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x,共(17)页,5.590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4240b1f487058a2283c9dd07e03fc7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宁波市一2021学年第学期期末九校联考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1.选BA“绘画、词曲之于明清,戏曲、小说之于宋元”对应错误C.“标志着”改为“预示着”D关联词应为“不再是……而是”2.选D“为了说
明盛唐的草书从舞蹈中借鉴了相应的表现艺术”无中生有。3.选C“五古”从汉魏起,到唐代实已基本做完,并非到唐代以后才成熟。(二)实用类文本4.选D“后者显得更为重要”无中生有,原文的意思是两方面都很重要,并没有在比较重要性。
5.选AB项“必须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错误,原文是回归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制作本位。C项中强加因果,原文是“如今,流量明星模式生态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热衷和沉迷于‘流量’大潮中划水的明星终究只能是一颗‘流星’,‘流量’完全退潮后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二者均为表现形式。D项“只要……就”太绝对,文
中提到“如果这些自律组织都能够基于行业声誉、社会责任感很好地履行职责”,需要具备一定条件。6.(1)影视行业进行行业改革,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人民为中心,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文艺作品(1分);自觉抵制不良倾
向,坚决抵制有恶劣影响的“流量明星”(1分)。(2)“流量明星”要以身作则,自律自爱,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正确价值观,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1分);沉下心打磨演技和唱功,提升“软实力”,创作出“硬作品”(1分)。(3)针对粉丝经济和“饭圈”的问题,要制定全面细致的规则,行
业自律组织要自觉履行职责,强化对成员的约束机制(1分);对青少年粉丝出现的问题,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层面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1分)。(共3个要点,每点2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7.选C。题干中解释的是文中第三段最后“他的工作使他养成了尽忠
职守、勇敢和谦恭的品质。现在他老了,具备了他这一类人特有的那种尊严和智慧。”中“他老了”的含义。“他忽然意识到他已经是一个老人了”是因为探访那对母女后,司机生命中的幻想、温情和希望破灭了,生活对他而言不再美好,他真正
老去了。8.①运用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一千种光线”“一百种天气”夸张地写出天气的多样性,“冬天”“四月”表现季节变化,表现司机对“她们”的关注细致而长久。(2分)②运用“灰白”“棕色”“绿色”等色彩词,使冬日的昏暗和春日的明媚对比鲜明,衬托出无论外在
环境如何,“她们”都给司机内心带来了“极不寻常的幸福”。(2分)③抒情化笔调使司机的记忆充满诗情,表现出火车司机内心对“她们”怀有的柔情。(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9.①情节发展上,“远和近”是全文结构框架,小说情节由司机
“远距离地看”到“近距离地探访”推动。(2分)②主题上,“远和近”暗示小说主题:那些我们在远处的美好的东西,可能只是我们的幻想,近处的、现实的通常是残酷的。(或“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是永远不可超越的”,只要从“远和近、理想和现实、虚和实”等方面作出辩证、合理思考的皆可)(2分)③
艺术效果上,“远处的幻想”和“近处的现实”对比鲜明,凸显希望的虚无和生活的庸常。(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0.选C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11.选C“稼穑”的“稼”“
穑”二字分别指代种植和收割。12.选B“对梁武帝父子提出了批评”错误。第二段中颜之推指出南朝士大夫的通病在于夸夸其谈,虽然很多身居要职,但实际上很难应世经务,反倒是哪些旁门庶族、出身清寒的中下层官吏能做一点事。世俗“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指有实际能力的中
下层官吏)而疏士大夫”,颜之推认为这是一种偏见,讥其眼不能见睫,缺乏自知之明。13.(1)(只是)人的秉性各有短长,怎么可以要求在这六个方面都做好呢?(“怎么可以……呢”译出反问句1分;“责”译为“要求”“强求”1分;“美”译为“做得好”“做得完美”1分;大意1分)(2)吃饭是百
姓所依存的,百姓没有食物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饭,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相互问候了。(“天”译为“所依存的”“所可靠的”1分;“不粒”译为“不吃饭”“不进食”均可,1分;“相存”译为“相互问候”“相互看望”1分;大意1分)(3)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
回声一样应和他,(许多人)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着(陈涉)。(“云”“响”名词作状语,译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各1分;“赢”译为“担负”“担着”“背着”均可,1分;“景”,同“影”,译为“像影子一样”,1分)文言文译文:士君子处世,贵在能够对事物有益处,不能光
是高谈阔论,左琴右书,因为这是荒废君主给他的俸禄官位啊!国家使用人材,大体不外六个方面:一是朝廷的臣子,用他能通晓治理国家的体制纲要,经纶博雅;二是文史的臣子,用他能撰写典章,不忘古先(往昔、古代,也可指祖先,祖宗。);三是军旅的臣
子,用他能坚决果断有谋略,完美地处理应对事务;四是藩屏的臣子,用他能熟悉风俗,廉洁爱民;五是承担使命的臣子,用他能随机应变,不辱君命;六是兴造的臣子,用他能考核工程节省费用,经营有道:这都是勤奋学习、恪守德行的人所能办到的。
(只是)人的秉性各有短长,怎么可以要求在这六个方面都做好呢?只要对这些都通晓大意,做好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就无所惭愧了。我见到世上的文学之士,评议古今,好似指掌一般非常熟悉,等有所尝试和实践,多数不能胜任。处
在累代太平之世,不知道有丧乱之祸;身在朝廷之上,不知道有战阵之急;保有俸禄供给,不知道有耕稼之苦;纵肆吏民头上,不知道有劳役之勤:这样就很难应付时世和处理政务了。晋朝南渡,对士族优待宽容,因此江南冠带中有
才干的,就提拔到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的职务,执掌机要。其余只懂得点文义的,多数迂诞浮华,不会处理世务,有了点小过错,又舍不得杖责,因而把他们放在清高的位置上,来给他们护短。至于那些台阁令史、主办监帅、诸王签省,都对工
作通晓熟练,能按需要完成任务,纵使流露出小人的情态,还可以鞭打监督,所以多被委任使用,这是在用他们的长处。人往往不能自量,世上都在抱怨梁武帝父子喜欢小人而疏远士大夫,这也就像眼睛不能看到眼睫毛了。梁朝的士大夫,都崇尚着宽衣,系阔腰带,戴大帽子,穿高跟木
屐,出门就乘车代步,进门就有人伺候,城里城外,见不着骑马的士大失。宣城王很喜欢南朝学者周弘正,送给他一匹果下马,他常骑着这匹马,朝廷上下都认为他放纵旷达,不拘礼俗。如果是尚书郎骑马,就会遭到弹劾。到了侯景之
乱的时候,士大夫们一个个都是细皮嫩肉的,不能承受步行的辛苦,体质虚弱,不能经受寒冷或酷热,在变乱中坐着等死的人,往往是由于这个原因。建康令王复,性情温文尔雅,从未骑过马,一看见马嘶鸣跳跃,就惊慌害怕,他对人说道:“
这是老虎,为什么叫马呢?”当时的风气竟然颓废到这种程度。古人想要懂得务农的艰辛,这大概是看重谷物、致力于农业生产的道理。吃饭是百姓所依存的,百姓没有食物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饭,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相互问候了。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存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
而重视商业呢?江南朝廷里的官员,随着晋朝的复兴,南渡过江,流落他乡,到现在也经历了八九代了。这些官员从来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完全依靠俸禄供养。如果他们有田产,也是随意交给年轻的仆役耕种,从没见过别人挖一块泥土,插一次秧;不知何时播种,何时收获,又
怎能懂得其他事务呢?因此,他们做官就不识世务,治家就不办产业,这都是养尊处优带来的危害啊!(二)古代诗歌阅读14.选D。“借青溪这一处瑰丽奇景”错误,青溪只是一条不甚知名的溪水,王维是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自己恬淡的心境、闲逸的
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15.表达了诗人想要追求淡泊恬静、闲逸超脱、自甘淡泊的情感。(2分)(1)直抒胸臆。“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我的心平素已习惯娴静,青溪更让人忘忧。诗人借青溪来印证自己的夙愿。(2)用典。“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
富春江的典故(提到垂钓典故即可),表明自己的归隐之意。(每点2分,写出2点满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6.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4.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三、语言文字运用(2
0分)17.选C。折射:通过某种方式反映出事物的表象或实质。投射: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弗洛伊德于1894年提出这个概念。根据语境选“折射”。归根结底:归结到根本上。总而言之:总之,总括起来说
。文段语境中有“揭示本质”的含义,选择“归根结底”更妥帖。刻板:往往和“印象”连在一起。即“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主要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点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古板:思想、
行动固执守旧,呆板不变通。往往形容人。假以时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的意思,常常含有“万事俱备,只欠‘时间’”而让大家“拭目以待”的意思。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变化。18.选D。“出台”一般与“政策”搭配,“消息”应该搭配“发布”。“话题”应该搭配“引起”“引发”
,“挑起”后可搭配“争端”“事端”等。均属于搭配问题。“不少人甚至带有围观‘花边新闻’的态度‘吃瓜’”句式杂糅。搭配混乱,应改为“不少人甚至用围观‘花边新闻’的态度‘吃瓜’”。19.选B。文中斜体加粗句子中的引号作用是直接引用,同B。A“三道头”的引号表特殊称谓。C“
流言”的引号表突出强调。D“慈祥”的引号表反语,带有讽刺意味。20.(1)①(2分)但是:连词,用在后半句话里表示转折,往往与“虽然、尽管”等呼应。再仔细辨析①②③④句前后内容,经辨析可知①处前后有转折之意。(2)甲:字义又非常相近乙:应当允许各人有自己的选择(每空2分,大意对即可)21
.“活体盲盒经济”是一种商家以随机盲发活体宠物的方式,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谋利、违法违规的经济现象。(盲盒经济是……的经济现象1分;中间要素2分;不是单句给0分)“活体盲盒经济”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现象,其特点有“商家随
机盲发”“由于买家众多,商家并不会亏钱,反而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从中大赚一笔”“宠物‘活体盲盒’”都是通过快递邮寄,没有进行卫生检疫,违反了邮政法规,理应依法禁止并处罚”,可概括为“商家随机盲发”“利用信息不对称来
谋利”“违法违规”。最后将特点和本质组织成句,注意不超过50个字。22.作文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材料背景。背景介绍了一个新词——“读屏时代”,大大小小的屏幕,占据着我们的生活。然
后提出了“读屏时代”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它是一把双刃剑,影响着青少年的习惯与思维、文化审美和身心健康。材料背景引导我们要结合自身感受,对“读屏时代”有更多的辩证思考。第二部分是具体任务要求。要求撰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组织的“读屏时代之我见”主题班会上发言。文章要求具备发言稿的基本形式
,体现为开头有称呼,点明演讲的主题;结尾有“谢谢”等词。发言稿、演讲稿等属论述类文体,在论述中可以举例论证,可以道理论证。因为是面对面的交流,行文中还需要有听众意识,所举例子应该让听众一听就明白,所讲道理深刻但应容易让人接受与信服,以便引起共鸣。语言形式上可以多用整句,特别是排比句
,容易形成强大的气场;多用短句、呼唤语,增添感召力;多用修辞格,如比喻、排比、反问等来增强感染力。审题时还要特别关注一些关键词。比如,“读屏时代”确定了文章的大主题、大背景,无论中心论点还是举例都不能脱离这一背景;“青少年”一词则框定了要谈论“读屏时代”对青少年的影响;“文娱形式”引导我们往文化
层面思考,可以是阅读方式,也可以是娱乐方式、交友方式等,也可探究“读屏时代”下产生的“屏文化”;“习惯和思维”“文化审美”“身心健康”等则引导我们从正反两面辩证看待“读屏时代”。参考立意:(1)“读屏时代”更
需要“深阅读”(2)“读屏时代”读出别样精彩(3)“一屏”在手走天下,数字阅读也精彩(4)健康“屏文化”(5)青少年要辩证地看待“屏幕”;(6)正确看待电子产品和科技时代;(7)秉持良好的文化态度;参考例文:用“屏”打开青少年的文化新世界同学们,下午好!今天我要跟同学们聊聊“屏”。说起“屏”,也
许我们想起的是杜牧的《秋夕》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想起的是苏轼《蝶恋花》中的“记得画屏初会遇”,想起的是辛弃疾《虞美人》中的“翠屏罗幕遮前后”。唯美诗句中的它,却本因礼法而设,起着一种隔断、遮蔽的作用。而如今说起它,我们更多想起的是“屏幕”,是
一种便捷我们生活,帮助我们建立各种未曾接触关联的事物。但很多人认为,在青少年的“屏幕文化”里,它却充斥着负面的意义。在我看来,“屏幕文化”对青少年来说,利更大于弊。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流学习的方式,而且还提供了一个更加炫彩的世界。美国当代思
想家丹尼尔•贝尔在他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写道:“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而《学术月刊》中也曾有一篇文章中说到“屏幕文化已成为读图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电子设备普及的今天,我们已经不能避免它
们的冲击,不管是通过QQ、Facebook或者Twitter建立起的“屏幕友谊”,还是抖音、快手和火山这些视频为我们建立起的“视频世界”,无不深深影响着青少年这一群体。那么既然不可避免它的影响,我们为何不选择用理性的态度去接纳?有人说,“屏幕文化”并不等于现实意义的文化,甚至会
成为青少年这一群体的一种“精神寄托”。诚然,二者虽不可相等,但为青少年带来的影响也并不都是反面的。不管是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还是B站的《历史那些事》,它们无不用一种许多青少年更愿意接纳的方式去了解
文化,虽然“足不出户”,但却也“了知千里”。我想,如果没有这样的屏幕中介,文化又哪里会对青少年带来这样大的吸引力?还有人说,“屏幕文化”不仅会造成现实的假象,还会造成青少年心理的麻木。我认为这是误解,或者说是一种过度的解读。其实伴随电子媒介成长起
来的我们,不仅能体验到视觉上的冲击,还能接触到喜马拉雅这类音频软件推出的,像《红楼梦》全声读本这样包含“有声剧”“解惑”与“精讲”的优秀创作。像《郦波品千古最美情诗》《古人有意思:张国立古代文化100讲》这样的声音盛宴,甚至还有像《见字如面》这
种视听结合的宝藏节目。也许这跟许多“60后”“70后”的审美方式存在着不同,但我们并不能说“屏幕文化”就会在青少年中制造所谓的“假象”甚至是造成心里的“麻木”。它们反而让更多的青少年开始接触文化,欣赏文化,而这,不更好地使他们成
为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吗?正确客观地看待“屏”文化,它可以称为打开新世界的秘钥。谢谢大家!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