒/非竭诚徇国也/使推之得实/未足裨益/朝廷若其本虚/徒失陛下委任大臣之意/臣所爱者治体/非敢苟私二臣/C.此正欲激陛下/之怒非竭诚徇国也/使推之得实/未足裨益朝廷/若其本虚/徒失
陛下委任大臣之意/臣所爱者治体/非敢苟私二臣/D.此正欲激陛下/之怒非竭诚徇国也/使推之得实/未足裨益/朝廷若其本虚/徒失陛下委任大臣之意/臣所爱者治体/非敢苟私二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泛指文章
经籍,也指有学问的人,这里指文才、才学。B.士,先秦时期表示贵族的等级,位高于大夫。也泛指读书人。C.中书,这里指官署名中书省,与门下省、尚书省并称“三省”。D.谏,对尊长、君王直言劝诫,改正缺失,并提出建议和策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A.唐太宗每次与房玄龄谋划政事时,说没有杜如晦就不能敲定。但等到杜如晦来了,最后还是采用房玄龄的建议,即所谓“房谋杜断”。B.唐太宗开始到太极殿听政,就告诫群臣,大家要对诏敕文书的不当之处
提出意见,不能只是顺从旨意,房玄龄等人都磕头谢罪。C.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奏称房玄龄、王珪对官吏的考核有不公平之处,唐太宗命侯君集进行核查。在魏征劝谏后,唐太宗不再过问此事。D.濮州刺史庞相寿因贪污被解职并被处以刑罚,唐太宗怜惜他曾是秦王府僚,想让他官
复原职,但最终采纳了魏征的意见,赐帛打发他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事: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4分)(2)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足使为善者惧。(4分)14.房玄龄、王珪执掌官吏考核,权万纪
上奏称考核不公,唐太宗命令核查。魏征是如何劝谏的?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圣泉宴王勃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与朋友们敞开衣襟,艰苦攀登,终于抵达山顶俯瞰春泉。B.颈联运用“垂叶”“落花”意象,营造出淡淡伤感的氛围。C.尾联写宴会上朋友们相处融洽、兴致高涨,不知不觉,天色已晚。D.这首诗
极具初唐气息,呈现出了自然流畅、壮阔明朗的风格。16.结合颔联内容简要分析“熏”“韵”两字的表达效果。(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
望别人能做到的两句是“▲,▲”。(2)《大学之道》中,“▲,▲”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3)《老子》不断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先用“合抱之木”来阐述,接着又以“▲,▲”来形象说理,最后指出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这一道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为庆祝建党百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融媒体特别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节目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
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迅速,音频已成为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前沿的媒体。声音凭借着单纯的信息维度,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更能直击人心。情感放大是中国特色节目中▲的元素,《
追寻》将百封家书用震撼人心的讲述和▲的吟诵传递出人间至美之情。一封封浸染着父母之恩、夫妻之爱、兄弟之情的家书,透过声音,连着时空,栩栩如生。《追寻》以一种▲的方式对经典人物、故事进行了生动演绎,更多革命
烈士将被我们了解、认知、传诵。通过《追寻》,我们认识了裘古怀,“同志们,壮大我们的革命武装力量争取胜利吧!”他的临终遗言▲,令人动容。《追寻》展现了信仰的力量、人性的光辉,将红色文化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了出去。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
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弥足珍贵声情并茂别出机杼醍醐灌顶B.弥足珍贵绘声绘色别出心裁醍醐灌顶C.不可或缺绘声绘色别出机杼振聋发聩D.不可或缺声情并茂别出心裁振聋发聩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
项是(3分)A.节目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要求。B.节目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
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C.节目以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要求。D.节目以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
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许多得了高血压的患者不愿意吃降
压药,因为有传言,(▲),真的是这样吗?确实,绝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压药。降压药物①,是因为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尚不能根治,只能以药物进行控制。长效降压药物也仅能平稳控制24小时的血压。因此,降压药需要每日服用,一旦停用,②,而血压升高就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只有通过长期治疗
,使血压平稳控制,才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能找到病因的高血压例如嗜铬细胞瘤、药源性高血压是可以治愈的。另外,在生活方式改变后,③,经过医生判断,也是可以减药、停药的。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
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降压药并没有多大效果B.降压药一旦吃了就再也停不掉了C.降压药不能随便减药D.降压药是不能随便吃的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
求写作。(60分①“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蔡元培)②“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毛泽东)③2021年国家推出“双减”后,上海市小学生的体育课比往年有所增加,成为每周课时数仅次于语文的科目。请你结合材料内容,给本校校长
写一封信,建议适当增加本校体育课时数。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B(“用‘聊天’的方式反映了……”错误,原文是“
丁玲在参加土改工作队时,主要的工作方式是与人‘聊天’”,是说作者身心的融入,并非作品的叙述方式)2.A(B项,“只要用心写一本书,就能够……”,用心织是其中一个条件,并非用心就可以;另外,并非所有书都要像《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反映中国农村的小说一样“生动地刻在大地上,印在普
通人心中”。C项,“人物形象都来自现实原型”,说法绝对,原文“如钱文贵、顾涌、李子俊、刘满、黑妮、文采也有现实原型”,但并非全部。D项,“只写到第一阶段,这是作品的不足之处”理解错误,原文是“初稿只写到第一阶段”,也不能说作品没完全按开始设计的写就是作
品的“不足之处”)3.C(A.B、D项都是说明小说的意义、影响)4.材料一先总体概括介绍小说的内容、成就等,再详细论述成书过程中作家丁玲的身心、情感的投入,最后写“我”实地走访温泉电的感悟。(2分)材料二先总体介绍小说的内容,对小说进行评价,进而指出小说是“丁玲深入生活的产物”,并
举例论述丁玲深入生活的状况及其成书的过程。(2分)5.“平静”是指小说只涉及河北桑干河边的一个小村庄,反映解放区土改运动,在写作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个人体验,平静地观察生活,揣摩小说中的人物原型;沉着、坚毅地投入土改工作和文学创作中。(3分)“热情”是指丁玲能穿透不同年龄、经历和背景,和不同人物对话、
达成理解和共情,将人物写得生动鲜活,并对每个人物的命运进行关注,对村庄投入自己真切的感情。在投身文学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身心融入的热情,用热情书写这部巨作。(3分)6.A(B项,“是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在战争中不够英勇”理解错误,这些志愿军之所以不愿意提自己
的战斗事迹,是因为他们觉得在那些为祖国付出了生命的战士面前,自己的这种英勇根本不值一提。C项,“突出了作者的遗憾”理解错误,是表现了当时战争的激烈以及邹习祥消灭的敌人很多。D项,理解错误,从原文“这只是我的想象”可知)7.C(“象征着英雄的崇高精神”错误,此处的景物描写不具有象征意义)8.第一张照
片突显了邹习祥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冷静、敏锐的一面,展现了一位狙击手的形象特征。(2分)第二张照片表现了他不同于普通农民的形象特征,军人的烙印伴随了他一生,突出了他的军人本色,使他的军人形象更加鲜明。(2
分)9.文章先交代邹习祥的志愿军狙击手的战斗英雄身份,接着叙述他的战后的普通人生活,再叙述他的战斗事迹。从人物塑造上来看,这样叙述突出了邹习祥为国奉献却默默无闻、不事张扬的高尚精神;(3分)从结构安排上来看,设置了悬念,避免了平铺直叙,激发了读者的阅
读兴趣。(3分)10.A(原文标点:此正欲激陛下之怒,非竭诚徇国也。使推之得实,未足裨益朝廷;若其本虚,徒失陛下委任大臣之意。臣所爱者治体,非敢苟私二臣。)11.B(“位高于大夫”错误,应是“位次于大夫”)12.D(
“并被处以刑罚”于文无据)13.(1)按以前的惯例:凡是涉及军国大事的,就让中书舍人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都签署自己的名字。(“故事”“执”“署”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2)秦王府的旧僚属,现任朝廷内外官职的很多,(我)担心每个人都倚仗皇上的偏袒,而足够让那些真正行为端正的人恐惧。(“中外”“恃
”“私”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14.①魏征认为房玄龄、王珪忠诚正直,即使偶有考核失当也是正常的,绝不是有偏私。②权万纪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国家。③核查对朝廷和陛下没有什么益处。(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参考译文]房玄龄通晓政务,又有文才,昼夜操劳,唯恐偶有差池。
运用法令宽和平正,听到别人的长处,便如同自己所有,待人不求全责备,不以己之所长要求别人。与杜如晦提拔后进,不遗余力。至于尚书省的制度程式,均系二人所定。太宗每次与房玄龄谋划政事,定要说:“非杜如晦不能敲定。”等到杜如晦来,最后还是采用房玄龄的建议。这是因为房玄龄善于
谋略,杜如晦长于决断。太宗开始到太极殿听政,对群臣说:“中书、门下省,都是机要的部门,诏敕文书有不当之处,均应议论提出意见。近来唯见顺从旨意,听不见相反意见。如果只是过往文书,那么谁不能干呢,何必又要慎择人才呢?”房玄龄等人都磕头谢罪。按以前的惯例:凡是涉及军国大事的,就让中书舍人各自坚持自
己的意见,都签署自己的名字,称之为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加以审核,给事中、黄门侍郎予以驳正。太宗开始申明旧的规制,于是很少有错误。房玄龄、王珪执掌朝廷内外官吏的考核,治书侍御史、万年人权万纪上奏称有不公平之处,太宗命侯君集进行核查。魏征劝谏道:“房玄龄、王珪均是朝
中老臣,素以忠诚正直为陛下所信任,所考核的官员过多,中间能没有一二个人考核失当!体察其实情,绝不是有偏私。而且权万纪近来一直在考堂叙职,并没有任何驳正;等到自己没得到好的考核结果,才开始陈述意见。这正是想激怒陛下,并不是竭诚为国。假如核查后得到考核失当的实情,对朝廷也没有什么
益处;如果本来便虚妄,只会失去陛下委任大臣的一片心意。我真正关心的是国家政体,不敢袒护房、王二人。”太宗于是放下此事不再过问。濮州刺史庞相寿因贪污被解除职务,上表陈情曾是秦王府僚。太宗怜惜他,想让他官复原职。魏征劝谏说:“秦王府的旧僚属,现任朝廷内外官职的很多,(
我)担心每个人都倚仗皇上的偏袒,而足够让那些真正行为端正的人恐惧。”太宗欣然采纳他的意见,对庞相寿说:“我从前为秦王,乃是一个王府的主人,现在身居皇位,乃是天下百姓的君主,不能单单偏护秦王府的老人。大臣的意见都这样,朕怎么能违背呢?”赐
帛打发他走。15.B(“影飘”“香度”描述了树叶婆娑,落花香气弥漫的景象,烘托了宴会的热烈气氛,并无“淡淡伤感”之意)16.①兰花的香气与美酒混合在一起,阵阵松涛,大自然也来伴奏助兴,奏响了动听的旋律;②一个“熏”字,点出宴会上美酒香味醇浓,一个“韵”字写出了
人与自然的和谐合一;③描绘了朋友们一边畅饮,一边纵情放歌的欢乐景象。(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17.(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2)物有本末事有始终(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每空1分,多字、错字、漏字等均不得分)18.D[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弥足
珍贵:形容十分珍贵。句中用于修饰“元素”,表达情感放大是中国特色节目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强调它的重要性,应选“不可或缺”。声情并茂:(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此处修饰“吟诵”,应选“声情并茂”。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
同。别出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也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此处强调这种演绎方式构思新颖,应选“别出心裁”。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彻底醒悟,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此处强调他的临终遗言有号召力,应选“振聋发
聩”]19.C(A项,“将……为切入点”搭配不当,应为“以……为切入点”;,“可以堪称”赘余,“堪称”就是“可以称为”之意,去掉“可以”。B项,“将……为切入点”搭配不当,应为“以……为切入点”;“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后面缺少宾语,应在最后加上“要求”。D项,“可以堪称”赘余,“
堪称”就是“可以称为”之意,去掉“可以”;“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后面缺少宾语,应在最后加上“要求”)20.将声音这一听觉形象与“流水般汹涌地涌入”这一视觉和触觉形象沟通起来,(2分)“流水般汹涌地
涌入听者的身体”构思新颖,又生动形象地表现大量的声音信息如水一样汹涌而来,使听众能大量获取声音信息的感受,增加了语言的文采。(3分)21.B(根据原文语境,括号处是“传言”的具体内容,应该解释“许多得了高血压的患者不愿意吃降压药”的原因。根据下文的“绝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
压药”等信息,可知B项最恰当)22.①之所以需要长期服用②血压还会升高③血压下降并保持稳定的(每处2分)23.[写作提示](一)材料解读和立意参考本次写作包含了三则材料,一是蔡元培的话,阐述的是体育对完善人格的重要性;二是
毛泽东的话,阐述的是体育对增进学问、修身的帮助;三是上海市的最新举措。同时有明确的写作任务及写作目的,即给本校校长写一封信,建议适当增加本校体育课时数,因此要围绕材料及任务,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参考立意:①强基固本,方能行稳致远;②练就“钢筋铁骨”,方能
修好学问道德;③民族之体强,复兴之路长;等等。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